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勤尚儉
自奉寧過於儉,待人寧過於厚
一切均從簡省,斷不可浪用
家下事一切以謹厚樸儉為主
惜福之道,保家之道也
用財有道,自奉寧過於儉,待人寧過於厚,尋常酬應則酌於施報可也。濟人之道,先其親者,後其疏者;先其急者,次其緩者。待工作力役之人,宜從厚償其勞,憫其微也。廣惠之道,亦遠怨之道也。
家書:鹹豐六年正月二十七日《與癸叟侄》
[釋義]用錢有一定的準則,用於自己時寧可過於儉省,款待別人時,寧可豐厚有餘,平常應酬則隻須酌情回報便可以了。賑濟別人的準則是,先賑濟血緣、關係親密之人,然後再賑濟關係疏遠的人;先賑濟那些處於急難之中的人,然後再賑濟那些難情較緩的人。對待賣苦力給人做工的人,宜於從優付給他們酬勞費用,以憐惜其身微位卑。廣施普惠的方法,也是消弭怨恨的方法。
家中用度及延師之費,每年由營中付二百金歸,省嗇用之足矣。此外斷不準多用,斷不能多寄,致損吾介節。
家書:鹹豐十年十月二十三日《與孝威》
[釋義]家中的日常開支以及聘請老師的費用,我會每年由軍營中寄二百兩銀子回家的,儉省、節約一點,用了這些錢應該足夠了。除此而外,絕不準多用錢,也絕不能多寄錢了,不能因此致使我的節操遭受損害。
每歲我於薪水中存二百金為寧家課子之費,上年曾見之公牘,不可多取欺人。家中除爾母藥餌、先生飲饌外,一切均從簡省,斷不可浪用,致失寒素之風,啟汰侈之漸。惜福之道,保家之道也。
家書:鹹豐十一年五月十二日《與孝威》
[釋義]我每年從薪俸中存下二百兩銀子作為安頓家庭、教育子女的費用,此事去年已見於公文,絕不可多支多用,欺騙世人。家中除你母親的藥費、老師的飲食外。其他一切事情都要省儉,絕不能胡亂花銷,敗壞我們家清貧的家風,開泰侈豪奢之風氣。珍惜福祉之法,就是保家之法。
家用雖不饒,卻比我當初十幾歲時好多些。但不可亂用一文,有餘則散諸宗親之貧者,惟崇儉乃可廣惠也,識之!
家書:同治二年三月十九日《與孝威孝寬》
[釋義]家中錢財雖然不豐厚,卻比我當初十幾歲時好得多了,隻是不能亂花一文錢,家裏用了,如有節餘,就將節餘的錢施舍給宗族、親戚中間的那些貧窮之家,隻有崇尚省儉,才能廣施普惠,你們要牢牢記住這一點。
劉先生向頗專勤,待之宜厚。我曾教小學生,知先生之難且苦。學俸三節致送,或時其緩急送之。爾母藥餌不可少。爾輩衣無求華,食無求美,則當用之錢可不致缺矣。
家書:同治元年三月十九日《與孝威孝寬》
[釋義]劉老師向來很專心、勤勞,給他的酬勞費用應該優厚些。我曾經教過小學生,了解老師難做,而且勞苦不堪。給老師的教學酬勞費可分三個節度付給他,或者,趁他急需之時付給他。你們母親的醫藥絕不能少。你們穿戴莫求華彩,吃喝不求甘美,那麼,該用的錢就可不致於短缺了。
接七月初十日書,具悉家中安好,新得一孫,足慰老懷。是月克孝豐,可名之豐孫,所以誌也。乳足則無須雇用乳母,不可過於愛之。吾家本寒素,爾父生而吮米汁,日夜啼聲不絕,臍為突出,至今腹大而臍不深。吾母嚐言育我之艱,嚼米為汁之苦,至今每一念及,猶如聞其聲也。爾生時,吾家已小康,亦未雇乳媼,吾蓋有念於此。
家書:同治三年八月六日《與孝威》
[釋義]收到你七月初十的來信,備知家人個個安然無恙,新生一孫兒,使我心感到十分欣慰。孝豐死於這一個月,可以將孫兒取名為豐,用以記念孝豐。奶足就不必雇用奶媽了,不能對他過於溺愛。我們家本來貧寒,你父親一生下來就吃米湯,白天、黑夜哭聲不止,肚臍也哭得突出來了,到現在我肚子很大,但肚臍眼卻很淺。我母親曾講過哺育我時的艱難,將生米嚼成米汁的勞苦,我到現在每次一想到這些,仍然像在聽我母親講說一樣。你出生的時候,我們家已經是中等人家,但也沒有為你雇奶媽,原因是我總是想著你奶奶的這些事情。
試館明年可改造,義學明年可舉行。究竟需錢若幹,如何規畫,爾來書何不一言及何耶?義學之外尚須添置義莊,以贍族之鰥寡孤獨,擴充備荒穀以救荒年,吾苦力不贍耳。帶兵五年,不私一錢;任疆圻三年,所餘養廉不過一萬數千金,吾尚擬繳一萬兩作京餉,則存者不過數千兩已耳。浙事了後,當赴閩一行。以一年度之,尚可餘廉泉數千。當請覲北上,即決計乞休耳。約略言之,俾爾知自為計。
家書:同治三年八月六日《與孝威》
[釋義]試館明年可以改建,義塾明年可開辦。到底需要多少錢,怎樣規劃,你在來信中怎麼不談一談,是什麼原因?義塾之外還要修建一所義莊,用以贍養族中的鰥夫寡婦,無兒無女,無父無母者,為備荒年多儲積糧食,我憂慮的是能力有限。我在外帶兵五年,未曾私地裏克扣一分軍餉;在邊疆任事三年,積餘的養廉銀也不過一萬數千兩,我還準備繳納一萬兩作為京城軍餉,這樣,積存的錢就隻不過數千兩銀子了。浙江的事情辦完後,我還要到福建去一趟。作一年的估計,還可以積下養廉銀數千兩。爾後我就要北上晉見皇上,即是下決心求皇上讓我解甲歸鄉。這裏先跟你講個大概,使你知道自作打算。
家世寒素,科名不過鄉舉,生產不及一頃,故子弟多樸拙之風,少華靡佻達之習,世澤之賴以存者,此也。近頗連姻官族,數年以後,所往來者恐多貴遊氣習。子弟腳跟不定,往往欣厭失所,外誘乘之矣。唯能真讀書則趨向正、識力定,可無憂耳,盍慎諸!
家書:鹹豐六年正月二十七日《與癸叟侄》
[釋義]我們家曆代貧寒,科考也隻不過在鄉試中獲取了舉人,田產則不到一頃地,所以,子侄們都樸素、古拙,很少奢華淫靡、輕薄的壞習氣,我們家的好傳統就是依靠這一點才得以世代保持下來。近來,我們家與很多官宦之家結親連姻,一些年以後,進出我們家的,恐怕多是貴顯之人,孩子們心性未定,對貴顯之流不免會常常欣羨仰慕,而忘記自己的身家情境,這樣,外麵的各種誘因就乘虛而入了。隻有能夠真正用功讀書學習,才可能做到誌趣純正,辨識能力強,這就可以不要別人憂慮了,怎麼能不在這些事情上細心謹慎!
少雲已回淹中否?捐輸事可以了妥即了妥之。名臣之家,毀家分所應爾,不可少也。從前有來營之說,究竟雲何?潤、勳讀書稍有進境否?下次可令親寫安稟來。先生可加束修留之,每年以百金為度。如必欲就江西三百金之館,亦可聽其便。我每年隻取二百金薪水付家,不能請三百金先生也。明歲即請二伯來家課讀可也,每歲奉修金二百兩,即以營中薪水付之,於心為安。潤、勳另請蒙師可耳。
家書:鹹豐十一年十月五日《與孝威》
[釋義]少雲已經回到淹中沒有?捐獻的事可以了結就了結算了。名臣的家中,毀滅家庭,家人分住所都是應該的,捐獻也少不得。以前你有到軍營來的說法,到底是怎麼說的?潤、勳兩人讀書稍微有些進步沒有?下次可以叫他們親手寫信到我這裏來。老師可以用增加教學費的辦法挽留一下他,每年以一百兩銀子為限度。假如他一定要到江西那每年有三百兩銀子作酬勞的學館裏去,也可以隨他便。我每年隻拿二百兩銀子的工薪寄給家裏,當然不能請一個每年需三百兩銀子的酬勞費的老師。明年就請二伯來家裏教你讀書好了,每年給他二百兩銀子的教學酬金,就拿我在軍營裏的工薪付給他,內心中也就安妥了。潤、勳兩人可以另外再請啟蒙老師。
除卻應用各項不宜太省,此外衣服等事概宜節之又節,免我遠地牽掛。如實不敷,亦隻準再寄百兩。兵已缺餉七月,我豈可多寄銀歸耶?爾母病體稍愈否?衰老之年,藥餌不可缺。近因省錢,故不服補劑,爾等當亦有所窺。省卻閑錢,或可供藥餌之資耳。
家書:同治元年閏八月二十一日《與孝威》
[釋義]確實應該使用的各種款項不宜過於節省,除此之外,穿衣服飾等事一概應該省儉而又省儉,免得我身在遠方卻要時常惦記家事。假如實在用度不夠,也隻準許再寄一百兩銀子了。這裏的兵已經七個月沒有發餉了,我怎麼能多寄銀兩回家呢?你母親的病稍微好了一點沒有?人到衰老的時期,藥物不能少。最近一段時間,因為要節省錢,所以,補藥也沒有吃了,這你們做兒女的應該是看到了的。節省一些零花錢,也許,給你母親吃補藥的費用就不缺了。
家下事一切以謹厚樸儉為主。秋收後還是移居柳莊,耕田讀書,可遠囂雜,十數年前風景想堪尋味也。
家書:同治六年四月二十日《與周夫人》
[釋義]家中的一切事情,都要遵循勤謹、溫厚、樸實、節儉的主要原則去辦理。秋收以後,全家還是搬到柳莊去住,在那裏耕田讀書,可以遠離城市的囂鬧繁雜,十多年前的情景我想在那裏是可以尋味到的。
試館規摹一切均聽二伯主持。家中各事爾須妥為料量,毋貽我憂。少交遊,勤工課,敬慎儉約,為諸弟先。此外無多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