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兵法02(1 / 3)

備 戰 篇

——職場自我修煉

人在職場,若想做到左右逢源,如魚得水,沒有一身硬功夫自然不行,你必須做好各方麵的準備工作,提高自身的修養和素質,為打好職場硬仗做到有備無患。

(上)

集中精力:明確方向,咬住目標不放鬆

我們每個人自出生起就開始樹立目標,因為生存需要目標,沒有了目標就沒有了自我,沒有目標的生存隻能被稱為“苟且”。在生活中,就單個生命來說,生存可以“苟且”,但在社會組織中,就辦公室工作而言,“苟且”是絕對不可能生存下去的。

大量研究表明,芸芸眾生中,真正的天才與白癡都是極少數,絕大多數人的智力都相差不多。但是,這些人中有的成為贏家,有的卻碌碌無為。這本是智力相近的一群人,為何他們的成就卻有天壤之別呢?

美國哈佛大學曾就這一問題對一群智力、學曆、環境條件都相差無幾的畢業生進行過一次關於人生目標的調查。調查表明:27%的人,沒有目標;60%的人,目標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較短期的目標;3%的人,有清晰而長遠的目標。

25年後,哈佛對上述對象再一次進行調查,結果令人吃驚:3%的人,25年間他們朝著一個方向不懈努力,幾乎都成為社會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業領袖、社會精英;10%的人,他們的短期目標不斷地實現,成為各個領域中的專業人士,大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60%的人,他們安穩地生活與工作,但都沒有什麼特別成績,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剩下27%的人,他們的生活沒有目標,過得很不如意,並且常常在抱怨他人、抱怨社會、抱怨這個“不肯給他們機會”的世界。

這是一個令人深思的結論。其實,他們之間的差別僅僅在於:25年前,他們中的一些人知道要幹什麼,而另一些人則不清楚或不很清楚自己的人生方向。所以說,一個人若想走上成功之路,首先必須確立目標,並為之奮鬥不懈,這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明白的道理。

有人問比爾·蓋茨成功的秘訣,蓋茨回答道:“選定一件事,就咬住不放。世界上成功的人,不是那些腦筋好的人,而是對一個目標咬住不放的人,我想我們應該隻做軟件。”

蓋茨的話中談到了兩件事,其一是選定一個目標,其二是咬住不放。將放大鏡在陽光下聚焦,並把焦點固定在紙上,很快就能將紙點燃,如果不停地移動焦點,那你永遠也別想看到火焰。隻有將目標準確定位,才能集中精力,實現夢想。

許多年輕人,躊躇滿誌,也勤奮努力,但稍遇挫折就放棄了。愛迪生說過,全世界的失敗,有75%隻要繼續下去,原本都可成功;成功最大的阻礙,就是放棄。所以,不論做什麼工作,選定一個目標之後,萬萬不可受到點挫折就固步自封,甚至幹脆放棄。隻有愈挫愈勇,咬住目標不放,才會取得最後的成功。

在工作中,有的人喜歡幹到哪兒算哪兒,從來沒有一個長遠的計劃和明確的目標,這種弱點使他們被永遠地拒絕在成功的門外。一個人隻有先有目標,才有前進的方向,才有成功的希望。

如果你的目標是獲得一份更好的工作,那你就必須把這一工作具體描述出來,並自我限定準備哪一天得到這份工作。你決不能對自己說:“我希望有一個更好的工作——也許是推銷吧!”你必須用肯定的語氣說:“我希望有一個更好的工作,不錯,我想當推銷員。我要推銷某種商品,我得先去請教請教湯姆,他是個很有經驗的老推銷員。然後我向招聘推銷員的七個公司寫自薦信,過一個星期,我再給每家收信公司打個電話,請他們給我安排一次麵談。”

美國著名小說家傑克·倫敦說:“沒有目標的人改變人生的方式就是占領目標,像士兵撲向碉堡一樣勇猛!”目標比幻想好得多,因為它可以實現。有了工作目標,我們就有了前進的方向,才能夠逐步調整自己,最終達到事業的巔峰。

健康第一:失去了健康就失去了一切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句話足以表明健康的重要性。雖然擁有健康並不等於擁有一切,但失去了健康卻等於失去了一切。健康不是他人的施舍,健康是對生命的不懈追求。一個人如果有了健康,就不怕賺不到錢。

很少有人會徹底明白體力與事業的關係是何等重要,何等密切。人的各種能力,特別是各種生理機能的充分發揮,人的生命效率的增加,都有賴於體力的旺盛。體力旺盛與否,能夠決定一個人勇氣和自信心的大小;而勇氣與自信,是做大事的必需條件。體力衰弱的人,多半是膽小、寡斷和沒有勇氣的。

若想在人生的曆程中獲得勝利,首要的條件,就是每天都能夠以健康的狀態,麵對一切。可是,有些人卻以有氣無力之軀勉強應付著工作,這種人無法取得勝利,又能怨誰呢?

對於你的事業,你要付出全部的力量,才能獲得成功。僅僅發揮出你的部分能力,肯定幹不好工作。你要以一個精明、完全的“人”去幹工作,工作對於你來講,是興趣而不是痛苦;你對於工作,是主動的而不是被動的;如果你帶著疲憊的身體去工作,你的工作效率肯定不高。結果,你所做的事情,都帶著“弱”的印記,而在弱的印記上,是無法獲得成功的。很多人就失敗在這一點上。進行事業的時候,未能發揮出他們全部的力量,一個活力低、精神衰弱、情緒波動的人,永遠都不能做什麼事業來。

明智的將軍,不會在士氣不振的時候,率領自己的軍隊去對付大敵。他會秣馬厲兵,充足給養,接著才肯率軍去參加大戰。

在人生的戰鬥中,能不能取得勝利,就在於你能不能保重身體,能不能保持你的身體處於“良好”的狀態。一匹有“千裏之能”的駿馬,如果吃不飽、睡不好,在競賽的時候,往往會敗於“劣馬”。

一個具有一分本領的體力旺盛的人,能夠勝過一個不懂得愛惜身體,而導致體力衰弱的具有十分本領的人。若在你的血液裏,缺乏火焰的燃燒;在你的身體裏,缺乏精力的儲存,那麼,你在人生的戰鬥中一經打擊,往往會失敗的。

一個人有雄心大誌,有自信,並且具有足夠應付任何險境,抵擋任何事變的旺盛體力,那麼他肯定能從那些煩悶、憂慮等各種精神束縛中得到解脫。

旺盛的體力能夠增強人各部分機能的力量,使其更有效率。強健的體魄,能夠使人在事業上得心應手。隻要是有誌成功、有誌上進的人,都會愛惜、保護體力和精力,而不會使稍許精力浪費在不必要的地方;因為體力和精力的浪費,能夠減少人獲得成功的可能性。

有誌成大事,卻沒有強壯的體力作後盾的人,往往會釀成壯誌未酬身先死的慘劇。有很多人擁有強壯的體力卻不知謹慎,任意揮霍在無意義的地方,從而摧毀了珍貴的“成功資本”。

如果美國總統羅斯福,當初不注意補救身體,他能成為總統嗎?或許隻會成為可憐的失敗者。羅斯福曾經對自己說:“我是一個軟弱多病的孩子。但我決意恢複我的健康,我立誌要變得強健無病,並竭力做到這點。”

健康的維持取決於身體各部分的平衡;而“成功”的取得取決於身體和精神兩方麵的平衡發展。因此,你要盡一切可能,以求得到身體上的平衡;身體上的平衡得到了以後,那麼精神上的平衡往往就容易獲得了。人們患病的部分原因是,因為身體各部分中的發達不平衡。比如,某一部分的細胞不需要過度的刺激和活動,人們卻過度地使用它;有些細胞,亟待刺激,卻缺乏活動。

身心不斷地活動,是除病健身的好方法。要維持身心的健康,活動是必需的。人體中的各部分機能,如果沒有經常活動,就無法保持健康。英國一個著名的醫師曾經說過,人如果想長壽,除了睡眠時間外,必須讓腦部不斷地活動。

每個人必須在職業或者工作以外找一種正當的嗜好。嗜好給人帶來興趣,能夠使人在愉快的心情下,活動其精神。“行動”的意義相當於“生命”,“靜止”相當於“死亡”!

德行一致:優秀的職業人不會被利欲蒙蔽雙眼

一個優秀的職業人永遠也不會被利欲蒙蔽眼睛,他將時刻用職業道德與高貴的人格規範自己的行為,努力保持德與行的一致性。當利益在前時,他絲毫不為所動,因為他的心頭有一把打不開的鎖。

麵對種種誘惑,包括利益放在麵前需要做出取舍的那一刻,真的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來支撐自己的行為。隻有“德”積累到一定厚重的時候,個人的“行”才會顯得自然不生硬;也隻有德積累到一定程度,行才會自然而然地流露。這也許就是德與行的關係。

要培養德與行,必須要有以一貫之的自覺性。於是,自覺就成了培養德行的重要問題。

有個寺院的住持收了很多和尚,其中有一個小和尚從小入寺,老和尚撫養他長大。小和尚覺得寺院生活太枯燥總是不安心禮佛,大清早就從院牆角翻牆出去。

老和尚看到倒在牆下的梯子心中了然。半夜小和尚從原路返回,當他看見老和尚雙手扶梯時,驚呆了!趕忙跪在師傅麵前承認錯誤。

老和尚卻說:“人各有誌,我不想用自己的思想去束縛你。天涼,快加件衣服去吧!”從此,小和尚靜心修行,終成一代高僧。

這是一個典型的頓悟的例子。從心性活潑的小和尚到一代高僧,全賴師傅的一片慧心。

可是不管怎樣,專注是一種很有魅力的狀態,我們知道,一個專注的人往往具有一顆純潔的心。因為誰都知道,要想成功地做事首先要成功地做人。做事隻關係到一事的成敗,但做人則貫穿著你的一生。

有一個老鎖匠,手藝遠近聞名,更讓人敬重的卻是他的人品。因為他每次為顧客配鑰匙,總要告訴人家自己的姓名和住址,說:“如果你家發生了盜竊,隻要家門是用鑰匙打開的,你就來找我!”

老鎖匠老了,為了不讓自己的手藝失傳,他決定在兩個年輕的徒弟中選一個做自己的接班人。為此,他進行了一次考試。他準備了兩個保險箱,分別放在兩個房間,事先規定,誰能在最短的時間裏打開,誰就有資格得到自己的真傳。

大徒弟不到十分鍾就打開了保險箱,二徒弟卻用了更多的時間。答案好像已經十分明顯。可就在這時,老鎖匠突然向大徒弟發問道:“保險箱裏有什麼?”

大徒弟連忙回答:“師傅,裏麵有很多錢。”

老鎖匠以同樣的問題問二徒弟,二徒弟支支吾吾了半天,不好意思地說:“師傅,我隻是開鎖,沒注意裏麵。”

老鎖匠點點頭,把保險箱裏的錢給了大徒弟,宣布二徒弟為自己的接班人。大徒弟不服氣,在場的許多看熱鬧的人也都議論紛紛,很不理解。老鎖匠說話了:“我培養接班人有一個根本的標準,就是他必須做到心中隻有鎖而無其他,對錢財視而不見。否則,心存私念和貪心,一旦把持不住,去登門入室或打開人家保險箱取錢都易如反掌,最終隻能是害人害己。我們修鎖的人,每個人心上都要有一把不能打開的鎖啊。”

老鎖匠說得好,人心上都要有一把不能隨隨便便打開的鎖,這就是德行。古人講“在心為德,施之為行”。你心裏怎麼想是德的問題,平時怎樣做就是行的問題了。怎樣做?用通常老百姓的話講,就是做一個好人。好人是不帶著卑鄙目的做事的人,好人是抱有一種善良的心願為人處世的人,好人是樂於幫助別人的人……好人有多少種,但大家對好人一致的評價是“有好的德行”。

要成為一個優秀的職業人,你首先要成為一個好人,用高尚的道德和嚴格的自律約束自己的行為,千萬不要被外物蒙蔽了眼睛。

積極主動:用熱情和行動贏得超越他人的機會

要做好工作不僅需要熱情和行動、努力和勤奮,而且需要一種積極主動、自動自發的精神。所謂的主動,指的是隨時準備把握機會,展現超乎他人要求的工作表現,以及擁有為了完成任務,必要時不惜打破常規的智慧和判斷力。知道自己工作的意義和責任,並永遠保持一種自動自發的工作態度,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是那些成就大業之人和凡事得過且過之人的最根本區別。隻有以這樣的態度對待工作,我們才可能獲得工作所給予的更多的獎賞。

兩個同齡的年輕人同時受雇於一家店鋪,剛開始拿同樣的薪水。可是很快,那個叫約翰的小夥子的報酬直線上升,而那個叫傑克的工資卻仍在原地踏步。

傑克很不滿意老板的不公正待遇。終於有一天,他到老板那兒發牢騷了。老板一邊耐心地聽著他的抱怨,一邊在心裏盤算著怎樣向他解釋清楚他和約翰之間的差別。

“傑克先生,”老板開口說話了,“您今早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什麼賣的。

傑克從集市上回來向老板彙報說,今早集市上隻有一個農民拉了一車土豆在賣。

“有多少?”老板問。

傑克趕快戴上帽子又跑到集上,然後回來告訴老板一共40口袋土豆。

“價格是多少?”傑克又第三次跑到集上問來了價錢。

“好吧,”老板對他說,“現在請您坐到這把椅子上一句話也不要說,看看別人怎麼說。”

約翰很快就從集市上回來了,並彙報說到現在為止隻有一個農民在賣土豆,一共40口袋,價格是多少,土豆質量很不錯,他帶回來一個讓老板看看。這個農民一個鍾頭以後還會弄來幾箱西紅柿,據他看價格非常公道。昨天他們鋪子的西紅柿賣得很快,庫存已經不多了。他想這麼便宜的西紅柿老板肯定會要進一些的,所以他不僅帶回了一個西紅柿做樣品,而且把那個農民也帶來了,他現在正在外麵等回話呢。

此時老板轉向了傑克,說:“現在您肯定知道為什麼約翰的薪水比您高了吧?”

傑克跑了三趟,才在老板的不斷提示下,了解了菜市場的部分情況;而約翰僅一趟,就掌握了老板需要和可能需要的信息。現實生活中也有不少人像傑克那樣,上司吩咐什麼,就幹什麼,自己從不用腦,結果長期不被重用,還感歎命運的不公平。而像約翰那樣辦事高效、靈活的人,不僅圓滿完成領導交給的任務,還主動給領導提供參考意見和盡可能多的信息,自然會得到領導的賞識和青睞。

在工作中不肯用腦的人是“懶蟲”,不會用腦的人是傻瓜,不想用腦的人永遠是奴隸。

一個人對工作所持的態度,和他的性情、才智有著密切的關係。工作是人生的部分表現,職業則是個人誌向的表示、理想的體現。自動自發地工作,需要一個人付出的是比別人多得多的智慧、熱情、責任、想象力和創造力,所以,看一個人工作是否主動、盡責,在很大程度上就能了解其工作績效。

明白了這個道理,並以這樣的眼光來重新審視我們的工作,工作就不再是一種負擔,既使是平凡的工作也會變得意義非凡。

在工作中,當我們發現那些需要做的事情——哪怕並不是分內的事,隻要有能力,我們就要認真地去做,因為那將意味著我們擁有更多超越他人的機會。

盡職盡責:敬業的最終受益者是我們自己

敬業是對良知的尊重,是神聖在工作中的體現,是在工作中流露的優秀品德與人格——自覺與自重。所以,在某種程度上,敬業是一個人成功的基礎。

從表麵上看來,敬業有益於公司,但實際上最終的受益者卻是我們自己。在工作中盡心盡力、積極進取,始終不放棄努力,始終保持一種盡善盡美的工作態度,滿懷希望和熱情地朝著自己的目標而努力,從而獲得了豐富的經驗,同時也提升了個人的能力。

有個工程師準備退休。上司問他是否可以幫忙再建一座房子,工程師答應了。但工程師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了,用料也不那麼嚴格,做出的活也全無往日的水準。總之,他的敬業精神已不複存在。

這座歪歪扭扭的房子建好後,上司並沒有說什麼,隻是把鑰匙交給了老工程師。“這是你的房子,”上司說,“我送給你的禮物。”

老工程師一生蓋了許多好房子,最後卻為自己建了這樣一座粗製濫造的房子。

敬業的人,不僅僅是為了對上司有個交待,更重要的一點,敬業是一種使命,是一個人應具備的職業道德。

敬業的人能夠獲得成功的原因有兩個:首先,敬業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讓自己得到能力和素質的提高;其次,敬業可以把工作幹得更好,這是對公司和上司負責。然後,你才得到上司的青睞,就有被提升的機會。

有很多有才華的年輕人,對工作卻缺乏熱情和敬業精神,他們經常抱怨自己懷才不遇,所以用消極、散漫的態度應付本職工作。其結果隻能是看著其他同事得到提拔和重用,而自己卻始終在原地踏步。

另外,敬業還可以給人帶來以下好處。

首先,容易受人尊重。即使工作業績不怎麼突出,別人也不會去挑你的毛病,因為你的精神讓人感動。

難怪一個名人說過:“一個人即使沒有一流的能力,但隻要你擁有敬業的精神同樣會獲得人們的尊重;即使你的能力無人能比,卻沒有基本的職業道德,一定會遭到社會的遺棄。”

其次,容易得到提拔。每個上司都喜歡敬業的下屬,因為你的敬業可以減輕上司的工作壓力,你敬業,上司就會欣賞你。

很多人對自己的工作很不滿意,總是在抱怨自己的上司有多麼苛刻,嫌棄自己的工資是多麼的低,工作時間多麼長,環境還不好,甚至經常在那裏羨慕別人總是生活得那麼美好,不論是工資還是工作環境,或者是上司都比自己的好。於是就抱怨自己沒有碰到好機會,沒有找到一個好上司、好公司。

要知道,習慣於抱怨的人在世上根本沒有立足之地,試著想想,你喜歡身邊的人天天向你抱怨這個、抱怨那個嗎?今天又碰上倒黴事了,或者今天誰又發達了而自己卻依然如故。如果你天天聽別人如此抱怨,你的情緒也會因此而受到汙染。

缺乏良好的心態,就如同將自己緊緊束縛在沉悶之中。如果你天天都生活在煩惱中,天天都在抱怨,天天都在看別人提升了,漲工資了,那麼你還有什麼時間去發展你自己,去發現你自己的優勢,去找到一個好的機會嗎?你的時間都浪費在抱怨上了。

況且這種抱怨是很不明智的,世上沒有人會因為壞脾氣和消極心態而獲得上級的獎勵和提拔。更重要的是,這樣的抱怨如果被上司聽到了,那你在他心目中的形象肯定會一落千丈,最後真的什麼也得不到了。可見,我們隻有在現實工作中盡職盡責、敬業工作,才能得到更多我們想要的東西。

小處著眼:把握細節,處處給人積極的印象

工作中的許多細節,我們不能不注意。因為,要想在工作中有所發展,給人以“積極”的印象,我們就必須從小處著眼,細節問題非常重要,它可以成為你取勝的法寶。那麼,怎樣才能把握細節,給人留下“積極”的印象呢?你可以試著采用如下方法。

1.上班與下班

仔細觀察,不難發現,在我們的身邊,經常有遲到、早退或不能按時完成工作的人,他們經常受到上司的斥責甚至被辭退。在這些人中,不乏才華橫溢、能力突出者,可終因沒有時間觀念而屢屢受挫,頗不得誌。

提前趕到辦公室,會給人一個積極、肯幹的印象。最好每天都堅持提前一刻鍾上班,這樣當別的同事睡眼惺鬆地趕到辦公室,開始做準備工作時,你已經進入工作狀態了,上司自然會另眼看你。

下班時,要等上司或者同事發出可以走了的指示時,再收拾辦公桌,結束工作,最後離開辦公室。一般而言,離開前應該向上司打個招呼,詢問一下還有什麼事情需要做。

持之以恒地做下去,上司會對你有一個極好的印象,你工作積極熱情的印象自然而然就樹立起來了。

2.發言要起立

無論在員工大會上講話,還是在辦公室發言,最好是站起來講話。哪怕有準備好的椅子,也不要坐。因為站起來發言,給人的感覺要更強烈、更有感染力。同時,站起來發言,還可以居高臨下,把握會場的氣氛。

3.電話搶著接

動作遲緩,隻會給人留下做事消極、不主動的印象。因此,在辦公室裏,一旦電話鈴響,應迅速反應,抓起話筒。

4.握手有力度

握手是交際的禮儀,也是表現自己的武器。握手這一小小的動作,看起來隻是手與手的交流,實則為心與心的溝通。用力握手可以使對方感到自己的熱情與堅強,給人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

5.走姿優雅幹練

腰杆挺直快步走會給人一種充滿朝氣、富有活力的感覺,這是自我表現中不可忽視的內容。彎腰駝背、慢慢騰騰、無精打采的人,會給人怎樣的印象呢?答案是非常明確的。

6.坐姿端正

和同事交談,坐在椅子或沙發上的姿勢一定要正確。不能全身埋在沙發裏或顯得懶散地背靠在椅子上。這樣會給人一種不認真的感覺。相反,坐姿端正,上半身自然前傾,則會讓人覺得你聚精會神,進而給人留下做事認真、積極的印象。

7.做好筆記

別人講話時,要注意邊聽邊做筆記。做筆記,一方麵可以記錄下對自己有用的內容,另一方麵則是表示對對方講話內容的認同,這對對方也是一種尊敬。

8.名字要寫大

姓名是每個人的代號,簽名時應把字寫得大一些,因為寫大字的人一般比較具有進取性。

9.額外工作搶著幹

除了做好分內的事,對於額外的工作也要積極肯幹。因為,這一方麵顯示你的熱心,另一方麵體現你的能力。

10.求教要登門

如果你有事向同事請教,一定不能通知他來你辦公室,而你必須去他的辦公室。這樣,既能讓對方看到你的誠意,又能感受得到你的謙恭態度。

11.不要經常請假

經常找借口請假會讓老板反感,而且還會影響工作進度。我們所處的是一個合作的環境,你的缺席很可能會給其他同事造成不便。所以不要隨便請假,即使生病,隻要還能上班就不要請假,更不要因為無關緊要的小事情或逃避繁重的工作而請假。

12.嚴禁在辦公室裏幹私活或閑聊

任何私事都不要在上班時間做,更不能私自使用公司的財物。另外,利用上班時間處理個人私事或閑聊,會分散注意力,降低工作效率,進而影響工作進度。所以把辦公時間全部用在工作任務上,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

13.在辦公室把手機關掉或調到靜音上

上班時間不要隨便接聽私人電話,你手機的聲音會讓身邊的同事或上司反感,而別人反感的情緒又會反過來影響你的工作情緒,最終導致個人乃至整個團隊工作效率的降低。另外,你接聽私人電話,會分散注意力,很有可能導致你對任務的認識產生偏差。

凡事需用心,工作中的細節問題也不例外。當一個人真正用心做事的時候,他就會一絲不苟地把事情做到最好。這樣,處處給人以“積極”的印象,就能夠受到同事的好評,也會受到上司的器重,對自己的前途會大有好處。

控製情緒:把“怒氣”轉化為“勇氣”

有關方麵的研究表明,負麵情緒的消耗的能量遠遠大於體力消耗的能量。既然這樣,如果我們能夠把那些消耗在負麵情緒上的能量集中起來,用在我們所向往的目標、我們所期望的願景上,就可以做成很多事。所以,如果你是一個渴望成功的人,就不要被情緒所左右,當你感覺自己要生氣的時候,不妨輕聲地提醒自己一句:“別浪費了能量。”

過去人們一直認為,一個人的成功與其IQ(智商)有非常大的關係。一個人的IQ越高,就表明這個人越聰明,也就表示這個人越容易成功。但後來發現,智商很高的人也不一定就有很大的成就。

在現代社會中,有許多擁有高智商的人卻做出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愚蠢的行為。從報紙電台我們經常聽到或看到這樣的新聞:北大清華高等學府的學子跳樓自殺,原因隻是由於情場受挫;某某碩士生被人販子誘騙拐賣……類似這樣的事件,我們聽聞太多,已經不覺得驚訝了。看來智商高低與人的成功並沒有必然的聯係。

20世紀90年代中期,心理學家丹尼爾·高曼提出了EQ(情商)的概念。心理學家們發現,在決定成功方麵,EQ比IQ發揮的作用更重要。所以,心理學家指出,一個人要想成功,就要懂得善於把握好自己的情緒,做自己情緒的主人,而不是讓情緒左右你的思想和行為。

可是後來許多研究者又發現,EQ很好的人也不一定會有很大的成就。

傑克原本是一位大老板,但事業上的挫折,使他從人生的一個高峰跌到了一個低穀,他從億萬富翁變成了窮光蛋。麵對這樣的巨變,一般人都會認為,傑克必定遭受了很沉重的打擊,可是,傑克本人並不這麼認為,對著來安慰他的朋友們,他說:“你們不用來安慰我,我的情緒好得很,我沒事,你們放心好了,我的EQ好得很!我不會難過的。”

一年時間過去了,這位老兄還在“低穀”中說:“我的EQ好得很,我不會難過,我沒事!”

又一年過去了,這位老兄還在“低穀”中說:“我EQ好得很,我不會難過,我沒事!”

三年時間過去了,可是傑克還在那個“低穀”中說:“我的EQ好得很,我不會難過,我沒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