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學會做人處事的50件事11(1 / 3)

3.教孩子正確看待“嚴”老師

現在,有些孩子對老師的批評很反感,甚至有抵觸情緒。他們認為老師管得太嚴,態度苛刻,覺得在學校不自由。

父母應讓孩子明白,沒有哪位老師不愛自己的學生,不希望自己的學生成才的。嚴師出高徒。老師嚴格要求學生,才能培養學生一絲不苟的治學精神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才能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的行為習慣。嚴格正是老師培育人才的需要,也是老師對孩子負責的表現。

父母應該教育孩子理解老師的苦心,正確對待老師的批評,誠懇接受老師的指導和嚴格要求,從而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4.教孩子正確對待老師的錯誤

人人都怕被別人錯怪或誤解,孩子更怕老師錯怪自己,因為這會影響自己的學習和進步。然而,任何人都會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老師也難免有錯的時候。

那麼,一旦老師錯怪了孩子,父母應如何加以引導呢?

父母應讓孩子明白,希望自己教的學生上進,有所作為,是所有老師的共同願望和出發點。老師本身的願望決不會是把自己的學生推向反麵。有時,可能因為老師對情況了解的不夠全麵,而對孩子做了不切實際的批評。

父母應告訴孩子,不能因老師錯怪了自己就產生嫉恨心理,認為老師偏心眼,更不能采取消極的態度與老師對抗,甚至采取當場頂撞和抗拒的態度。要保持頭腦應冷靜,努力克製自己,不衝動。應根據當時的環境和條件,能解釋的就解釋清楚,一時不便解釋的暫時放一放,以後找適當的時機再解釋,也可以請同學或班幹部代替自己去解釋。這樣,通過和緩的方式解除相互間的誤解,縮短心理的距離,扭轉老師對孩子的印象,師生關係會更融洽。總之,在同老師交往時,父母應教育孩子持主動、誠懇的態度。

當然,與老師建立良好的交往關係,在於師生雙方的共同努力。從父母的角度出發,應該正確教育孩子要打開心靈之門,用尊重、熱情、真誠、理解和愛去架設溝通師生心靈的橋梁。

講給孩子的故事

無論何時都不能忘記老師的教誨

居裏夫人是迄今為止唯一的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女科學家。

1912年,華沙“鐳”實驗室建成了。居裏夫人——“鐳的母親”接到消息後,立刻打點行裝,從巴黎飛往華沙。

晚上,為居裏夫人舉行的歡迎宴會開始了。居裏夫人成了貴賓,被請到擺滿鮮花的桌前坐下。但她卻隔著鮮花,在努力地尋找著什麼。

忽然,居裏夫人的目光碰上了對麵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婦人的目光,老婦人正敬佩地望著她。居裏夫人激動地站了起來,向老人走去。

居裏夫人伸出雙手,緊緊地擁抱了這位老婦人,在老婦人的雙頰上吻了又吻,說道:“我以為這是不可能的,可卻是真的,是真的!我一直想念著您,斯克羅斯校長!”

斯克羅斯校長熱淚盈眶,她緊緊握住居裏夫人的手,不住地說:“好樣的,瑪利亞!好樣的,瑪利亞!”在場的人都被她們深深地感動了,好多人眼中都噙滿了淚花。

侍者送來了酒,居裏夫人拿起一杯酒,遞給斯克羅斯,然後轉身對眾人說:“尊敬的主人,尊敬的來賓們,我提議,為斯克羅斯校長幹杯!是她教育我要用自己的大腦去思考,要真誠、勇敢地麵對生活!”

居裏夫人對老師的尊敬和愛戴感染了在場的每一個人,大家紛紛舉起酒杯,宴會的氣氛達到了高潮。

告訴孩子

如果你以良好的態度對待老師的勞動,你就會發現老師講課有趣多了。跟老師搞好關係,老師對你更了解,才會對你更加深入地教導,這對你是很有幫助的。

29讓孩子有話當麵說

做人處事箴言

人們常說:“明人不說暗話。”沒有人喜歡別人在背後對自己品頭論足,指指點點。經常在背地裏說人壞話的人,不會交到真正的朋友。因為,他可以當著你的麵說別人,也就可以當著別人的麵說你!

“郭亮的腳太臭了!我跟好幾個小朋友說,他們都知道了!”林琳回家來,第一句話就說。

“為什麼不當麵告訴郭亮,卻在背地裏告訴別的小朋友?”爸爸問。

“誰讓他老拿臭腳熏我!”林琳還挺有理。

“他這樣做是不對,但你在背地裏說他壞話對嗎?”爸爸反問林琳。

媽媽耐心地開導:“他不講衛生,不是好孩子。但背地裏說別人壞話也不是好孩子應該做的。別的小朋友也不喜歡和在背地裏說人壞話的人做朋友,有話應該當麵說,是嗎?”

林琳低下了頭。

延伸閱讀

不要讓孩子背後議論別人

小孩子心直口快,愛說實話,遇到什麼事看不慣就會說出來,甚至有時事後想起來還會抱怨幾句。父母不能小看這種事後的抱怨,因為若不及時加以引導,很可能會使孩子養成背後說人壞話的習慣。

有的孩子喜歡在背地裏指責自己的朋友,而父母卻聽之任之,有時還認為孩子指責的道理。父母的這種做法,對培養孩子與人合作是不利的。

俗話說:“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就是說誰都有一定的缺點,你的孩子交的朋友,雖然經過選擇,他也不會一點缺點沒有,正像你的孩子也有缺點一樣。

任憑孩子背後指責朋友,會使你的孩子處處挑剔朋友的毛病,看不到朋友的優點。長此下去,他便會失去朋友,成為孤芳自賞的“孤家寡人”。這樣的人容易孤獨,自視清高,不利於與人合作。

遇到孩子抱怨別人的情形時,父母最好聽孩子把話說完,然後再決定怎麼幫助他。通常孩子抱怨完了,還是必須麵對問題。在還沒有找出問題症結以前不讓孩子表達,會使孩子產生失落、無助感。

有些孩子的抱怨的確是芝麻小事,可是對孩子的意義重大。聰明的父母不會錯過孩子的任何小事,他們總是將它當成重要的事,鄭重其事地聽他說完。也許孩子話一說完,也同時找到答案了。

當然,不讓孩子背地裏說別人的壞話,父母應該讓孩子明白什麼是壞話?是捏造事實,蓄意中傷?還是說別人的缺點,短處或者不足?事實上,好話和壞話並沒有什麼嚴格的界限,隻要不會對對方造成傷害,就不能算壞話。

因為談論別人,是一件極為平常的事情,每個人都會做,且經常在做。社會本來就是人與人的關係,人們之間談論的話題,很多都和別人有關。兩個人的談話不可能隻局限於兩個人之間,很可能會牽連到第三者、第四者等等。隻是兩個人談話的時候,不能散布關於別人的謠言,把別人的缺點和醜事弄得人盡皆知,就不好了。

比如,早晨去室外跑步,恰巧看到兩個朋友。剛要跟他們打招呼,隻聽一個跟另一個說:“他那個人,私心太大,隻想讓別人幫他,卻從來不願多幫幫別人。”一大早聽到這樣的話,心理承受能力再好的人很可能也會難受好一陣子。

但如果情況是這樣,他把你拉到一個適當的場合告訴你:“你這個人,什麼都好,就是有時替朋友考慮得不周全,我提醒你是因為咱們是朋友。”這樣,你可能就不會覺得難堪,還會覺得對方在為你著想。

可見,有話一定要當麵說,千萬不要在背後說別人的壞話。在背後亂議論別人,一旦被對方知道了,難免會發生爭吵。這樣一來,即便是以前對你印象很好的人,心中也會出現陰影,以前對你的好感頓消。所以,父母要時刻提醒孩子,莫讓嘴巴破壞自己的好名聲。忠誠待人,對自己是不會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