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招讓你教出最懂事的孩子05(1 / 3)

第五章

讓孩子的心靈與身體一起健康成長

教育專家指出,孩子的心理問題並不比我們成人少。孩子由於心智不成熟,所以會存在著各種心理問題,如果不即時予以糾正,將會不同程度地影響到孩子的成長與發展。所以,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培養孩子的健康心理,是父母的一項重要的任務。心理健康的孩子,才是一個懂事的好孩子。

第65招 培養孩子的健康心理

父母箴言

很多孩子的心理健康確實存在著各種問題。如果孩子的心理出現了問題,就會阻礙孩子學業的進步和孩子正常的人際交往。心理健康是孩子健康成長中的重要因素,父母作為孩子最直接的啟蒙老師,有責任和義務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相對來說,心理健康的人一般少有挫折感,偶遇挫折也能比較妥善地處理,並能在挫折中學習,把挫折變為動力,或是從挫折中取得補償。相反,心理不健康者,就會沒病找病、自尋煩惱,就算是遇到一點點的小挫折,他也可能認為是不可逾越的深淵。這種人在重大挫折麵前沒有不出亂子的。

當然,沒有人永遠處於健康的心理狀態,就像一個身體健康的人偶爾也會感冒或頭疼一樣,一個心理健康的人有時也會出現情緒不佳、交往不好或自我評價不恰當等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如果父母對於孩子的不健康心理不管不問,也和身體健康一樣會惡化。比如,如果一個人得了感冒,父母對其不管不問,那麼,感冒就會惡化,甚至會讓人付出生命。因此,對於心理不健康的孩子,父母一定要想辦法,讓孩子重新擁有健康心理。

那麼,怎樣才能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呢?

讓孩子接受現實的自我

父母要讓孩子知道,一個人不僅需要對自己的一切進行充分的了解,而且需要對真實的自己坦然地承認及欣然接受。因為在一個人所具有的條件中,有很多是不能改變的。比如容貌、生理缺陷、家庭環境等。如果孩子隻是了解了自己而不能夠接受自己,那麼,隻會增加自己的不安與痛苦。有些人狂妄自大,總覺得自己懷才不遇而憤世嫉俗,這些人就是因為缺乏自知之明;另有一些人過分自卑,總覺得自己在社會中毫無價值,這些人是因為憎恨、拒絕自己。一個人隻有欣然接受自己,才能避免心理衝突,忍受現實挫折;唯有接受現實的自我,才能根據社會和時代的需要創造出一個理想中的自我。

讓孩子確定合適自己的理想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理想,尤其是孩子。當然,人應該要有超越現實的理想,但是人不能總在夢幻之中度過,更不能不顧現實去蠻幹,否則就會碰得頭破血流。如果一個人能夠眼睛望著理想,並且腳踏實地地去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努力,那麼,他才會立於不敗之地。因此,父母要讓孩子確立一個適合自己的理想,這就需要孩子了解自己的能力,然後再通過自己的能力確定理想,最後再去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努力。

讓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主動與人交往

其實,心理不健康的人大多都是在情緒上有很大的困擾的,而情緒的困擾多半是表現在人際關係上的,輕則是自己有孤獨、恐懼、焦慮的感覺,重則是對人有懷疑、敵對、攻擊的舉動。每個人都有交際的需要,因為與親屬、朋友、同學、同事交往時能使人在心理上得到安全感。並且,如果一個人有什麼煩惱,還可以對這些人傾訴,使自己不容易積存鬱結。一個性格孤僻的人,與他人老死不相往來,如果遇到挫折,他就會感到有苦而無處說。如果經常參加一些團體活動,不但能密切與他人的關係,還可以獲得學習與發展的機會,當然挫折感就會少了。

父母要為孩子做出榜樣

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父母應當身體力行,因為父母是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證。

父母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是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證。如果父母能夠和孩子進行經常的、有效的溝通,這樣就有利於父母改進教育方式,為孩子提供情感上的支持,有利於消除、緩解孩子的焦慮、緊張、苦惱及孤獨壓抑的心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有助於孩子避免形成膽怯、缺乏自信、情緒暴躁等不良心理特征。

父母對孩子的合理要求與適度期望有利於孩子心理的健康發展。如果對孩子提出一些略高於孩子現有水平,但又可以讓孩子通過努力能夠達到的期望,就可以使孩子的心理處於積極向上的健康狀態;如果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和期望過高,使他們總不能達到目標,那麼,就很容易使孩子形成自卑、怯懦、退縮、焦慮、壓抑等消極心理;如果對孩子的要求、期望過低,就會使孩子缺乏上進心和自信,阻礙他們正確認識和發揮自己的潛能。

和諧的家庭關係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積極的影響。如果父母可以營造一種愉快輕鬆的氛圍,將對鬆弛孩子的緊張和不安非常有益;如果父母之間有著良好婚姻關係,就可以為孩子提供平穩的生活環境;父母之間的管教方式一定要一致,這樣才會使孩子有正確的行為準則;家庭成員之間要彼此尊重和信任,相互關心和支持,這樣有利於孩子擺脫消極情緒的影響,保持愉快、樂觀、積極的心態。

對孩子專製、溺愛、放任的家庭均不利於孩子心理的健康發展。如果孩子是生活在專製型家庭裏的,父母是絕對權威,孩子要絕對服從的。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就會很容易形成被動、膽怯或反抗等不良心理行為。如果讓孩子生活在溺愛型家庭裏,孩子是家庭的中心,一切以孩子為重,父母對孩子百依百順,有求必應。長期生活在這種家庭中,孩子很難會真正長大成熟,往往依賴性較強而獨立性較差,任性、自我中心、人際交往差,很難適應社會生活。如果讓孩子生活在自由型家庭裏,父母由於各種原因而無暇或無力顧及孩子,許多事情要讓孩子自己麵對和處理。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一般說來獨立性和適應性較強,但由於缺乏來自父母的關心、幫助與監控,也容易出現意誌渙散、人際交往過於隨便、自由散漫、難以抵禦不良影響等問題。

讓孩子學會自我調控,排除不良情緒

在生活中,孩子難免會遇到一些不良刺激而出現情緒反應,而不良情緒的長期壓抑或不合理的爆發都會影響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對情緒的調控,可以采取以下兩種方法:

(1)合理宣泄

比如,可以找機會向同學、好朋友、親人或心理醫生傾訴自己苦悶的心情,使鬱積在心中的不良情緒得以發泄,壓抑的心情得到緩解;或采取痛哭的方式,以釋放積聚的能量,排出體內毒素,調整機體平衡;或以日記、書信等方式,排遣不良情緒。

(2)適當控製

例如,理智克製、冷靜思考、檢討反省等都是有效的解決辦法。

第66招 幫孩子改掉任性的毛病

父母箴言

孩子一般比較任性,如果父母聽之任之的話,久而久之就會助長孩子的固執、好強等不良性格。因此,父母要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要巧妙地磨平孩子的任性鋒芒,讓孩子健康地成長。

可以說,每個人在童年的時候都會有一段任性的時期,在那段時期,孩子會由著自己的性子做事、說話。孩子任性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在小時候並沒有確立起是非概念、好壞的標準,他並不知道他的要求是不合理和超越了常規的。

當孩子任性的時候,父母不要因此而火冒三丈,或是大發雷霆。當然了,也不能對孩子遷就姑息,任其吵鬧下去。這個時候,父母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也應該教育孩子怎樣做人。

當然,孩子畢竟是孩子,如果想要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教育孩子做人,單靠說理是行不通的,孩子也不會接受說教。比較可行的方法應該是發現孩子的良好表現,並通過表揚孩子的這些表現來鞏固孩子的良好行為,進而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具體地說,當孩子在吃東西時,遇到了其他的小朋友,父母應該叫孩子把東西分給小朋友吃。如果孩子這樣做了,父母就應該立即給予表揚:“寶寶真乖,這樣爸爸媽媽才會喜歡!”

一個孩子是不是任性,可以從其對待別人的態度中看出來。當一個孩子對別人沒有禮貌,甚至動手搶別人的東西時,那麼這個孩子絕對是任性的,這種任性甚至是父母慣縱出來的。比如,當孩子和爸爸在一起做遊戲的時候,不知怎的,孩子突然打了爸爸一下。此時,媽媽不僅沒有斥責孩子,反而鼓勵孩子:“打,打爸爸!”這樣一來就為孩子的任性打下了基礎,讓孩子從此無法無天。還有一些爸爸,甚至是爺爺,為了能夠博得孩子一笑而趴在地上做狗爬,甚至做馬讓孩子騎。

任性的孩子通常脾氣都很大,不僅不聽父母的勸說和教育,而且還會坐到地上,大聲叫嚷,雙腳亂踢。對待這樣的孩子,父母既不能抓住孩子痛打一頓,也不能就此屈服遷就孩子。在麵對這樣的情況時,父母可以對孩子進行批評和說服。如果孩子不聽的話,父母就可以對孩子進行“冷處理”,讓孩子自己去發作一番。如果父母不分青紅皂白地退讓和遷就,那麼孩子就會把他的這種“抗議”舉動變成對父母施加壓力的武器。有時,還會得寸進尺,以至於無法收拾。

本來是一些應該拿來批判的東西,有些大人卻公然讓自己的兒子或孫子來學習仿效。有這樣的榜樣當然不會教出好孩子,這樣做隻會把孩子培養成無禮、霸道的孩子,即使當孩子走上社會也隻會危害社會。因此,父母要從小教育孩子,讓孩子不再任性。

父母不要強化孩子的錯誤動機

當孩子用一些不合理的方式來吸引父母注意力的時候,父母可以不予理睬,及時地撤離“戰場”。從表麵看來這樣做似乎對孩子有一點不負責任,畢竟,孩子犯錯誤父母應該糾正。但是,在大多數的情況下,孩子對父母的話都不會理睬,常常是對自己的行為範圍作試探,看看自己能得到多大的自主權。如果父母和孩子進行正麵衝突,隻會鼓勵孩子的錯誤動機繼續發展,對於解決問題並不能起到絲毫作用。

父母不要輕易向孩子妥協

父母在帶孩子出去的時候,最怕的就是孩子在公共場所吵鬧、任性。在這樣的情況下,父母通常都會因為麵子問題而遷就孩子,滿足孩子的一些無理要求。然而,父母這樣做隻會讓孩子變得更加無法無天。如果父母不輕易向孩子妥協,那麼,當孩子在明白父母不會縱容自己之後,就會放棄自己無理的要求。

父母必須做到有令必行

快到睡覺的時間了,6歲的蜜雪兒還沒有去洗澡,反而拿了一本新買的故事書向媽媽走來:“媽媽,給我講這個故事。”“蜜雪兒,你洗完澡了嗎?”“還沒呢。”“那你先去洗澡,等你洗完了媽媽再給你講。”“不,講完這個故事,我再去洗。”蜜雪兒不答應。“聽話,先去洗澡。”“你不給我講這個故事,我就不去洗。”媽媽和蜜雪兒一來一往地爭執起來。最後,媽媽煩不過:“好,好,快拿來,我給你講,講完你要馬上去洗澡。”“嗯。”蜜雪兒答應了一聲。

媽媽剛開始時想讓蜜雪兒先洗完澡再給她講故事,但是媽媽並沒有堅持下去,而是屈從了蜜雪兒,因為她不想和蜜雪兒爭下去,免得浪費時間。但是媽媽沒想到,正是怕一時麻煩,縱容了蜜雪兒不聽話的習慣,給以後造成了更大的麻煩。

第67招 學會適當遏製孩子的虛榮心

父母箴言

虛榮心是每個人都會有的,然而,如果虛榮心超出了一定限度,就有百害而無一利了。孩子過強的虛榮心會在平時的生活中時時流露出來,如果父母能夠及時捕捉到這方麵的苗頭,那麼一定要立刻采取相應的對策對他們進行教育和開導。

山雞天生美麗,渾身都披著五顏六色的羽毛,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鮮豔奪目,叫人讚歎不已。山雞也很為這身華羽而自豪,非常憐惜自己的美麗。它在山間散步的時候,隻要來到水邊,瞧見水中自己的影子,它就會翩翩起舞,一邊跳舞一邊驕傲地欣賞水中倒映出的自己那絕世無雙的舞姿。

魏武帝曹操當政的時候,有人獻給他一隻山雞。曹操十分高興,召來了有名的樂工,為他奏起動聽的曲子,好讓山雞跳舞歌唱。樂工賣力地又吹又打,可是山雞卻一點都不買賬,充耳不聞,既不唱也不跳。曹操的手下人拿來美味的食物放在山雞麵前,山雞連看都不看,無精打采地耷拉著腦袋走來走去。就這樣,任憑大家想盡了辦法,使盡了手段,始終都沒辦法逗得山雞起舞。

曹操非常掃興,氣惱不已,斥責手下人說:“你們這麼多人,連一隻山雞都對付不了,還怎麼做大事!”

曹操有一位十分鍾愛的小兒子,名字叫曹衝。曹衝自幼聰明伶俐,又博覽群書、見識淵博。這時候,他動了動腦子,有了主意,於是就走上前對曹操說:“父王,兒臣聽說山雞一向為自己的羽毛感到驕傲,所以一見到水中有自己的倒影,就會跳起舞來欣賞自己的美麗。何不叫人搬一麵大鏡子來放在山雞麵前,這樣山雞顧影自憐,就會自動跳起舞來了。”

曹操聽了拍手稱妙,馬上叫人將宮中最大的鏡子抬過來,放在山雞麵前。

山雞慢悠悠地踱到鏡子跟前,一眼看到了自己無與倫比的麗影,比在水中看到的還要清晰得多。它先是拍打著翅膀衝著鏡子裏的自己激動地鳴叫了半天,然後就扭動身體,舒展步伐,翩翩起舞了。

山雞迷人的舞姿讓曹操看得呆了,連連擊掌,讚歎不已,也忘了叫人把鏡子抬走。

可憐的山雞,對影自賞,不知疲倦,無休無止地在鏡子前拚命地又唱又跳。最後,它終於耗盡了最後一點力氣,倒在地上死去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如果讓虛榮心戰勝了理智,就會付出慘重的代價。

現在有些孩子的虛榮心很嚴重。孩子的虛榮心,就是追求表麵的榮耀。當然,適當的穿著打扮是必要的,整齊、清潔、儀表端莊,本來就是人的美德之一。但是,如果過分地打扮,過分地講究外表,那就是一種浮華的炫耀,意在驚世駭俗,結果無形中孩子的虛榮心就開始形成了。

孩子虛榮心形成的原因主要來自家庭。由於現代的家庭孩子少,父母總是害怕孩子受到委屈,於是對孩子總是有求必應。自己孩子穿的、戴的都不能比別的孩子差,別人的孩子買什麼咱家的孩子也得買,決不能讓人家比下去。於是在父母無意識的縱容下,孩子的欲望無限地膨脹。另外,獨生子女的父母從溺愛孩子出發,總是愛講孩子的優點,掩蓋他們的缺點,甚至在親朋好友麵前經常誇耀自己的孩子,孩子聽到的都是讚美的聲音,很少有人指出他的缺點。由於孩子對自己客觀評價的能力還很差,家長具有絕對權威性,慢慢的,孩子就從家長心中的“十全十美”變成自己心中的“十全十美”,再也容忍不了別人超越自己。

孩子過強的虛榮心往往表現在以下這些方麵:

對自己的能力、水平估計過高,常常在別人麵前炫耀自己的特長和成績。聽到表揚就得意非凡,而對於批評則不以為然、拒不接受。

常在同學和夥伴麵前誇耀自己父母的地位或者家境的富足,以突顯出自己的優越感。

不懂裝懂,喜歡班門弄斧,自以為是,如果別人指出了他的錯誤,就惱羞成怒,拚命要把方的說成圓的。

講闊氣、趕時髦,特別注重穿著打扮,不關心衣服是否適合自己的體貌,隻關心衣服是不是名牌。

對別人的才能從不稱讚,反而雞蛋裏挑骨頭,說長道短,搬弄是非。

當父母發現孩子有過強的虛榮心時,千萬不要急躁,空口說教或者以命令的形式禁止都是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父母應采取必要的方法加以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