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以來,我聽了霍金斯博士的5次演講,內容幾乎是一樣的。5次被安排在開幕式上的演講的雷同,其實讓我更期待先生真實、新鮮的想法。今年10月份我們中國傳媒大學的論壇將以小型對話會議的形式展開,誠摯地邀請霍金斯先生參加,相信在會上先生一定會提出真實想法,同時國內的很多學者也很希望有這樣一個機會交流自己的看法。
霍金斯:我對和大家一起討論問題非常感興趣,很想和大家一起來討論創意經濟的發展。可是有些討論的規模實在太大了,例如在深圳,實在太大了!很多官員和外交官和我坐在一起,簡直是外交活動。其實我也很想聽聽中國國內學者真實的想法,如果時間允許,我非常希望能參加你們的論壇,也感到非常榮幸。
範周:謝謝霍金斯博士接受邀請。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既要汲取國際經驗,又不能盲目依賴某個權威人士。要根據本土情況和城市特色,有針對性和選擇性地進行投資。誠然在發展初期,難免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比如過分依賴權威、不結合實際以及盲目投資等等。有些城市熱衷於文化產業及相關文化設施的建設,或者大辦各種論壇、興建各種園區,這些活動有許多並不切合實際,充斥了大量泡沫,有的項目倉促上陣,雖然開張時熱熱鬧鬧,結果卻是虎頭蛇尾。發展文化產業切不可顯氣派、圖虛名。
(翻譯:劉睿,整理:陳晨冬、齊驥)
技術與藝術同奏,產業與文化合鳴——範周對話陳平
陳平:泰德集團及陽光衛視董事局主席
範周: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首席研究員,《文化創意產業參考》雜誌社總編輯
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的蓬勃發展,已然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創意經濟浪潮。但正如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世界創意經濟的發展進入了技術創新與藝術創意的雙重追求一樣,中國的文化創意產業也正經曆著技術與藝術博弈,產業和文化鏈接的發展階段。創新,是前進的動力;創意,是發展的瓶頸。如何在創新與創意之間尋找到合意的契合點,已成為當下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為此,本刊總編輯範周於6月23日上午特地拜訪了泰德時代集團的董事長陳平先生。二人在輕鬆平和的氛圍中交換了彼此的意見,就如何發展這種以科學技術為支撐,以文化價值為靈魂,以現代傳播手段為標誌,以企業運作為核心的創意產業展開了深入的討論。
創業:做技術領軍,樹行業標準
“現在我終於找到了這樣一個機會,一個脫離賺錢意趣而真正稱得上開創性事業的機會。在技術上,中國一直沒能走到世界前麵,我就要敢為天下先,做這個行業的世界第一。”
範周:在技術創新這個領域,中國並沒有走在前麵;而技術創新這個戰場,也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我知道,自從您和SONY公司合作生產銷售SONY牌3.5寸軟磁盤開始,泰德就已經發展成了中國最大的光磁記錄媒體產品的製造商、經銷商,可以說這是您最引以為傲的一段曆史。聽說您最近在商議買地的事情。這是不是您蓄勢待發的第二次創業?
陳平:土地,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它就像一隻“雞”,如果生蛋,可以實現資本的良性循環;如果不生蛋,則會消耗很多的有生力量。最近我開始買地、置業,那是因為,我的確終於開始了您所說的二次創業。但我自認為,這是真正的第一次創業。這一次,我選擇的是技術,而且這一次我要做到行業第一,不僅是中國第一,還要做到世界第一。
範周:那您是怎麼定位您之前的創業,叫“創業前”嗎?
陳平:那時候我是在“賺錢”。現在我對創業的理解,不是賺多少錢,贏得多少利潤。而是開創事業,創造一個產品、創造一項服務。現在我終於找到了這樣一個機會,一個脫離賺錢意趣而真正稱得上開創性事業的機會。在技術上,中國一直沒能走到世界前麵,我就要敢為天下先,做這個行業的世界第一。這才是我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創業。
範周:其實這是您創業道路上的一個過渡。之前您完成了原始的資本積累,也隻有這樣,才能有膽量和誌氣去做這個行業的老大。沒有之前的創業經曆,您也不會對經濟有這麼深的理解,對未來的發展有這麼清楚的規劃。所以我才說,您要開始第二次創業。當然,這次跟以前有很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