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現代我國藝術歌曲創作已經顯示出自己的特色與風格。其中,運用中國古代詩詞進行藝術歌曲的創作,應該是這一時期具有中國特色藝術歌曲創作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麵。除上述諸多作曲家外,還有譚小麟、林聲翕、江文也、冼星海等,都為此作過認真細致的探索和嚐試,並作出了一定貢獻。如譚小麟的《自君之出矣》(宋·張九齡詞)、《鼓浪磯》(宋·朱希真詞)、《正氣歌》(宋·文天祥詞)等,但在藝術水準和影響力方麵仍不及青主和黃自。為此,將青主和黃自評價為我國藝術歌曲創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並不為過。另一重要方麵則是采用新詩新作創作的藝術歌曲,這方麵以蕭友梅、趙元任、劉雪庵、陳田鶴、江定仙、賀淥汀、林聲翕、冼星海等人的創作為代表,把藝術歌曲的表現內容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抒發人們的內心感受和對未來的憧憬,情感細膩真切,表現真摯感人,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

此外,在譚小麟、江文也、冼星海等人的部分作品中,不同程度地見出西方20世紀現代音樂技法的某些經驗,體現了一定的新意。以譚小麟、江文也較為明顯。這與他們留洋學習的經曆和實際接觸西方作曲技術的流派不無關係。

雖然,音樂創作本身是音樂家個人勞動的結晶,但其作用社會和滿足人們精神需要的目的並沒有改變。對於每一音樂家來講,普及和提高始終是他們的音樂活動必須關注的課題。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藝術歌曲的發展恰好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從音樂創作的體裁來看,聲樂體裁先於器樂體裁;再從聲樂體裁本身的發展來看,群眾歌曲先於藝術歌曲及大型聲樂作品。假如沒有前期學堂樂歌的創立與發展,沒有自“九一八”以來抗日群眾歌詠運動的普及與傳播,沒有進步知識分子“民主”、“科學”的思想啟蒙和實踐參與,中國藝術歌曲創作就不會有如此成就。學堂樂歌是普及,藝術歌曲則是提高;群眾歌曲是普及,藝術歌曲及大型聲樂作品則是提高;基礎音樂教育是普及,專業音樂教育則是提高。我國近現代藝術歌曲的發展曆史,不僅體現了歌曲創作的普及與提高的關係,而且也體現了基礎音樂教育與專業音樂教育間的普及與提高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