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彭浩豐與戈壁上的希望小學(2 / 2)

2003年4月18日,香港利灃紡織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彭浩豐又一次來到哈密。我又跟彭浩豐見麵了。

哈密地區團委副書記熱夏提·熱合曼和我詳細向他介紹了地區希望工程的情況。彭浩豐聽說彭德洲希望小學因為資金的緣故而造成取暖用煤短缺的情況後,馬上打電話急調兩噸煤救急,該小學校長十分感動。西戈壁彭德洲希望小學的師生聽說彭浩豐要來學校訪問,很早就在學校前麵等候。我陪彭浩豐進入教室與學生們見麵。彭浩豐為每位同學準備了一個書包和文具,在同學們的掌聲中分發給每位學生。接著我們來到了正在建設中的彭德蓀希望小學,這是彭浩豐在哈密援建的第二所希望小學。他詳細詢問工程進展情況,當聽說年底就可完工時,彭浩豐特別高興,說道:“這裏周圍的孩子就可以就近上學了 ,不用跑那麼遠的地方上學了,總算為瓜鄉人民又做了一件實事。”2004年8月,當彭浩豐得知一位哈密學生考取澳門一所大學的研究生,因家庭原因無法入學時,當即表示為該生提供兩萬元的遠程助學貸款,使該生能順利赴澳門繼續深造。香港、哈密,遠隔千山萬水。愛國人士彭浩豐,以自己的方式回報祖國,饋贈社會。他把瓜鄉當作自己的第二故鄉,對哈密一往情深。隨著西部大開發,隨著廣東援疆工作的進一步深入,越來越多的粵、港、澳企業家來哈密投資辦廠。幾年前,香港企業家彭浩豐攜巨資來哈密投資棉紡企業,在參股協力棉紡之後又新成立了新疆利嘉棉業有限公司。該公司於2003年底成立,由原來的股份製轉為香港利灃紡織有限公司獨資經營,公司轉製後通過實施新的一流管理製度及設備技術改造,特別是廣東開平平達棉紡公司技術上的支援,使利嘉棉業的管理和技術水平進一步提高。

2005年3月1日,春光明媚。

我們一行5人來到了利嘉棉業公司調研,接待我們的是張卓彬總經理。張卓彬,一位來自廣東的業務骨幹,出任新疆利嘉棉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為公司的發展壯大傾注了心血。他把廣東開平平達棉紡公司的技術應用到利嘉棉業,進一步提高管理和技術水平。張卓彬注重發揮團隊精神,把“勤儉誠信,由我做起”作為企業文化的核心。他著手建立黨團組織,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改善員工的福利待遇,凝聚人心。張卓彬一心撲在企業上,他的妻子也從廣東來到哈密工作,在事業上支持他。員工們最常見到的是,“他總是夾一個黑色的皮包指導一線員工”。這就是張卓彬的風格。利嘉棉業高投入帶來高產出。投入400萬元用於設備改造升級,產品質量不斷上檔次,年產棉紗3800噸,年銷售收入7500萬元,出口創彙達1000萬美元。彭浩豐在事業成功之後,不忘回饋社會,出資40萬元在哈密援建了兩所希望小學。每次來到哈密,都十分關注貧困學生。他的名字和事跡在瓜鄉為人傳頌。

(選自《天山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