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區域創新 文化經濟與城市發展(4)(1 / 3)

掀起全民健身熱潮

上海體育產業的蓬勃發展必然帶來的是全民健身的熱潮。特別是2001—2005年間,上海體育產業隨著體育功能的拓展、市民健身熱潮的興起,進入了快速發展期。據資料顯示,美國體育產業產值超過2500億美元,其中50%以上來自於體育服務業。體育界相關人士已經意識到:“體育消費的結構已經轉向了以家庭和個人為主體——花錢買健康的觀念讓越來越多的上海家庭主動在健身上消費。”孫雯指出了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上海一係列頂級體育賽事拓寬了上海市民的視野,讓上海人擁有了全新的生活理念、健康理念。”目前,賦予體育本體的不僅僅是學校學生們的必修課、弄堂裏年輕人喜愛的運動遊戲、老年人打發閑暇時間的項目,它已經成為“健康生活”的代名詞。健身器材走進尋常百姓家,完善配套的體育設施使上海人的生活是如此的豐富多彩、充滿激情。

目前,上海市有體育場館1.4萬多家,已經建成健身苑、點4000多個,上海健身設施總麵積已達239萬平方米,經營性健身場所6000家;上海體育人口已超過45%,即差不多每2個人中就有1個經常從事體育鍛煉、身體娛樂、進行專項訓練或從事其他體育事業。孫雯說:“全民健身的熱情是上海體育事業和體育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表現,2008年北京奧運會將再一次掀起全民健身的高潮;體育給人帶來的是健康的、快樂的境界,全民健身和體育事業的健康發展息息相關。”上海應該抓住2008年奧運會、2010年世博會的曆史機遇,使上海體育產業發展躍上新台階,帶動全民健身的新高潮。孫雯透過這種全民健身的“氣候”,看到了健康的生活理念必然造就良好的生活品質。體育,提升了整座城市的品位,提高了市民的生活質量。

搜羅文化基因

體育產業是健康產業、朝陽產業、綠色產業,更是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上海在體育產業方麵發展的良好態勢其實是整個上海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縮影。文化創意產業一直被公認為增強城市和國家競爭力的經濟驅動力,它是知識和文化在經濟發展中地位日益增強的結果,它不僅將各地區、國家、民族的文化資源轉化為社會綜合效益,還在解決經濟發展問題的同時也為人們提供著膾炙人口的精神產品。2006年9月13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文化創意產業”這一概念也首次正式出現在黨和政府的這一重要文件之中。在文化創意產業的實踐方麵,上海的文化創意產業最早形成於20世紀90年代中期,由此可見,上海是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育最早的城市。

同時,把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與城市品牌結合起來是世界各國的普遍作法,城市品牌是城市巨大的無形資產。隨著城市全球化的發展,“創意城市”已經提上日程,被世界很多地區視為打造品牌的最好標簽。孫雯認為,上海已經形成了一個城市品牌,有自己獨特的文化特色、個性的城市精神。通過借鑒國內國外的成功經驗,把寶貴豐厚的曆史文化資源轉化為創意資源,以地方魅力迎接全球化挑戰,合力打造具有國內外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知名品牌,力爭使“創意上海”成為向世界展示上海城市形象、城市精神和城市創新活力的亮麗名片,從而打造嶄新的城市名片,這是打造“創意上海”的良好途徑。

追根溯源,隱藏在“創意上海”這個城市品牌背後的是上海這座城市根深蒂固的城市精神和城市文化。上海給予上海人的情愫是一種精神、一種氣質,這些都源於上海這座城市具有極富個性的城市精神,底蘊深厚的海派文化。上海有著屬於自己獨特魅力的“海派文化”——“海納百川,兼容並蓄”,這種文化展現的是中西並存、中外合璧的文化魅力,是西方文化和傳統江南文化的融合。而這種上海特有的海派文化醞釀著這個城市的城市精神。上海的城市精神是上海的一張名片,而且不僅是一張國內通行的名片,也是一張走向國際的名片。上海真正的魅力不在於它華麗的外表,而在於它具有內在獨特的魅力,這種城市的魅力表現在上海強有力的吸引力和國際化的潛質。“向世界展示魅力”不僅僅是一種榮耀,更是一種責任;“向世界展示魅力”不僅僅是展示上海自身的魅力,而且也是展示中國的魅力;“向世界展示魅力”不是上海向世界炫耀自己,而是真誠地以向世界學習的態度來展示上海人努力的成果。孫雯認為上海已經不單純代表上海這座城市的品牌:上海不是上海的上海,上海是中國的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