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曾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因此得到了不一定就是好事,失去了不一定就是壞事。認識別人和事物都要從本質出發,切不可被表麵的假象所迷惑。失去固然可惜,但是如果是對自身無意義的東西,失去了有什麼可惜的。
案 例 精 選
[描 述]
有一位70多歲的老人,攜帶一幅祖傳名畫去參加電視台組織的鑒定活動。他對主持人說,父親告訴他,這幅畫的價值是數百萬元,所以總讓他戰戰兢兢的收藏著。他對主持人說,由於自己不懂藝術,這次又有這麼好的機會,他便拿來請專家鑒定一下。
很快鑒定結果就出來了,專家們給他的答案是,這幅畫是贗品。主持人問老先生是否感到十分失落。
老先生笑了笑,說:“這樣也好啊,至少以後不用擔心賊來偷這幅畫了,那我就可以很放心地將它放在客廳裏了。”[點 評]
有時候,失去比擁有更輕鬆。
3 學會從失去中獲得
完美隻能向往,卻不能當作現實的對象來追求,退一步,遺憾何嚐不是一種美。
人們總是希望獲得很多,以為擁有的東西越多,自己就會更加快樂。所以我們常常沿著為了獲取更多的路一直走下去。可是有一天,我們忽然發覺,我們的憂鬱、無聊、困惑、無奈以及一切的不快樂都與我們的追求有關。我們之所以越來越缺少快樂,就是我們想要擁有的東西太多了,或者太執著了。在不知不覺中,我們為追求某個事物太過執著了。
比如愛情。當你愛上一個人,但是他(她)不愛你時,你的世界,你的情感就由他(她)來控製了。他(她)的舉手投足間都吸引了你的注意力,都能成為你快樂和痛苦的源泉。
有時,我們明明知道,那不是自己的,卻想去強求,也許是過於自信,也許是相信金石為開,結果越努力越遭遇挫折。
世間有許多事情,要靠緣分、機遇,不能靠強求,無法得到的就應放棄。
懂得放棄才會快樂,我們要學會從失去中獲得,讓自己不必背著沉重的包袱上路。
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時常麵臨著選擇的問題,取舍的問題。我們總渴望獲取,總渴望占有,卻忽略了占有的反麵——放棄。隻有懂得放棄的真正含義,我們才能理解“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真正含義。懂得了放棄,我們才會靜觀萬物,體會和世界一樣博大的境界。我們自然也就懂了適時放棄,會讓我們獲得內心的平衡,獲得快樂的好方法。
在人生的道路中,有時我們不得不交出權力,不得不放走機遇,甚至不得不放棄愛情。在生活中你不可能什麼都得到,在生活中就應該學會放棄。在放棄會使你顯得豁達,會讓你冷靜和主動,更會讓你擁有一份智慧和力量。
那麼應該放棄什麼?放棄失戀帶來的痛苦,放棄屈辱留下的仇恨,放棄無謂的爭吵,放棄對金錢的貪欲……一切源於自私的願望、惡意的念頭、固執的觀念都應該放棄。
然而,要放棄一切也不是容易的事情。麵對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勇於放棄,是明智的選擇。隻有毫不猶豫地放棄,才能投入新生活,發現新的轉機。
人的一生是放棄和爭取的矛盾統一體,瀟灑地拋棄不必要的名利,執著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標。
學會放棄,本身就是一種學習的過程,能夠淘汰自己的弱項,選擇自己的強項。放棄不是一種消極,不思進取;恰到好處的放棄正是為了更好地進取。
人生短暫,和曆史長河相比,一切恩怨糾葛都隻是瞬間的事情,沒有人會永遠記著。得意與失意,在人的一生中隻是短短的一瞬。行至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古今多少事,隻被當作了笑談。
案 例 精 選
[描 述]
一個老人在行駛的火車上,不小心把剛買的新鞋弄掉了一隻,周圍的人都為他惋惜。不料那老人立即把第二隻鞋從窗口扔了出去,讓人大吃一驚。老人解釋道:“這一隻鞋無論多麼昂貴,對我來說也沒有用了,如果有誰撿到一雙鞋,說不定還能穿呢!”[點 評]
顯然,老人已有了判斷:與其抱殘守缺,不如斷然放棄。我們都有過失去某些珍貴東西的經曆,且大都在心理留下了陰影。究其根本,是我們還沒有調整心態麵對失去,從心理上拒絕失去,總是沉湎於留戀中。
俗話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當你放棄的時候,並不意味著你就是失敗,失去,而可能是一種新的契機的開始。與其為失去的而懊惱,不如正視現實,換個思維方式:也許你失去的,正是他人應該得到的。
普希金曾經寫道:“一切都隻是暫時的,一切都會消逝;讓失去的變為可愛。”有時,失去並不一定就是憂傷,反而是一種美麗。有時失去不是一種損失,反而是一種奉獻。
進退從容,積極樂觀,必然會迎來光輝的未來。放棄絕不是毫無主見,隨波逐流,更不是知難而退,而是一種尋求主動,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4不要計算已經失去的東西,要看看你還剩下什麼
失去的已經失去,再追也追不回來,人,重要的是珍惜擁有。
案 例 精 選
[描 述]
在一次大地震中,有一對兄弟死裏逃生,他們都是從廢墟中被挖出來的。政府為他們蓋了房子,解決了溫飽,但是哥哥一直不能忘記地震前的生活。整日念叨著他死去的妻子孩子,還有失去的一切。而他的弟弟不但失去了妻子兒女,還失去了一條腿,成了殘疾人。但是他卻在想,我還活著,就是幸福;我還能吃上飯,喝上水,政府還給我蓋了新房子。感謝老天還給我留下一雙手和一條腿,我能自己做飯穿衣,還能幫助他人幹活。
哥哥對能夠活下來沒有感到半分的幸運,反而總是對已經失去的東西念念不忘,漸漸的哥哥陷入極度的憂鬱之中,不久就因為抑鬱症而患上其他的病症,三年以後就病逝了。而弟弟卻能珍視現在,因為他知道能活著就是幸福。他雖然失去一條腿,但是並不影響他教課。每當孩子們跟著他朗朗讀書的時候,他就感到生命是多麼的美好。[點 評]
哥哥和弟弟有著相同的遭遇,卻有著不同的人生觀。哥哥一直記得的是過去,一直活在過去裏。而弟弟珍視眼前的幸福。兩種不同的人生態度卻有兩種截然不同的命運。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哥哥對已經失去的東西念念不忘,看不到自己還擁有的東西;而弟弟不去想已經失去的東西,卻常常記得現在擁有的東西。
真正會享受人生的人,不在於擁有多少房產、財富、薪水和職位,而在於他們會珍惜眼前所擁有的。
不要計算已經失去的東西,要看看自己還剩下什麼,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也是一個充滿智慧的問題。
案 例 精 選
[描 述]
有一個以在垃圾桶和路邊撿廢品為生的人每天都在地鐵中徘徊,以撿取別人喝完水扔掉的空塑料瓶。地鐵有自動售票機,許多人不懂如何操作,他便站在一旁給人指點。指點完了以後,他很開心地哼著歌離開。他的生活甚至比寫字樓裏整天埋頭工作的“白領”要快樂得多。
有人就不明白了,他為什麼每天都這麼高興呢?
他說:“每天雖然都在撿廢品,但也是靠勞動所得;渴了有水喝,餓了有飯吃,想睡覺的時候有睡覺的地方,這生活我就滿足了。”[點 評]
雖然他是以撿廢品為生,但是他卻珍惜現在所有的一切,不為自己所欠缺的東西而感到苦惱,這就是他感到快樂的真正原因。
很多人所擁有的都超過了他,但還是常常感到不幸福,忽略了自己所擁有的一切。比如,你失業了,可是你有愛你的人,你和他(她)生活幸福。你的孩子雖然沒有考上好的大學,但是他(她)懂事孝順……這就是你所擁有的幸福。
有個人曾經說過,人生要確立兩個目標:A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盡量去爭取;B要學會享受,享受生活的每一分鍾。而我們常常朝著第一個目標邁進,從來不去在乎第二個目標,所以大多數人還是不會享受人生。
5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