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阪本光司
從六千家企業,發現最珍貴的經營理念
我一向主張“要到‘現場’研究,支援追求成長的中小企業”,因此,我每周會花一兩天時間,離開大學的研究室,實地采訪各企業。截至目前,北自北海道、南至衝繩縣,我拜訪過的企業竟已超過了六千家。
這些企業,多半是從熟識的研究夥伴或中小企業經營者所提供的資科中讀到,有些則是我自己在網絡上搜尋,也有從各種報紙雜誌上發現的。
值得一提的是,我刻意拜訪的這些企業,都是長期維持良好業績的公司(從員工和顧客的高水準滿意度皆可證明),姑且不論業績,它們都是真心為社會、為消費者努力經營,具有價值的公司。
到這些公司與經營者訪談之後,我深深感受到他們實踐的才是貨真價實的經營理念。
不僅如此,記錄訪談內容的筆記本還多次被我的眼淚沾濕,例如有位社長總是掛念著他的職員,甚至他們的家人,還有顧客、下遊廠商、地方社會……看到他如此的經營方式,我滿懷感動。
這些企業的存在,完全推翻了那些隻會抱怨問題都出在別人身上、總認為自己是被害者、隻想靠別人的中小企業經營者經常掛在嘴上的“五個借口”。
這五個借口,不外乎“都是景氣或政策不好”“業界狀況不好”“公司規模太小”“地點不好”“都是大企業、大型店害的”。
會拿這五點當借口的經營者,也一定都會說:“這就是我們公司業績無法成長的原因。應該改變的是外在環境。”
這種經營者,不管在什麼時代,都會拿這五個借口來安慰自己。
這些經營者還有一個特征:他們不會去關心員工和他們的家人、外包廠商、顧客是否幸福。即使那才是最應該重視、最必須追求的事。
這是我實實在在的感受。
訪問到這種經營者,在歸途中,我的腦海中總會浮現那些在工廠或辦公室裏努力工作的員工,還有他們的家人,甚至想到下遊廠商的員工,說真的,我很替他們感到難過。我想,那種經營者所率領的組織團隊,絕對不會有人想要好好珍借。
我隻能說,本書所介紹的公司,和那種隻會把“五個借口”掛在嘴上的公司之間,有一段相當遙遠的距離。
本書分兩部分。在第一部分,我將以“公司是為誰而存在”為題,介紹經營者心中應該時常掛念的“五個人”,以及對他們的使命與責任。
第二部分則是以“日本最了不起的五家企業”為題,介紹“日本理化學工業”“伊那食品工業”“中村複健器材”“柳月”以及“杉山水果”這五家公司的經營理念,還有我認為應該好好珍惜它們的理由。很遺憾地,這次撰寫本書,沒辦法充分介紹我心目中所有的優秀公司,隻好在“專欄”的部分補充另外九家一樣優良的企業,以供讀者參考。
“日本理化學工業”從五十年前就認真推動雇用身心障礙者。而“伊那食品公司”生產的雖然是人稱夕陽產業的寒天(洋菜),但是他們抱持著“公司存在的目的,是使員工幸福,貢獻社會”這樣的經營理念,一直以來都腳踏實地、穩健地成長。
另一家“中村複健器材”,坐落於島根縣石見銀山的山腳下,地點確實是令人無法恭維,然而他們一直致力於生產可以造福弱勢族群、有價值的商品,因此擁有良好的業績。還有“杉山水果”,它隻是鄉下商店街裏家族經營的零售商店,卻廣受顧客支持,所以也能一直維持好業績。
我相信書中介紹的每一家公司,都能夠讓讀者認同它們的確是值得我們好好珍惜的公司。
此外,本書介紹了以上五家公司,加上專欄中補充的九家公司,也僅僅十四家,而截至目前為止,我已經采訪了超過六千家優秀的企業,可以列入“最了不起的企業”的,其實還有相當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