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可不知的100個經典教訓4(3 / 3)

沙先生是個挺聰明的人,在大學裏是數一數二的高材生,畢業後在一家著名國企找到了工作,人人都羨慕,偏偏他不喜歡,沒多久就換了工作。第二家公司是做貿易的,那時候很紅火,他抱著掘金的心態投入。因為專業不對口,公司安排他從小職位做起,而且一做就是一年。按理說,換個行業從頭學起也是應該的,可做慣了“領軍人物”的他沒多久就又不滿意了,繼續跳槽。第三家公司做貿易剛起步,許諾了一個相當高的職位。但是,他沒有考慮到因為經驗不足,一段時間之後,公司打不開市場,他又以壓力太大為由,重覓新單位。幾次三番之後還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看著朋友們事業有成,他意興闌珊。朋友都勸他,必須定下心來考慮一下,如果真想做貿易,就應該進修相關課程,來適應迅速發展的行業,可他自恃挺高,總聽不進去。後來,他開始謀劃自己開公司的事情了,因為過去沒有積蓄,隻得開口問朋友借錢。朋友在出於同情紛紛解囊的同時,不禁暗自擔心:像他這樣對自己的能力和定位不準,對事業又沒有規劃,公司怎麼開得下去?

1996年秋,正當孫先生在揚子江大酒店幹得熱火朝天之際,某獵頭公司來電,稱有一家中德合資的製藥企業急聘信息部經理,開出的工資是他原來的翻倍。在還沒搞清楚實際工作性質的前提下,他被利益衝昏了頭,急急忙忙辭了職。然而一到新崗位,他立刻就傻了。雖然名義上是MIS經理,但事無巨細,都要向老板請示彙報,連買個電腦鼠標都要老板親自點頭,不夠乖巧的他在試用期內就被炒了魷魚。

經典教訓:跳槽不是壞事,但如果盲目跳槽,忽視跳槽風險,就不是好事了。在你懷著大展宏圖的憧憬準備跳槽的時候,最好也多留一個心,樹立一點風險意識。職場如戰場,沒有深謀遠慮,職業發展的航船就會隨時擱淺。跳槽是職業發展的關鍵控製點,隻有瞻前顧後,全盤計劃,才能運籌帷幄,抓住成功的良機!

合夥經營要團結 莫要讓漁翁得利

在你和別人惡鬥時,旁邊一定有人在得意地笑。

兄弟醃菜公司是江浙一帶有名的企業,其主打產品蘿卜幹堪稱一絕。鼎盛時期,1500克蘿卜幹,配上精美的小瓷壇和竹籃子,售價為人民幣100元,比甲魚貴,遠銷日、韓、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

為何他們的蘿卜幹能有如此天價?

原因有二:一是加工不厭其精,首先是在精選粗加工的“一刀切”蘿卜幹基礎上,通過洗淨、加輔料燒製、殺菌、自然風幹、密封儲藏等十幾道工序加工而成。二是原料考究,蘿卜的產地,收獲季節,窖藏天數,極為苛刻,選用輔料業各有來由,從不馬虎,且生產中關鍵技術隻有張明、王號兩人掌握。

張明、王號創建兄弟醃菜公司前,是中學同學,關係十分密切。畢業後,兩人均沒有考上大學,回家務農。年輕人不安生,合計了一下雙雙去了珠海打工,在生產線上流水作業。

日複一日,生活極為單調,但想到每月收入比農村強許多,也心靜如水,工作賣力。

該他兩人露臉,那天車間裏突然著火,打工仔們紛紛奪路而逃,眼看貴重設備將毀於無情之火,老板急得說話聲調都帶哭調,張明、王號兩人冒著危險,衝進濃煙裏將設備保住。

為這事他倆人雙雙名列“盡忠職守員工”光榮榜,除每人一個大紅包外,老板出錢讓他倆香港旅遊。

因為旅遊費用包幹,省下的錢歸自己,他倆在吃上極為節儉,除了主食,打算買點便宜的蘿卜幹之類的當菜,當他們買蘿卜幹時大吃一驚,價錢貴得很,顏色也土黃色看著不亮麗,吃著較鹹不說,口感也比自己老家的蘿卜幹差了大檔次了。

再一打聽,這蘿卜幹產自廣東,廣東天氣熱,空氣濕度大,東西易發黴,蘿卜幹醃起來要多放鹽,顏色自然土黃不好看。

王號說,咱老家十裏八村那家都能醃蘿卜幹,要說評比就數張明你外婆醃的最好,咱何不從農村老家搞他一些,在香港找個鹹菜鋪試銷一下,如能打開銷路,比咱倆打工收入強百倍。

他倆在旅店合計了一夜後,無心旅遊,聯係了幾家鹹菜鋪後,趕回珠海辭了工,星夜趕回原籍。張明外婆手把手教會二人醃蘿卜幹的方法,他倆忙將“產品”空運到香港,心裏想就是賣不動,這點蘿卜幹全仍了也不值幾個錢。

真是蒼天有眼,在老家沒人看的上的蘿卜幹在香港成了香饃饃,眾多商家急著找他倆要貨,在珠海一帶也有了很大市場,銷貨款源源不斷地湧了進來,利潤可觀,掘到了第一桶金後,再接再勵合夥成立了兄弟醃菜公司,並開發出極品蘿卜幹,1500克售價100元,不愁賣。

老話說,合夥幹生意,同艱苦創業易,共享富貴難。由於公司是合夥企業,倆人有關係很好,原先很多事沒講清楚。發了財後,利益分配問題上倆人產生了嚴重矛盾。

王號說,生產蘿卜幹的點子是他先想出來的,應該在分配上占大頭。

張明主張,製作工藝是他外婆傳授的,他應多分點利潤。

王號提出,因為自己努力開拓市場才有了現在客戶,張明提出,自己幾年來往返廣東和原籍之間,辛苦太大,且欠了外婆家人情。

王號不滿張明出差開銷過大,吃喝無度,張明不滿王號目中無人,獨斷專行。

隨著矛盾的日益尖銳,雙方不滿情緒都在急速上升。

隨後發生的一件事,終於讓倆人分道揚鑣了。

兄弟醃菜公司有一位重要的客商和日本商人山口一郎,兄弟公司的高檔蘿卜幹均由此人在日本、韓國、台灣經銷,為人精幹狡猾,與張明、王號均私交不錯,但交情再好,也壓不下蘿卜幹的價錢,現在張、王兩人出現矛盾正是山口一郎的天賜良機。

俗話說:“會當兒子兩頭瞞”,山口一郎對張明說:“你倆分開幹,今後你的產品我包銷”。轉過臉,又許諾王號:“憑咱們交情,你王號單幹,我的生意統統地與你作。”

山口一郎的挑撥和許願,加速了張明王號的分裂進程,朋友們多次撮合無效,終於倆人分家單幹了。

眼見兄弟倆均另起爐灶,山口一郎心中暗喜又假惺惺分別對張明、王號說,朋友間友情為重,我與你們倆都是朋友,不買誰的產品也不夠義氣,你們倆的產品我都經銷……

隨後的日子裏,山口一郎以張明的產品比王號的產品價格低為由,要求王號降低蘿卜幹出廠價,達到目的後,反過來以王號降價後的標準,要求張明降價,否則進王號的貨。

山口一郎打壓王號一下,在新的價格水平上再打壓張明一下,反複運作,蘿卜幹的價格比原來合夥時下跌了50%,此時的張明、王號不知是計,反而產生了畸形心理:寧可自己少賺錢,不賺錢,也不能讓對方得意……於是,他倆鬼使神差地竟主動打上了價格戰,你降我跟,我降你跟,妄想打垮對方。

一場礦日持久的混戰,張明與王號在惡性競爭中兩敗俱傷,多年的積累虧得一塌糊塗。

後來多虧在他們的初中班主任劉老師的點悟開導下,張明、王號重新合作,劉老師提議不要在搞合夥企業,要搞成股份有限公司,把個人資產、產品配方、商標等全麵估價,折成若幹股份,明確個人所占份額並做了公證,產權明晰,兄弟醃菜公司重新紅火起來了。

經典教訓:內亂是合夥起家創業的大忌,如果這種內亂一旦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其後果將是慘痛的。內亂往往是不戰而敗的前兆,這要求合夥之間要有一種團結協作精神,而且必須明確各人的責權利,企業才能順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