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學會做人處事的50件事4(2 / 3)

很多時候,孩子不守信是因為其合理的精神需要、物質需要沒有得到滿足。如果父母對這種合理需要過分抑製,孩子必然會尋求滿足需要的辦法,不得以就會以某種不誠信的行為來滿足自己的需要。因此,父母應該認真分析孩子的需要,盡量滿足其合理的部分。

要分析孩子的需要,父母應該認真傾聽孩子的心裏話,而不應以成人的想法推測孩子的心理。當孩子向父母講述了他的需要以後,父母應該跟孩子一起分析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哪些是現在可以滿足的,哪些是將來才能滿足的。然後及時滿足孩子合理的需要,對不必當時就滿足的需要可以留到以後慢慢滿足;對於不合理的需要,則要跟孩子講明道理。如果父母不善於判斷孩子的需要是否合理,可以請教老師或其他的父母,也可以閱讀相關的書籍,避免盲目行動,給孩子“可乘之機”。

如果孩子出現了言行不一致的行為,父母一定要及時指出來,嚴肅地向孩子講明道理,並督促孩子認真履行自己的承諾。同時,父母還可以講講信義在人際交往中的作用,讓孩子懂得履行自己的諾言是多麼重要。千萬不要覺得孩子還小,或者覺得事情無關緊要就放縱他們的缺點,這樣,孩子會不斷強化不良的行為,從而形成不良的品格,進而影響他以後的人生。

講給孩子的故事

不守信用的獅王

很久以前,在印度的荒野裏,一隻獅子王正跟大象鬥得不可開交。

獅王好不容易才把大象殺死,休息了片刻,開始吃它的肉。不料,大象的一根骨頭突然卡住獅王的咽喉,它立刻呼吸困難,暈死了過去。好一會兒功夫,獅王才蘇醒過來。它無力地抬起頭四處張望,見樹上有一隻麻雀正在捉蟲充饑。

獅王開口向麻雀求救:“小麻雀,請你把我喉嚨裏卡著的骨頭取出來吧!我以後找到食物一定會與你分享。”

麻雀聽到獅王的許諾,非常高興,迅速從樹上飛下來,跳進獅王嘴裏。它使出全身力氣,終於啄出了骨頭,救了獅王。

過了幾天,獅王追擊一群野獸,收獲頗豐。麻雀得知獅王有了食物,匆匆飛來,找獅王要些食物充饑。不料,獅王好像把以前的約定和救命之恩全忘記了。它責備麻雀說:“我是獅王,什麼動物都能捕殺來吃,這是司空見慣的事。你這個小麻雀也太傲慢了,以為進我的嘴裏,救我一命,就要我來感激你?”

麻雀反唇相譏:“我雖然是隻小鳥,但也不一定被你殺死。如果你不忘恩情,重視前約,多少也給我些食物的話,我也不會恨你,也不說你的壞話。”

然而,獅王始終不分給麻雀一塊肉,隻顧自己飽食,然後大搖大擺地離去。

麻雀心想:“我救過它一命,反而受到它的輕蔑和嘲笑。如果不出這口怨氣,我死不罷休。”

麻雀下定決心,常常跟隨在獅王的後麵飛。

有一次,獅王又去襲擊野獸來吃,吃飽後,就在樹蔭下舒服地睡著了。一直在樹上等候機會的麻雀,撲到獅王額上,用全身之力啄去了它的一個眼珠。

獅王驚醒之後,奮然起立,周圍什麼也沒有,隻聽到一隻麻雀在樹上叫。

獅王向麻雀怒吼起來:“混蛋!你怎敢啄壞我的眼睛?”

麻雀在樹上叫道:“你不報答救命之恩,反而一直仇視我。為出這口惡氣,我啄瞎你一隻眼睛。你自視為森林之王,卻一點也不懂得知恩圖報,我不會跟你再打交道了!”

麻雀說完就拍著翅膀飛走了。

告訴孩子

守信的人可能會一時吃點小虧,但最終卻會因為這種品質而大大受益;一個言而無信的人,終究是要栽跟頭的。

11讓孩子知道說謊的害處

做人處事箴言

在人生的追求中,最聰明的人是最誠實的。因為假的終究是假的,經不起真實的考驗。父母若想讓孩子將來有一個理想的人生,就應該教導孩子:靠假的手段可能會一時奏效,但遠不如誠實更有效。

小時候,有一次貝貝胃不舒服,媽媽知道了,給她買了好吃又好消化的蛋糕和巧克力;以後幾次貝貝胃不舒服媽媽也給她買了這些好吃的東西。貝貝很喜歡吃這些東西,而平常爸爸媽媽又不會給她買。於是,當她想吃蛋糕、巧克力時,即使胃沒有不舒服,她也會說胃疼、胃難受等。

一次,爸爸媽媽忙活了半天終於發現貝貝在說謊。於是,媽媽說:“寶貝,醫生說以後你胃不舒服,不能給你吃蛋糕和巧克力了。”

“為什麼?吃了蛋糕和巧克力我的病很快就會好了。”

“因為在得胃病的時候吃蛋糕和巧克力,小孩子容易得說謊的毛病。你自己想想是不是?媽媽不能給小貝貝治好了胃病,卻讓她染上說謊的毛病,對吧?”媽媽看看貝貝,孩子已經感到不好意思了。

“什麼時候想吃蛋糕告訴爸爸就行了,不一定非得是在胃不舒服的時候才可以吃啊!”爸爸及時補充說。

“再說,你得病的時候爸爸媽媽都很著急,說不定會忘了給你買蛋糕。平常想吃的時候,就說出來,媽媽一直都很喜歡誠實的孩子的。”

“對不起,我知道錯了,但我就是喜歡吃蛋糕……”

延伸閱讀

讓孩子學會誠實

“要誠實,不說謊”,可以說是每個父母對孩子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做一個好孩子最基本的條件。然而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在這樣或那樣的場合講過假話,但是他們說謊的原因並不完全相同。因此,我們在如何看待孩子說謊時,首先得弄清楚說謊話的起因。

低齡的幼兒由於頭腦中產生了極其逼真的想象而說了“謊話”,其原因在於他們不能正確區分幻想和真實。比如為了吸引別人的注意,孩子會自己去“創造”事實,告訴別人說他吃了一百個冰淇淋。家長沒必要強行幹涉和製止,必要時可對孩子誇張性的說法給予有趣的回答。

年歲稍大的孩子說謊,常常出於自衛心理,因為擔驚受怕而說謊的現象較為普遍,這往往是由於家長對孩子因一時疏忽所犯下的錯誤反應過於嚴厲所造成的。如果家長因此對孩子打罵、懲罰,常會適得其反地惹出更大的麻煩。

美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基?諾特分析兒童說謊的原因說:“說謊是兒童因為害怕說實話會挨罵,而尋求的一個避難所。”這話是很有道理的。

孩子一方麵被教導“不要說謊”,另一方麵卻又有會因說實話而受責備。這種矛盾是造成孩子為自衛而說謊的主要原因。所以,我們也可以說,在通常情況下,是大人給孩子造成了不得不說謊的形勢。因而,杜絕孩子說謊的最佳對策是不追究,讓孩子消除說實話的顧慮,而自覺地不去說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