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2章 葡萄牙的鬥牛(2)(1 / 3)

葡萄牙的孩子一旦決定不再上學,就要出去工作。對於許多人來說,這就意味著要與他們的父兄一起下地幹活,另外一部分人則要學一門手藝,如木工,大理石加工等。如同其他集體主義社會一樣,終生從事一種工作在葡萄牙是非常普遍的,但主要原因在於沒有多少選擇餘地。不管孩子做什麼工作,月底都要把掙的錢交給父母,父母給孩子留出零花錢,剩下的用於家裏的衣食開銷。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孩子結婚。同樣,子女有責任贍養老人。葡萄牙沒有養老院,老年人通常都與子女生活在一起。如果不止一個子女,一般由老大負責贍養父母,但其他兄弟姐妹也常常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吃過晚飯,全家人都去當地的咖啡館喝咖啡、聊天,但是到了咖啡館就分成了不同的圈子。男人跟男人湊在一起聊天,玩紙牌;女人跟女人湊在一起談談家長裏短,然後回家準備第二天的飯;孩子跟孩子湊在一起玩遊戲,看電視。這是葡萄牙人唯一同家庭以外的人交往的時間。

了解葡萄牙人的集體觀念和層次觀念非常重要。在葡萄牙做生意,一定要注意培植關係。建立良好關係的最佳方式就是吃飯。葡萄牙有句諺語說:葡萄牙人吃飯需要兩個小時,一個小時是吃飯,另一個小時是聊天。許多生意都是在飯桌上做成的,也許吃得越好,買賣也就越順利。為了辦成事情,少不了要行賄,行賄已經成了習俗。如果一個商人想簽一個合同,或做成一筆生意,他十有八九會在城裏最高檔的餐館做東,等到最後一道甜點上完了,很有可能事情就辦成了。

藝術性與鮮血

古羅馬時稱葡萄牙這一帶為盧西塔尼亞,葡萄牙的盧西塔尼亞馬聞名遐邇。盧西塔尼亞的馬也好,“騎士”穿的精致服裝也好,隆重的入場式也好,都表現出浸透著這個國家的藝術細胞。在葡萄牙,培養和選拔盧西塔尼亞馬,最重要的標準之一大概就是看馬在鬥牛場上的表現。馬由騎手訓練,要學好多東西,如騰越、側移、後腿直立等。這些技藝要在鬥牛中充分展示出來,而且也是躲避公牛的攻擊所必需的。鬥牛中,所有的人都欣賞馬的運動,並為騎手的訓馬成就而鼓掌歡呼。騎手必須通過反複用標槍刺中公牛表現出自己控製牛和馬的能力,這在鬥牛表演中是極其重要的。

這種藝術性在葡萄牙的音樂、工藝美術和建築中也可以見到。葡萄牙有一種民歌叫“法多”(fado),葡萄牙全國各地都有“法多”歌房,在那裏,女性法多歌手手裏握著一條傳統的黑圍巾演唱憂鬱浪漫的葡萄牙歌曲。“法多”這個詞的本來意思是命運,現在已經成了葡萄牙民歌的代名詞。“法多”的內容通常是單相思、嫉妒、懷舊等。19世紀,漂亮的吉普賽姑娘瑪利亞·塞維拉以她那優美動人的歌曲征服了整個葡萄牙,特別是贏得了當時最著名的鬥牛士威米奧索伯爵的青睞,“法多”從此聞名天下。

手繪陶器是葡萄牙的傳統手工藝品。由於手繪瓷磚圖案精美,葡萄牙人在裝修房屋時廣泛采用這種材料。其他種類的手繪陶器在葡萄牙也是隨處可見。葡萄牙的建築藝術體現在遍布全國的大大小小的教堂和城堡中。葡萄牙的建築基本上模仿意大利和西班牙的風格,沒有什麼獨到的地方,但是其華美卻是有目共睹的。

我們在鬥牛中看到的不僅僅是藝術,而且還有鮮血,人的鮮血。“苦役”在與公牛搏鬥的過程中難免會受傷,常常可以看到他們的臉上、衣服上鮮血淋淋。西班牙的鬥牛也有血腥的場麵,發生在殺死公牛的時刻。葡萄牙的鬥牛則有“公牛的複仇”之稱。頭一次觀看葡萄牙鬥牛中的徒手製服公牛,暴力的場麵和公牛給“苦役”帶來的痛苦會令你震驚。“苦役”在製服公牛的過程中常常會遭到踐踏,被拋在空中,乃至受傷。隻有勞動階級,也就是“苦役”才會流血受傷,貴族階級,也就是“騎士”,是不會與鮮血沾邊的。這與戰爭中發生的情形是一樣的:“苦役”就是前線的士兵,“騎士”則是指揮作戰的將軍。不過,“苦役”在鬥牛中戰死的事情很少發生,10年也難得有一次。葡萄牙人把鬥牛視為一種藝術,而不是血泊,盡管國外的來訪者往往不這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