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關於建立大股票市場的思路
股票與債券的關係宜采取股票市場與債券市場並存逐步擴大股票市場比重的方法。從我國實際情況看,發展股份製與股票市場,既是為了資金融通,又是為了影響企業行為,相比之下,股票比債券更為重要。同時,發行政府債券一方麵是為了籌資,另一方麵也是為了能對股票市場起影響作用,在股票市場未發展前,這後一作用並不能充分發揮。因此,發展股份製度與股票市場較發展債券市場更為重要,但是難度也更大,因此,需要人們花費更大的精力,做更多的工作。其實,企業債券製度的充分發揮也是和股份製度的發展有相當的關係的。這是因為隻有在企業能夠長期自主支配企業的財產,完全自負盈虧,生存和發展完全依賴於自身的條件下,企業才能從經濟運行的實際需要出發發行債,才會擺脫一方麵把企業的資金積累過多地用於職工分配和福利,另一方麵又用發行債券來彌補缺口的局麵,也可以說,才有為促使經濟順暢運行而發行債券的足夠的動力和壓力。因此,我們認為,在繼續發展債券市場的同時,應特別重視股票市場的發展,當前應在股票市場與債券市場並存的條件下促使股票市場的比重上升。
同時,我國發展股票市場的主要目的是推動股份製度的擴大與完善,由於我國目前改善企業行為,增強企業活力比資金問題更東要,在資金方麵,啟動國內數的閑置資金比吸引外資更為迫切,因此,先應以發展國內股票市場為禮下逐步創造條件擴大國際股票融資的比重。
眾所周知,在傳統公有製基礎,無法建立商品經濟的正常運行機製,引入市場機製也收不到預期的效果。因此,必須改造傳統公存製。
股票市場發行步驟宜采取分階段與跳躍式並存的方法,一方麵,我們應該吸取世界上股票市場發達國家發展股票布場的經驗教訓,在一個較髙的起點起步,這突出表現在股票法製建設、股票管理機構、股粟交易所的興建,不但不太晚,而且應作為發展股市場的條件。另一方麵,應根據我聞實際情況和股票市場發展的進程,不能急於求成,要分階段一步—步地發展和完善股票市場。
股份製與計劃體製、投資體製財政體製的改革
改革的思路是通過劃分國有資產的所有權、國有資產的經營權與企業的生產經營權,建立國有資產的管理體係和經營機製以實現國有企業的股份化,開創國家、集體、個人三種所有製互相融合的多元所有製結構,同時,隨著公有經濟的擴大,國家可以通過控股方式以部分資金控製社會上更多的資產,為國家在宏觀上對微觀經濟調控提供一種靈活的方式,為商品經濟的正常運行創造適宜的微觀基礎。因為:
1在股份製的格局中,微觀經濟活動主要依賴於市場
國有企業股份化之後,“兩權分離”最終以法的形式確定下來,將最髙層次的經營權從財產權中分離出來,從而在現代企業中確立了比較合理的產權結構。一方麵,作為有者,它是資產增殖的人格化代表,其行為目的是單一化的,即隻追求資產收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麵,作為經營者,它與資產的所有者之間完全是一種經濟上的契約關係,而沒有任何超經濟強製或依附關係。隻要經營者能夠實現資產增殖,所有者就沒有權力和理由幹預企業的經營活動。從而保證了經營層的財產獨立和完全自主的經營決策。
這樣,企業就完全擺脫了對國家政府機構的依附和依賴關係,而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企業。由於企業處在社會化大生產和商品經濟的前線,必然對市場狀況、社會需求高度重視,通過集資迅速產生經濟效益;企業的利潤信號可調節資金流向,使社會資金流向更趨合理;企業的經營成果與股東利益直接相關,可以促使企業在市場環境裏有效地運用資金,考慮資金投向和效益。
總之,股份化以後,企業作為微觀經濟的富有活力的細胞將在市場環境的軀體內馳騁。但是並未成為脫韁的野馬,因為直接引導企業行為的市場是受國家調控的。
2在股份製的格局中,微觀經濟活動具有內在活力
股份化以後,確立了企業法人所有權,使所有權和經營權在企業內融合在一起,企業共同的收同利潤建立了直接的聯係,而職工的收入又同企業收入建立了直接的聯係,經濟利益成為推動企業自主經營的內在動力,企業及職工關心合理經營,從而使企業具有內在的活力。
由於股票是股東對企業的一種長期投資,不能退股,股利亦不能進人成本,這就使企業必須遵循長期盈利的原則,慎重考慮資金流向,有利於長遠發展,實現企業行為合理化。此外,盡管在國家控股有企業中,非國有股份所占比例居次要地位,但這些私人或集體小股東對經理的壓力遠比抽象的國家大股東要大,形成了企業內部的多元利益抗衡結構,這就要求企業經理人員必須千方百計搞好經營。
通過吸收職工人股,實現勞動者和生產資料的直接結合,把勞動者是企業的主人實處。同時,國家、企業和個人三者的責權利通過股份的形式有機結合,一損俱損,一榮俱榮,從而在根本上調動起勞動者的社會主義積極性和主動性。
3在股份製的格局中,微觀經濟具有高度靈敏性和效應性
股份化以後,作為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的企業成為市場的主體。作為市場主體,為實現利益機製導致企業行為具有很強的靈敏性和效應性,它隨著市場環境調節發生變化。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麵:第一,企業對市場信號的變動具有靈敏的應變能力。稅率、彙率、利率、價格等市場信號的或大或小的變動,都會使企業迅速產生反應。這種反應能力,來源於商品生產者對自身利益的追求。這種追求依存於股份製企業內部勞動者之間的利益上的牽製關係和企業與企業、企業與國家之間的在利益上的牽製關係。第二,企業對市場信號的變動具有良好的效應性股份化以後,所有主體的多元化和股票的自由轉讓克服了獨資企業受製於財產數量和風險承擔能力的局限性企業具有擴大再生產的權力和能力,可以自主決策資產的流動和產品的開發,因而能夠適應現代社會化大生產發展的需要,毛在股份製的格局中,微現經濟活動是利益主體股份化以後,全體股東是企業的主體,經營風險由全部股東承擔,企業成為相對獨立的經濟實體和利益主體。這種相對獨立性主要表現在:第一,企業作為社會主義商品生產者,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必然把追求價值作為它生命活動的基本手段或基本目標之一。它必然要謀求自我增殖,不斷地投入資金,不斷地產生新效益這是利益主體自我發展的過程。第二,企業要在國家宏觀發展規劃的指導下自主地製定和實施本企業的戰略規劃,獨立地進行生產經營活動,獨立承擔經濟責任,並有其相對獨立的經濟利益,第三,由於價值規律的作用,企業為了進行有效的競爭,就要采用新技術,擴大生產規模,具有自我改造、自我發展的能力。這是商品經濟條件下,利益主體的本質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