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婚配方式有所改變,但並未完全改變。過去,尼日利亞沒有西方式的戀愛,一旦男女雙雙出現在大庭廣眾之下,那就是要結婚了。如今在大城市裏,誰也不認識誰,於是有些在農村地區仍然被奉為圭臬的禁忌打破了,西方的戀愛方式開始時興起來。也有的年輕人在體驗了城市裏的選擇自由之後又回到自己的家鄉尋找新娘。至今仍然時興媒人說媒的民族已經不多了,即使在農村地區,男女青年也追求自主婚姻,不再聽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絕大多數人仍然選擇與同部族的人結婚,但是受過大學教育的年輕人正在改變觀念。
婚禮是人生大事,男女雙方大家庭的成員都要參加。婚禮有地方法官主持的世俗婚禮,有基督教或伊斯蘭教的神職人員主持的宗教婚禮,也有傳統婚禮。許多年輕人選擇傳統婚禮加上一種其它婚禮的混合形式。多數新娘婚後從夫姓。離婚的事在以前很少見,現在則越來越習以為常了,這既有傳統的家庭結構逐漸衰落的原因,也是現代生活的壓力帶來的結果。
語言模式也大大改變了。由於大量年輕人從農村遷居到城市,300多種民族語言有許多已經很少有人能講了,有的不過萬人。豪薩語、約魯巴語和伊博語是尼日利亞的三種主要語言,講這三種語言的尼日利亞人占人口的65%。看來到建國40周年以後,就沒有什麼人再願意學其他民族的語言了。
此外,三種主要語言都有自己的城市變種。例如以前的首都拉各斯的居民所講的約魯巴語被稱為“拉各斯語”。這是一種來自約魯巴口語、夾雜著大量英語單詞的語言,年輕的約魯巴人稱之為最先進的約魯巴語。還有一種城市語言就是洋涇濱英語,說這種語言的主要是下層工人階級。洋涇濱英語超越了民族的界限,成為大城市中相鄰而居、並肩工作的不同民族之間溝通的工具。
有的市場幾百年不動地方,賣的食品有許多仍然是現代尼日利亞人的祖先們吃的傳統食品。同樣,在尼日利亞的文化中,有的信仰、習俗和社會準則經曆了殖民主義、現代化等外來影響幾百年的衝擊之後仍然基本保持完好,比如尊重權威和老年人,社會角色和社會地位,嚴格的階級結構,時間觀念,工作觀念,大家庭製度,傳統節日,等等。
尊重年長者是人際關係中必須遵守的準則。例如孩子受到家長或大人斥責時不能抬頭直視。兩個人互動,隻要一方比另一方年長許多,年輕的一方就要表現出恭敬態度。兄弟姐妹之間,除非年齡相差無幾,否則年輕者不能隨便直呼年長者的名字,直呼其名是大不敬。隻有朋友之間或地位高的人對地位低的人才能直呼其名。年長者哪怕僅僅年長對方一歲也指望對方使用尊稱。
一種普遍使用的尊稱方式就是在名字前加上表示尊敬的詞。約魯巴人在年長的家庭成員的名字前加buroda、anti等敬詞,前者來自英語的brother,意思是“兄”,後者來自英語的auntie,意思是“姨”、“伯母”。但是不知道約魯巴人怎麼想起來用這兩個詞表示尊敬。至於對父母,一定要稱呼“媽媽”和“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