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區域創新 文化經濟與城市發展(5)(1 / 3)

我們建立這種公共服務平台體係,來推進這個產業的發展,因為這個產業實際上它的特征就是從事創意產業,由於它並非大師的專利,同時也意味著了每個人都有創意的機會。一般來說,這種創意人群是受過高等教育的文化人群,他們去從事這樣一種行業就決定了它是一種小規模的,小到一個人,多到幾個人這樣一個團體、團隊。而這種團隊缺乏的是資金、項目、運作。因此要推動這行業的集聚發展,一定要創造這樣一種融資、投資,尋找目標、項目的平台,幫助他們創造一種運作體係。我們建立這樣的七大服務平台,就是幫助成千上萬的企業來從事創意產業。

創意產業的發展有它重要的意義,如果我們有更多的企業去從事創意產業,那麼我們製造業的比重就會下降,服務業的比重就會上升,那麼整個中國的產業結構就會得到調整,就是利用資源比較少的,以腦力為密集型的行業就會出現,高強度的、多資源的、多汙染的行業就會下降。

記者:上海的創意產業有什麼特點和優勢?

何增強:上海創意產業的發展,與其他城市相比有它獨特的優勢,它最大的優勢在於它是一個工業技術非常雄厚的城市,是一個多元文化並存的城市,更重要的它還是一個人才高度集聚的國際性的城市。我們現在很多新的項目是跟著人才來集聚,不是人才跟著項目去集聚。所以城市的經營是一個綜合競爭的問題。有綜合競爭力的城市同時是一個非常宜居的城市,宜居城市就會吸引大量的高端人才到這裏來居住,這種高端人才就會創造更多的財富和輸出智力,那麼更多的項目就會到這個地方來,形成一種良性循環。

另外,上海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發展創意產業的城市,它有很多的工業存量,可以為這些行業提供非常低成本的空間,它有非常廣泛的多樣性文化人才集聚的優勢,它還有很多軟環境的優勢,決定上海是非常適合於發展創意產業的。另外還有一點比較重要,創意產業化以後,最終引起人們對這種創意產品的一種消費需求,這也是決定這座城市和這個地區發展創意產業的根本。因此創意產業的專家認定,人均超過5千美元以上的城市和區域最適合發展創意產業。這是很必要的,試想一個連溫飽都不能解決的,一個沒有任何文化基礎的人群,它怎麼可能會去選擇一種價格比較高、又需要引起文化共鳴的這樣一種產品的需求呢?杯子,隻要買個大缸子能喝水就行了,他不會去選擇花紋、美觀、造型。所以我覺得創意市場的發展,它還要有一個互動的創意市場的培育。這個創意市場的培育是一座城市經濟和文化共同發展的一種趨勢,所以我們要謹慎,創意產業不是目前中國的一個主要產業方向,而是它應該在一些發達城市和發達區域優先去發展的這樣一種行業,而且是水到渠成的一種趨勢。

記者:發展創意產業,南、北有很大的差距,您覺得原因在哪?

何增強:很多人認為是思維方式或文化的差距,我覺得這不是根本的問題,因為衡量城市的綜合實力有很多指數標準,符合這種指數標準的城市都有它的活力。

相對而言,中國的城市經濟是南邊相對高於北邊,從均衡收入來講,沿海高於內地,這也就說明了不是因為北方和南方的思維方式的差異,而是經濟水平的差異。經濟水平也決定了它的文化水平,是經濟決定意識。

創意產業融合了其他一些技術產業、基礎產業。因此我覺得發展創意產業,每個城市都要依賴於自身的經濟發展水平,依賴於自身的製造業。

拿北京和上海來說,北京是一個政治、文化比較先進的城市,上海是一個信息、航運、經濟、金融走在前列的城市,這就決定了它們的創意產業發展方向也是有所不同的。上海發展以設計為主的創意產業,而北京的出版業、影視、文化產品類是它的強勢。因此創意產業的發展一定要結合本地區的經濟實際來進行發展,而不能一味教條地去模仿。

從國際上來看,英國主要是以文化創意產業為主,美國則以製造業、版權業為主,它的版權業一年的收入可以涵蓋世界的大概三分之一,同時它在專利、設計研發這一領域非常強。上海2006年時做過一個2005年的統計,上海的創意產業已經占到GDP的6.4%,大概590億左右,把590億分成五大類,研發設計類,我們是一個大頭;其次是建築設計,因為城市化的進程當中,以建築設計、環境設計、規劃設計為主;第三是文化傳媒;第四是策劃、谘詢、會展、各類事務所等等;第五類是時尚服務,服務業的商業形態。這五大類就決定了上海主要創意產業的發展方向,跟英國的十三類有明顯的不同。北京它也提出來四大類,文化產業的比重相對比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