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學會做人處事的50件事11(3 / 3)

誰知,一周後虎大王卻收到了法院的傳票。早已把此事置於腦後且認為問題當時已經解決的虎大王,感到莫名其妙。詢問律師狐狸先生方知,“按鳥王國法律,一個星期不到指定地點交罰款,法院傳你;再不理睬,就要拘捕你。”聽此,虎大王請示狐狸律師幫忙“疏通”一下。可狐狸律師卻告訴他:“這是鳥王國鐵定的規矩,沒辦法疏通。最好的辦法,就是老老實實認錯受罰。”虎大王沒轍,隻好上法庭。

開庭那天,虎大王麵帶微笑老實認錯。豈料,一看罰單罰款卻多了一倍,虎大王感到不解。法官雄鷹解釋說:“違反了法規,自己也承認,可是見法官就笑,這本身就是藐視法庭,所以加重處罰。”聽後,虎大王無言以對,備受震動。

告訴孩子

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紀律和規則,就會把事情越弄越糟糕。

31讓孩子正確麵對競爭

做人處事箴言

父母要多表揚孩子的努力和在努力過程中的提高,而不要隻注意競爭的結果。當孩子在努力嚐試一些事情的時候,當孩子的能力得到提高的時候,當孩子能夠成為別人的動力來源的時候,父母應該給孩子一些積極的回應。

東東上小學四年級,是個班長。他從小就很優秀,走到哪裏都會被稱讚。他的學習也很優異,一般都是班裏第一名或第二名。但最近,他的學習有所下降,心情也總是很煩躁,害怕同學們超過他,不選他當班長。

發現了孩子的這種情緒,爸爸開導東東:“兒子,你一直很優秀,所以你沒必要擔心自己選不上。話又說回來了,即便你選不上,爸媽也會以你為榮,因為你會有風度地接受失敗並且誠心誠意地祝賀贏家。爸爸上次沒當選上總監,你不也一樣愛爸爸嗎?”

延伸閱讀

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

所有的孩子都有競爭意識。中小學階段的孩子們或多或少都會涉及競爭性的事件和活動。遊戲、體育活動、課堂學習、社會生活中以及家庭生活中也都存在著競爭。有些孩子需要競爭的刺激才能更好地把精力充分投向學習和鍛煉中。如果正確把握,競爭可以成為孩子前進的動力。

孩子原本對輸贏處之泰然,但是一些父母往往會在孩子成功時給予獎勵,失敗時給予批評與責罰。如此一來,大大影響孩子對輸贏的評價。

孩子隻希望贏,不願意輸,說明孩子有上進心,不甘落後,這是好的方麵。但如果父母不能正確地加以引導,長期下去,很可能使孩子形成贏了弱者趾高氣揚,碰到強者不敢挑戰的心理。在日常生活中,這樣的孩子不善與人合作,耐挫力較差,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

父母應幫助孩子端正心態,指導孩子從對方的角度看待競爭。每一位父母都是孩子學習的榜樣,父母的價值觀會影響對孩子的教育,進而影響孩子的思考方向和行為方式。如果父母能給孩子做表率,孩子自然會接受父母的觀點。

現在有很多家長總是教育孩子要和別人比,其實應該是自己和自己比才對。做最好的自己,樹立“我能行”、“我今天比昨天要棒”的思想意識,這樣自身才會有成就感。如果一味地去和別人比較,那麼別人所有的成績都會成為自己的悲哀,越競爭越自卑。孩子還會把別人的成長、進步看作對自己的威脅,這樣的心理形成之後,孩子在前進的道路中就會有很多障礙。他不會把競爭對手看成自己的朋友。

有些父母要求孩子“出人頭地”、“比別人強”、“比別人棒”。在這樣的要求之下,孩子的潛能可能被激發出來,也獲得了預期的效果。可是有些孩子盡力地做,卻得不到任何收獲,甚至遭遇挫敗,就可能會影響到他再去學習,甚至產生退縮、畏懼。家長在自我反省和思考後,應引導孩子走向能自我認識、自我反省、自我競爭、盡力而為的境界,而不是投機取巧、不顧一切地一味去取勝爭贏。

父母應給予孩子適度的支持和讚美。一般而言,如果父母鼓勵孩子盡力去做,而且又能讚美他,孩子對做任何事都會以積極的態度去處理。與此同時也做了教育,任何事隻要盡了力,對自己而言,就是“贏”。

父母可以通過創設真實情景或講故事的方式讓孩子明白:做競賽性的遊戲總有人贏,也總有人輸。能贏固然很好,輸了也沒有關係,關鍵在於自己有沒有盡力。隻要盡了力,碰到強手即使輸了也沒關係。認輸意味著承認自己當時不如別人,但並不意味著甘願一直不如別人。要分析一下輸在何處,以便進一步學習、提高,爭取下一次能贏。

父母要引導和教育孩子用自己的努力和實際能力去同別人相比,競爭是為了找出差距,更快地進步和取長補短,不能用不正當、不光彩的手段去獲取競爭的勝利,把孩子的好勝心引向積極的方向。

父母應設法將孩子的嫉妒心轉化為競爭的動力,即讓孩子把注意力放在“怎樣超過別人”上。教育孩子貶低別人並不能抬高自己,落後的原因不在於別人,在於自己,以積極的努力縮短實際存在的差距,最終化解內心的不平衡。

父母千萬不能用貶低孩子所嫉妒的對象的辦法來減輕孩子的嫉妒心理,那樣會導致孩子過多地去看別人的不足而放棄自己的努力。

一般而言,一旦父母停止了給孩子施加壓力,並幫助孩子減輕心理的負擔,那麼孩子即使還有競爭的願望,他也會更享受事物本身帶給他的樂趣。

講給孩子的故事

追不到兔子的狼

一隻狼發現一隻小兔子,於是開始了一場追捕與逃亡的較量。狼使勁追,小兔子使勁跑,但最終狼也沒追上小兔子。

狼回到家,對狼媽媽說:“我天發現一隻小兔子,可是怎麼追也沒追上。”

狼媽媽問:“你知道你為什麼沒追上那隻兔子嗎?”

狼搖搖頭。

狼媽媽說:“那是因為你覺得自己是為了一頓飯在追兔子,而兔子卻是為了一條命在跑啊。”

告訴孩子

每個人每天都要麵對很多的競爭,想在競爭中生存,你就得有一種比別人更強烈的競爭意識和危機感。這樣你才不會成為那匹追不到兔子的狼。

32讓孩子體驗一下角色互換

做人處事箴言

兄弟姐妹同根生,原本就有手足情。良好的手足關係可以成為孩子們生活的原動力。雖然大家的觀點、品位風格存在差異,但兄弟姐妹可以給孩子帶來終生的幫助和鼓勵。這一點,做父母的是不容忽視的。

楓楓是個調皮的孩子,一會兒都閑不住。姐姐在寫作業,他在旁邊一會兒揪揪姐姐的頭發,一會兒用“寶劍”捅姐姐的背。攪得姐姐不能安心學習。

媽媽為使楓楓聽話,不再搗蛋,就決定讓楓楓和姐姐角色互換。

“姐姐”開始寫作業了,“楓楓”拿著水槍走過來,趁“姐姐”不備,把“姐姐”的作業本和衣服都打濕了。“姐姐”哭了,向媽媽告狀。

媽媽問“姐姐”:“‘楓楓’把你的作業打濕了,是他不對。那你希望媽媽怎麼懲罰他?”

“姐姐”狠狠地說:“罰他今晚不準看電視!”

媽媽說:“定下了規矩就不能變卦!以後誰再擾亂姐姐寫作業,就罰他晚上不準看電視!”

遊戲結束了,但楓楓想起自己定下的“懲罰措施”就不再打擾姐姐學習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