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口才讓你如魚得水01(3 / 3)

林肯就是這樣一位非凡的藝術大師,他使得自己在任何人麵前都能做到詼諧風趣。他用生動有趣的故事和玩笑使得人們徹底放鬆緊張的心情,所以,很多人在林肯麵前都感到非常輕鬆自如,以致於願意毫無保留地向林肯傾訴心底的秘密。陌生人總是樂於和他談話,因為他是如此地熱誠和風趣,和他談話時簡直感到如沐春風,並且受益良多。

像林肯所具備的這種幽默感當然是增強談話感染力的重要因素,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如此幽默風趣;如果你缺少幽默的天賦,而又企圖勉強地製造幽默時,結果往往是適得其反,令你自己顯得滑稽可笑。

然而,一個高明的談話者必須不能過於嚴肅或不苟言笑。他不過多地列舉一些枯燥的事實,不管這些事實是多麼重要。因為枯燥的事實和單調乏味的統計數據隻能令人感到沉悶和厭煩。生動活潑是高明的談話所不可缺少的。沉重的談話惹人厭煩;而過於輕浮的談話同樣令人反感。

因此,要想成為一個優秀的談話者,你必須是自然而不造作,活潑而不輕浮,富於同情心而不惺惺作態,你必須從你的心底流露出一種善良的意願。你必須真正感覺到那種樂於幫助他人的熱誠,並且全身心地投入到那些令他人感興趣的事物之中去。你必須吸引人們的注意力,並且通過打動他們的內心來牢牢地抓住他們的注意力,而這隻有借助於一種令人感到溫暖的同情和共鳴——種真正友善的同情和共鳴——才能做到;如果你是冷漠的、缺乏同情心的、拒人於千裏之外的,你就根本不能抓住他們的注意力。

你必須胸懷開闊,寬容他人。一個胸襟狹小、吝嗇小氣的人永遠都不能成為高明的談話者。如果某人總是對你的個人愛好、你的判斷力、你的鑒賞力橫加幹涉,你永遠都不會對他感興趣。如果你緊緊地封鎖了任何一條可以靠近你的心靈的途徑,所有溝通和交流的渠道都對別人關閉了,那麼,你的魅力和熱誠就由此被切斷了,你們之間的談話隻能是漫不經心的、馬馬虎虎的和機械單調的,不會帶有任何活力或感情。

你必須使你的聽眾靠近你,必須開放你的心靈,並以一種最自然的狀態去擁抱對方。你必須先做出響應,然後他人才會毫無保留地向你展示自己,使得你自由地進入他的內心最深處。

如果一個人在任何地方都是成功者,那麼其奧秘隻能在於他的個性,在於他擁有一種能夠以強有力的、生動有趣的語言有效地表達自己思想的能力。他沒有必要通過羅列財富清單的形式向人展示自己有多成功,事實上,隻要他一開口說話,財富就會源源而來,他的表達能力就是他最大的財富。

無論你擁有多高的天賦,受過多高深的教育,穿上多漂亮的衣服,擁有規模多大的財產,如果你無法用優美恰當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你仍舊一無是處。

好口才讓你如魚得水

言如其人。一個人怎麼說話,說得如何,也就表現了他的心誌、素養、氣質和性格,表現了他為人處世的態度、水平、層次和特征。平時,我們在商場、街頭或公共汽車上,常常可以根據某個人的談吐而判斷其素質和身份。如某個青年人在車上擁擠時踩了老太太一腳,本來說一句“對不起”,事情就完了。可是他聽老太太“哎喲”地叫嚷起來,怪他不看著點,他竟冷冷地說:“怎麼著,怕踩?怕踩坐小汽車去呀!”這個人如此說話顯然是沒有教養,也沒有善意,人們即使嘴上不罵,心裏也會說他不是個好東西。如果是個有文化修養的人無意中踩了某個姑娘一腳,姑娘責怪道:“哎喲!往哪兒踩呀?德性!”這個人歉然一笑,說:“對不起,不過這不是德性,而是慣性。”人們一聽,會意地笑了,立刻會覺得這個人有水平。

在商場的櫃台內外,售貨員隨時要同顧客進行語言交流,說話稍有不當就會發生衝突,既影響生意,又損害各自的形象。北京新新服裝店三樓的一位年青的售貨員有一次接待一位老年顧客。老人要看一件加肥上衣,小夥子說:“那衣服您穿不得!”老人問:“怎麼穿不得?”“穿上麻煩,能裝您倆。”“啊!你這是說的什麼話?你這是賣衣服,還是賣棺材?”由於說話不當,兩個人吵了起來。為了改進工作,提高服務質量,新新服裝店特地舉辦了說話藝術的培訓班,這是很有見地的舉措。

濟南一家電子公司的總經理頗有見識和水平。他不僅自己有口才,能說一口漂亮的普通話,而且才思敏捷,他要求本公司的員工都要會說話、有口才,並把這一條作為招聘的條件和培訓的目標。為什麼要這樣做?他說:“我們公司經營電子產品,總要同天南海北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如果我們公司的人一張嘴說話就是滿口土話或是詞不達意、語無倫次,那麼就會被人家瞧不起,就會有損我們公司的形象,能做成的生意也就做不成了……”。這個見解確實很實在,也很高明。

據報載:四川省農學院留法研究生李華經過幾年的努力,終於使中國的葡萄酒奇跡般地打人法國市場。可是,中國葡萄酒從香港轉口時遇到了難題。港方認為葡萄酒是洋酒,不是中國土生土長的產品。香港的關稅規定,洋酒征300%的稅,國產酒隻征80%的稅。麵對這個難題,李華急中生智,吟出一句唐詩:“葡萄美酒夜光杯。”他解釋說,這說明中國唐朝就能生產葡萄酒,要比法國和英國生產葡萄酒的曆史早十幾個世紀,怎麼能說中國的葡萄酒是洋酒呢?港方無言以對,隻好承認中國葡萄酒並非洋酒,同意按80%的規定征稅。這真是口才解難題,一語值千金。

一對恩愛夫妻,平日和睦相處,感情如膠似漆。一天半夜突然吵起架來,起因是妻子下班回家誤了車,丈夫等急了,問了兩句:“你到哪兒去玩了?怎麼這麼晚才回來?你心裏還有這個家嗎?”結果把妻子惹火了。丈夫假如換個說法:“你可回來了,我真放心不下呀!沒出什麼事吧?”妻子聽了這話不但不會氣惱,還會感到丈夫的體貼、家庭的溫暖。

夫妻倆吵了一場,妻子氣得聲稱要回娘家。丈夫一時也沒好氣:“你走好了,把你的東西全帶走,不要再回來!”

可是,過了好一陣,丈夫在外屋聽出裏屋沒什麼動靜,他推開門一看,隻見妻子坐在床邊抹眼淚,床上鋪著一條大包袱皮。丈夫問:“你怎麼還不走?”妻子看了一眼丈夫,她哽咽地說:“你躺在包袱皮上吧!”“做什麼?”“我……我要帶走屬於我的東西。”這句話說得多麼奇妙!兩個人撲哧一笑,摟抱在一起,生活又變得和諧而美好了。

一句話可以把人說跳,一句話也可以把人說笑。語言的力量就是這樣神奇,既能給人帶來沮喪和煩惱,也能給人帶來勇氣和歡樂。關鍵就在於你會不會說話。

一家大飯店趕上旅遊旺季,客人很多,服務員接待不暇,送餐不及。客人來催了,有個服務員開口就說:“急什麼?沒見我們忙不過來嗎?”這樣的話既不耐煩,又像責怪,加上毫無笑意的冷麵孔,使人真有被拒之門外的感覺,今後絕不想再來了。但同樣的情況,換一位很會說話的小姐來回答,可就完全不同了。她會對客人說:“請您稍等,我們飯店生意好,請為我們祝福,好嗎?”聽了這話,著急的客人不但會耐心等待,而且會感到有趣愉快。這樣會說話的小姐不要說一般的接待服務很稱職,就是搞公關、當經理也稱職。

選美,一般人以為隻要哪個年輕女子天生麗質,長得漂亮,便有可能交上好運。其實,有些摩登女郎雖然外貌標致俊俏,服飾更是新奇漂亮,但文化素養較差,語言粗俗淺陋,不僅當眾說話毫無魅力可言,其外表的美貌也因此而失去了光彩。1986年和1988年連續當選為“最佳亞洲小姐”和“最佳太平洋小姐”的利智,就不僅以美麗的儀表使評判團和廣大觀眾為之傾倒,更以她那機智靈敏的思維和超凡脫俗的談吐令人拍案讚歎。

司儀問:“你奪冠後,如果曾與你為敵作梗的人前來獻殷勤,你將怎樣對待?”

利智答:“我會熱情溫柔地向他們說聲‘多謝’!因為真正的敵人,有時也會成為真正的朋友。他們的嘲諷刺激使我更加努力,才有奪冠的今天……”

司儀問:“美,多少年不變?短暫的美,是不是美?”利智答:“美是沒有年限的。短暫的美也是美,中國古代有四大美人,她們的生命是短暫的,但她們的美名卻流傳百世。”

利智的即興回答就是這樣恰到好處,不僅讓司儀評委和廣大觀眾,也讓與她激烈競爭的對手心悅誠服,報以熱烈的掌聲和喝彩。

同樣是獲獎答謝的講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說法,從而給自我形象帶來了不同的影響。

有一年上海電視台舉辦了一個江、浙、滬越劇演唱大獎賽。經過激烈的爭奪,一位越劇新秀一舉奪魁。他在致答謝詞的時候說:“今天,我撈到了第一名……”,“撈”字出口,全場嘩然。這個演員如此說話,也許是為了顯得隨便一些,甚至是半開玩笑,但在這種公開的場合如此說話,隻會給人粗俗淺陋之感,致使他的“新秀”形象頓時在觀眾的心目中暗淡了許多,變得不新不秀了。

某年11月,中國電影的最高獎“金雞獎”與“百花獎”在北京同時揭曉。李雪健因為主演《焦裕祿》的主角焦裕祿,而同獲這兩項大獎的“最佳男主角”獎。李雪健在頒獎會上致答謝詞的時候,說:“苦和累都讓一個好人——焦裕祿受了;名和利都讓一個傻小子——李雪健得了……”他話音剛落,全場掌聲雷動。他恰如其分地運用對比的兩句話,既歌頌了焦裕祿的高尚品質,又表達了自己受之有愧的心情,而且具有幽默感,給人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人微言輕以言敘誌更增輝

人微言輕,是一句流傳經年的老話了。其中既有自輕自賤的托詞意味,也有拙口笨舌的無奈慨歎。細細推敲便不難發現,世間的小人物,也並非都是出口無分量的。要想使自己的言語有分量,能夠打動尊者、貴者,自然牽涉到說話的態度、方式、時機和技巧。不少“小人物”都以自己出眾的口才,說出過動聽耐聽的錦言妙語,剖析一下他們“言重”的取勝方式,於我輩“人微”者或許不無啟迪意義吧!

(1)口出驚世駭俗言

不少小人物,總愛視“大言”為狂言的同義語,因此在尊者麵前顯得唯唯諾諾,毫無生氣可言。其實,唯其人微,才不能唯尊者馬首是瞻,才更需要獨特的驚世駭俗之言,以引人注目,令人洗耳恭聽,最終使自己伴隨妙語脫穎而出。唐代宰相李紳位尊名盛,他出使淮南時,一律不接見下人。小小書生張祜偏要結識一下這個大人物,他先寫了名帖,署名“釣鼇客”。李紳一見這名帖頓生怒氣,於是破例召見了他。為了給對方一頓羞辱,李紳故意問:“秀才既懂得釣鼇,那麼用什麼東西作釣竿呢?”張祜脫口便道:“用長虹!”李紳再問:“用什麼作釣鉤?”張祜大氣張揚:“用新月!”李紳再問:“用什麼作釣餌呢?”張祜大笑:“用我作釣餌,當然也就不難釣到大鼇啦!”聽到這些話,李紳高興地款待了這個口出狂言的書生,對飲聊天,不亦悅乎。顯然,張祜能折服李紳這個大人物,用的正是大言驚駭之法,以磅礴氣勢給了對方強烈刺激,其才華也因此最終得到了大人物的認可。

(2)傲語述誌非凡響

大凡表述心跡,總少不了豪言壯語。如果隻是一般地轉述現成的豪語,小人之言更令人小覷。真正振聾發聵之語,大約總是一種心底激情之宣泄,一種頗有個性色彩的揮灑。抗日英雄魯雨亭,年輕時同幾個長輩一道赴宴。席間一長者問及他將來的打算,魯雨亭率直地說:“各位長輩,不瞞你們說,晚輩立誌與別人不同。別人都願當大官、享清福,而我此生不願作大官,隻願作大事!”一語既出,令長輩們震驚不已,倒吸冷氣,從此更加看重他關心他了。若按中國人的習俗,晚輩之言總該謙讓些吧,可魯雨亭偏偏豪情傲語,以“大官”與“大事”對比,表明自己的誌向,讓長輩們對這小子輩刮目相看。一個人微者,要贏得尊者的重視,沒有如此傲然之言,又怎能談得上脫穎而出呢?

(3)峻言交鋒衛自尊

即使尊卑上下之間,也難免有意見相左甚至唇舌交鋒的時候。作為人微者,如何才能使自己的話語擲地有聲震懾對方?很多時候,低聲下氣委婉曲折是無用的;相反,利用一些嚴詞峻語卻常能令尊者怦然心動、心悅誠服,特別是在需要護衛自己人格尊嚴的時候,此法更為有效。曹操的一個故交宗世樸看不起曹操的品性。後來曹操官至司空,總攬朝政,一次他故意對自己手下的小人物宗世樸挑釁道:“你現在總可以答應與我相交了吧?”宗卻不為所動,出語傲然:“鬆柏之誌猶存。既然得罪了你不受重用,就更沒想過高攀與升遷了!”這毫無媚氣的錚錚之語,既令曹操驚訝,夏令他折服。事後,曹操競叫兒子向宗登門求教,其子恭敬地靜伏於宗的床下,令人慨歎不已。宗世樸在對手前是人微者,他卻以毫無委曲求全的淩厲之言,最終贏得了對手的折服,護衛了自身人格的尊嚴。由此可見,那“落筆驚風雨,詩成泣鬼神”般的峻語嚴詞在特定場合下的分量與震懾力了。

(4)套語設陷點要害

人微者謀求言重,當然不隻有“大江東去”的言語風格一途。有時候,“小橋流水”般的謔語戲言也能征服對方。我國援建B國一大型運動場遇到了停電的困擾,難以按期完工。工程隊負責外事的黎曉女士便找到該國電力委員會經理高迪卡,誰知對方百般推諉。碰釘子後黎曉決定智取,她先設宴款待高迪卡,不斷以外交辭令誇讚他“頗有才幹”,感謝他對雙方的“合作給予了卓有成效的支持”。正當對方喜不自禁時,她話鋒一轉,以調侃的語調說:“高迪卡先生,您是這個項目的總負責人。如果不能按期完工,當然會使我們經濟上受損失,可是對你的影響恐怕更大了。貴國運動會不能如期召開,那麼,你頭上的烏紗帽沒準也會被拿掉呢!”此言在軟硬夾攻中點明了要害,立即引起對方的重視。高迪卡隻得笑道:“不會誤期的,不會。”工地上很快就恢複了供電。黎曉一區區小人物能打動對方,正是靠了那先讚美後將軍的套路,從而顯示出話語的分量來,對方能不予以重視嗎?

蘑菇遊說自從容。饒舌,是平常談話之大忌;然而,位卑者既要使自己的言談打動貴者尊者,免不了要繞點彎子,打持久戰,以激起對方的惻隱之心。巴普自辦了一個劇場,卻總無戲劇評論家前來光顧,他深知沒人宣傳就沒有觀眾,於是大膽闖入《紐約時報》搬尊神了。巴普點名要見著名評論家艾金森,湊巧艾在倫敦訪問,巴普幹脆呆在報社不走:“我就等到艾金森先生回來!”艾的助手吉爾布無奈,隻好詢問其原因。巴普便大施遊說之術,說他的演員如何優秀,觀眾如何熱情,最後攤牌:“我的觀眾大多是從未看過真正舞台劇的移民,如果貴報不寫劇評介紹,那我就沒經費繼續演下去了!”吉爾布見其態度堅決,不由感動了,答應當晚就去看戲。誰知,露天劇場的演出到中場休息時,便遇上了滂沱大雨。巴普一見吉爾布躲雨欲走,立即又粘上他說:“我知道,你們劇評家通常是不會評論半場戲的。不過,我懇求你了,無論如何破一回例!”巴普一次次地遊說,真誠也有,“無賴”也有,斯人斯言烈底感動了上蒼,幾天後一篇半拉子戲的簡評見報,巴普劇場也日漸紅火起來。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劇場主,其言何以搬動了《紐約時報》這尊神?那不正是步步緊逼、巧舌遊說的結果嗎?人微者言語的力量,正是在那步步緊逼軟纏硬磨中展示出來的。當然,蘑菇遊說須有分寸,隻宜抽絲剝繭般地漸次逼近主題,否則也是徒勞無功的。

(5)巧言詭辯寓機鋒

理直辭正之法,固然有光輝,然而,特定環境下利用矛盾的巧言詭辯,有時卻更有醍醐灌頂的力量。對於人微者來說,更能顯示出巧藏機鋒之妙處。春秋時,一個叫直躬的人,告發父親私下扣留了別人一隻羊,按當時法律其父該判死刑。當判決下來後,直躬方才省悟,忙跑到官府去哭訴,說:“我作為臣民,不得已而檢舉父親,是因為臣民必須維護法律,以向國君盡忠。可是作為人子,我不忍家父被誅,因此請求代父受戮,以盡人子之孝。”官吏見他說得在理,於是特許他替父受死刑。然而,到了刑場上,直躬又長歎大叫:“我真是太不幸了。我舉奸不避親,可說是至忠了;我甘願代父受戮,可說是至孝了。可是,連我這樣至忠至孝的人都被誅殺,那麼,楚國人又有誰不該被殺掉呢?”刑場上的官吏一聽,覺得在理,於是上報楚王。楚王聽後亦大為感動,不僅免去直躬一死,還對其獎掖有加,從此直躬便聲名大振了。直躬抓住事物矛盾的兩麵,左右開弓,其言之重,競至撕開了法律的一個窟窿,可見巧言悖論中所蘊藏的力量之所在了。說到底,所謂機鋒,不正是臨場應變、妙語言重所激發的奇光異彩嗎?

(6)借機進言巧說服

人微者之言的說服力量,還跟把握說話的時機有關。火候到,說出的話自然貼切,引人重視。別以為隻有趁對方愉悅時出言才有分量,不,抓住對方隱忍難發之機,坦誠直言,則會有人微言重的別一番風光。中國第一位現代舞拓荒者裕容齡,年輕時隨外交官父母遷居巴黎。囿於舊禮俗,她一直不敢進言學舞的願望。一次日本公使夫人來做客,順便問其母:“你家小姐怎不學跳舞呢?我們日本女孩都要學的。”裕母不便拒絕,順水推舟道:“往後讓學吧!”裕容齡趁機進言了:“好母親,我今後就學日本舞跳給你看,好嗎?”說罷便換上舞裝跳起《鶴龜舞》,公使夫人誇讚不已,母親亦隻好認可。這裏,裕容齡的進言成功,全在於那抓住時機的“將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