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項羽刻下的‘怪字’,誰也猜不出是什麼意思。”杜老漢用毛巾擦了一下臉,喘著氣說。6月12日,記者在杜老漢等3名紹興項裏村村民帶領下,在村東草灣山茂密的叢林中,發現了這塊相傳為秦漢之交,西楚霸王項羽刻下的神秘字符。草灣山位於紹興著名風景區豆霧尖北麓,海拔約70米,東西長400餘米,山西麵是一座新修的項羽廟,山上則覆蓋著厚厚的灌木林。
據了解,在紹興柯岩街道的項裏村,一直流傳著一個關於項羽寶藏的傳說,而找到寶藏的關鍵就是破譯項羽於江東起兵前夜在項裏村村東草灣山上所刻神秘字符的含義。據說,誰能破譯這個字符,誰就能找到當年項羽埋下的藏有12麵金鑼的寶藏。但一直以來沒有人能破譯神秘字符,關於寶藏和字符的傳說,成了紹興當地一大謎團,至今無人能解。
傳說中刻於青石上的字符長約3米,寬約1米,四周圍長著雜草,表麵較粗糙,雖經過風吹雨打,但字符卻依然清晰,刻入深度6-7厘米,筆畫橫直,形狀方正,顯然為人工雕琢。字符樣式古樸,不似篆文,也不似金文,倒像是一幅地圖的指引。
傳說這是項羽起兵前夕,讓手下士卒連夜刻下的,字符中藏著一個寶藏的秘密。楚國的項羽怎麼會和紹興發生聯係?據《史記·項羽本紀》上記載,項羽因叔父項梁犯命案,兩人一同避難吳中,並曾有一段時間生活在會稽一帶(即紹興)。在紹興當地新近出版的一套鑒湖係列叢書中,對項羽和項羽寶藏的傳說更有詳細記錄,書中寫道:項羽為避難,在項裏村一帶隱居,得當地村民庇護。此後項羽募集8000江東子弟在附近練兵,鑄十二麵金鑼日夜操練,金鑼質地80%為金,20%為銅,價值不菲。起兵前夜,項羽為報答村人,命士兵在附近連夜埋下十二金鑼,並在草灣山上刻下指引找到那十二金鑼的字符。2000餘年來,時時有人在山上發現該字符,但至今沒有人能解開字符的含義。還有傳說,明末清初的紹興著名學者張岱曾在草灣山一呆數月,意圖解開字符之謎,但終究未能如願。乾隆遊會稽時聽聞該傳說,曾特意到項裏村附近查訪,但最後卻是失望而歸。
1864年,湘軍進入天京(今南京)後,燒殺奸淫,肆意搶掠,洗掠全城三日,可稱得上是撈盡了地上浮財,因“曆年以來,中外皆傳洪逆(清統治者對洪秀全的蔑稱)之富,金銀如海,百貨充盈”,懷疑還有更多財寶窖藏在地下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