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學會做人處事的50件事11(2 / 3)

“有話當麵說”是一種為人處事的準則,也是一種技巧。人們把“有話當麵說”的人稱之為心直口快,一點也不介意,說了就完了,沒有後遺症。

當然,有話當麵說是要講求方式方法的。根據對方的性格特點和接受能力,恰到好處地把意見傳達給對方,效果一定是不錯的,如果再選擇適當的時機和場地,其效果就更好。

若真想在背後談論別人,那最好說好話。比如你聽到兩個朋友這麼說:“他這個挺聰明的,也願意為朋友辦事……”你肯定十分高興,並且更願意幫他辦事。

人們常將愛說三道四,背後說人壞話的人稱為小人。親君子而遠小人,提倡“直麵”而反對陰謀和穿小鞋。這些道理,父母是應該給孩子講清楚的。

講給孩子的故事

喜歡背後議論別人的小猴子

有隻小猴子開始有很多朋友,但他有個不好的習慣,就是喜歡背後議論別人,有時還會說別人的壞話。

大象和獅子打了起來,結果大象被獅子打敗了。小猴子就背後當著黑貓和麻雀的麵說:“大象雖然比獅子大那麼多,但是顯得很笨重。他為什麼不用長鼻子卷住獅子呢?我想是缺乏頭腦的原故,真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啊!”沒多久,這話就傳到大象的耳朵裏了。大象找到小猴子,用鼻子把他卷了起來,拋出去很遠。

小猴子對小白兔說:“我最討厭狐狸了,他太狡猾了,名聲也不好。”沒多久,這話就傳到狐狸的耳朵裏了。狐狸氣憤地說:“我要好好教訓這個猴子一頓!”結果嚇得小猴子一個星期沒敢出門。

小猴子和烏鴉同時發現一棵桃樹上有一個非常大非常誘人的桃子,但烏鴉會飛,所以就比猴子搶先一步吃到了,小猴子對此耿耿於懷。他逢人便說:“不要和烏鴉做朋友啊,他太霸道,不知道忍讓別人。”沒多久,這話就傳到烏鴉的耳朵裏了。烏鴉和小猴子從此斷絕了關係。

……

最後,大家都不願意理小猴子了,小猴子也沒有朋友了。

告訴孩子

麵對傳言,我們要做的不是以訛傳訛,也不是添油加醋使它更離奇,更不是不加思考盲目相信。我們一定要記住: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且莫讓那些虛假的東西混淆了我們的視聽。

30讓孩子遵守遊戲規則

做人處事箴言

對於失敗過多的孩子,父母可以故意讓孩子獲得成功,從而提高他對遊戲的積極性,並對他遵守規則的行為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

爸爸媽媽陪著洋洋玩遊戲。遊戲的內容是一個人當小狐狸在前麵跑,一個人扮老虎在後麵追。

洋洋由媽媽陪著當小狐狸,爸爸當老虎在後麵追。整個追的過程,洋洋玩得都非常開心。可是每到塊被老虎追上的時候,洋洋就會跑到臥室裏,把門關上!玩了幾輪,都這樣,每次都以臥室門關上宣告遊戲結束。

媽媽提議說:“要不讓爸爸來當小狐狸,洋洋當老虎!”於是,大家換了角色。可這次洋洋就是不讓爸爸進臥室關門。爸爸一關門他就哇哇大哭。

爸爸問洋洋:“為什麼你可以進臥室關門,爸爸就不可以?”

洋洋說不上來,就耍脾氣說:“我就是不想讓爸爸藏起來。爸爸藏起來玩著就沒意思了!”

爸爸說:“那以後玩遊戲的時候,咱們得把規則說得清楚些!要不爸爸也不知道該怎麼做!”

媽媽也在旁邊說:“你當狐狸藏起來,爸爸也會覺得沒意思的。”

在接下來的遊戲裏,洋洋懂得遵守遊戲規則了。

延伸閱讀

讓孩子懂得遵守規則

規則是社會公共生活中的基本準則。它以兩種不同的形式存在,其一是沒有明文規定,人們約定俗成、共同認可和遵守的行為規範。如主動排隊,在影院、圖書館不大聲喧嘩,以至進入會場要放輕腳步等;其二是有明文規定的,社會公共生活中的公約、規則、規章、紀律等,如交通規則、學生守則、考試紀律等,通常帶有一定的強製性,有的甚至與法律法規相銜接。

人們常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的確,沒有規則,任何社會活動都無法展開。就連和小朋友玩遊戲,我們都必須遵守規則。對於父母來說,教孩子養成自覺遵守規則的習慣是很有必要的。

父母要教孩子遵守“大”的規則,先要在日常生活中教孩子遵守“小”的規則。一般來說,父母教孩子遵守規則,可從教孩子遵守遊戲規則入手。

孩子不遵守遊戲規則的原因很多,比如,孩子年齡過小,不知道遵守規則;遊戲內容對孩子來說較難,孩子難以成功;遊戲時孩子的失敗過多,孩子喪失了玩遊戲的積極性;孩子的好勝心過強,總想比別人快,這主要表現在競賽性遊戲中;缺乏生活經驗,主要表現在“角色遊戲”中等。

找到了孩子不願遵守規則的原因,父母就能對症下藥,根治孩子的毛病。

1.多講規則的作用

孩子缺乏生活經驗,家長應該豐富孩子的生活經驗,鼓勵和肯定孩子的正確行為。在家裏,父母與孩子做遊戲時要給孩子講清遊戲應有的規則,以及大家為什麼要遵守。要讓孩子了解規則無處不在,一定的規則能保證人們更好地生活。例如,人們要遵守交通規則、遊戲規則、競賽規則。家長可以時常反問孩子,如果不遵守規則會怎樣?讓孩子設想違規的後果,引起他對執行規則的正視。家長也可參與孩子的遊戲,並以角色的身份和遊戲的口吻指導遊戲,幫助孩子遵守遊戲規則。

2.養成遵守規則的習慣

有的孩子年齡過小,家長應對孩子遵守遊戲規則的正確行為給予肯定,並告訴孩子怎樣做才對。在家中,父母可以為孩子規定一些規則並讓孩子執行,如物品用後要歸回原處;離家出門要和家人打招呼;按一定的時間作息(定時進餐、睡眠、起床)等。

3.讓孩子知道如何執行規則

有時孩子具備了一定的規則意識,但仍會時常違規。比如,穿衣、洗漱等動作太慢,不得要領等。這很可能是因為孩子覺得遊戲內容太複雜了。這時家長就應選擇適合孩子年齡特點的遊戲,教孩子做事的方法,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同時,尋找又快又好的做事方法和規律,提高孩子的生活技能。

4.培養孩子的自律精神

他人製定的規則是強加的,屬外力約束,而孩子自己製定的規則有內省成分,便於孩子自覺遵守。家長不妨和孩子一起商量製定家庭規則,以便共同遵守。例如,進別人房間前要先敲門;下棋、玩遊戲要按規則決定勝負;說錯話或做錯事時要禮貌道歉;看電視時不要幹擾別人等。

5.讓孩子懂得規則的嚴肅性

執行時盡量嚴格,不隨意遷就孩子的喜樂。家長違規也要自覺受罰。如果孩子僅僅是為了取勝而多次破壞規則,家長應讓孩子認識到要想取勝,就必須遵守遊戲規則,否則再快也沒用,千萬不應遷就孩子。如果孩子多次因爭強好勝而不遵守規則,父母完全可以停止遊戲,避免滋長孩子的自我優越感。

一旦孩子養成了遵守遊戲規則的好習慣,他在與別人外交往時,也就容易運用普遍的行為準則來約束自己。

講給孩子的故事

開給虎大王的違規罰單

虎大王到鳥王國辦事。他住的地方和停車場之間隔著一個大草坪。

一天晚上,因出門晚了,虎大王見周圍沒人,便走直線從草地越欄杆上車。鳥王國年輕的警察貓頭鷹發現後,立即飛了過來,很有禮貌地給他撕了張處罰300金幣的罰單。虎大王隻好解釋認錯賠不是,且保證“下不為例”。之後,虎大王便收起罰單開車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