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銀行組織機構教置對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銀行體製作用的理論分析
在具有兩級銀行的銀行體製中,中央銀行的職能就是負責貨幣的管理,而商業銀行則進行貨幣資金的經營。從根本意義上講,中央銀行對於貨幣的管理,是一種政府行為,它不以利潤為目標,而是以促進經濟發展和穩定貨幣幣值為目標。因此,可以說,中央銀行的貨幣管理目標是政治性的。它要通過保證貨幣幣值的相對穩定來保證國家的信譽與信用,貨幣畢竟是國家對於公民的負債;同時,它又要對經濟發展負責,通過對於貨幣量的供應與管理,達到滿足社會對於貨幣供應量的需要,促進經濟增長,這是社會的發展與進步所要求的,當然是一個政府生存的基本要求。現代貨幣銀行理論認為,中央銀行對於貨幣幣值的管理與促進經濟的增長有著相互對立的關係,通常不可兼得。實際上,關於這種對立關係的結論,並不準確。從長期來看,管理好幣值與促進經濟增長是相輔相成的。但不論怎麼講,中央銀行管理貨幣的目標是政治性的,相對地穩定貨幣幣值,保證社會的經濟正常運行與增長,穩定國家或是政府的政治地位是行使管理職能的全部考慮。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商業銀行的目標則是純經濟性的、利潤性因為商業銀行的自有資本總是有限的,商業銀行經營的大部分資金都來自於存款和向中央銀行的借款,不以利淘為目標,不盡可雜多地取得利潤,商業銀行就不能保證客戶資金的安全與生息,同時會損蝕商業銀行自身的資本,進而喪失商業銀行的信譽與信用,由此也將斷絕從中央銀行借款的源泉,商業銀行會因此麵陷入困境。因此,商業銀待以利潤為重要或者說是唯一的目標,乃是由於商業銀衧本身內在的規定決定的,也是由商業銀行的生存要求所決定的除非商業銀行有其它特殊性的社會保護力量,否則,任何不重視利潤目標的行為,都會葬送商業銀行的命運。但是,其它社會力量對於非利潤型商業銀行的保護,都要付出巨大的經濟方麵的代價,甚至於政策方麵的代價。就此而論,一個正常的市場經濟體係中的商業銀行的運行不以利潤為唯一重要的目標,是不可想象的。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是一種市場經済,它具有特殊性,並不能排除它與一般市場經濟的共同性質。既然中央銀行與商業銀行有著政治目標與經濟利潤性目標的一般性規定,那麼,我國中央銀行的貨幣管理目標的政治性與商業銀行利潤目標的唯一性便是天然地存在。由此而論,我國銀行體製的重組與改革,應當注意到這商業目標的實現。
但是,在兩級銀行的經濟體係中,如果銀行數量不足,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的兩種不同目標就不能完滿地實現。總的說來,缺乏的是充分的條件,而對於商業銀行來說,則是缺乏足夠的動力。
與中央銀行的情況相對應,銀行數量不足,會使商業銀行沒有足夠大的競爭力和壓力,外部驅使動力不夠。市場經濟的大環境和兩級的銀行製度,使商業銀行有了圍繞利潤目標進行經營的條件,而且,利潤目標的唯一化是商業銀行的內在規定與本能要求,內在的動力是有的。但是,內在的動力隻有與外部的動力存在的情況下,才能形成現實最大的生產力。在銀行數量不足的條件下,銀行之間競爭的外部動為不足,這種格局會使經營者在一定的利潤水平下產生惰性,壟斷導致腐敗,壟斷也引致低效率和低效益而且,在中央銀行宏觀調控力量不能充分發揮作用的情況下,一般的信貸業務銀行就自然地要承擔一些調控任務,信貸業務銀行經營遠了,信貸業務銀行還可以由此從中央銀行得到特殊的政策性好處。
綜上所述,銀行組織機構數量的不足,是與現代的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兩級銀行體製相矛盾的,也與市場經濟的整體格局相衝突,它不能使中央銀行有進行貨幣調節與管理的充分條件,又不能使商業銀行有足夠的動力去實現銀行的利潤目標,因此,一個現實的結論就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兩級銀行製度,需要與足夠數量的銀行組織機構相配合。
三、中國的銀行組織機構大幅度增加的基本原則與推進方式
現實與理論結論讓我們明確了中國銀行製度改革的下一步方向,這就是增加銀行組織機構的數量。但具體到如何增加銀行數量,通過怎樣的步驟來實現,是我國銀行製度再造的戰術性問題。從經濟的角度看,是要通過合適的方式,盡量地減少改革中的磨擦,減少操作過程中的成本支出,順利地、有效益地實現向新的銀行製度過渡。
我以為,通過銀行組織機構的增加來進行新的中國銀行製度的再造,需要確立的原則有四個方麵。
1全麵競爭原則。新增加銀行的組織機構數量,應當滿足全麵競爭的需要,保證現有的銀行和新成立的銀行都能盡快地進入到競爭的領域中去,這一原則,決定了新增加的銀行組織機構應當:
(1)在業務的範圍上與現有的銀行等同,或者必須是業務綜合化的銀行,業務範圍不存在任何的限製;
(2)在經營的規模上與組織體係上與現有的銀行相近,即應當多設立些全國性的銀行,或是區域性的較大的銀行。
2操作成本原則。新建立銀行機構必定要增加操作的成本,但如何使成本最少,是增加機構必須重點考慮的方麵。這一原則,決定了增加銀行機構應當充分地運用已經有的銀行格局來進行,通過現有的銀行裂變來增加一些銀行機構。但是,如果從既有的銀行裂變來實現銀行數量的增加會增大磨擦,增大操作中的次生成本,則可以考慮“另起爐灶”的改革。
3社會資金整體大動員原則。新增加銀行必定需要大量的開設資金,僅僅依靠國家財政的資金顯然是遠遠不夠的。就此而論,新增加銀行的機構數量需要動員全社會的可用於增加銀行機構的資金力量,甚至於吸引外國的資金進入銀行組織機構的增加,同時是銀行組織內部資本組成方式的更新。
4世界趨勢性的原則。世界各國銀行的發展趨勢是致力於綜合化和管理方式上的統一化,前者表明專業性的商業銀行製度存在的有限性,後考則表明,商業銀行的管理應當按照目前國際上公認的風險與資產管理方式進行管理。我國新成立的銀行,應當一開始就進人綜合化銀行的行列,並運用國際上成功的管理手段與方法管理。例如運用國際清算銀行的《巴塞爾協議》關於風險資本率的標準來經營管理銀行等等。在增加新銀行的同時,拉條能與國際上銀行進行業務合作與競爭的等同起跑線。根據以上的原則,我國設立新的銀行機構可以選擇的推進方式為:(1)從既有的銀行裏裂變出新的銀行來,這既可以是國家的專業銀行的裂變,也可以是其它已經存在的其它類型銀行的裂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