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初到巴裏坤(2 / 2)

初到巴裏坤,最大的感受是這裏地廣人稀。巴裏坤縣麵積

3.84萬平方公裏,比一個台灣島還大2000多平方公裏,是珠海陸地麵積的23倍。全縣總人口僅10萬人,由漢、哈、蒙、回等13個民族組成。一天,我們驅車前往最邊遠的與蒙古國交界的大紅柳峽鄉搞調研,花了近5個小時。沿著崎嶇的山道穿越200多公裏荒無人煙的戈壁大漠,深深體驗了巴裏坤之遼闊,飽覽了戈壁沙漠之神奇。巴裏坤的夜晚安靜、祥和,街道整潔,車輛行人不多。小城古樸,沒有高級繁華的賓館、商場,更沒有卡拉OK、桑拿等娛樂場所。請朋友到“房子(家中)坐坐”

“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算是一種休閑方式。這裏的人,天生好酒量,可能與這裏的氣候寒冷有關。擺上一盆手抓肉,便開始了,一邊喝酒,一邊聊天。一坐就是五六個小時,一喝就是白酒成箱,夜生活也就這樣過了。巴裏坤也有熱鬧的時候。聽當地老百姓說,每年的草原盛會,這裏都會舉行哈薩克族傳統的賽馬、叼羊、姑娘追、摔跤、阿肯彈唱等多姿多彩的民族文體活動。這時的巴裏坤草原熱鬧非凡,巴裏坤人更是豪情奔放。多姿多彩的民俗風情,獨特奇妙的自然景觀,悠久深厚的曆史文化,這是巴裏坤的品牌。近年來,巴裏坤人提出了建設“生態型、文化型、旅遊型”現代草原城市的宏圖,在做大現代畜牧業,做強礦產化工業,發展草原生態旅遊業,加強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麵取得了較大進展。古老的絲路明珠巴裏坤在國家西部大開發的曆史機遇中已開始煥發出生機和活力。

(選自《天山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