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飲食影響智商
吃肉過多或貪吃的孩子智力會減低。不吃早餐的孩子智力會受到影響,這是因為早餐攝入的蛋白質、糖、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都是健腦的重要成份。
4.肥胖影響智商
體重超過正常兒童20%的孩子,其視覺、聽力、接受知識的能力都會處於較低的水平。這是因為肥胖兒過多的脂肪進入腦內,會妨礙神經細胞的發育和神經纖維增生。
5.環境影響智商
生活在枯燥環境裏的兒童,如棄嬰,得不到母愛及良好的教育,智商會較低。據研究調查表明,這類孩子3歲時平均智商僅為60.5,反之,處於良好環境的3歲兒童智商平均為91.8。
6.藥物影響智商
某些藥物會影響兒童的智力,如長期服用抗癲癇藥物可使智商偏低,當停藥若幹年後,智商便會有所提高。
那麼,怎樣提高孩子的智商呢?以下是有關專家的建議,可以參考。
1.讓孩子堅持吃好早餐
美國斯旺西大學心理學博士戴維特別強調早餐的重要意義。他的調查資料顯示,吃早餐後參加高難度考試的學生,其得分明顯優於那些空腹參考者。
2.和孩子多多說話
心理學家認為,讓孩子早一點學會掌握語言是很重要的,因為語言對促進智能十分有幫助。孩子掌握了語言,所獲不僅能說話而已。實驗結果發現,父母在孩子出生後的第二年裏和孩子說話的量,對孩子詞彙量的多寡有重要的影響。
3.讓孩子聽聽音樂
兒童從音樂學到的不止是節奏和旋律而已。研究人員指出,讓3歲的兒童學鋼琴或與眾人齊唱,能大大改進兒童的時空推理能力。上過鋼琴或歌唱課的3歲兒童拚七巧板時,比別的兒童準確快捷。
4.利用書來開發孩子的智力
很多家長在給孩子購買圖書後,往往是孩子拿來一本,家長就給孩子讀一本,讀過之後便放到一邊,然後再讀下一本,隻注重讀的過程,全然沒有注意孩子的閱讀興趣,這種作法不能很好地達到開發智力的目的。家長給孩子講書,最好是拿過一本書,家長先要問孩子這是一本什麼書,它的名字應該是什麼,這本書裏都有些什麼,提出問題讓孩子先找出答案,然後父母再給孩子講述,以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在講的過程中,家長也要同孩子一同討論,不斷地提出問題,如“他們怎麼了”、“想一想他後來會是怎樣的”等,這樣可以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5.鼓勵孩子探究
兒童到處探索,求取新經驗,有助於促進智能,了解世界。孩子仍然躺在嬰兒床上時,小眼珠便老是盯住各種不同的物體,探察新的世界。他們有無窮的好奇心,會用觸摸、摩擦和放進口裏嚐嚐等方式來滿足自己的好奇。做父母的要鼓勵孩子好奇——應和孩子一起探索。不妨拿起一個玩具來仔細瞧瞧,然後遞給孩子研究。也不妨伏在地板上和孩子一起爬。
6.多稱讚孩子
家長的稱讚非但能讓孩子開心,還可以加強前腦皮層與中腦內扁桃體的聯係。如嬰兒學步時父母加以稱讚,嬰兒會高興,腦中也因而會釋出一股神經化學物質,把聯係加固。相反如果不加以鼓勵和表揚,聯係未能加強,漸漸地嬰兒就不願嚐試新事物了。
7.讓孩子勤於活動
美國貝魯奇學院紐索拉博士的一項研究發現,凡堅持每次持續20分鍾跑步、健美操的學生,其學習成績明顯優於那些懶於活動者。他強調,鍛煉能使大腦處於最初的活動或放鬆狀態,想象力會從各種思維的束縛中解脫出來,變得更加機敏,更富於創造力。
8.讓孩子多食用堿性食物
人體的體液呈微堿性,有利於身體對物質的吸收和利用。如果小兒體內缺少堿性物質,會影響激素的分泌和神經活動,這種兒童智商偏低。可以改善孩子的飲食結構,多食一些堿性食物可以提高學習成績。一般說,綠色蔬菜、堅果、水果、低脂牛奶、各種菌菇、豆及豆製品、海帶等都屬於堿性食物。豬牛羊雞鴨等肉類、麵粉、大米等經人體代謝後產生酸性物質,故屬於酸性物質。一些食品如核桃、動物的腦、紅棗等可以增進智力發育。含有維生素C高的食品也對提高智商有利。用含有維生素C較高的橘子汁連續18個月供給受試的兒童飲用,他們的智商比起不用者平均上升3.6。
9.不要停止智力開發
家長盡早介入當然很重要,但也要記住孩子智能發展是持續不斷的。孩子的各個神經網絡會繼續發展,直至進入青少年期。因此,要繼續為孩子讀故事,跟孩子談話、唱歌。在孩子頭腦發育的過程中,父母的教育自始至終都舉足輕重。
怎樣提高孩子的記憶力
父母箴言
人的記憶潛能從理論上講是無限的。有的人記憶力好得出奇,是因為他們能天長日久地訓練自己的記憶力,腦子中的記憶方法越來越多,結果記憶力就越來越好。因此,要想提高孩子的記憶能力,關鍵在於要加強記憶方法的訓練。
每位父母都望子成龍,希望孩子聰明,有一個好的記憶力。雖然孩子們在出生時記憶力或多或少的存在著一些個體上的差異,但後天的記憶力培養與訓練更為重要。
記憶是大腦的重要功能,記憶力是人的智力活動的重要標誌。一個人記憶力強,會為他的智力活動提供更多更好的“儲備”;反之,“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為了提高孩子的記憶力,父母應該先了解有關記憶力的一些基礎知識。
記憶是過去的經驗在人腦中的反映,它包括識記、保持、再現和回憶四個基本過程。其形式有形象記憶、概念記憶、邏輯記憶、情緒記憶、運動記憶等。記憶是信息的攝入、編碼、儲存、提取的過程。從心理學角度說,記憶包含識記、保持、再認和重現等基本過程。識記分為識和記兩個方麵。先識後記,識中有記。所謂保持,是指已經識記過的材料,有條理地保存在大腦之中。再認,是指識記過的材料,再次出現在麵前時,能夠認識它他。重現,是指在大腦中重新出現對識記材料的印象。這幾個環節缺一不可。
記憶按其目的性和采取的方法,可以分為有意記憶和無意記憶。所謂有意記憶,就是具有自覺目的,通過意誌努力,采取一定方法所進行的記憶。在學習過程中,大量的記憶都是有意記憶。有意記憶按其記憶方法不同,又分為機械記憶和意義記憶。機械記憶是在不理解材料意義或材料本身沒有什麼意義時的強記,主要方法靠反複複習。意義記憶是在首先理解材料意義的前提下進行的記憶,其方法是在理解材料含義和掌握邏輯關係基礎上反複複習。在學習過程中,意義記憶為主,機械記憶為輔,二者都需要。而所謂無意記憶,就是沒有自覺目的,沒有進行意誌努力,沒有采取一定方法的記憶。這類記憶,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在學習過程中較少。
人的記憶能力是非常強的。據科學家研究,一個正常人腦的記憶容量相當於五億本書的知識總量,一個人的一生能儲存一千萬億個信息單位。這種能力,再好的計算機也比不過。一個孩子學習需要記憶的東西,隻是使用大腦倉庫的極小一部分。
記憶力是可以培養的。據史書記載,我國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小時候曾經記憶能力不強,念書時,背誦的作業總不能順利完成。老師檢查時,他往往丟三落四。當他認識到自己的缺點之後,加強訓練,抓緊一切時間進行背誦練習。經過一段時間刻苦努力,終於成為記憶力較強的人,為他以後成為大學問家創造了條件。
記憶的大敵是遺忘。提高記憶力,實質就是盡量避免和克服遺忘。父母要進行有意識地對孩子進行鍛煉,讓孩子掌握記憶規律和方法,這樣就能最大限度地讓孩子減少遺忘,提高記憶力。
下麵介紹幾種提高孩子記憶的方法,以供參考。
1.指導孩子用腦
腦子越用越靈,但必須講究科學用腦。最重要的是勞逸結合。不開“早車”、“夜車”,保證睡眠。在學習過程中,合理安排休息。不同的功課,可以采取交替學習的方法。特別要養成講求效率的好習慣。人的左右腦功能不一樣,記憶需要左右腦協調配合。現在孩子學習使用左腦比較多,右腦用得比較少。為了提高右腦的活力,可以做單側體操,有意識增加左手、左腿、左腳的運動機會,刺激右腦,使之得到鍛煉。
2.提高孩子記憶的自信心
有的孩子記憶之前,先有畏難情緒,擔心記不住,對自己沒有有信心。這樣,就在心理上產生了抵禦記憶力的因素,造成精神不集中,總是記不住。人和人的腦力有差別,但並不大。同樣的條件下,充滿自信的人記憶快、記得多。因此,必須鼓勵孩子的自信心,有的自信心,精神集中,頭腦敏銳,記憶就快。經過一段時間,就會形成良性循環。
3.寓教於樂提高記憶力
父母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記憶力。在平時陪孩子玩的時候,不妨多用語言與孩子交流,如講小故事、唱兒歌等,然後讓孩子來重複你剛才所說的,隻要大意對即可。這樣鍛煉一段時間,孩子慢慢就知道了該怎樣聽人說話,怎樣從別人的話中把握核心,記憶力也會慢慢提高。同時父母也可以經常的和孩子玩“提問—回答”的益智遊戲,見到事物就多問問孩子,這是什麼,他的用途是什麼,讓孩子注意觀察事物的細節與特征,並表述出來。這一係列的過程正是促進有效記憶的過程,等於對所認識事物進行了印象及言語雙重編碼,記得就更加可靠,孩子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記憶力。
4.讓孩子集中注意力
記憶時隻要聚精會神、專心致誌,排除雜念和外界幹擾,大腦皮層就會留下深刻的記憶痕跡而不容易遺忘。如果精神渙散,一心二用,就會大大降低記憶效率。
5.在理解基礎上進行記憶
在積極思考、達到深刻理解的基礎上記憶材料的方法,叫做理解記憶法。理解記憶的基本條件是對材料進行思維加工。有些材料,如科學概念、範疇、定理、法則和規律、曆史事件、文藝作品等,都是有意義的。人們記憶這類材料時,一般都不采取逐字逐句強記硬背的方式,而是首先理解其基本含義,即借助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思維進行分析綜合,把握材料各部分的特點和內在的邏輯聯係,使之納入已有的知識結構,以便保持在記憶中。理解記憶的全麵性、牢固性、精確性及迅速有效性,依賴於孩子對材料理解的程度。理解記憶的效果優於機械記憶。理解記憶是以理解材料內容為前提的。這種理解不僅指看懂了材料,而且包括搞懂了材料各部分之間的邏輯聯係,以及該材料和以前的知識經驗之間的關係。因此,在記憶材料的時候,我們要盡可能向孩子強調“先理解、後記憶”的要求,而不要從一開始就逐字逐句地死記。
6.歸類整理提高記憶力
父母可以讓孩子根據事物屬性的不同、用途的不同等來歸類分組記憶。這樣記憶的知識比較條理,而且又利於培養孩子係統的思維習慣。如把水果類的放在一起,昆蟲類的歸為一類讓孩子記憶。
7.聯想法記憶
當一種事物和另一種事物相類似時,往往會從這一事物引起對另一事物的聯想。把記憶的材料與自己體驗過的事物連結起來,記憶效果就好。聯想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指導孩子進行聯想記憶,可采用相似聯想、接近聯想、對比聯想等不同方法。
8.教孩子及時複習
記憶之後要及時反複複習,最大限度減少遺忘。人的遺忘是有規律的,最初忘得快,隨時間推移而減慢。因此,在記憶之後的前幾天裏反複複習是非常必要的。
9.豐富孩子的生活環境
有生活經曆才有記憶,有的年齡很小的孩子,由於“見多識廣”能記住和講出很多見聞。因此,父母要從小給孩子提供豐富的生活環境。給他玩各種彩色的、有聲響的、能活動的玩具,聽音樂。多和孩子講話,給孩子念兒歌、詩歌,講故事,帶孩子去公園、動物園、商店和孩子一起做遊戲等等。在他們的耳聞目染中,對形象鮮明的、感興趣的或引起他們高興或驚奇的事物,都會留下深刻的印象,較長時間保持在記憶中,這些印象在遇到新的事物時會引起聯想,更容易記住新的東西。
10.合理飲食
合理飲食對於提高記孩子的憶力也有不小的功效。如牛奶、雞蛋、魚類,乃至花生、小米、黃花菜、辣椒、菠蘿、桔子等都有助於提高記憶力。還有,通過多咀嚼也可增強記憶力,因為咀嚼動作加快了心髒的運動,增加心髒向頭部供應的血液量,從而促進大腦活動,能夠有效提高人的思維能力。
正確對待孩子的特長教育
父母箴言
在生活中,如果注意到孩子比較擅長某些方麵,就可以適當加強這一方麵能力的培養,使之成為孩子的一種特殊才能。充分發揮特長的優勢,對孩子以後的成長也將大有裨益。
什麼是特長?《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特長是指個人特別擅長的技能或特有的工作經驗。其中,技能是指掌握和運用專門知識的能力。
有不少望子成龍、盼女成鳳的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在接受正常教育的前提下,再接受一項或幾項特長教育,以便於孩子掌握更多的技能,去迎接未來的挑戰。於是,以培養孩子某些特殊能力為目的的各種特長教育應運而生,諸如書法班、美術班、舞蹈班、音樂班等等,應有盡有不一而足。由於某些家長在思想認識上的錯誤,致使特長教育進入了種種誤區,家長要對此有所認識。
1.硬性規定孩子學習哪種特長
不考慮孩子的興趣愛好,硬性規定孩子學習哪種特長。這樣做的結果是,家長強加給孩子的特長很難成為真正的特長,而且使學習特長成了孩子的沉重包袱。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從發現到引導。家長可以讓孩子廣泛接觸生活,廣泛參與各方麵的活動,當發現孩子有某種天賦以後,及時予以強化和正確的引導,有條件的話,就作為特長來培養。很多孩子的特長是在遊戲中自由發展起來的。在發現特長方麵,必要時,家長也可以借助某些心理測量來推測孩子應該學習和發展什麼特長。
2.貪多求全
一些家長盲目認為多學總比少學好,今天讓孩子學鋼琴,明天讓孩子學美術,過兩天又讓孩子改學書法。不堪重負的孩子,平時忙雙休日也忙,除了要完成學校布置的家庭作業外,還要忙寫字彈琴或繪畫,難怪有些孩子會發出這樣的感慨:放學後,我寧願被老師留下來也不願立即回家!
3.方法不當
特長教育對孩子來說,的確有其積極的一麵。但是,孩子畢竟是孩子,貪玩好耍是他們的天性,同時他們的興趣與愛好都具有較大的可變性,今天喜歡的東西,明天也許就不再喜歡了。因此,家長要注意因勢利導,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欲望,但事實上相當一部分家長卻沒有做到這一點,當孩子對學習生厭時,家長不是循循善誘地加以引導,而是采取強迫壓製的辦法逼著孩子去學,結果往往事與願違,這正好應驗了那句老話:“強扭的瓜不甜。”
4.為了學習特長而剝奪孩子的自由空間
很多家長最看重知識而忽視能力。在強迫孩子學習特長的時候,使孩子犧牲了自由的空間,因此,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動手操作能力,自我規劃能力,綜合建構能力等都受到了抑製,孩子的天性被扼殺。尤其是孩子的學習興趣,在家長的重壓下,極容易喪失或者減退。因此,有專家說:與其讓你的孩子多學一些東西,不如讓其少失去一些東西。
家長在為孩子選學“特長”時,應以孩子學好文化課為基礎,以有利於培養孩子思維能力,身心健康成長為前提,再根據孩子年齡、性格、愛好、家裏經濟狀況、師資水平,做終生還是近期“特長”等綜合因素,做出決定,不要隨大流。
從某種意義上說,特長就是指天賦。人的天賦各不相同;有的人善表演,有的人善言談;有的人擅長抽象思維,有的人擅長實際操作;有的人善於調動他人積極性,協調能力強,有的人善於獨自鑽研,成績卓著。
孩子在從事種種日常活動中會有不同的表現。如開始說話很早,說起話來滔滔不絕,對語言的記憶力較強,喜歡講故事,這表明孩子有語言天賦;如孩子愛聽車或船的鳴笛聲以及其他有節奏的聲音與樂曲,學習新歌曲毫不費力,這表明他有音樂天賦;如對分類與圖形頗感興趣,擅長下國際象棋或跳棋,喜歡問抽象的問題,表明他有邏輯數學天賦,在數、理、化等學科方麵有優勢;如愛提各種各樣的問題,對天文、地理和自然現象的知識感興趣,表明他有空間想象天賦,長大後極可能成為自然科學領域的佼佼者;如能較早地接受各種運動動作,熟練地掌握各種體育器械,表明他有運動協調天賦,讓他從小參加體育訓練班可能是最佳的早期教育方式;如能觀察到別人的微小變化,在閱讀小說或看電視、電影時能很快認出其中的正、反角,表明他有管理方麵的天賦。
據德國科學家研究,孩子的個性也是其天賦的“顯示屏”。那些意見一旦被否決就直掉眼淚的孩子,感情脆弱、敏感,日後大多數成為有藝術天才的人。而那些總想方設法在語言上達到目的、喜歡作立論性發言、顯得自信的孩子,長大後許多人成了法官、新聞記者或律師;至於那些不經過深思熟慮就脫口而出、為證明自己正確而捶胸頓足、態度咄咄逼人的孩子,日後容易成為部門的領導或管理者。
要發掘孩子的天資,家長就要讓孩子多接觸各方麵的事物,大膽嚐試,自己用手去摸,用鼻子去聞,用眼睛去觀察,充分接受各種新的生活體驗。除了讓孩子作多種多樣的嚐試外,家長還應注意為他們提供各種學習的條件和施展才華的機會。然後在這些過程中,觀察了解孩子喜歡幹什麼,擅長幹什麼,再因地製宜、因勢利導地培養孩子發展他們的特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