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哈密看山(1 / 1)

葉錦銳

在新疆看大海是不可能的,因為這裏隻有浩瀚的沙海。據說新疆在古生代(最早距今5億年)隻有被海水包圍的塔裏木和準噶爾兩個陸塊,但隨著古生代的地殼運動,海水逐漸退去,大約在新生代第三紀末(距今約100萬年),海底隆起,形成北部的阿爾泰山、南部的昆侖山和中部的天山山係。天山橫亙中部,把新疆分為南北兩半,南部是塔裏木盆地,北部是準噶爾盆地,從而形成現在新疆的地形特點是“三山夾兩盆”。

因此在新疆看大山就很容易,很多地方是出門見山,抬頭見山。天山山脈峰巒重疊,呈東西走向,可分為東、中、西三段,總長2500公裏。其西段在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境內,新疆的中東段長約1700公裏,由三列平行的褶皺山脈組成,山勢西高東低,山體寬廣,東段的主峰博格達山在阜康市境內,新疆軍區在烏魯木齊市有家賓館以博格達命名。山脈東段綿延至哈密,我們習慣叫東天山,山脈離市區隻有幾十公裏。

因此,我幾乎可以天天見到美麗的天山。說它美麗,因為遠看峰巒上有終年不化的潔白的積雪,周圍還有纏繞不散的輕煙白雲。麵對這裏的山,你有許多驚歎,也有無數的迷茫。這裏的山很窮,多是光禿禿的,很多是不毛之山;這些山都是赤裸裸的,好像是從海底升上來時讓海水剝去了衣裳,沒有任何修飾。山坡的皺褶很多,遠看像升騰的火焰,也像世紀老人的皺紋,顯得古老而充滿滄桑。

由於山脈綿延不絕,一峰連著一峰,有些山峰高聳入雲。有時車在山邊走,我們看著山的紋路和山的造型會浮想聯翩,它們有的像某種動物或人的造型,惟妙惟肖;有的像萬馬奔騰,像嵯峨參差不齊的紅色石林;有的像西洋古典的皇宮,像現代高樓拔起的城市建築群,鬼斧神工,令人驚歎。所有這些都像電影鏡頭一樣從我們的眼前一幕幕閃過,令人應接不暇。去石城子水庫,車從剛好夠一輛小車通行的狹窄山路上走,兩邊的山崖上布滿各種恐怖的圖案,仿佛置身於《西遊記》中的石頭城,說不定走到哪裏,突然從路邊跳出一個凶神惡煞的山大王,攔住去路,索要買路錢。這些荒山禿嶺雖然荒涼,但又是那樣千姿百態,多彩多姿。這裏的山,沒有綠意,沒有矯飾,沒有水分,沒有養分,所以它不涵養花草樹木,周圍沒有鮮花和雲雀簇擁,有的隻是光禿禿的岩石壘築起一種高高的威嚴和尊嚴,在寂寥與愴然中,默默地起伏。仿佛是古代勞動神,被懲罰似的暴露著曬紅曬黑的皮膚,戰俘在那裏頂著烈日勞作。勞動神,呈現著一種泥石的本色,這是一種陽剛本色、英雄本色。有時,我覺得這裏的山沒有女性的氣息,看不到嫵媚、看不到溫柔,這裏連荒山上的石頭和沙土從造型、肌理、光色、氣勢上看,都是男性化的。

但正因為這樣,赤裸裸的荒山群,才透出一種尊嚴、傲骨和威力。

因此這裏有大美。這種大美,表層上看,充滿了痛苦,溢滿了悲憤。置身其間,你有缺氧的感覺,不知不覺地喉嚨中被一種東西充塞,讓你喊不出來,也不想喊,與置身深山老林中的感覺完全不同。我國有五大名山,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恒山、中嶽嵩山,古稱“五嶽”。千百年來,它們就以神奇、俊秀而聞名天下,在這五座名山上,催生了不少武俠劍派和武林豪傑,也哺育了不少高僧道仙,將大道大德、大誌大行以及武林的種種紛爭深藏其中。天山在五嶽之外,但著名武俠小說家金庸先生卻特推崇它,將一些武林故事和武林豪傑安排在天山上,使天山增加了許多神奇色彩。這裏山荒奇崛、陽剛粗獷,但這種不毛之山帶給當地更多的是荒蕪、焦慮與浮躁,身剛性烈而魂無依歸。這裏缺乏母性的寬仁與再生力,缺乏智者的靈秀與祥光,難以彙聚天地之氣——無論是生氣、靈氣,還是慧氣。雖然我喜歡爬山,但在這裏要找一座山爬爬卻不容易,離駐地遠且不說,這些山大多高峻奇險,非專業人士難以攀登,像我們把爬山作為休閑鍛煉的肯定會望而卻步。去年秋天,我與在哈密結識的朋友尹忠傑去伊吾,曾登城邊的勝利峰。這座峰不高,我看與莞城的黃旗山差不多,但它很陡峭,而且坡上布滿了鋒利的石片,也是樹木不長,寸草不生,加上這裏海拔較高,一般人有些高原反應,故爬起來較費勁。尹由於缺乏爬山鍛煉,他到了半山便無功而返,我登上山頂鳥瞰伊吾山城的美麗風光,緬懷幾十年前曾在這裏發生的激烈的四十天保衛戰中的英雄人物和先進事跡,感慨萬千。

(選自《天山深處》,作者係廣東援疆幹部,援疆期間任中共哈密市委副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