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定莊家一定贏20(2 / 3)

最為重要的就是運用β、ν係數來判斷個股投資風險大小,是否有投資價值。β係數主要是用於分析個股與大盤走勢的背離程度。每天收盤後,都要用半小時計算一下目標股的這兩個係數,如果出現矛盾,則不要介入。

☆ β=K×(個股漲跌幅-指數漲跌幅)×100

注:K=0.9指數漲幅在1%以上

K=1 指數漲跌幅在1%以內

K=1.2指數跌幅在1%以上

☆ ν=∑深、滬昨天漲幅前5名今天仍保持強勢的個股數目÷10×100%

注:收出紅盤或跌幅在1.5%以內都算強勢。

ν小於50%,不可輕易介入。

從經濟學的角度看,石開的操作具有相當大的道理:資本流動性越高,資本越容易升值。

雖然石開除了在個別的股票上曾獲得相當好的回報外,但他大部分利潤卻是靠每回幾個百分點,甚至一個百分點都不到的小利累積起來的。其實,石開的操作就這麼簡單。

他還認為,找準投資的大方向很重要。譬如,2000年,中國股市總體走勢自己要有一個大致思路。又譬如,尋找基本麵出現根本轉化的板塊和個股,一旦找到,一定要緊緊把握住。例如,據國家統計局公告,我國40大行業與2006年同期相比的贏利排名,出現了很大的變動,其中木材加工業的利潤增漲3倍多,化工原料的利潤也猛增2倍多,增長1倍以上的還有原油開采、造紙業與加工業、食品加工業、機械製造業等。這些行業的獲利能力都會比2005年有翻番的可能。

當然,石開年度上千萬的巨額成交量,也不是散戶投資者都能夠做到。這也提示廣大散戶,學習人家的經驗同時,一定要有自己投資理念,認清自己的投資方向,要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

傳奇人物之四:“北京操盤手”,薦股奇才,熊市高手――李克華

李克華,人稱“北京操盤手”,薦股奇才,熊市高手

被網上股民稱為“北京操盤手”的李克華貼的272篇股市分析、個股推薦的每篇文章都有不俗的點擊率,其中點擊率最多的是《主力砸盤,目的何在》,達到12757次。

2000年12月,李克華應邀參加“首屆中國股民精英群體報告與交流會”,被譽為“中國股市六精英”之一。

2001年5月,李克華與楊百萬、邱力原一道走上CCTV-2《商界名家》,被譽為“中國股市三劍客”之一,分別拍成個人專訪片,重播兩次,受到廣大股民的好評。

2001年12月,李克華與楊百萬、邱力原、崔偉宏被香港《資本雜誌》譽為“中國股市四大股神”之一,並榮登香港《資本雜誌》第175期封麵人物。

李克華大學畢業後首家單位是大型國企五星啤酒集團。先做技術,後來做過質量管理、市場推廣、營銷策劃新產品開發等工作。4年後辭職到中關村。雖當時收入可觀,但李克華還是決定投身於股海。

1997年,李克華信心十足地踏入股市,當時一個朋友告誡他,花精力做分析不如花精力聽消息。結果第一年賠了一半。

於是,從1999年開始,李克華不再聽從任何小道消息,在股海中,他完全按照自己的技術理論操作,這一年大獲全勝,全年利潤增長80%以上。此後,李克華開始潛心研究每隻股票的技術圖形,並從個股到板塊,結合概率論的相關理論,詳細地進行歸納和總結,從中發現股價走勢的普遍規律,之後,再回到個股,通過每一隻個股進行驗證。李克華在技術分析方麵研究出了自己的一套理論,這就是概率論在股市技術分析中的應用。其方法如下:

如果一類圖形走好的概率是90%,就可大膽地滿倉操作;如果概率是70%,可1/2倉位操作;如果概率是60%,可根據情況具體分析後,適量介入;如果概率在50%以下,絕對不能介入。

就這樣,從1999年開始,李克華憑著自己的分析來做,當年的收益達到80%,2000年更是輝煌,收益已經是4倍多。

李克華始終堅持自己的選股原則:

①基本麵必須有上漲潛力的股票;

②技術麵上必須有上漲的趨勢。

同時,為有效規避風險,他為自己製定了近期選股10不選:汽車股、基金、40元以上的高價股、銀行股、網絡股、上市第一天的新股、PT股、淨資產為負的和有增發新股預案的不選;1個月內擬有巨額轉配股上市和職工股上市的股不選以及琢磨不透的股不選。

在這種理念與原則的支撐下,李克華每選一支股票都是自己精心的計劃,暫時的漲跌絲毫不會影響他對形勢的判斷與自信。

賺錢的成功與被人認可的成就營造了“北京操盤手”李克華現在的笑盈盈之狀態。

傳奇人物之五:“精神的圖騰”

在風雲跌宕的股海中,他作為中國資本市場第一代職業操盤手,以千煉成“精”的狐狸般的投機智慧和創造性的思維,開創了涵蓋“盲點套利、主題投資和底牌投機”三大法寶的嶄新投資理論,並成功運用到實戰中屢獲暴利,被人稱為中國股市的“不死鳥”和“投機俠客”。他就是花榮。

花榮,在全國許多投資者心目中,一直是個“股市的狐狸”。在人們的心目中,狐狸幾乎是狡詐的代名詞。在西方文化中,狐狸是“智慧”的象征,人們稱之為“精神的圖騰”。

花榮1987年畢業於南京郵電學院。同年被分配到河南省郵電管理局當了一名電信工程師。當時中國雖然已經發行了第一張股票“小飛”,但股票交易所尚未成立,花榮對股票的了解還很淺。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國許多第一代股民都是從郵市轉到股市,尤其是北京、江蘇、廣州、深圳等地。從那時起,花榮便踏上了證券之路,那是1991年。

花榮有自己的投資原則,它們是:第一,不忘風險;第二,追求穩利;第三,爭取暴利。自2005年開始,中國股市經曆了4年多漫長的熊市後轉牛,期間,不少投資者在這牛市行情中獲得暴利,在中國股市最火紅的時候,開戶數已突破了一億。

當時,花榮成功運作了絲綢股份(000301)這隻股票。他之所以選擇絲綢股份進行投機,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絲綢股份這隻股票在股改時曾有一個不同尋常的承諾:在未來一年當中如果股票價格低於三塊五毛錢,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將以三塊五的價格全額收購或者換成現金。如果在未來的一年當中,它的價格高於三塊五,那麼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將給所有原有股東追加送股。

當時該股的股價是3.20元,而與大股東承諾的3.50元保底價有10%的差價,這是一段毫無風險的利潤。

2005年9月20日的早上,花榮在報上看到關於上海汽車股改對價的方案不變並第二天開牌的一則公告,其核心內容是:除了每10股支付3.4股對價外,公司承諾:在上海汽車相關股東會議通過股權分置改革方案後的兩個月內,如果上海汽車的二級市場股票價格低於3.98元,上汽股份將連續投入資金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按集中競價交易方式以每股3.98元價位申報買入上海汽車股票,累計不超過人民幣10億元的資金。

當時,花榮看後興奮不已。有大股東在3.98元一線為你保底,在此之下買入就是無風險的。

2005年10月24日,G上汽複牌首日,上海汽車股份即以3.98元的價格掛出1.5億股的買單參與集合競價,但很快就被洶湧的拋單一砸而光。

10月25日,上海汽車直接高開,開盤價開在3.51元,最低探到3.48元。除了他們機構繼續大量買進外,還有不少跟風盤也在買上海汽車。這天,上海汽車的股價收盤收在3.69元。

10月26日,上海汽車的股價收在3.7元的價位上。這個價格很關鍵,因為隻有這天上海汽車的股價收盤在3.62元以上,上海汽車集團才能以3.98元的價格買進報單。

10月27日,G上汽再一次重複兩天前的走勢,在集合競價以3.72元成交8746萬股後一路下行,最後收盤3.35元。上海汽車股份投入的3.48億元,增持9367多萬股G上汽,此時,護盤資金已經“彈盡糧絕”。集合競價時,他報的賣單價格是3.5元,全部成交。而許多準備套利的投資者由於在集合競價時沒有掛單,或者把賣單的價格掛在3.98元,或者隻低了幾分錢,結果沒能成交。

根據花榮的實戰經驗,總結出挖掘盲點的四大重要方麵:

1、最新出現的品種最容易成為熱點和盲點。一般情況下,在市場比較熱的時候,比較簡單的品種容易成為熱點;而在市場比較冷清的階段,比較複雜的品種容易成為盲點。

2、在股票市場中非常容易出現兩極現象,即嚴重高估和嚴重低估的現象,同時伴有很強的慣性思維。這種慣性思維會給一些主動性投資思維的機構以投機的機會。

3、股改方案包含有兩個方麵:一個方麵是即時的對價,即送錢或者送股的數量;另一方麵是股改的承偌,這包風險承諾以及減持方式的承偌。

(1)風險承諾的盲點挖掘。有些股票給出了風險性的承諾,比如說權證的行權承諾。在對這些承諾的仔細研透後,在市場出現弱市化的時候將有機可趁。

(2)減少承諾的盲點挖掘。股改的另一後續結果就是非流通股的流通開始。在全流通的初始階段,要關注績優股,防範績差股;要注意大股東持股數量大、非流通股東單一且增持的股票;要防範那些大股東數量有限、非流通股東數量眾多的股票。

4、盲點套利機會多,不一定拘泥板塊,隻要有價值被低估,就存有套利的機遇。

每一個階段的市場波動都有一個主題,這個主題一般來講,將會影響市場很長一段時間,投資機會和投資風險都會由這個主題引出。

比如2006年下半年至2007年市場的主題是新藍籌、整體上市、人民幣升值,在這段時間裏,中國的上市公司的利潤大幅度上升,甚至銀行股都是增長50%、70%、100%,這在世界上都是一個奇跡。如果在這段時間你抓住了這樣的主題,回報一定會很可觀。

證券投資基金是目前滬深市場上資金實力最強的主力機構,研究其重倉股的波動規律是判斷大盤波動方向與抓住個股機會非常重要的參考。

在未來,花榮最看好的股票一共有四個板塊。這四個板塊主要是一、新藍籌股;二、創投概念;三、再融資概念;四、新中小企業板塊當中的市盈率比較低的。而花榮最看好新藍籌股票。新藍籌股是中國規模最大、最優秀的,有國資委背景的上市公司,是行業當中最賺錢的上市公司。這些公司在未來由於指數期貨的存在,由於期貨投資者的配製,必然有上漲的機會。

傳奇人物之六:林園:8000元炒成20億

2006年深秋的一天,一位麵相敦厚的西北漢子悠閑地行走在陝西關中的大街上,除了那個略顯誇張的大鼻子外,他全身的“行頭”加起來不過幾百元,但你卻會被他眼中不經意間流露出的狡黠所震撼……

他叫林園,大學畢業後舉家遷往深圳。如今他故地重遊,身上仍舊保留著西北人特有的淳樸與敦厚。與以往不同的是,他現在被中央電視台稱為中國股神。8000元起家,18年後,他創造了財富暴增到20億元的股市神話,成了中國證券市場上,名副其實的翻雲覆雨手。作為一個民間投資高手,自2007年開始走紅以來,引來了無數股民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