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不能缺乏衝刺的決心
以色列有一位聰明幹練的女編輯,她在某雜誌社任職,精通各種編輯技巧,構思源源不斷,與撰稿人員默契良好,也知道讀者群在哪裏、他們的需求是什麼。可惜的是,她始終屈就較低的職位,好幾次晉升的機會都輪不到她。
在編輯這一行,勝利的意義就是文章被刊出,在雜誌中占有應得的篇幅,因此,一位好編輯必須在編輯會議上據理力爭,或是軟硬兼施地說服別人,甚至有時候還得大聲嚷嚷。可是這位編輯小姐卻裹足不前,或許因為她向來不願與人爭辯,或許出於對自己被分派的報導主題無法完全認同,也可能是對自己的判斷力缺乏足夠的信心。結果往往是,她已經完成了95%的工作,卻在最後階段——通往潛能的大門前敗下陣來。
5.有信心就有行動,有行動就能成功
古往今來,許多失敗者之所以失敗,究其原因,不是因為無能,而是因為缺乏信心。沒有信心,就會使可能變成不可能,因為已經放棄了爭取實現可能性的努力。一分信心,一分努力,一分成功;十分信心,十分努力,十分成功。
一個人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首先要歸功於他的信心。有人說,信心是成功的一半;還有人說,信心使不可能成為可能,使可能成為現實。信心可以讓人從平凡走向輝煌,當我們滿懷信心地對自己說:我一定能成功。這時,收獲的季節就不會太遙遠了。
人的潛能是一片廣闊的天地,它像宇宙一樣,無邊無際。那麼,為什麼會有些人在事業上蒸蒸日上,而另一些人則碌碌無為呢?這是因為後者受到社會條件的製約,總認為自己的見解無足輕重,自己的命運不好,自己注定沒出息,自己注定了無所作為。這種自卑或自暴自棄心理,正是喪失信心的表現。
人類曆史上的各種傑出人物,並非個個都是“天才”,而是因為他們能充分挖掘自身的潛力,在正確認識自己的基礎上產生了信心。正是這種堅強的信心,使他們不畏艱難險阻,在任何情況下,都能使自身處於一種最佳狀態,把全部的能量都發揮出來。
我們與天才們的差距,實際上就在於我們能否正確認識自己,並且能否充分發揮自己的才智,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去仰慕、崇拜天才或偶像,重要的是珍視你自己的能力,充分發揮它,你就是一個天才。
信心使我們變得勤勞,因為為了達到目的,我們必須不懈地、頑強地追求,從而走向成功。信心能使我們在人生的各種競爭中把握方向,竭盡努力,獲得成功。
某小國與鄰邦的強國交惡,雙方的衝突與日俱增,這促使小國的大使與強國的首相坐到了談判桌上。
雙方劍拔弩張,小國大使不惜以開戰來威脅強國。
小國大使:“我國擁有軍車30輛,飛機80架,足以攻擊貴國。”
強國首相輕蔑地笑道:“我們軍車和飛機數量,要多過你們100倍。”
小國大使也不示弱,繼續恐嚇對方:“我國有25000人的精銳部隊,足夠占領貴國。”
強國首相大笑:“我們擁有的軍隊,人數多過你們100倍。”
談判至此,小國大使顯露慌張神色,表示必須向國內請示之後,方能再繼續下去。
當雙方再度展開談判時,小國大使的態度有了180度的大轉變,趨向妥協,轉為向大國求和。
強國首相詫異對方的改變,以為小國為己方國力強盛所震撼,故意洋洋自得的問小國大使求和的原因。
小國大使神色自若地回答:“不是我們懼怕你們的兵力,而是我們的國土太小,實在容納不下250萬名戰俘。”
從小國大使的身上,我們看到了無比的自信。
對自己的內在實力有絕對信心的人,可以克服任何的困難與挫折。他們的眼光,隻定位在成功之後,能夠獲得諸多成果;他們的信心正確地引導著他,不去想象失敗的淒涼光景,從而得以避開那條布滿陷阱的失敗之路。
凡對自己有信心的人必然是樂觀的,他俯仰無愧,內省不疚,自覺足跟站得穩,根本沒有動搖,不論在何種艱險困難的境遇中,他都不會喪失自信心,並且努力不懈,相信自己有轉敗為勝的力量。
簫伯納曾說:“年青時,我每做十件事有九件不成功,於是我做十倍的工作。”這就是一種非常樂觀的自信心。
人的一生,可能會碰到許多困難,可能會使我們喪失信心。每當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就要冷靜地想一想,不妨自己跟自己談談,自己給自己施加一點壓力,一旦說服了膽怯的自己,征服了懶惰的自己,就能堅定信心,走向成功。
有堅定信心的人,決不會輕易自認無能。由於他們有了成功的信心,就有了刻苦學習、動腦筋挖掘自己潛力和尋找機會的積極想法與毅力。這些毅力和積極想法,無疑相當於汽車的“馬達”。
“有誌者事竟成”,其實這個“誌”裏也含有“信心”的成分。對人生來說,樹立一個目標,孜孜以求,日積月累,水滴石穿,最終便可到達其信心所追求的目標。世界上絕對沒有不能成功的事,隻有不知道成功或不願意走向成功的人。愛迪生為了發明電燈,失敗了5萬次之後,終於成功了;從未學習過汽車製造技術的福特,經過20多年的努力,不但製造出了汽車,而且成為“汽車大王”。
成功寓於必勝的信念中,如果一個人對人生沒有信心,那麼他不僅意念消極,行動也必定不會得力,遇到困難或挫折就容易讓步或退卻。
“石油大王”保羅·蓋蒂年輕的時候,到俄克拉荷馬去創業,他決心不依賴父親,帶著僅有的500美元來到這個地方。他既沒有資本,又沒有石油開采的專業知識,隻不過在父親的石油事業耳濡目染下,有一點感性的認識。
因此,在創始之初,可以說異常困難。但是保羅·蓋蒂卻信心十足,認為別人幹得了的事,自己也能幹成功。天下無難事,有信心就一定可以辦到自己想辦的事。保羅·蓋蒂在俄克拉荷馬,看見別人一個個地挖掘油井,他想,我一定也能挖出有油的井。
保羅·蓋蒂一天到晚地四處尋覓機會,一年過去了,他沒有物色到油田地皮,但他並沒有灰心。到1915年秋末,他看到有人要出租一塊地,他認真地看了那塊地,覺得有希望,經過討價還價後,終於以500美元把它租了下來。
有了地並不等於馬上就可以挖井采油了,蓋蒂組建了一個公司,準備在這塊租來的地上開采石油。可是,靠做雜工掙來的500美元全部交了土地租金,哪還有錢買機械挖井呢?最後,他求父親合作,由父親投資機械,占公司70%的股權。就這樣,“蓋蒂石油公司”可以開工挖井了。
保羅·蓋蒂的父親既沒有給兒子以嬌生慣養的寵愛,也沒有無償給他投資,而保羅·蓋蒂也是個有骨氣的兒子,他在這塊地上與聘來的幾個工人日夜挖掘。累了,在工地上打個盹;餓了,吃幾塊餅幹;渴了,喝幾口水,然後再與工人們一樣拚命地幹。別人根本不知道,他父親當時已經是一個有一定財富的石油老板了!
保羅·蓋蒂所挖的第一口井果然出石油了,而且一天可生產720桶原油呢!兩個星期之後,他把這塊地轉租給別的石油公司,他從中淨賺了12000美元。這個數額雖不算大,但卻大大增強了他從事石油開發事業的信心,使他認識到“成功沒有神秘的公式”,但總是包含著辛苦和無數的風險。
無論一個人從事什麼職業,做什麼具體工作,都要想辦法去戰勝一切惡劣條件,依靠自己的努力,爭取成為該行業中最優秀的人。要做就做最好。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其實,這也是一種自信的心態,有了它,無論做什麼事都不會退縮,都會迎難而上。
許多年前,一個妙齡少女到東京帝國酒店當服務員。這是她涉世之初的第一份工作,因此她很激動,決心一定要好好幹,可是她沒想到,上司居然安排她洗廁所!
沒人願意洗廁所,何況她從未幹過粗重的活兒,細皮嫩肉,喜愛幹淨,幹得了嗎?洗廁所時,在視覺上、嗅覺上以及體力上,都會使她難以承受,心裏暗示的作用更會使她忍受不了。當她用自己白皙細嫩的手,拿著抹布伸向馬桶時,胃裏立刻翻江倒海,惡心得幾乎嘔吐卻又嘔吐不出來,簡直太難受了。而上司對她的工作質量要求卻特高,高得駭人:必須把馬桶擦洗得光潔如新!
她當然明白“光潔如新”的含義是什麼,因此,她陷入疑惑、苦惱當中,也哭過鼻子。這時,她麵臨著人生第一步怎麼走下去的抉擇:是繼續幹下去,還是另謀職業?繼續幹下去太難了!另謀職業,她不甘心就這樣敗下陣來,因為她想起了自己出來時曾下過的決心:人生的第一步,一定要走好,馬虎不得!
正在這關鍵時刻,同單位一位前輩出現在她麵前,幫她擺脫了苦惱,幫她邁好了這人生的第一步,更為重要的是,幫她認清了人生之路應該怎樣走。他並沒用空洞的理論去說教,而隻是親自做了個樣子給她看了一遍。
首先,他一遍遍地抹洗著馬桶,直到抹洗得光潔如新,然後,他從馬桶裏盛了一杯水,一飲而盡,竟然毫不勉強。實際行動勝過萬語千言,他不用一言一語就告訴了她一個極為樸素的道理:光潔如新,要點在於“新”,新而不髒,因為不會有人認為新馬桶髒,也因為新馬桶中的水是不髒的,也是可以喝的。反過來講,隻有馬桶中的水達到了可以喝的程度,才算是把馬桶抹洗得“光潔如新”了,而這一點已被證明是可以辦得到的。
從此,她成為了一個全新的、振奮的人,工作質量也達到了那位前輩的高水平。從此,她很漂亮地邁好人生的第一步,從而踏上了成功之路。
6.時時告訴自己:我能勝!
前世界拳擊冠軍喬·弗列勒每戰必勝的秘訣是:參加比賽的前一天,總要在天花板上貼上自己的座右銘——“我能勝!”一個人,隻有抱定這種必勝的信念才能最終獲得成功。
威爾遜在創業之初,全部家當隻有一台分期付款賒來的爆米花機,價值50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威爾遜做生意賺了點錢,便決定從事地皮生意。如果說這是威爾遜的成功目標,那麼,這一目標的確定,就是基於他對自己的市場需求預測充滿信心。
當時,在美國做地皮生意的人不是很多,因為戰後人們一般都比較窮,買地皮修房子、建商店、蓋廠房的人很少,因而地皮的價格也很低。當親朋好友聽說威爾遜要做地皮生意,異口同聲的反對,以為他做生意都做傻了。
但是,威爾遜堅持己見,他認為反對他的人都目光短淺。他認為雖然連年的戰爭使美國經濟很不景氣,但美國是戰勝國,它的經濟會很快進入大發展時期。到那時,買地皮的人一定會增多,地皮的價格就會暴漲。
於是,威爾遜拿出手頭的全部資金,再加上一部分貸款,在市郊買下很大一片荒地。這片土地由於地勢低窪,不適宜耕種,所以很少有人問津。可是,威爾遜親自觀察以後,還是買下了它。威爾遜的預測是,美國經濟會很快繁榮,城市人口會日益增多,市區將會不斷擴大,必然向郊區延伸。在不久的將來,這片土地一定會變成黃金地段。
後來,事實果真如威爾遜所料。不出三年,城市人口劇增,市區迅速發展,大馬路一直修到威爾遜所買土地的邊上。這時,人們才發現,這片土地周圍風景宜人,是人們夏日避暑的好地方。於是,這片土地的價格倍增,許多商人競相出高價購買,但威爾遜不為眼前的利益所惑,他還有更長遠的打算。
後來,威爾遜在自己這片土地上蓋起了一座汽車旅館,命名為“假日旅館”。由於它的地理位置好,舒適方便,開業後,顧客盈門,生意非常興隆。
從此以後,威爾遜的生意越做越大,他的假日旅館遍及世界各地。威爾遜的經曆告訴我們:能否堅信自己與人生的成敗息息相關。
華格納遭受同時代人的猛烈攻擊,但他對自己的作品有信心,終於戰勝世人,成為頗有影響的大音樂家。達爾文在一個英國小園中工作了20年,有時成功,有時失敗,但他鍥而不舍,因為他自信已經找到線索,終於寫出了舉世矚目的《物種起源》。
19世紀的英國詩人濟慈,幼年就成為孤兒,一生貧乏,備受文藝批評家的抨擊,戀愛失敗,身染癆病,26歲即去世。濟慈一生雖然潦倒不堪,卻不受環境的支配。他在少年時代讀到斯賓塞的《仙後》時,就肯定自己也注定要成為一名詩人。濟慈一生致力於這個偉大的目標,終於使自己成為一位名垂不朽的詩人。有一次,他對別人說:“我想,我死後可以躋身於英國詩人之列。”
我們都知道電話是貝爾發明的,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在貝爾之前,就有人發明了電話,但他沒有努力去宣傳和推廣自己的成果,終於被埋沒掉了。貝爾發明了電話後,起初也不被理睬和相信,但是他信心十足,不斷利用各種機會廣泛宣傳,終於把電話推廣開來。
其他如蕭伯納、門捷列夫、居裏夫人、諾貝爾等,都是靠自信獲得成功的典範。這些人的經驗告訴我們:你自信能夠成功,成功的可能性就大為增加。你如果自己心裏認定會失敗,就永遠不會成功。沒有自信,沒有目的,你就會俯仰他人,一事無成。
7.既然做出選擇,就堅決的把它完成
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很有才華,也很有想法的人,最終卻一事無成,究其原因,大多還是因為他們缺乏自信,不相信自己能夠成功,不相信自己能夠承擔那麼重的工作,所以總是戰戰兢兢,不敢付諸行動。
生活中,我們會經常碰到這樣的事,自己想在某個地方開一家飯店,但總怕沒生意,遲遲不敢開。這時,有一個人捷足先登,開了起來,生意居然很火,你可能就會很後悔:唉!我還想什麼?為什麼不先做起來?
類似這樣的事,可能每個人都經曆過。但痛定思痛,你有沒有想過,究竟是什麼原因,使我們有了這樣那樣的後悔?恐怕是對自己的判斷有懷疑吧?
1906年,希臘船王奧納西斯出生於土耳其西海岸的伊密爾,在他十六歲那年,全家逃難到了希臘。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經濟開始複蘇,很多人沒有摸準市場的脈搏,拚命擴大再生產。不久就出現了市場過剩,物價迅速下跌。有些人,為了使自己的資金流動起來,紛紛將自己的產品降價銷售。那些手裏稍有積蓄的人,都在考慮買點兒什麼不會賠錢的東西,以免自己手裏的鈔票貶值。
奧納西斯心裏也想,生產過剩、物價暴跌之後,經濟必然再次繁榮,商品的價格一定會回升,有的甚至還會暴漲。毫無疑問,現在買進便宜的商品,到那個時候就會獲得成倍的利潤。
可是買什麼呢?他沒有像其他人那樣買些股票、房屋、黃金之類的東西,他買的是經濟危機之中最不景氣的海上運輸工具——輪船。他是這樣分析的:世界經濟一旦複蘇,運輸必須先行,他投入的錢就會像植物一樣瘋長,利潤就會源源不斷地產生出來。有了這種認識,他馬上把全部財產都拋了出去。
在這場經濟危機中,加拿大國營運輸業幾乎破產,不得不拍賣家業,其中正好有6艘貨船,10年前的造價是200萬美元,而現在每艘的價格卻僅僅2萬美元。這個消息傳到奧納西斯的耳朵裏,他差點跳了起來,急忙趕到加拿大買下了這6艘貨輪。
在此後的幾年內,經濟危機愈演愈烈,當時就有很多人認為奧納西斯幹了一件蠢事,而現在卻都認為他是個十足的瘋子。可是,奧納西斯卻整天樂嗬嗬的,對自己的決定充滿了信心。
奧納西斯的運氣終於來了,但不是因為經濟複蘇,而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了。無論是歐洲戰場還是亞洲戰場,到處都需要美國各種各樣的物資,這時,誰有能力在太平洋、大西洋運輸貨物,誰就可以賺到大筆的錢,一時間,奧納西斯的6艘貨船成了6座浮動的金山。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時候,奧納西斯已經成了擁有希臘“製海權”的商業巨頭之一。話得說回來,如果不是戰爭,奧納西斯發財的速度不會這樣快,但是,隻要世界經濟複蘇,他是一定會發財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世界經濟開始複蘇,奧納西斯又預見到經濟的發展,必然刺激石油運費的猛漲,運輸石油必然帶來超額利潤。於是,他把牙一咬:投巨資建油輪!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油輪的載重量僅僅是1萬噸,而到了1960年,就已經發展到10萬噸了。1975年,奧納西斯擁有油輪達45艘,其中20萬噸級以上的超級油輪就有20艘。這一艘艘油輪,就像一台台造錢的機器,源源不斷地為奧納西斯製造出大量的財富。
1975年,奧納西斯去世,享年69歲,他的資產高達十幾億美元,擁有一支世界上最龐大的私人船隊,創辦了好幾家造船廠,買下了愛奧尼亞海島上的斯斜紫奧斯島,兼營著一百多家公司,在世界各地的大城市都有辦事處,他的礦山、土地等財產,沒有人說得清楚……
對於奧納西斯的成功,很多人都歸功於他驚人的魄力和精妙的思考力,認為他能夠很好地適應他所遇到的每一個人,和這些人友好的相處,因而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和鼓勵。
英國前首相丘吉爾與奧納西斯是無話不說的好朋友,奧納西斯曾經對他說過這樣的話:
“我是通過艱苦奮鬥創下基業的,不是因為我有什麼驚人的本領,而是一種‘曆史的必然性’。我們在實踐中就可以明白這個道理。您知道,每當上天風調雨順的時候,很多人就會飽食終日,無所用心,被動地接受大自然的恩賜,失去了主動權,他們失去了活力。這就好比中國的那句古話‘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與此相反,我們如果處在艱難的困境之中,為了生存下去,就會不斷努力。經過不斷的奮鬥,我們就不斷適應各種各樣的環境,主動地去改變自己的環境,會花很大的力氣去創造,去創業,去開拓新的領土。
“說實話,我就是在貧窮中發奮圖強,我就是在困境中不斷前進的。我敢肯定,沒有一個人會在輕輕鬆鬆中就可以取得勝利的。
“應該著重指出的是,我每時每刻都充滿了信心,我從來不懷疑自己的選擇。一個人隻有突破自己對自己的限製,才能夠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