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口才讓你如魚得水08(1 / 3)

第八章

入情入理頭頭是道路子寬

求人請托要想獲得好的效果,要使對方心甘情願地為你幫忙,就要有傾聽別人言談的誠意,別人也才會願意聽你說話。你隻有把自己的請求向對方說明,對方才願意為你幫忙。所以隻有你有好口才,路子才會越走越寬。

善開金口巧求人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夠永遠不求人。小時候對做不上來的功課,我們求人講解;長大後,為成家,我們求人說媒;工作時,我們求人合作,求人推銷……我們求人的事太多了。

有一次,相聲演員薑昆到廣州演出,市屬幾家新聞單位的記者紛紛前往采訪,不料,被薑昆一一婉言謝絕,這使記者們十分失望。這時,有一位女記者卻再次叩響了薑昆的房門,說:“薑昆同誌,我是一個相聲迷,我對您的表演很欣賞,可是我想跟您談談您演出時的一些應特別注意的細節問題……”薑昆一聽是為自己的演出更完美而來的,便十分熱情地接待了她。

這位女記者利用了她和對方對相聲的愛好及共同的興趣作文章,巧妙地打開了薑昆的“話匣子”。所以求人時,說話的話題應該視對方的情況而定,再好的話題,若不符合對方的需要,都無法引起對方的興趣,最好的辦法是引出彼此共通的話題來,先就此與對方聊起來,然後再設法慢慢地把話題引人自己所要談論的範圍裏。

談話的材料不要總是老生常談,惹人生厭。也不要誇誇其談,顯示自己什麼都懂,畢竟你是在求人家,常言說得好:“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所以,你一定要保持謙遜的態度。

我們在平常與人交談時,一般都是說些身邊的瑣事,這或許是想向對方表示親切。但在求人辦事之時希望你不要把老婆、兒女當做說話的材料。有些人習慣在講幾句正經話後,就把話扯到老婆、兒女的身上,這種人總不免給人一種娘娘腔和不務正業的感覺。像這樣盡說家務事,不能算是內容好的談話,這種談話無益處可言。

求人請托時,談話可以從政治、經濟等比較嚴肅、文雅的題目開始,然後再涉及文學、藝術、個人的興趣方麵等比較輕鬆的話題,總之,將自己的觀點見解堂堂正正地公布出來,使得彼此都能找到共同語言,才是最好的談話。

談話的語言要視對方的修養而選擇,做到能雅能俗,才不會讓人對你有格格不入的反感。一個善於求人的人,一定很注重禮貌,用詞考究,不致說出不合時宜的話,因為你知道不得體的言辭往往會傷害別人,即使事後再想彌補也來不及了。相反地,如果你的舉止很穩重,態度很溫和,言詞中肯動聽,雙方自然就能談得投機,分別後也會彼此懷念不已。

所以,為了使對方對你產生好感,必須言語和善,講話前先斟酌思量,不要不動腦筋,想到什麼說什麼,以至引起了別人反感自己卻還不知道為什麼。那些心直口快的人平時要多培養一下自己的深思慎言作風,切不可像隨地吐痰似的不看自己身在何處就脫口而出,那樣是會被人瞧不起的。

既然肯求人,就說明此人大半是工作生活中出現了困難和危機,比如家人生病、婚姻不睦、事業不順等等,這些問題都會使人心力交瘁,喪失信心,不僅影響情緒,而且影響和周圍人的交往。在處於情緒低潮時,完全可以請求別人給予關懷,伸出援助之手。但千萬記住,不要把過度沮喪的情緒,帶到別人麵前。求人辦事,總是一副哭喪臉,會使人感到晦氣。

總之,求人辦事,說話的技巧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它可以使你更順利或以更小些的代價達到目的。

難言之時機巧說話開妙口

在辦事的時候,由於當時受他人與環境的限製,個人的見解與看法可能難以言表,但對於重要的話又不可不說,否則便阻塞了溝通的渠道,這時,隻有用機巧的說話方式導入話題,才能將話說出口而不覺為難。

(一)聲東擊西,委婉開口

倘若我們的朋友、長輩不慎有所差錯,但在眾目睽睽之下,又不便當麵指出,有口難開時,可以采用“聲東擊西”的方式,也就是用提醒四周人的方法,使朋友、長輩能自己慢慢察覺,而後糾正自己的過失。如此一來,不但能收到我們所期望的效果,更能替他們解圍,豈不是一舉兩得嗎?

在人類社會中,每個人都有他獨特的性情,特殊的興趣與不同於他人的生活態度,因此,在與人溝通時,常常會產生觀念上的衝突。所以如何做才能適當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又能不否定他人的見解,實為現代社會一個重要課題。

當我們的意見和觀念與人不同時,應當首先在態度上給予對方發表意見的機會,並且表明我們已接受了他的觀點,爾後再委婉地述說自己的意見。這樣就可和諧地交換彼此的意見。

比如,當對方表達了他的觀念,而我們無法苟同時,我們可說:“不錯,你的看法細密周到,極富法律精神。……我認為在那種場合應……”不但能表現自己的風度,又能堅持自己的立場。以上經驗,皆是我們立身處世所不可忽視的。

在交涉有關錢財的問題時,不論這一問題屬於公事,還是屬於私事,為防止突出事件,最好的方法便是利用“正當的名義”,也就是以公眾的利益為前提,來掩飾“自己的需要”,即使最終的目的仍是為了自己,也能冠冕堂皇地義正辭嚴一番。

(二)凝視對方眼睛,大方開口

我們都知道,眼睛是一個人的靈魂之窗,可說是人類收發心靈語言的重要工具。透過眼睛,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心意;看著眼睛交流,也可交換彼此的感覺與意識。

“言有盡而意無窮”。這句話用在說話技巧上也恰到好處,因為有時語言無法完全表明我們的心思意念。在這種情形下,要依靠彼此的心靈溝通,就必須靠彼此眼波的交流。因此,無論是要拒絕他人,還是責備他人等等,都不妨也試試這種方法,也許更可能達到我們的目的。

眼睛既是靈魂之窗,當然我們一切的意圖,不論是請求、詢問,還是勸誡,都可從眼神及態度上表現出來;視線的高低不同,說話的語氣自然不同。若是我們要答謝別人的恩惠,我們的視線應由下往上移動,用一種澄澈的眼神向對方表示感謝,並目視對方的眼睛自然地說出感激之言,別人就會為我們的言之由衷而感到高興;如果我們因犯了錯誤希望得到別人寬容,在主動承認的同時,視線向下並說出道歉之語,也會得到別人的諒解。

(三)注重儀容禮節,誠懇開口

身為現代人,必須與他人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彼此互相扶持,共謀社會的發展,而這一切的一切,都須依靠一個條件,那就是——親切的態度,端莊的舉止。

比如說,一個態度親切、舉止端莊的人,給別人的第一印象必是一種溫文爾雅的紳士風度;反過來說,一個舉止粗野、蓬頭垢麵的人,即使有滿腹經綸,也會使人敬而遠之。由此可見,端美的言行舉止在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上,也占了一個重要地位。隻有在說話技巧與合宜的舉止的充分配合下,彼此的交流才能圓滿。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要求別人要有禮貌,要守秩序,然而有時自己卻疏忽了。人類社會是一個互助的社會,我們怎樣對待別人,別人也會怎樣對待我們。因此,隻要我們處處以禮待人,誠誠懇懇,那麼在交談上也就容易開口說話了。

抓住時機諄諄誘導

著名的日籍華人夏目誌郎年輕時曾當過推銷員。一次,他到琦玉縣去推銷《兒童英語百科辭典》。當時琦玉縣經濟不很發達,在全日本排名靠後,再加上道路崎嶇,所以很少有推銷員願往那裏跑。

但夏目誌郎卻不這樣,他想越是落後的地方,越是需要提高教育水平,這種書的需求量就越大。於是,他就背上書,挨門挨戶地去推銷。

來到一戶農家,夏目誌郎敲開門,說明來意。哪知主人麵無表情地說道:“你走錯地方了,我們農夫沒有必要學英語,你找其他人吧。”夏目誌郎連忙解釋道:“先生,這書不是給您用的,是給孩子們用的。”“孩子們?那就更不用了,他們能把日語學好就不錯了。”主人還是冷冰冰的口氣。夏目誌郎並未放棄,仍然耐心解釋道:“現在的日本和過去不同了,如今使用英語的地方越來越多,日本也越來越國際化了,呆在家裏當然不需要英語。可是,你願意讓你的孩子一輩子呆在家裏,不讓他出去闖一闖,見見世麵嗎?您不覺得您這樣做是對下一代不負責任嗎?”

說到這兒,主人剛才冷冰冰的神情已經消失了,他若有所思地說:“這英語好學嗎?”夏目誌郎覺得有希望,問道:“府上養狗,您和家人是否怕狗?”“那當然不怕。”“對呀,因為慣於養狗,所以不怕狗。學英語也一樣,從小養成習慣,這對學英語是非常重要的,在自己身邊有好的英語教材,小孩子一定會親近它,不知不覺中就會對英語產生興趣,不是很好嗎?”一番話過後,主人終於爽快地買下了夏目誌郎手中的《兒童英語百科辭典》。

一次,著名作家劉紹棠在給大學生們講文學創作經驗時,提到創作的基本要求是一定要堅持原則。這時,一名女生從座位上站了起來,說:“老師,我有問題要問。”劉紹棠回答:“什麼問題,請講。”那名女生問:“真實的是不是存在的?”“真實的當然是存在的,這是哲學上的基本常識嘛。”“既然是存在的,就應該是可以表現的,所以隻要是真實的就可以表現,就可以寫,這難道不是作家所追求的嗎?”劉紹棠聽後,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對那名女生說:“我想請你走到前麵來,記得帶你的學生證。”那名女生走到講台前,將學生證遞給了劉紹棠。劉紹棠翻開學生證,指著上麵的照片問女生:“你為什麼不在你臉上長痘時拍個照,然後把照片貼在學生證上呢?”那位女生不解地問道:“為什麼?誰會在自己臉上長痘時拍照片,還把它貼在學生證上,那多難看。”劉紹棠趁機說道:“對呀,你不會在臉上有痘時拍照,更不會把這種照片貼在學生證上,這說明你對自己的本質是認識的。因為你是漂亮的,不漂亮隻是暫時的,它不是你最真實的麵目,所以,你不想照相留念,更不想有這樣的照片貼在學生證上。同樣,我們社會的某些缺點是要批評的,但有些事情是有其特殊原因的,我們的政府自然會去采取措施改正。可是,你非要把它揭露出來,這豈不是要政府把長痘時拍的照片貼在工作證上嗎?為什麼你對自己是那樣公正,對政府卻是這樣的不公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