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傳統的英國房子(1)(2 / 2)

正是由於這一原因以及許多其他原因,英國人和美國人彼此之間似乎並不相互信任,盡管他們之間存有一種強烈的認同感。英國前首相馬格麗特·撒切爾夫人喜歡把美國人稱作“堂兄弟”,而美國人也樂得對這種稱謂和其他類似的好聽話作出積極的反應。這種強烈的認同感其實也是合情合理的。在不同國家進行的統計調查表明,在涉及到基本生活態度和基本價值時,美國人與英國人是最為相通的。這一點實際上也並不怎麼令人驚奇,因為美國的政體、法律以及道德規範畢竟都源於英國。但是英美之間存在著驚人的文化差異,當我們靜下心來仔細想一想我們的英國堂兄弟時,我們就會驚異不已。

從英國房屋這個形象比喻的角度研究一下英國文化,將是十分有益的。首先我們將研究一下“房屋的地基”,看一看英國人民的曆史和當今英國的政治、經濟氛圍。然後我們將看一看這座“磚砌房屋的建造過程”,自然也包括英國成長發展的各種因素。最後,我們將描繪一下“這座磚砌房屋內的生活”,包括社會和商業活動中的一些文化範式。

曆史、政治、經濟:地基的建設

首先,我們要對這個國家的地理特征給出一個描繪。英國這個國家有多種稱謂,包括不列顛群島、大不列顛、大不列顛聯合王國。我們所說的大不列顛包括英格蘭、蘇格蘭和威爾士。這三個地區構成歐洲西北部海岸外海中兩座島嶼中最大的那座島嶼。較小的那座島嶼包括愛爾蘭共和國(這是另一個國家)和仍在英國政府控製之下的北愛爾蘭。在上個世紀60年代初期,英國不大情願地加強了對北愛爾蘭的控製,原因是那裏的天主教徒和新教教徒公開地相互開戰,彼此屠戮。最近,二者之間的仇恨開始緩解,北愛爾蘭現在由一個天主教教徒和新教教徒共享權力的政府進行著管理。英國這個專有名詞是指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

在英國的早期曆史中,發生過一係列外來移民和入侵事件,這些移民包括凱爾特人、羅馬人、盎格魯人、薩克遜人、朱特人等等,而這當中的許多民族都是由好戰、野蠻、沉醉於燒殺搶掠的部落組成的。這座島嶼從何時開始有人類居住,人們至今尚不知曉,但是在肯特郡的天鵝穀(swanscombe),已經發現了大致可上溯到25萬年以前的一位女人的頭蓋骨碎片。

而英國16世紀中葉至上個世紀50年代的曆史,則是英國在世界上實行統治的曆史,在此期間,許多國家與英國競相爭霸,但均未成功。在很長一段時期內,英帝國由於地域廣袤而成為“日不落帝國”。

在曾經飄揚過英國國旗、並受到過英國統治的許多國家,英國都以某種方式留下了自己的印記,而最突出的,就是英語成了人們認可的世界通用商業語言。許多前殖民地的議會製度、法律製度以及新聞自由製度都是按照英國的模式建立的,而且,為了就自己的內部事務進行谘商和達成協議,它們至今仍要參照英國的做法。

前殖民地公民向英國這個“母國”移民的年移民率達到每年近100萬人,這個數字與英國每年出國僑居的人數大體相抵。目前,在倫敦市中心居住的人口當中,祖籍為亞洲、非洲或加勒比等地區的共占四分之一。在為少數民族提供就業機會和機會均等立法方麵,英國至今落在美國之後。但是在白人和黑人之間跨文化婚姻方麵,其比率在英國要比在美國高得多。在英國,16~34歲的非洲和加勒比裔男性當中大約有40%的人擁有一名白人同伴,就女性而言,這一比率為21%。而在美國,相應的比率則分別為4%和2%。造成這一狀況的主要原因似乎在於美國高度隔離的居住模式,因為美國黑人主要居住在城內,而白人則主要居住在城郊。許多英國人似乎並不介意與其他不同社會階層的人彼鄰地生活在一起,並與之結成連理,而這正是對“無形膠水”觀點的一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