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股份製企業的發展,可以從微觀上重新構造國家所有製的經濟細胞,為國家調控市場創造適宜的微觀基礎。

二、我國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運行中

我國的股份製目標模式完全照搬西方的股份公司是不行的,必須結合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具體國情,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股份公司的新路子。

改革傳統公有製,實現國有企業股份化的基本目標是:在劃分國有資產的所有權、經營權,建立國有資產管理體係的基礎上,將國家的資產管理職能與社會管理職能分開。然後,劃清中央與地方的職責範圍,把全民所有製經濟的財產所有權和管理權具體落實到各級政府,明確其擁有的資產即是國家財產的一部分,具有相對獨立性,並賦予它們管理所轄國有資產的職權和權限,它們可以用這些資產的收益去實現資產的增殖,也可以用於本地區的公共福利事業。這樣,在國家所有製多層次化的基礎上,實現國有財產股東的多元化。

股份製目標模式中的股東可劃分為國家機關法人股東、企業法人股東和自然人股東三類。國家機關法人股東可有中央和各級地方政府組成,具體劃分標準可參照財政預算體製,即有一級財政就設有一級機關法人股東。企業法人股東是指如果一個企業擁有其它的股份,那就稱這個企業為企業法人股東。自然人股東主要是指私人股份。

實現有企業股份化要經過以下二個階段:

1近期模式:所有權主體一元化,經營權主體二元化國家作為生產資料所有者接行使對企業的所有權,又同時行使某些經營權。其形式是企業股份集團。這是在橫向經濟聯合基礎下形成的相互投資體係。

現在我國很多地方出現了多層次,多種形式的企業群體和企業集團。如:汽車生產集團、製冷機械工業集團、孖油化工集團等這種集團完全可以成為股份製的基袖,逐步走向投資入股的股份企業集團。在這樣的集閉中,各個成員都是相對獨立的經濟實體,集團的各個成員成為企業集團的董事。各成員之間既有共同利益,又起到相互製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現有大中型企業的弊端。這正是社會化大生產的應有模式,是新塑的股份化企業集團。這是一種過渡模式。

2中期模式:所有權主體二元化,經營權主體一元化。隨著市場體係的完善,改革的側重點是進一步增強企業活力I國家所有製改革由所有權歸國家的主體轉變成所有權既歸國家又歸企業的二元主體,經營權則由歸國家又歸企業轉變為完全歸企業,;例如,、改革前,企業的全部資產都屬予國家所有。、改革後,由於企業的經營權有再生功能,所以在國有財產之旁,會再生出企業財產。這兩者具有不同的所有製性質。因此,改革應以國家所有製為中心,建立資金雙軌製,實行國家與企業雙重所有。

市場運行的計劃性。社會主義的市場是有組織、有計劃的,它的運行結果能夠達到企業充滿活力、宏觀協調發展的雙重理想目標。因為,計劃機製與市場機製相,是高層次的機製,它製約市場機製,使市場機製內部各個要素之間形成合乎計劃目標的聯係,循環謝軌道運行。這樣保證了國家的政策滲透於市場的運行機製之中。尤其是在市場供求競爭關係不正常,而價格調節器又失靈時,國家運用政策性計劃以及行政、法律、經濟等其它手段,能使市場機製免受巨大的震蕩,必以經濟危機的形式來解脫市場供求的困境,這是社會主義市場運行機製比資本主義市場運行機製所具有的優越性。

市場信號的自動性。第一,所謂市場信號,指作為市場變量的價格利率和工資等必須是市場的內生變量,擁不是外生變量也就是說它們應法是市場信號麵不應該是行政信號,其變動方和變動幅度應該由市場決定麵不能由行政部門規定,第二,供求關係是決定各種市場信號變動的最基本的因隸當市場供尹應求時,價格利率和工資就會自動上升,當市場供過於求時,價格利率和工資就會自動下降市場信號的自動籌落,會反過來對市場的供求關係發生內在的調節作用第義各種市場信號之聞有一種內在的自動感應關係,每一種市場信號的變動都會引起其它市場信號的自動調整。

市場組織的適應性一方麵市場組織管理機構必須雔全,市場管理法規必須完善,以形成一個正常的市場秩序;另一方麵為組織和管理市場活動而定的行為規範必須符合市場的運動規律,它應該有利於促進正常的市場關係的發展而不是要割裂或阻礙這種關係。

計劃管理的三個特征是相互聯係的。環境管理體現了計劃管理的具體內容,總量管理是計劃管理的數量規定,層次管理是計劃管理的實施方案。三者的有機結合,構成了將來計劃管理的大致輪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