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5章 哈密的品位(1 / 1)

杜增高

我不知道如何去評價一個城市的品位,但哈密這座城市的格調和韻致,卻是其他省區很多城市無法比擬的。

哈密沒有密密匝匝的建築和鱗次櫛比的高樓,沒有熙熙攘攘的人群和紛繁嘈雜的聲音,哈密卻獨有一份清靜與散淡。早晨的哈密街市上除了東來西往的學生和匆忙而行的車流外,就顯得格外空闊。早上10點鍾,哈密街市上依舊是冷清的,過了10點鍾才有商鋪陸續打開門麵,一天繁忙的商品交易才陸續展開。傍晚時分,天山上還是一抹金黃,很多商鋪就紛紛開始打烊了,遠通市場上的各位商家抖開包袱,收拾起各種細軟和玉石碎料開始打道回府。在哈密你不時可以看到各種曲藝協會。唱大曲的、演秦腔的、玩空竹的,在這裏都能找到市場。

每年的7月份,時代廣場上各種形式的文藝會演都經常在晚上演出。民族舞蹈、傳統小戲、地方曲藝、流行音樂、紅色經典,都在這裏上演。尤其是2012年自治區各縣市文藝交流會演,南北疆各縣市的演出,民族特色濃鬱,個性突出,更是把哈密的廣場文化演繹到極致。

哈密的胸襟是開闊的,哈密的氣度是包容的。

有人說哈密市是一個大拚盤:這裏包括地方、兵團、鐵路、油田、羅鉀等很多單位和係統。其實哈密市更像一個大棋盤,棋盤上卻沒有楚河漢界。一條隻有1000米左右長的融合路,卻是地方、兵團、鐵路、國家電網4家共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吐哈石油城建在西北郊外,如今成了哈密市百姓生活的新亮點。隨著河南援疆展開,更多的疆外企業入駐哈密,布局在哈密周邊,哈密就像西北的民族服裝一樣有了更多的亮麗色調。

哈密人不欺生,不管你是天南地北的,口內口外的,哈密的的士司機從來不會因為你迥然相異的方言而漫天要價。開出租的維吾爾族師傅即使有時用生硬的漢語慷慨激昂,仍會不乏友善地對待客人。夏天在廣東路南邊廣場上,一邊是大曲秦腔的熱鬧喧天,一邊卻是麥西來甫舞曲的悠揚婉轉,各有所樂。新疆的特克斯縣城是全國有名的八卦城,據說外地不熟悉的人半天摸不到東西南北,隻能在城裏繞彎彎。可是哈密的街道比八卦還要八卦。

哈密的街道很少有正南正北或正東正西的,就連世居的老哈密人也說不清東西南北。但哈密城市的綠化絕對是全國一流的。

哈密是全國年降雨量最少、最幹旱的地方之一,但哈密市的綠化卻搞得非常好。即使在中原非常不起眼的榆樹,在這裏也被修整得有模有樣,街道兩旁數不清的品種多樣的榆樹,形成了和中原迥然相異的綠化風格。當年美國總統克林頓參觀北京故宮時說過這樣的話:故宮裏的建築我們美國人有錢可以再建,但故宮裏生長百年的參天大樹我們卻是沒有辦法的。

而在哈密,上百年的參天古樹卻多的是。

哈密蓋斯墓內的幾株老榆樹都有數百年的曆史,而院內還有一株銀白楊據說已經存活400多年了。在西河壩還有很多當年左宗棠收複新疆時栽下的“左公柳”,樹冠高大,樹幹粗壯,表皮斑駁,形態各異。盛夏時,西河壩人民公園裏的這些古老的左公柳鬱鬱蔥蔥,遮天蔽日,枝繁葉茂,相互交錯,就像一群須髯老者在訴說著世事的滄桑……哈密街市的幹淨也是出了名的。

這讓很多其他省區的城市會感到汗顏。在這裏最勤快的就是哈密的清潔工,一年四季都在不停地打掃。春天榆錢紛落,街道兩旁,遍地都是,都是清潔工們揮灑汗雨清理走的;秋天裏滿街落葉繽紛更是他們一年最忙的季節。

哈密是一個既需要雪又怕下雪的城市,幹旱缺水的哈密需要雪,但每下一次雪,經冬不消,給行人車輛出行帶來極大不便。這時除了清潔工全體出動外,很多機關幹部都參與掃雪,掃雪大軍全城出動,格外壯觀。

哈密要創建國家文明城市,在哈密街道兩旁每隔幾十米就有一個分類垃圾箱。而一個城市的衛生,更主要的是依靠自覺而熱愛腳下的土地的民眾,在時代廣場、建國路旁,一位老者很用心地撿起腳下細小的煙頭放入垃圾箱中。那一幕讓人看了格外溫馨和感動。

2011年迎新年演唱會在哈密體育館進行,而坐在前幾排的就是哈密市的武警戰士和哈密市的環境衛士。無獨有偶,2012年自治區各縣市文藝會演在哈密時代廣場連續演出,而坐在舞台最前麵的方陣就是哈密市的園林工和環衛工。我突然明白了:一個優美的城市不僅需要它的百姓對它的熱愛,更需要城市的管理者對這種熱愛的精心嗬護。這也許就是哈密魅力的源泉所在。在當今的中國大地上,也許每天都在進行著吐故納新,新舊交替,而在哈密,它的品位則永遠按照自己的節奏在不斷地提升著。

(作者係河南援疆幹部、援疆期間為十三師紅星高級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