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學會做人處事的50件事3(3 / 3)

飛飛弄壞了鄰居小朋友的玩具,隻隨便說一聲“對不起”就走開了,似乎做錯事情隻要說聲對不起就可以了事,別人就不去追問自己了,沒什麼大不了。可是小朋友內心的委屈和不滿一時卻難以平複,於是去找飛飛媽告狀。

飛飛媽覺得,一定得讓孩子知道,做錯了事不是“對不起”三個字就能解決問題的,必須用真誠求得對方的諒解。於是,告訴飛飛:“你把小朋友的玩具弄壞了,小朋友是很傷心的。所以你道歉一定要真誠,去抱抱小朋友,問問他能不能原諒你。”

飛飛抵著頭,拉住小朋友的手說:“你能原諒我嗎?這次我很真誠的。”

媽媽又讓飛飛向小朋友保證以後不再這樣了。

小朋友也有點不好意思了,對飛飛說:“我不生氣了,我們去玩吧!”

延伸閱讀

讓孩子學會真誠待人

對一個人來說,人品是最重要的。人品又分好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真誠。我們都知道,真誠,原是形容人對人的一種嚴謹的態度。現在的父母也都很注重培養孩子真誠待人的品格。那麼到底什麼是真誠,做父母的又該怎樣教孩子真誠待人呢?

真誠就是真實誠懇,不虛偽,不說謊,表裏如一。父母應該讓孩子知道,做人就要做真誠的人。真誠的人能讓別人信任,真誠的人能得到別人尊重,真誠的人內心坦蕩。人與人之間要坦誠相待,相互信任,不要相互欺騙。

真誠地對待別人,可以與別人架起心靈之橋,通過這座橋,可以打開對方心靈的大門,並在此基礎上成為好朋友。真誠地對待別人,要坦蕩無私,光明正大,一旦發現對方有缺點和錯誤,特別是對他的前途關係密切的缺點和錯誤,要及時地指正,督促他立即改正。雖然人人都不喜歡被批評,但當一個人認識到對方確實是為自己著想時,往往就可以理解接受了。這樣一來,彼此的心靈得以溝通,友情也會得到發展。

真誠並不是一種自欺的裝假,自以為真誠是不夠的。很多人外貌真誠,在暗中卻計算著如何去利用別人,這樣的真誠是假的。真誠不是智慧,但是它常常反射出比智慧更加誘人的光澤。

有個叫程成的孩子,算術學得非常好。一天,程成的家庭教師想在程成的媽媽麵前顯示一下自己的教學成績,就指著桌子上的蘋果對程成說:“瞧!這裏有六個蘋果,我們三個人平分,每人幾個?”程成說:“我得四個,你得兩個,媽媽沒有。”家庭教師漲紅了臉對他說道:“是不是算錯了?應該用除法。”程成不慌不忙地說:“一點也不錯!媽媽很疼愛我,一定會把她的蘋果都給我。” 程成和家庭教師誰真誠?家庭教師想顯示一下自己,結果卻弄巧成拙。

以真誠待人,並不是為了要別人以真誠回報。就如《阿甘正傳》裏的主人公阿甘一樣。如果動機是以自己的真誠換回別人的真誠,這本身已經不夠真誠。真誠是晶瑩剔透的,它不應該含有任何的雜質。

真誠待人往往會表現出滿滿的愛心。不過,就本性來說,有的人喜歡欺負比自己軟弱的人,喜歡和比自己高貴的人在一起,喜歡在物質方麵占別人的便宜。這種所謂的真誠非但不能顯示出真誠,反而顯得很虛偽。這樣的虛偽換回的也絕對不是真誠,即使是真誠,那也是短暫的。

在交往中,真誠待人很重要。所以,父母應該提醒孩子注意以下兩點:

一是真誠地對待別人,要真正地了解真誠的本質,那是不造作、不虛假、沒有欺騙也沒有心術的一種情感,隻有這種情感才能真正地感動對方,讓對方接受你,認同你。

二是真誠地對待別人,應當先看看站在麵前的是什麼人,不應該對不可信賴的人敞開心扉,否則,往往會適得其反。

此外,當孩子出現有損朋友的行為,或者欺騙、利用朋友的不良行為時,父母要及時提醒孩子,幫助孩子改正,並要求孩子及時向朋友表達歉意。

真誠待人是一種傳統美德,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去守候。教孩子成為一個真誠的人,一個真誠待人的人,他們會身心輕鬆地生活,並會有一個好的人際關係。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