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人生是反映內心世界的鏡子
祈求外界給我幸福,等於承認自己現在的不幸。內心所認定的往往就是現實,承認自己現在不幸,將遭遇更多不幸。
老人一口氣喝幹杯中的咖啡,“下麵,我要告訴你第二個真相。理解它,你將見到來自心靈的偉大力量,它會指引你規劃自己的人生。”
“請講。”
“第二個真相是人生是映射自己心靈的鏡子,即鏡子法則。”
“鏡子法則?”我對這個新鮮名詞充滿了好奇。
“人生會遭遇很多變故,變故不會偶然發生,事件背後存在著必然。
必然就源於每個人的內心。人生是反映內心世界的一麵鏡子,外部世界是內心的映射,這就是人生的實質。”
“人生是內心世界的映射!”
“鏡子法則有兩個方麵:其一,內心世界可以向現實轉化;其二,心境波動引發外在世界的同類事件。”
咀嚼老人的話語,我有些似懂非懂。
老人豎起食指繼續道:“內心世界向現實轉變,在說明第一個法則前,需要明確兩點,期待幸福和追求不幸。”
聽到這裏,我迷惑地打斷老人,“等等,所有人都期待幸福。什麼人會追求不幸?”
“你試著重複幾遍‘給我幸福’。”
祈求外界給我幸福,等於承認自己現在的不幸。內心所認定的往往就是現實,承認自己現在不幸,將遭遇更多不幸。
按老人的意思,我試著在心裏默念這個短句。
“覺得怎麼樣?”老人問。
“不太好。似乎因為不幸,祈求獲得幸福。”我不太滿意自己的表現。
老人笑了,“不是嗎?祈求外界給我幸福,等於承認自己現在的不幸。內心所認定的往往就是現實,承認自己現在不幸,將遭遇更多不幸。”
“按您的說法,認為自己現在幸福,就能獲得快樂嗎?”
“不錯。”
“我有個問題。從開始閱讀成功類書籍時起,我不斷告訴自己,我會成功,我具備成功的素質。這可以算作自我認可,可是,事情沒有按預期發展,您說為什麼?”
“成功之路不可能一帆風順,人必須麵對困難並超越困難,才能成功。認可不要限於心靈表層,從內心真正認可,事情才會向現實轉化。反複告誡不等於內心的認可。”
“我明白您的意思,可是我沒法和福特那樣偉大的存在相提並論。”
“你的想法也在情理之中。認為身體屬於自己的同時,又相信自己與宇宙相通。一般人做不到。”
從老人剛才告訴我的第一個真相,我內心似乎有一些微妙的變化。
老人接著說,“當然,讓認可轉化為現實,這一法則同樣適用於人際交往。有的部下認為嚴厲的上司,在其他人眼中,或許很容易交往,這種情況很常見。這跟你內心對上司的看法有關。”
“其實,我以前工作過的公司領導就很嚴厲,讓人感到不愉快。即使業務成績出色也很難聽到他誇獎,有時還會莫名其妙地衝我發火兒。但是,同事中有一個人叫新田,上司對他的態度就不一樣,他很少對新田發火。新田也認為他是一個容易接近的人。”
“當你的內心將上司定義為嚴厲、討厭的人,對你來說,他就會越嚴厲和討厭。由此可見,內心的認可會現實化。”
“沒錯,每當我受到上司責罵,都在心裏默默詛咒他,‘討厭,沒有比這家夥兒更壞的人。’”久而久之,他就成了我厭惡的對象。
轉念一想,新田的事情很好解釋。“我明白了,新田其實和我一樣,雖然偶爾遭到上司訓斥,但受到訓斥時他也不認為上司討厭,他老說,‘雖然受到斥責心情不好,但上司本人並不壞,講道理,而且容易接觸’。
所以對他來說,上司就成了容易交往的對象。”
明白了這件事,我愉快多了。但同時,我又有了新的疑問:“還有一種情況想請教您。如果上司的性格比較極端,特別容易動怒,對所有部下動輒嚴加訓斥,壓製部下,不給他們機會升遷。隻要我努力從心底認同他,他就能和善起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