新道德經 人生務必遵循的25個辯證法則41(3 / 3)

而在生活中,我們也經常遇到畫家所遇到的事情。這是因為每個人看問題的角度和方式都不一樣,也許自己認為很完美的東西,在別人眼中恰好充滿瑕疵。一千個人就有一千種不同,如果我們要迎合每一個人,就會整天疲於奔命,最後喪失自我。

所以遇到事情要用正確的思維,不要完全相信你所看到的一切,也不要因為一些人的批評就輕視自己,產生自卑感。我們要用積極的思想去麵對生活,這樣煩惱就會減少很多。人的自卑感的存在和產生,並不是由於自己的能力和知識不如別人,而是由於自己有不如別人的心態和感覺。為什麼會有這種不如別人的心態和感覺?這是因為人們常常喜歡拿別人的標準來衡量自己,而不用自己的尺度來判斷和掌握自己。

人之所以產生自卑感,就是因為總是拿自己和別人比較所致,越比較,越自卑。這些簡單的道理,許多人都懂,但是卻不相信或不接受它。遇到事情的時候,保持良好的心態,摒棄自卑,找回自信,讓自己主宰自己,讓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計劃自己的人生。

6要認識到自己的局限,別太自以為是

悲哀的是悲哀的人不知道自己的悲哀。

案 例 精 選

[描 述]

一天,老虎在吹噓自己:“瞧瞧我多棒,你們誰敢和我比?”貓站出來說:“我們不應該自誇自大。”老虎驕傲地說:“哼,小不點,你也敢來和我比?”貓又說:“我們比賽跑步吧,跑到猴大哥家為準。”老虎說:“好,誰怕誰呀。”

第二天,他們準時來到了起點。“一……二……三……開始。”馬兒裁判發出起跑令。老虎像風一樣地跑出去,把貓遠遠地甩在了後麵,很快就到了終點,可是,猴子住在樹上,老虎沒法上去,隻得等著貓。貓慢慢地向這裏走來,等走到樹下,彬彬有禮地說:“虎大哥,還愣著幹什麼,快,你先請吧。”老虎低下了頭。[點 評]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任何人都不是完美的,總有自己不會的東西。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古人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一個人生長在社會裏,從學習來說,他要接受多少文化,或者到達什麼階段都要受到地域限製。而事業的發展、成就的取得、生活的質量……都要受到本人能力的某些限製。生活的各個方麵,都要受到這樣或那樣的限製。

作為一個人,必須認識到自身的局限。這樣的好處就是,看到自己的短處,明白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充分認識自己,以便有所選擇,有所放棄。比如,五音不全,就不用挖空心思想當音樂家;如果孩子沒有畫家的天賦,就不要硬逼著孩子學習畫畫。盡管一些職業很誘人,比如演員、歌星,但是我們自身並沒有這方麵的優勢,就不要去強求。要懂得量體裁衣,看菜吃飯。

認識一個人的局限,說白了,就是有自知之明。

認識到自己的無知即認識到自己的局限,但是有時這很難。特別是在日常的生活中,有時候我們不知不覺中已經習慣於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獨特的,自己比別人強。盡管沒有得到身邊人的承認,但是我們內心已經不服氣。有些人因為一技之長而傲視他人,有些人因為容貌較好而看輕別人;有些人以家庭背景自我標榜……

人生的道路上,如果我們整天都陶醉在自我的標榜中,就不會有真正的自我反省。當我們遇到挫折或失敗的時候,有時會氣急敗壞地指責別人。這樣,我們也就能理解,為什麼蘇格拉底會發現,那些最有成就的人們不願承認自己的無知。

孔子問子貢:“你和顏回哪一個強?”子貢答道:“我怎麼敢和顏回相比?他能夠以一知十;我聽到一件事,隻能知道兩件事。” 子貢的自知是明智,子貢的從容更是胸懷博大。他雖不及顏回聞一知十,但卻以其獨特的人格魅力傳之千古。

由於DNA的千差萬別,成就了每個人的優點特長和缺陷短處,後天教育和環境的差異更是造就了每個人不同的興趣性格。每一個人都有令人稱讚的地方,也有讓人苦惱的地方。如果一味地讓自己和他人看齊,常會遭遇尷尬和痛苦。

哲人說:“誠實地向自己展開自己,這是人生一道優美的風景線。”

常言道:“人貴有自知之明”。在《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中,鄒忌就很有自知之明,沒有被旁人的吹捧搞昏了頭腦,他說:“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他把吹捧者的內心揭示無餘,又以同樣的道理給齊王納諫,終讓齊王接受。

人最可怕的是掉進自己給自己的光環中。所謂自以為是者不足,自以為明者不明。自明,然後才能明人。隻有真正了解自己的長處和短處,避己所短,揚己所長,才能對自己的人生坐標進行準確定位。當你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時,也就是進步的開始。

7瞎子的國度中,一隻眼的人便可以做國王

要感謝告訴你缺點的人。

案 例 精 選

[描 述]

從前有一個國都,國都裏的人世世代代都是看不見的人。因為他們的祖先說,他們已經知道了世界上的一切,根本不用再看了,於是上天就讓他們的後輩全部變成了瞎子。所有關於外界的風景,都是靠傳說流傳下來的,沒有人看到過到底是什麼樣子,於是他們也認為世界就是那個樣子。

一個隻有一隻眼睛能看見世界的人由於乘船遭到了海浪,他便漂泊到了這個瞎子王國。當這些失明的人聽說有一個能看見世界的人來到時,都趕忙去看。 隻有一隻眼睛的人對他們講了世界是多麼的醜陋,多麼的狹窄。瞎子們聽到後都很慶幸自己看不見。後來他們推舉這個隻有一隻眼睛的人做了國王。

[點 評]

這個故事的意思就是說當大家同時吹捧一個人時,這個人就會迷失自己。

案 例 精 選

[描 述]

從前,有四個盲人很想知道大象是什麼樣子,可他們看不見,隻好用手摸。胖盲人先摸到了大象的牙齒。他就說:“我知道了,大象就像一個又大、又粗、又光滑的大蘿卜。”高個子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耳朵,“不對,不對,大象明明是一把大蒲扇嘛!”他大叫起來。“你們淨瞎說,大象隻是根大柱子。”原來矮個子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腿。而那位年老的盲人抓著大象尾巴嘟囔道:“唉,大象哪有那麼大,它隻不過是一根草繩。”四個盲人爭吵不休,都說自己摸到的才是真正大象的樣子。但是實際上,他們誰也沒有說對。[點 評]

當我們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常常用自己片麵的感覺去肯定或否定它,就像我們認識自己,如果對自己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我們就像盲人摸象一樣可笑。

在生活中,有一些人常常認為自己是完美無缺的,總以為自己全身都是閃光的優點,別人身上全是缺點。明明是自己導致了某種結果,卻埋怨他人。

當一個人處於自滿的狀態時,他就認為自己是完美無缺的,自然也會故步自封,不再前進。而當一個人身邊充滿掌聲的時候,他需要的是否定。一味讚美會讓人們容易產生驕傲的情緒,而指出你缺點的人或許才是真正欣賞你的人。

在工作生活中,我們或許很害怕那些指出我們缺點或錯誤的人,有的更是憤恨這些人。但是人正因為有了錯誤才知道什麼是正確的。一個人如果不犯錯,那他的人生隻有一種可能,走向比所有人都低的低點。當然,這裏並不是提倡犯錯,而是對那些害怕犯錯,不敢放開手腳去做的人說的。而一個人也不可能沒有缺點,我們也正是因為有缺點才一直追求自身的美好。

所以,我們應該感謝那些告訴我們缺點的人,是他們讓我們知道了自己身上的不足,從而積極改正,永遠向前。

在任何一個環境中都不能驕傲自滿,故步自封,否則就會倒退。要記住,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這座山雖然高,但比它更高的山也是存在的。隻有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才能想去彌補,去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