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 評]
如果這父子倆等著被處死,也就不會從監獄裏逃出來了。
許多人整天幻想自己有了別墅,有了車,有了公司……總是活在幻想裏,做起工作總是應付,這樣的人窮極一生,也不會有車、有房子、有公司。而有些人卻腳踏實地地走好每一步,設定好目標,朝著目標前進,他們終會獲得成功。
大部分人在一生中都不會一帆風順,難免會遭受挫折和不幸。但是成功者和失敗者非常重要的一個區別就是,失敗者總是把挫折當成失敗,從而使每次挫折都能夠深深打擊他追求勝利的勇氣;成功者則是從不言敗,在一次又一次挫折麵前,總是對自己說:“我不是失敗了,而是還沒有成功。”一個暫時失利的人,如果繼續努力,打算贏回來,那麼他今天的失利,就不是真正失敗。相反的,如果他失去了再次戰鬥的勇氣,那就是真的輸了!
7能在困難麵前站起來的人才有資格說成功
困難在強者麵前低頭,弱者在困難麵前倒下。
出生的時候,我們都是普通人,所有人都是一樣的,享受在這個世界上的共同資源、陽光、空氣、水……剛剛來到這個這個世界上的時候,我們都一樣,第一聲啼哭,牙牙學語,蹣跚學步,上學讀書,然後是畢業,工作,結婚生子,步入中年,最終生命結束。生老病死,喜怒哀樂,所有人都要經曆過,而最終的結局也是一樣的。
但是縱觀人的一生,卻有那麼大的差別,有的人功成名就,贏得生前身後名;有的人碌碌無為,直到臨死,依然困頓;有的人成為曆史的坐標……
為什麼人與人之間有這麼大的差別呢?除了我們無法改變的家世背景外,就是一個人的生活態度和是否能經得起患難困苦。
麵對困難和逆境的時候,有的人膽怯,有的人黯然神傷,有的人悄然離去,有的人卻選擇對抗,終有所成就。
案 例 精 選
[描 述]
美國著名電台廣播員莎莉·拉菲爾在她30年職業生涯中,曾經被辭退18次,可是她每次都放眼最高處,確立更遠大的目標。最初由於美國大部分的無線電台認為女性不能吸引觀眾,沒有一家電台願意雇用她。她好不容易在紐約的一家電台謀求到一份差事,不久又遭辭退,說她跟不上時代。莎莉並沒有因此而灰心喪氣。她總結了失敗的教訓之後,又向國家廣播公司電台推銷她的清談節目構想。電台勉強答應了,但提出要她先在政治台主持節目。“我對政治所知不多,恐怕很難成功。”她也一度猶豫,但堅定的信心促使她大膽去嚐試。她對廣播早已輕車熟路了,於是她利用自己的長處和平易近人的作風,大談即將到來的7月4日國慶節對她自己有何種意義,還請觀眾打電話來暢談他們的感受。聽眾立刻對這個節目產生興趣,她也因此而一舉成名了。如今,莎莉·拉菲爾已經成為自辦電視節目的主持人,曾兩度獲得重要的主持人獎項。她說:“我被人辭退18次,本來會被這些厄運嚇退,做不成我想做的事情。結果相反,我讓它們鞭策我勇往直前。[點 評]
隻有經曆艱難困苦,才能超越常人。不是提倡一個人刻意去經受磨難,或是說為了有所成就而自找罪受,而是說,這是一條規律,就是有所成就的人,一定會經曆過許多別人沒有經曆過的或是無法應對的事情,因為不止一次地麵臨困境,所以,首先人的能力會有所提高;其次人的經驗會有所增長;再次人的毅力和忍耐力也會有所增強。有100個人麵臨失業、背叛、走投無路,可能有一個人自殺;50個人勉強度日,但是從此失去了生活的勇氣;有49個人選擇繼續前行。又一次困難來襲,有10人不堪忍受放棄,35個人中途退出,有的人在前行中失去了生命;而笑到最後的和笑得最美的可能隻有一兩個人。所以,世界上的偉人很少。有所成就的淘汰率也是驚人的。而不斷地超越人生困境的人,其苦澀和快樂都是雙倍的。
案 例 精 選
[描 述]
美國百貨大王梅西於1882年生於波士頓,年輕時出過海,以後開了一間小雜貨鋪,賣些針線,鋪子很快就倒閉了。一年後他另開了一家小雜貨鋪,仍以失敗告終。
在淘金熱席卷美國時,梅西在加利福尼亞開了個小飯館,本以為供應淘金客膳食是穩賺不賠的買賣,豈料多數淘金者一無所獲,什麼也買不起,這樣一來,小鋪又倒閉了。
回到馬薩諸塞州之後,梅西滿懷信心地幹起了布匹服裝生意,可是這一回他不隻是倒閉,而簡直是徹底破產,賠了個精光。
不死心的梅西又跑到新英格蘭做布匹服裝生意。這一回他時來運轉了,他買賣做得很靈活,甚至把生意做到了街上商店。頭一天開張時賬麵上才收入11.08美元,而現在位於曼哈頓中心地區的梅西公司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百貨商店之一。[點 評]
如果一個人把眼光拘泥於挫折的痛感之上,他就很難再抽出身來想一想自己下一步如何努力,最後如何成功。一個拳擊運動員說:“當你的左眼被打傷時,右眼還得睜得大大的,才能夠看清敵人,也才能夠有機會還手。如果右眼同時閉上,那麼不但右眼要挨拳,恐怕連命也難保!”拳擊就是這樣,即使麵對對手無比強勁的攻擊,你還是得睜大眼睛繼續博擊,如果不是這樣的話一定會失敗得更慘。其實人生又何嚐不是這樣呢?
生活中其實沒有絕境。絕境在於你自己的心沒有打開。你把自己的心封閉起來,使它陷於一片黑暗,你的生活怎麼可能有光明!封閉的心,如同沒有窗戶的房間,你會處在永恒的黑暗中。但實際上四周隻是一層紙,一捅就破,外麵則是一片光輝燦爛的天空。
人是不完美的,我們一輩子努力的過程就是使自己變得更加完美的過程,我們的一切美德都來自於克服自身缺點的奮鬥。
每一次痛苦的遭遇都是財富,身處其中的人,會體驗到在尋常生活中體驗不到的東西,思索、升華,進而達到質的飛躍。其境界也會超出常人。
我們需要努力。年輕時,我們要努力鍛煉自己的能力,掌握知識、掌握技能、掌握必要的社會經驗。機會,需要我們去尋找。讓我們鼓起勇氣,運用智慧,把握我們生命的每一分鍾,創造出一個更加精彩的人生。運氣永遠不可能持續一輩子,能幫助你持續一輩子的東西隻有你個人的能力。
有些人一生沒有輝煌,並不是因為他們不能輝煌,而是因為他們的頭腦中沒有閃過輝煌的念頭,或者不知道應該如何輝煌。
在我們的生活中最讓人感動的日子總是那些一心一意為了一個目標而努力奮鬥的日子,哪怕是為了一個卑微的目標而奮鬥也是值得我們驕傲的,因為無數卑微的目標積累起來可能就是一個偉大的成就。金字塔也是由一塊塊石頭累積而成的,每一塊石頭都是很簡單的,而金字塔卻是宏偉而永恒的。為了不讓生活留下遺憾和後悔,我們應該盡可能抓住一切改變生活的機會。
生命,需要我們去努力。年輕時,我們要努力鍛煉自己的能力,掌握知識、掌握技能、掌握必要的社會經驗。機會,需要我們去尋找。讓我們鼓起勇氣,運用智慧,把握我們生命的每一分鍾,創造出一個更加精彩的人生。
8 成功的唯一阻礙是自己
堅信桂冠之下並非都是王者的頭顱,我們更加堅信,誰升起誰將是太陽。
在我們處於幼兒的時期,我們對世界知之甚少。很多事情,我們都不知道該如何去做,同時也不知道什麼事情不該做。那個時候,我們的頭腦中條條框框都很少。然後,我們慢慢長大,知道了什麼被允許做,什麼不被允許做。我們知道了火會燒傷人,不會因為好奇或是被它的美麗所誘惑而伸手去碰,因為有一次被灼燒的經曆就能讓我們記住一輩子。我們知道下雨要打傘,在冰上走路要小心,不能拿棍子去捅馬蜂窩。我們還知道了上課要保持安靜,要遵守學校紀律,不管這紀律是否有道理。不要頂撞老師,不管他有沒有道理……我們還知道了各種數學定律,考試的作文一定要積極向上,不能早戀,不能頹廢,不能痛苦……
我們知道了很多的東西,但也失去了很多的東西,我們記住了被火燙的情景,卻忘記了探索怎樣才能不被火燙的好奇心。我們能自己掙錢買蜂蜜吃,卻沒有勇氣去做孤注一擲就可能成就大業的事情,因為我們害怕“不可能”,知道了什麼是規則,卻不知道規則的意義。
這就是墨守成規,這就是因循守舊,這就是故步自封,這就是循規蹈矩,這也就是無法成功的原因。
隻有在我們懂得失去很多很多的時候,才明白過來,自己已經陷於平庸。
我們會在第一次時間判斷,做一件事情有利還是有弊,周圍人的看法,要承擔多少風險,然後告訴自己不能這麼做,不能那麼做,於是隻能等著失敗的到來。
在第一時間對自己說不的人,常常會失去成功。所以說,成功的唯一阻礙是自己。隻有打破自己給自己下的瓶頸,才能更進一步。
一個人要成功必須具備五大要素:A自身努力;B高人指點;C貴人相助;D小人監督;E上帝保佑。
做任何事情,首先必須是自己要有實力,要有真本事,俗話說:“打鐵還要本身硬”,自身努力是一個成功者最基礎的條件。我們生活在一個人群的社會,身邊有不同文化層次、修養的人,還有一些存在利益關係的人,當你出現問題的時候,人家就議論你,法律法規就會約束你。這樣,你做事的動力和壓力就更多,你做每一件事都會認真細致,會顧及到別人的言論,顧及法律法規。無形中,你就對自己的言行舉止都小心翼翼,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就有了初步的價值取向,這就減少了你糊塗和犯錯的機率,反而促進你向成功靠攏。上帝保佑,在這裏不是迷信,也不是去求神拜佛,而是機遇、運氣。有些人才華能力都有,就是沒有機遇。即使有機遇,也常常錯過。
當我們準備向某一個目標出發或者正在向這目標跋涉的路途中,總會有各種各樣的恐懼、擔憂和困難阻止我們的行動,而這些恐懼、擔憂和困難在一個缺少自信的人那裏又往往被無限誇大,使我們的行動不是被實際情況所支配,而是受想象中的環境所左右。
案 例 精 選
[描 述]
美國著名田徑運動員邁克爾·約翰遜,他從小就顯現出非凡的運動天賦。可是在他成功的道路上,唯一阻礙他的,是他有違常規的跑步方式。他的姿勢很難糾正過來,一到比賽時,他的跑姿又變成了笨拙的“鴨子”姿勢,後來沒有一個教練願意再輔導他。無奈,為了自己的夢想,他自己做起了自己的教練,依然不改往常的跑步姿勢。在比賽時,每當站在起跑線上,他隻要一擺出他奇特的姿勢,觀眾席上就發出哄笑,但是他從不在乎這些,他要超越的是他自己,他總是說:“不錯,雖然我是一隻難看的鴨子,但是誰也無法阻擋我以自己的方式飛翔。”憑借這樣的毅力,他贏得了每場比賽的桂冠,用意誌書寫了自己的傳奇:成功,是與自己抗衡,沿途的阻礙都不是決定成功的關鍵,成功的關鍵,在於自己。[點 評]世界很大,人生之路很長。無論是災難或者幸福,無論是成功的鮮花或者失敗的哀歎,都是通過你,也隻能通過你來構成你五光十色、結局各異的生活。每一個渴望更加美好生活的人都必須首先是一個能夠戰勝自己、把握自己的人;那些在生活麵前碰得頭破血流的大都不是因為來自外部的邪惡勢力或者巨大災難絕對超過了一個人的承受能力,真實原因僅僅是他無法跨越那最大的障礙——自己。
而我們給自己的限製,常常是因為我們給自己定位在一個層麵上,認為超出這個層麵,我們就做不成任何事情。
案 例 精 選
[描 述]
一個80歲的老先生與一位年輕的世界大力士比賽挖土,請問,誰挖的土多,且快?
答案是:80歲老先生。為什麼呢?
因為大力士用的是鏟子,一鏟一鏟地挖,既費力,又費時。而80歲老先生卻是開著裝有空調的 挖土機來挖,當然結果就很明顯了,80歲老先生是既省力又不流汗,挖的土是大力士的百倍。
使用的工具不同,結果就不同。此時的工具就是“定位”的意思。
有兩位地主,一位可稱得上是大地主,因為他擁有1000畝土地,另一位則是非常小的地主,他僅有3畝土地。請問哪位地主比較富裕?
答案是:僅有3畝的小地主。為什麼呢?
因為大地主的1000畝土地是在喜馬拉雅山山頂,終年冰天雪地,杳無人煙;而小地主的3畝土地,卻是坐落在上海鬧市區。土地的價值不是取決於大小,而是“定位”。土地的定位是注定的,但人的定位是可以改變的。換言之,人的命運也是可以改變的。 [點 評]
你要檢查給自己的定位,不要被原有的思想固定住。人最可怕的其實是自己的思想,如果思想封閉了、停止了,世界的一切對這個人來說也就封閉了、停止了。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你才能有所成就。
當然,目標要確立得恰當,不能太不符合實際。應該是具體的,有步驟的、可操作的,執行起來能夠有效果的。但是也不要將目標定得太低,不要給自己安排一些你已經很熟悉的東西。這些任務的完成除了讓你成了熟練工,不會讓你的能力提升。給自己安排一些需要提升能力才能完成的任務,這樣能力才會不斷地提高,離理想也會越來越近。隻做自己會做的,逃離了風險和麻煩,也遠離了成功和進步。
成功的第一步就是:戰勝自己,戰勝自己的惰性、虛榮心、驕傲……隻有戰勝自己,你才能戰勝一切。
9成就事業要先就業
成功無非就是就業、職業和事業。就業,也就是要靠什麼去謀生,解決溫飽問題;職業,就是要擁有穩定的收入,擁有安全感;最後才是成就事業,實現人生最大價值。
大學生畢業總是說工作越來越難找,而我國現在提倡先就業再擇業,其實這個理念很好。
每年有幾百萬大學畢業生畢業。就業壓力之大可想而知。麵對就業難的問題,唯有求真務實和保持平和心態才是明智的選擇,“先就業再擇業”、“先生存再發展”的原則無疑是緩解大學生“畢業即失業”現象的最佳途徑。如果抱著“皇帝的女兒不愁嫁”的心態,或者死守職業理想、“不找到滿意的工作就不就業”,恐怕就業前景就更加堪憂。
再者,人的職業理想是不斷變化的,不在就業中磨煉與感受,有時候真的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卡耐基有句名言:“任何人的成功軌跡,都絕不是直線。”不管是大學生還是其他求職者,隻有先找到利於入手的切入點,然後不斷修正自己的“人生曲線”,才能真正實現自己的理想。
但是現在有許多人抱著先去“養飽肚子”的想法找工作,找到理想的崗位後就跳槽。頻繁跳槽者日趨增多,一些企業甚至拒絕大規模招聘應屆大學畢業生。因此有人說,“先就業再擇業”是一種不良行為。
其實“先就業再擇業”這個理念並沒有錯誤,因為工作本來就是一個“雙向選擇”的問題。企業選擇人才,人才也在挑選企業,求職者跳槽必然有其跳槽的理由,隻要不違反用工合同,人才的自由流動隻會促進經濟越來越繁榮。而現在有不少用人單位存在著低薪、欠薪以及超時加班等問題,導致許多人不得不走上跳槽之路。這是企業需要反思的問題。
先就業再擇業,並不是要求一個人因為暫時就業就放棄追求,而是要在就業過程中加強能力鍛煉,努力提升自己,從而最終找到更好更合適的工作。
從實際來看,放低姿態,盡快地實現就業,是實現自食其力的需要。大學生辛苦讀書,有的學生幾乎花光了家裏所有的積蓄。尤其是對那些貧困生來說,舉家背債念完大學,畢業後卻一年半載不能就業掙錢,其經濟壓力非比一般。因此哪怕待遇稍微差一些,先工作著,先解決“糊口”和“謀生”的問題,才能談其他的。因為這是最現實的。否則不僅自己內心焦急不安,家人更是寢食難安。
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一步到位”找到適合自己的就業崗位,固然是每個人的心願,然而,在“僧多粥少”的現實情況下,與其畢業就失業,倒不如以積極的心態先找一份工作,積累一些經驗,然後再作打算。有句話說得好,“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先就業後擇業,無疑是一種聰明的選擇。這能讓自己的就業之路越走越寬。也許當前的工作並不適合你,也許你現在積累的專業經驗今後派不上用場,但是一些通用的能力比如“協調能力”、“學習能力”、“溝通能力”等,卻是受用一輩子的,而通過“先就業”,也可以逐步拓展自己從事其他行業工作的能力。在職場上摸爬滾打後,才能逐漸了解自己想要什麼工作,這對下一步的擇業無疑是非常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