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在孩子幫忙家事的時候要鼓勵
在家裏孩子經常會幫忙做一些輕鬆的家事,隻要他賣力、認真,就值得父母讚美。當父母走過正在掃地的孩子身旁,盡管慷慨地說:“這麼幹淨,走起來真舒服。”、“辛苦你啦!”等。獎勵的詞句無論多麼簡短,孩子都將感受到無比的快樂。特別要注意的是,這種場合的鼓勵,父母一定要保持某種程度的理性。千萬不要話說得抑揚頓挫,過於感情化,隻要有誠意,孩子就能感受到,所以,父母不能毫無理由憑空地誇獎孩子。
4.在孩子活動的時候要鼓勵
其實,除了在知識或行為上的良好表現,孩子可以得到獎勵之外,父母更可利用孩子在休息、遊戲或出神發呆的時候,走到他旁邊,用手拍拍他,以表達一種關愛的意思。每個人都有勝任愉快的時候,也有不知所措的時候,即使是運動也一樣,大部分的人隻熟悉一種或數種運動,而無法全能。當孩子對於自己拿手的運動,不但表現好,並且專心投入、全力以赴時,父母應當把握機會,以一種明確清晰的方式給以鼓勵。同時,若能對孩子從開始到結束的整個過程予以正麵的肯定,通常這種鼓勵會使孩子在練習過程中努力不懈。
5.在眾人麵前的時候要鼓勵
獎勵所帶來的喜悅程度,往往因為層次不同而產生差異。由在個人麵前到在多數人麵前,或獎勵的人是親愛的爸媽或心中敬仰的老師,所獲得的喜悅感將隨著層麵的擴展而加大。這種普遍存在的現象,父母可以利用在鼓勵孩子上,多多給予孩子公開、當眾的獎勵。值得注意的是,當眾表揚孩子時,父母的情緒不可過於激動,語氣也不要嘮叨個沒完沒了的樣子,或者反反複複一再重敘;換句話說,就是避免內容貧乏而又有誇張的讚美,別讓受誇獎的孩子,非但喜悅感消失,更可能產生厭煩,進而產生反抗和逃避的心理。
6.盡量不要用物質來鼓勵孩子
當孩子怎麼也不肯洗臉或不肯吃飯時,媽媽就許諾給他買這買那,以使他好好洗臉、吃飯。這位家長不但對孩子沒有批評,反而給以物質獎勵,這種獎勵無異於是對孩子錯誤行為的支持,更表明你的家規本身沒有內在的價值。好的辦法是在孩子幹完事之後才能獎勵,以表彰其好的行為。一般不要用物質獎勵,因這樣會養成孩子做任何事都講條件,最好的辦法是用一句得體的話語、一個微笑或親親孩子,還可借用別人的言語來表揚孩子,如“你阿姨都誇你講衛生,小臉洗得很幹淨”、“小朋友都說你愛勞動”等。
不要隨便向孩子許諾
父母箴言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父母為了讓孩子高興,常常隨便答應孩子的要求。許諾既有積極的一麵,也有消極的一麵,但無原則的許諾是有百害無一利的。所以,父母在對孩子許諾時一定要慎重。
樂樂有個壞習慣,每次玩完玩具,都把玩具扔得滿地都是。於是,媽媽有天對樂樂許諾說:“隻要把玩具收拾整齊,放回原處,就帶你去吃肯德基。”樂樂一聽,馬上來了興趣,三兩下就把玩具物歸原處。媽媽很高興,立即兌現了諾言。以後,每次媽媽讓樂樂收拾玩具,樂樂就跟媽媽討價還價。
法國教育家盧梭說過:“他想得到你手中的手杖,轉眼間又想得到你的手表,接著他又想要空中的飛鳥,想要天上閃爍的星星,他看到什麼要什麼,除非你是上帝,否則你怎麼能滿足他的願望呢?”由此看來,無原則的許諾是有百害無一利的。作為家長,特別是年輕的父母們,切不可隨意向孩子許諾什麼。
一位五年級的學生“控訴”說:“假期前,爸爸說好了要帶他去杭州西湖遊玩的,為此他還特意讀了一些寫西湖的文章,感覺西湖特別令人神往,早就盼望著這一天了。可是放假了,爸爸卻接受朋友的邀請決定去黃山了,並且什麼解釋也沒有就跟著朋友去了。”他生氣極了。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父母常常為了誘導孩子做一件事,就輕易許諾,而事後就忘記了。孩子的希望落空了,他發覺父母在欺騙自己,在向自己撒謊。比如,媽媽囑咐兒子,在家要聽話,如果表現好,就帶你去動物園。結果,孩子努力去做,表現得很好,而媽媽星期天有許多應酬,就把日期推後,而且一推再推,最後不了了之。孩子因為媽媽的許諾沒有實現,感到失望,並因受騙而憤怒。
有很多父母常常出爾反爾,反複無常,不能始終如一。久而久之,就會在孩子的心靈上打下父母的“禁律”是可以打破的烙印。父母對自己的言行都那麼草率,那麼不認真,又怎麼去教育孩子認真地履行諾言呢?
教導孩子信守諾言做一個誠實的人,對孩子的成長是有很大影響的。要讓孩子明白:一個人要誠實、不說謊、信守諾言,才能夠建立起自己良好的信譽;如果經常說謊,會令人覺得你的話不可靠,到你說真話的時候,別人也可能仍然不相信,到那時就後悔莫及了。
教育孩子信守自己的諾言,可以從生活中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從小培養孩子信守諾言的習慣將使孩子終生受益。
父母要為孩子做信守諾言的楷模。如果孩子一旦失信,這個時候,提醒孩子要信守自己的諾言是十分必要的,教育孩子對別人要講信用,負責任,答應別人的事要兌現;如果經過再三努力仍沒有做到,應誠懇地說明原因,表示歉意。
麵對孩子不合理的要求,父母不要許諾。父母們由於一時的興致,往往喜歡說:“你要什麼,咱們就買什麼。”這會使孩子更加隨心所欲,進而提出不合理的要求,父母就需要學會斷然拒絕。有的孩子在大庭廣眾之下撒潑耍賴,以此要挾父母。父母一旦讓步,孩子以後就會得寸進尺。解決的辦法是,帶孩子上街前就和孩子約法三章:根據我們的能力,今天隻能給你買一件東西,你想好,買一件最需要的就是了。對這個諾言,父母要兌現,孩子再提出別的要求,就不予理睬。如果他違反規矩,就取消他下次上街的機會。
作為父母來說,千萬不要輕易許諾。許諾雖不等於欺騙,但許諾了的事一定要設法兌現,不能言而無信。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父母的隨口許諾,孩子肯定會念念不忘,時時刻刻都在盼望父母來兌現,不會輕易忘記或放棄。如果不兌現,孩子就會有充分理由,認為你是言而無信,是撒謊騙人。“上行下效”,父母言而無信,孩子不僅從此再不信任父母,父母的話再也不會聽從,而且孩子也會跟著學撒謊騙人。而孩子一旦沾染了這種毛病,那後果是不可想象的。
言行一致是一種良好的道德品質,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點滴培養。為此,父母既要做到“言有分寸”,又要做到“言而有信”。對孩子的要求要區分哪些是正當的,哪些是不合理的,如果孩子的要求是正當的,而且又有條件辦得到,父母答應了就要做到。但有時候孩子的要求是合理的,父母也答應了,可是實際情況有變化,父母的許諾一時無法兌現。比如,孩子要一架鋼琴,父母也答應了,可市場上一時買不到,父母就應該耐心地向孩子解釋許諾無法兌現的原因,使孩子懂得父母並不是“言而無信”。父母要用自己遵守諾言的實際行動來培養孩子言行一致的高尚品質。
要敢於向孩子認錯
父母箴言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出現過失、錯誤時,理當采取明智之舉,勇於向孩子道歉。父母的這種行為會為孩子樹立榜樣,當孩子有錯誤時也會主動承認錯誤、主動道歉。父母勇於向孩子認錯,是種無言的人格力量,能影響孩子一生一世。
一天上午,淘淘的媽媽花瓶是淘淘打碎的,便不分青紅皂白地將兒子訓斥了一通。淘淘雖極力辯解,媽媽就是不相信,還為兒子不肯承認錯誤而傷心不已。下午,鄰居家的孩子抱著小貓過來道歉,說小貓爬上爬下把花瓶打碎了,請求原諒。送走鄰居之後,媽媽趕忙把淘淘叫到了跟前,她撫摸著孩子的頭發,柔聲說道:“對不起,寶貝,媽媽錯怪了你。媽媽現在知道花瓶是小貓打碎的,不是你,你願意原諒媽媽嗎?”
沒想到淘淘竟“哇”地一聲哭了起來,比剛才還委屈。媽媽慌了,捧著兒子的小臉說道:“寶貝別哭,是媽媽不對,媽媽向你道歉好不好?下次再遇到什麼事情,媽媽一定會先調查一下的,決不會再冤枉你。”
媽媽接受了這個教訓,以後再也沒有盲目地批評過兒子。在這之後,淘淘經常向人提起這件事,並且自豪地說:“一想到這件事兒,我就覺得媽媽很通情達理。”
不少人在家中卻從不道歉,尤其是父母,更不願向孩子道歉。其實,一個人在生活中不可能不犯錯誤,不可能沒有缺點。無論我們多麼優秀,在長期的工作中也不可能沒有缺陷或者沒有感到遺憾的地方。
如果我們對自己的缺點或者錯誤諱莫如深,刻意地將自己打扮成完美的化身,在孩子麵前隱瞞我們的錯誤,我們的光輝形象必將對孩子的未來產生嚴重的誤導。因為孩子必然以父母為榜樣,事事要求自己做到完美無缺,一旦遇到困難就會深深自責,甚至陷入不可自拔的境地。並且,父母在孩子麵前隱瞞錯誤會讓孩子產生誤解,認為父母都可以隱瞞錯誤,自己也可以這麼做,這樣是很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和發展的。
不少父母認為自己是一家之主,需要保持自己的形象與威信,因此不願意在孩子麵前承認自己的缺點和錯誤。比如:有些父母明明知道自己做錯了事,冤枉了孩子,或誤導了孩子,還給自己護短,不當回事兒。這就違背了做人的基本原則,也是家庭教育之大忌,次數多了,父母就會在孩子心目中失去威信,更不用說教育了。
實際上,父母如果從不向孩子承認自己的缺點、過失,孩子就會產生“父母說的永遠正確的,但實際上老是出錯”的觀念,久而久之,對父母正確的教誨也會置之腦後。父母如果在做錯事後總能鄭重地向孩子認錯、道歉,孩子就會懂得承認錯誤並不是一件可恥的事,就會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嚐到原諒別人的甜味。比如當孩子闖禍後,一些父母由於一時衝動,往往會對孩子進行不恰當的過重的批評或懲罰,事後又往往會後悔。這時,倘若父母能真誠地向孩子道歉,補救自己的過失,就能引導孩子更好地發展。
被稱為“西班牙王國上空的一顆光輝燦爛的巨星”的拉蒙·依·卡哈的成長,就說明了這一點。卡哈小時候調皮得很,13歲時用所學的知識造了門“真”的大炮,把鄰居家的孩子打傷了,闖了大禍,被罰款和拘留。當他從拘留所出來後,身為大學教授的父親把這個“頑童”著實訓斥了一頓,並責令他停止學業,學補鞋子。後來,父親越來越覺得這樣的處罰過於嚴厲,孩子闖了禍是要管教,但不能因噎廢食。一年後,父親上補鞋鋪接回了卡哈,摟著孩子深情地說:“爸爸做得不對,向你道歉。我不該因為你闖了一次禍就中斷你的學業。從現在起,你就在我身邊學習吧,你會有出息的。”從此卡哈潛心學習骨骼學,終於成為舉世矚目的神經組織學家,並榮獲了諾貝爾獎。
一位父親在報上曾刊登了題為《給兒子的“道歉信”》的尋人啟事:“看了昨天你給我的信,對我震動很大,反省自己,最近一段時間性格變得很暴躁,漠視了你的感受。在此,請接受我深深的歉意。給我一次機會,讓我們像朋友一樣說說心裏話。看到這封信,就給我打電話,好嗎?永遠愛你、惦記你的父親。”我們有理由相信,當兒子看到父親這封道歉信後,肯定會為父親的自責、反省、與兒子平等對話的勇氣所折服。
實際上,人類就是在不斷地犯錯誤並且不斷地改正錯誤的過程中取得進步的,所以,作為父母不妨坦誠自己的缺點或錯誤。有一位母親在教育孩子時,曾經多次將自己在成長過程中犯過的錯誤告訴孩子,並詳細地分析主客觀原因,尤其是分析自己的一些缺點在產生這種錯誤中所起的作用,其目的就是讓孩子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不再和她一樣,以類似的個人缺點犯同樣的錯誤。
因此,一些父母認為“向孩子認錯、道歉會失麵子,會失去權威”的擔憂不僅是多餘的,父母學會向孩子道歉對教育子女無疑是大有裨益的。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出現過失、錯誤時,理當采取明智之舉,勇於向孩子道歉,這樣定會讓孩子笑逐顏開。同時,父母的行為也為孩子樹立了榜樣,當孩子有錯誤時也會主動承認錯誤、主動道歉。
給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
父母箴言
不被給予自由、僅僅是按父母的旨意行事的孩子,不管其行動的結果怎樣,在孩子眼裏,“這全是爸爸媽媽的事”。那些沒有責任感的孩子、馬上把責任轉嫁於他人的孩子,就是這樣被培養出來的。
孩子正處在生長發育時期,他們天性好動、貪玩,好奇,愛遊戲,喜歡合群,喜歡模仿。可是,有些家長,卻往往忽視了孩子們的這一點。
他們總認為作為家長要配合學校老師把孩子們的學習抓好,總希望孩子們的學習成績好,其他無關緊要。所以,孩子們一回到家裏,就催促他們趕快學習,沒等孩子吃完飯,又催他們趕快做作業,甚至連一些簡單的家務勞動也不讓孩子們去做,更談不上主動讓孩子們去玩一玩,輕鬆一下腦筋了。難怪孩子在私下議論:“我媽媽一天到晚就是讓我們學習,學習。”所以,孩子們過著枯燥乏味的“學習”生活,抵觸情緒超過學習興趣。
家長由於用自己的主觀願望代替了孩子們身心發展的客觀規律,沒有注意培養孩子們的個性、才能、品德和社會適應性、心理承受力等。所以,適得其反,孩子們的學習成績往往處於一般化。
家長要注意的是,給孩子自由,但不等於放任。
所謂給孩子自由,就是雖關注著孩子的活動,卻既不動口也不幫忙,這稱為放手。在這種關注的過程中,當孩子自己有什麼不懂的,或是做不好的事情時,他會時不時地來到媽媽身邊。這時候,媽媽的存在以及關注,對孩子來說便具有極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