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書給妻筠心
讀書不必急求進功,隻要有恒無間,養得此心純一專靜,自然所學日
進筠心夫人:近好!久未得手書,知腳氣尚未複元。衰老之年,氣血虛耗,飲食藥餌,須隨時調補,勿過節省,以貽我憂。
霖兒娶婦後,漸有成人之度否?讀書不必急求進功,隻要有恒無間,養得此心純一專靜,自然所學日進耳。
新婦性質何如?教婦初來,須令其多識道理,為家門久遠計,《小學》、《女誡》,可令諸姊勤為講明也。
[釋義]筠心夫人:
近來可好,很久沒有得到你的親筆信了,知道你的腳氣病還沒痊愈。人到衰老之年,氣血不足,飲食服藥,應隨時調整補充,不要過於節省,使我擔憂。
霖兒娶妻以後,慢慢有了成年人的氣度嗎?讀書不要急於求成,隻要有恒心,不間斷,培養單純專一、寧靜的心境,自然學問一天天長進。
新媳婦為人怎樣?管教媳婦應在剛剛進門的時候,一定要讓她多懂道理,為家庭的長遠打算,《小學》、《女誡》等書,可讓那些姐姐們多為她講解明白。
給子孝威
讀書要眼到,口到,心到其一字諭霖兒知之:閱爾所寫請安帖子,字書尚好,心中歡喜。爾近來讀《小學》否?《小學》一書是聖賢教人作人的樣子,爾讀一句,須要曉得一句的解。曉得解,就要照樣做。古人說事父母、事君上、事兄長、待昆弟朋友夫婦之道,以及灑掃、應對、進退、吃飯、穿衣,均有現成的好榜樣,口裏讀著者一句,心裏就想著者一句。又看自己能照著者樣做否:能如古人,就是好人;不能,就不好,就要改,方是會讀書。將來可成就一個好子弟,我心裏就歡喜。就是爾能聽我教,就是爾的孝。
早眠早起。讀書要眼到(一筆一畫莫看錯),口到(一字莫含糊),心到(一字莫放過)。寫字(要端身正坐,要懸大腕,大指節要凸起,五指爪均要用勁,要愛惜筆、墨、紙),溫書要多遍數想解;讀生書要細心聽解。走路、吃飯、穿衣、說話,均要學好樣(也有古人的樣子,也有令人的樣子,揀好的就學)。
此紙可貼學堂牆壁,日看一遍。
廿三夜四鼓
[釋義]霖兒:
我看了你寫的請安書信,字寫得還好,我心裏很高興。你近來讀了《小學》了嗎?《小學》這本書是聖賢教人做人的榜樣,你每讀一句,就要懂得一句的意思。懂得意思,就要照著做。古人說的侍奉父母、侍奉君王、侍奉兄長、對待兄弟朋友夫婦的道理,以及酒掃、應答、進退、吃飯、穿衣,都有現成的榜樣,口裏讀著這一句,心裏就要想著這一句。還要看自己能不能照著這樣子做:能像古人那樣,就是好人;不能,就不好,就要改,這才是會讀書。將來可以成為一個好子弟,我心裏就高興。就是你能聽從我的教導,也就是你的孝順。
早睡早起,讀書要眼到(一筆一劃不要看錯)、口到(一個字都不要含糊)、心到(一字不要放過)。寫字(要坐端正,要懸大腕,大指骨節要凸起,五根手指都要用勁,要愛惜筆墨紙)、溫習功課要多幾遍,細想意思;讀新教的書要認真細心地聽老師講解。走路、吃飯、穿衣、說話,都要學好樣子(也有古人的樣子,也有今人的樣子,選好的學)。
這封信可以貼在學堂的牆壁上,每天看一遍。
讀書用功最要緊的是用心專一,不能間斷其二孝威、寬知之:
我於廿八日開船,是夜泊三叉磯,廿九日泊湘陰縣城外,三十日即過湖抵嶽州。南風甚正,舟行甚速,可毋念也。我此次北行,非其素誌,爾等雖小,當亦略知一二。世局如何,家事如何,均不必為爾等言之。惟刻難忘者,爾等近年讀書,無甚進境,氣質毫未變化,恐日複一日,將求為尋常子弟不可得,空負我一片期望之心耳。夜間思及,輒不成眠。今複為爾等言之,爾等能領受與否,我不能強,然固不能已於言也。
讀書要目到,口到,心到。爾讀書不看清字畫偏旁,不辨明句讀,不記清首尾,是目不到也。喉舌唇牙齒五音,並不清晰伶俐,蒙朧含糊,聽不明白,或多幾字,或少幾字,隻圖混過就是,是口不到也。經傳精義奧旨,初學固不能通,至於大略粗解,原易明白,稍肯用心體會,一字求一字下落,一句求一句道理,一事求一事原委,虛字審其氣,實字測其義理,自然漸有所悟。一時思索不得,即請先生解說;一時尚未融釋,即將上下文或別部義理相近者,反複推尋:務期了然於心,了然於口,始可放手。總要將此心連在字裏行間,時複思釋,乃為心到。今爾等讀書,總是混過日子,身在案前,耳目不知用到何處,心中胡思亂想,全無收斂歸著之時,悠悠忽忽,日複一日,好似讀書是答應人家,工夫是欺哄人家,掩飾人家耳目之勾當,昨日所不知不能者,今日仍是不知不能,去年所不知不能者,今年仍是不知不能。
孝威今年十五,孝寬今年十四,轉眼就長大成人矣。從前所知所能者,究竟能比鄉村子弟之佳者否。試自忖之!讀書作人,先要立誌,想古來聖賢豪傑是我者般年紀時,是何氣象,是何學問,是何才幹,我現在那一件可以比他;想父母送我讀書延師訓課,是何誌願,是何意思,我那一件可以對父母;看同時一輩人,父母常背後誇讚者,是何好樣,斥詈者是何壞樣,好像要學,壞樣斷不可學。心中要想個明白,立定主意,念念要學好,事事要學好;自己壞樣,一概猛省猛改,斷不許少有回護,斷不可因循苟且。務期與古時聖賢豪傑少小時誌氣一般。方可慰父母之心,免被他人恥笑。誌患不立,尤患不堅。偶然聽一般好話,聽一件好事,亦知歆動羨慕,當時亦說我要與他一樣,不過幾日幾時,此念就不知如何銷歇去了,此是爾誌不堅,還由不能立誌之故。如果一心向上,有何事業不能做成!陶桓公有雲:“大禹惜寸陰,吾輩當惜分陰。”古人用心之勤如此。韓文公雲:“業精於勤,荒於嬉。”凡事皆然,不僅讀書,而讀書更要勤苦。何也?百工技藝及醫學、農學,均是一件事,道理尚易通曉;至吾儒讀書,天地民物,莫非已任,宇宙古今事理,均須融澈於心,然後施為有本。人生讀書之日,最是難得,爾等有成與否,就在此數年上見分曉。若仍如從前悠忽過日,再數年依然故我,還能冒讀書名色,充讀書人否?思之!思之!
孝威氣質輕浮,心思不能沈下,年成童而童心未化,觀聽言動,無非一種輕揚浮躁之氣,屢經諭責,毫不知改。孝寬氣質昏惰,外蠢內傲,又貪嬉戲,毫無一點好處,開卷便昏昏欲睡,全不提醒振作,一至偷閑玩耍,便覺分外精神,年已十四而詩文不知何物,字畫又醜劣不堪,見人好處,不知自愧,真不知將來作何等人物。我在家時常訓督,未見悛改,今我出門,想起爾等頑鈍不成材料光景,心中片刻不能放下。爾等如有人心,想爾父此段苦心,亦知自愧自恨,求痛改前非以慰我否?親朋中子弟佳者頗少,我不在家,爾等在塾讀書,不必應酬交接,外受傅訓,入奉母儀可也。
讀書用功,最要專一無間斷。今年以我北行之故,親朋子侄來家送我,先生又以送考耽誤工課,聞二月初三四始能上館,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者,又去月餘矣。若夏秋有科考,則忙忙碌碌又過一年,如何是好!今特諭爾自二月一日起,將每日工課,按月各寫一小本寄京一次,便我查閱。如先生是日未在館,亦即注明,使我知之。屋前街道,屋後菜園,不準擅出行走;奉母命出外,亦須速歸,出必告,反必麵,斷不可任意往來。同學之友,如果誠實發憤,無妄言妄動,固宜引為同類;倘或不然,則同齋割席,勿與親昵為要。
家中書籍,勿輕易借人,恐有損失。如必須借看者,每借去則貼一條於書架,注明某日某人借去某書,以便隨時向取。
庚申正月三十日
[釋義]孝威、孝寬:
我在二十八日開船,當晚泊在三叉磯,二十九日泊在湘陰縣城外,三十日就經過洞庭湖抵達嶽州。正吹南風,船走得很快,不需掛念。我這次北行,不是我平素的希望,你們雖然小,也應該略略知道一些。國家局勢怎樣,家中的事怎樣,都不必對你們說。唯一時刻難忘的是你們近幾年來,讀書沒有什麼長進,氣度性格一點沒有改變,恐怕這樣一天天下去,就連平常的子弟都不如,白白辜負我一片殷切期望。晚上想到這些,就睡不著覺。現在又對你們說這些,你們是否能接受領會呢?我不能勉強,但也不能不說。
讀書要目到、口到、心到。你們讀書不看請字劃偏旁,分不出句讀,記不清開頭結尾,這是目不到。喉、舌、唇、牙、齒五音,並不清晰伶俐、朦朧含糊,聽不明白,或者多幾個字,或者少幾個字,隻希望蒙混過去就行,這是口不到。經傳的精要太義,深刻的主題,剛學當然不能理解,等到大致可以粗略理解,本來就容易明白,若肯稍稍用心去體會,看一個字就探究一個字的下落出處,看一句話就探究一句話的道理,看一件事就探究一件事的緣由,虛字考察它的語氣,實字推測出它的含義,自然會逐漸有所領悟。一時間掌握不了要領,就請老師解說;一時間還不能融彙貫通,就把上下文或者別的地方意思相近的,反複推敲,一定要心裏明白口中說得清楚,才可以放手。總是要把這些心思運用在字裏行間,時常思考,這才是心到。現在你們讀書,總是混日子,身子坐在桌旁,耳朵、眼睛不知道用到了哪裏,心裏胡思亂想,沒有一點集中注意的時候,恍恍惚惚,一天又一天,好像讀書是應付別人,下工夫是哄騙人家的。這種掩人耳目的做法隻會是昨天不知道,不會做的,今天還是不知道、不會做;去年不知道、做不到的,今年還是不知道、做不到。
孝威今年十五歲,孝寬今年十四歲,轉眼就長大成人了。以前所知道的、所能做的,究竟能不能比上鄉村裏的優秀子弟呢?試著自己估計吧!讀書做人,先要立下誌向,想想自古以來聖賢豪傑在我這樣年紀的時候,是什麼樣的氣概,有什麼樣的學問,具備什麼樣的才幹,我現在哪一樣可以比得上他們;想想父母當初送我讀書、請老師教導督促,是什麼期望,是什麼心願,我哪一件可以對得起父母;看看同時代的這輩人,父母常在背地裏稱讚誇獎的,是什麼好樣,被責備斥罵的,是如何的壞樣,好樣子要學,壞樣子千萬不能學。心裏要想明白,拿定主意,念念不忘要學好,事事都要學好;自己的壞樣子,一概要深刻反省努力改正,千萬不能有一絲自我辯解,千萬不能馬虎放任。一定要像古代聖賢豪傑小時候立誌一樣。才可以安慰父母的心,免得被別人恥笑。誌向隻怕不立,更怕不堅定。偶然聽到一番好話,聽說一件好事,也知道感動羨慕,當時也說我要和他一樣,不過幾天幾小時,這個念頭就不知道怎麼消除了,這是你們的誌向不堅定,還是因為不能立下誌向的原故。如果一心向上,有什麼事業做不成!陶桓公說:“大禹惜寸陰,我們應當珍惜一分一秒。”古人用心這樣勤奮。韓文公說:“學業因勤奮而精通,因隨便而荒疏。”所有的事都是這樣,不僅要讀書,而且更要勤奮刻苦地讀書。為什麼呢?各種技藝和醫學、農學,都是一件事,道理還容易明白;至於讀書人讀書,天、地、百姓、物體,都是自己的責任,宇宙古今的事物道理,都需要在內心融彙貫通,然後做事才有依據。人的一生中讀書的時間,是最難得的,你們能否有成就,就在這幾年看出結果。如果還是象以前那樣無所用心地過日子,再過幾年還象以前那樣,還能不能假冒讀書的名義,充作讀書人?想想吧!想想吧!
孝威氣質不穩重,不能靜下心來。年齡已是成人,但是童心還沒有改變。眼中所看、耳中所聽、口中所說、身體所動,都是不穩重,隨便浮躁。而多次給他說明進行責備,也一點不知改正。孝寬不明事理又懶惰,外表愚笨而內心傲慢又貪玩,沒有一點可取之處。每當打開書時,就昏昏欲睡,一點也不振作,然而一到偷懶、玩耍之時,就格外有精神。已經是十四歲的人了,卻對吟詩作文一竅不通,寫的字、畫的畫又醜又差不能入目。看到別人的長處不知道自愧,真不知將來做什麼樣的人。我在家時常教導和督促,然而沒有看見你們改正,現在我出門在外,想到你們這些頑劣遲鈍,難以成才的樣子,心中一時一刻不能放下心來。你們如果有一點人心,想想你們父親的這番苦心,也應該自己感到慚愧悔恨。能不能痛改前非來告慰我呢?親戚朋友中子弟好的很少,我不在家,你們在學校讀書,不必要在外麵應酬、交朋友,隻能在外接受老師的訓教,在家侍奉好母親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