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反,所謂放任,就是不與孩子在一起,也不關心孩子的活動。所以,這種父母可以說是采取著一種對孩子不負責任的態度。
給孩子自由和對其放手的培養方法,看似簡單,其實卻不然,這是因為有不少家長難以堅持這種態度,一不幹涉孩子,自己就會陷入極度的不安。這樣的家長,很可能其自身的自發性沒有得到正常的發展,並且其中為數不少的人,他們自己也曾受到過父母的過度幹涉。
常與孩子在一起,你會發現,越是年齡小的孩子,越想尋求父母的幫助。這種時候,我們可以向孩子伸出援助之手。隨著孩子逐漸長大,這種求助會自然減少。但父母的關懷始終是重要的,感受著身旁父母的溫暖,孩子的自發性可在安定的情緒中順利地發展。但若是放任不管,孩子便感覺不到父母的溫暖,也培養不出對父母的信賴感。放任,將造就出輕視父母的放縱兒。
怎樣給孩子自由,讓孩子享受自由的樂趣?
1.每天給孩子留出可支配的時間
一些家長總怕孩子的時間空下來,當孩子寫完作業以後,馬上給他安排了畫畫,剛畫完畫,又安排了學外語,外語學完了還有鋼琴。這樣做的結果,會使孩子沒有了自己的意誌和想法,幾乎成了一個機器人,在家長的緊張安排下失去了自我,以至於越來越懶散、麻木和消極。有的家長總是埋怨孩子寫作業太磨蹭,邊寫邊玩,卻不知道這些壞習慣可能正是自己給孩子養成的。因為家長經常無限地給孩子加壓,使孩子沒有玩的時間,複習了這科又複習那科,都複習完了以後還要做些高難的題目,這樣做不僅使孩子對所學的科目厭煩,而且容易使孩子養成磨蹭的壞習慣。孩子沒有自己可支配的時間,隻好采取迂回的辦法,以爭取可玩的時間。每天給孩子留出可支配的時間,讓孩子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是非常有必要的。
2.告訴孩子:為自己負責
家長要為孩子奠定這樣一個人生觀:人要為自己負責,每個人的能力有大小,但應該盡力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努力達到自己可以達到的目標。隻要孩子的頭腦裏有這樣一個基本觀念,父母才有可能放心地給他自由,而不必擔心他濫用自由,做事毫無準則。他會知道對他來說最重要的事是什麼,他要達到的目標是什麼,而這一切將和他未來的人生息息相關。這樣的教育也許從三四歲就已經開始。有的父母很可能認為那麼小的孩子哪會懂得什麼是人生觀,所以隻簡單地告訴孩子應該怎麼樣,不應該怎麼樣,而不告訴他們為什麼不能這樣和為什麼不能那樣。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孩子的確不懂得人生觀這個詞的意義,但是他可以一點一滴地接受人生觀所包含的那些具體的內容。
3.教會孩子遵守一些最基本的規則
家長要教會孩子遵守一些最基本的規則,包括學習習慣、生活作息製度等。這是為了讓孩子在自由生活的同時遵守生存的基本規則。這些規則能夠幫助孩子適當地克製他們的任性,有計劃地、有條理地去完成他們要做的事,而不用父母事事督促,時時檢查。即使他們有很大的偏好,他們也會平衡地處理愛好和學習之間的關係。遵守一些基本規則是必要的。如果孩子從小能將某些規則內化成習慣,他就不會覺得那些規則是難忍的束縛,也才能最大限度地享受自由。而那些沒有任何規則意識的孩子長大以後,在一個秩序化的社會會更多地感受到壓抑,甚至無法融入社會。自由是需要的,每一個人都需要自由,每一個孩子也需要自由,沒有自由就不可能有創新,就不可能有民主,就不可能有身心充分的發展。但是自由不是無邊無際的,自由是要受到一些製約的。家長有責任告訴孩子有些事情是危險的,規則是要遵守的。
尊重孩子的想法
父母箴言
大人的世界和孩子的世界應該是平等的,孩子的想法和大人的想法也同等重要。在某些問題上,對於孩子的想法,父母不應該進行壓抑和駁斥,而應該尊重。這樣才能使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而不至於畏首畏尾或隨波逐流。
孩子懂事以後,便開始思考這個世界,思考他所遇到的每一件事,並逐漸產生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大人和孩子的世界確實不同,但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卻一直在向大人靠近。他們對大人世界的事情發表意見和想法,說明他們有了獨立的思考意識,這是非常可貴的。
這時,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想法、理解孩子的心情、傾聽孩子的訴說,在孩子想要發表自己的想法和觀點時,給予積極的賞識和尊重。尊重孩子的想法,不僅可以進一步鍛煉孩子的思考意識和表達能力,而且可以通過傾聽孩子的觀點,發現和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從而糾正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些錯誤思想。
父母千萬不要忽略和壓製孩子的想法,即使他們說得不對,即使他們的想法幼稚可笑,也不能嘲笑和打斷他們;不要總是以大人的思維來要求孩子,而應該讓孩子說下去,允許孩子把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
周末,陳女士和來她家玩的同事聊天,說到單位幾個年輕人談戀愛的事。
“聽說小趙又失戀了,你知道嗎?”陳女士說。
“是嗎?我不知道,什麼原因?”同事很驚訝。
“還不是小王,已經好長時間不理小趙了,聽說又在醫學院找了一個研究生,正打得火熱呢!”
“啊?小王怎麼這樣啊,不是跟小趙談得好好的嗎?人家小趙也不錯啊,真是的!”
這時,一直在旁邊看電視的兒子明明突然說話了:“我要是小趙叔叔,才不理小王阿姨呢,她太壞了!”
“到你房間去,大人說話你搭什麼腔,你懂什麼啊,討厭的孩子!”陳女士站起來,拉著明明的胳膊就走。
明明撅著小嘴,一邊走還一邊小聲嘟囔:“本來就是嗎!”
孩子經常會在看動畫片或漫畫書的過程中產生一些想法。對於這些孩子世界裏的事物,父母不能漠不關心,而應該主動去了解它們,和孩子一起去欣賞和思考。
孩子主動和父母談到孩子世界的事情,是對父母的信任和依賴,是想從父母那裏得到解答和安慰。這時,父母應該努力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想法,耐心地和孩子溝通交談。如果故事中的媽媽不是這樣的,而是因為勞累一天的緣故,對小輝的問題不理不睬:“一休是誰啊?什麼當和尚啊?小孩子到一邊玩去!”事情的結果將會是怎樣呢?
大人的世界和孩子的世界應該是平等互重的,孩子的想法和大人的想法也同等重要。因此,不論是孩子想要討論大人世界裏的話題,還是大人想要進入孩子的世界,這種彼此之間交流都顯得尤為重要。
當孩子想要向你表達他的想法和觀點時,給他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耐心傾聽孩子的話。
當孩子在你和客人談話時突然想要發表自己的看法,不要打擊和壓製他們。你應該說:“好吧孩子,你也來說說你的觀點!”
當孩子說的觀點是正確的,你應該說:“孩子,你說得很對!”
當孩子主動和你談起他對某件事情的感受和想法,不要不耐煩地敷衍了事,而應該對孩說子:“我們一起聊聊。”
此外,當孩子講反對意見時,也要先肯定其態度後再糾正其是非。
當周圍的人都講右的時候,自己卻認為左正確,提出這種主張是相當困難的。這時孩子的回答即使出現差錯,但對他大膽地提出反對意見的態度也應該給予充分肯定。
能否提出自我主張,與創造性有很大關係。例如,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的著名物理學家牛頓,在少年時代不與同齡孩子一起玩,不像一般的孩子,而是經常一個人擺弄機器。因此,他在學校裏曾被同學們譏笑為“鄉巴佬”。因確立相對論而出名的愛因斯坦曾指出“應與他人有不同的見解”,並以此作為生活的座右銘。可以說不僅是發明和發現,任何有創造性的工作都是從與常識及大多數人的意見相異而開始的。
能夠主張自己的意見,具有很強的自主意識,是十分有益的。自我意識一強,就會有不少人認為這是壞事。因此,提出獨自不同意見的孩子,就會被指責為“別扭的人”、“格外的人”等。例如,大人總是對於不喜歡父母買的玩具、不照父母要求去做的孩子說“你盡給我找別扭”,對反駁父母的孩子也有不少父母責怪說“脾氣古怪”。當孩子與朋友的意見不一致時,父母有時也會因擔心而教育孩子說:“隻有你一個人提反對意見,這樣會遭到大家討厭的。”而父母把不順從大家的意見不好的看法強加給孩子,與說孩子“脾氣古怪”沒有什麼區別。如果父母采取不認可孩子的主張的態度,就會妨礙孩子自我發展。其結果就有可能培養出大家向右自己也跟著向右的隨波逐流的孩子。
在這方麵,不大歡迎“別扭者”的日本與法國形成鮮明的對照。在法國,隻能與別人說相同意見的人,不但不能被視為一個成熟的人,反而被視為傻瓜。所以在法國的家庭中,無論孩子的意見如何幼稚,父母都會認真傾聽。有時父母還會故意提出不同意見與子女進行議論。雖然有國情的不同,但這種教育方法是值得學習的。在這種意義上,孩子反駁父母的意見時,並不認為這是過分的,甚至認為這是可喜的。父母的想法也需要轉變,如果孩子的想法不對,父母可以認真地聽了之後加以糾正。父母有了這種態度,就能培養出孩子具創造性的頭腦。
家長不要責難老師
父母箴言
當前,孩子的家長對孩子的老師的不滿情緒較多,有的家長甚至公開責難老師,這對於教育孩子來說是相當有害的。作為家長,不應該責難老師,父母與老師是孩子教育事業的合夥人,和氣才能生“才”。
孩子的家長責難老師,是在家庭教育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不當的現象,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麵。其一是,孩子受到老師批評,家長因缺乏全麵或客觀分析,在不了解批評背景和過程的情況下,表現出對老師的不滿和責難,有些家長則因為偏袒孩子而責難老師。其二是,老師在教學水平和教育方法上水平低或確有不足,因而責難老師。不管哪種表現,因為其是在學生麵前進行的,而且是責難的性質,所以都是有害的。社會、學校、家庭三位一體的教育觀是一種綜合的相輔相成的教育觀,損害了這三者的關係,都會從整體上損害教育的協調性和綜合作用。
家長對子女的影響是很大的,因此責難老師是綜合教育體係中離心力、破壞力最大的一種錯誤行為。對老師的責難,如果表現在對老師批評教育活動的評價上,就勢必會起到阻斷師生情感橋梁的作用,客觀上破壞了教育關係。它會使孩子減弱對老師的信任,助長其錯誤行為和錯誤態度,嚴重削弱老師的教育作用。這樣的學生還會在同學中散布對老師的不滿,也會因此而對老師的教育活動吹毛求疵。分析上述後果,我們不難看出,責難老師不但不利於孩子認識、改正錯誤,反而會使其滋生新的不良品質,而且有害於集體的健康成長。從教育實踐看,有責難老師行為的家長,其子女一般都很難教育,其發展也都很不理想。責難老師如果表現在對老師教學工作的評價上,則會對教學效果,老師業務水平的提高和學生的學習效果都帶來損害。
任何一所學校,老師的年齡、經驗、業務水平都表現出不同層次。任何一位老師也都必然經曆由不成熟到成熟,由業務能力低到業務能力高的發展過程。不允許業務水平出現層次性,不允許老師在教學活動中出現錯誤是不現實的。如果對老師教學中出現的錯誤或業務不夠成熟采取責難的態度,並由此影響了學生,一方麵會嚴重損傷老師的積極性,使其失去一個信任和積極配合的提高環境,另一方麵還會膨脹學生對老師的不信任感,影響學生的接受效果,即使老師講得正確、方法得當也會聽不進去。對於孩子而言,一成印象就不易改變,即使老師的教學水平有了提高,抑製的作用也還將發揮一定作用,受損失的最終還是孩子自己。
家長們必須認識到,學校領導對每一個教學班的教師配備,都是在現有條件下經過慎重研究而認定的最理想的組合結構,此外學校領導還必須對每位教師的提高、發展負責,因此除教學態度不好這一情況之外,不會因為家長們的責難和要求而撤換老師。在這種情況下,信任、配合老師者受益,責難、不配合者受損,這是毫無疑義的。
長久以來,家長與老師之間彷佛存有一種微妙的心理關係,而且有一些溝通不良的情形。絕大多數家長都接受過教育,對於教育也都有些了解,也能說出一些教育道理;然而,知識進步神速,老師們也不斷地進修充實,其專業學養與地位已非昔日可比;即使有些家長受過高等教育,甚至修習過教育心理方麵的課程,也不一定對老師的專業領域有所了解,更不用說實務經驗了。因此,家長應尊重老師的專業角色和智能,不要任意幹預老師的教學觀念和方法,因為不尊重和幹預的態度,不但對彼此的溝通無益,而且對孩子的教育有害。
家長可以做的是,以請教專家的態度,與老師討論問題;如適度的表達自己合作和關心的誠意,提供孩子在家中的生活情況,接受老師的專業建議等。如此一來,當老師受到尊重時,相信他也會樂於接受父母的意見。
有時孩子的想法較單純,如果家長在不了解全盤真相時,便相信孩子的說詞,隻有火上加油,使孩子與老師之間的關係更加惡化,甚至可能使孩子失去獨立負責的能力。家長切勿在孩子麵前數落老師的不是,那隻有加深孩子對老師的敵意和不合作。也不必偏袒老師,那會使孩子更加為自己辯護,而且以後不再願意告訴家長他在學校裏發生的事。家長可以傾聽孩子的問題、反映他不愉快的情緒、接納他心中的不滿,進而與孩子一起思考問題和解決方法。這樣一方麵可以建立孩子理性的想法和問題的解決能力,一方麵也可以避免自己夾在孩子和老師之間的尷尬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