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下來和孩子一起看世界9(2 / 3)

廣州市白雲區某中學教師林立認為,進行性教育,最好是男女分班。因為,男女生理構造不一,所以在上性教育或上生理課時,常常會出現害羞現象,害羞的原因,除了性知識較為敏感之外,男女同室同聽,也容易造成心理障礙。除此之外,男女在性知識或性教育的側重點和知識麵,也不完全一樣,比如,對於女孩子來說,應該教多一些如何避孕,性生活可能會對女孩子造成什麼樣的危害等。

男生女生分開,還有一個好處,便於他們對性知識進行討論。從這個角度上說,選擇性教育老師時,也要男女有別,最好是男教師上男生的課,女教師上女生的課。如果一個男教師在女生麵前大講性知識,女生除了很難直接和男老師進行溝通,甚至下完課以後,還會在一段時間裏,產生不必要的師生關係的困惑。同樣,讓一個女教師在男生麵前大談性知識,也會造成同樣的效果。

建議三:創造條件讓孩子自學

廣州市海珠區赤崗街居民楊新寧認為,性知識是一個很神秘的事情,中國人也不喜歡公開進行討論,何況尚未成年的學生?楊女士認為,國家現在對青少年進行性教育,是對的,不過,方法要掌握好,最好的辦法,是采取學生自學的辦法,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得到一本性教育的冊子,並布置一些相應的作業,再加上一些錄像資料,這樣,讓學生在學習之後,再做作業,如果做錯了,教師可以修改。這樣的方式,學生是比較容易接受,老師也比較好教。與其讓老師尷尬地在教室裏講,不如采取這樣的方式進行教學。

建議四:利用網絡進行性教育

家居廣州市白雲區新景街的曾力平先生說,對學生進行性教育,最好采用網上教育。這樣有二個好處:一是學生喜歡上網,這種形式學生容易接受,二是可以采取匿名進行,每個學生,都可以在網上取一個網名,老師和同學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誰,也不知道是男是女,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可以大膽地提出自己的問題,包括他們對性的困惑。有些困惑比如遺精問題,月經問題,手淫問題,是很少有同學敢公開地向老師甚至同學提出的,其主要的原因,是有關他們的隱私,他們希望得到答案,但是不希望暴露自己,所以,在中國,對學生進行性教育,不能完全照搬西方一些國家的做法,要承認國情不同,至少,在目前的情況下,還是要采取學生能夠接受的方法進行。

5.怎樣回答孩子的性問題

對於孩子的性問題,老師一定要注意把握分寸。不要因為自己的錯誤態度而增加孩子的心理負擔,也不要對於孩子的問題回答得太過於麵麵俱道。

回答孩子的性問題要簡潔,不要扯七扯八。教育有時候並不是為了讓孩子徹底地掌握有關性方麵的知識和學問,而僅僅是為了達到糾正孩子性心理方麵的問題,使他不會形成錯誤的性觀念和態度。因此,隻要在孩子的重點問題上加以教育就行了。

不少老師認為:“性”是屬於成人的事情,兒童不存在“性”問題。因此當孩子提出“性”問題時,不是避口不答,就是哄騙了事,或是嚴厲訓斥。其實這些做法都是不對的,因為人類從嬰兒開始就有了“性”的本能和“性”的反映。所以,對兒童的性教育應該持正確的態度,應遵循以下幾條原則進行。

①“性”的疑問的提出是兒童成長的表現。因此,不要斥責和欺騙孩子,應該讓他們對性的知識有所了解,避免日後產生好奇心並以身試之。

②對孩子提出的“性”問題,力求所講的內容適合孩子的年齡,既不能太深,太詳細,也不能過於簡單。

③對孩子提出的“性”問題,可以先問問孩子,一麵讓孩子講,一麵考慮如何回答,不要雜亂無章地講給孩子,如果孩子所說的觀點基本可以,就告訴他“你說的很對”。

總之,做老師的不僅要關心孩子的生長發育和學習成績,同時要重視孩子的精神教育和心理培養。

孩子們對性的興趣和好奇,是符合自然發展規律的。對孩子們表現出來的各種性行為及提出的各種性問題,作為要接受和容納,給予正確的引導,要順其自然地進行性教育、坦誠地回答孩子的各種性詢問。而決不應感到大驚失色、回避、隱瞞甚至斥罵孩子。老師要堅決摒棄“無師自通論”、“不要喚醒論”、“封閉禁忌論”等錯誤觀念。性是一種生理現象,也是一種心理現象,更是一種社會現象。性教育應該從孩子蹣跚學步的兒童期開始,因為早期兒童接受的性問題的準則和觀念,對其今後的成長、發育、婚姻、生活等會產生直接的、重要的影響,是他們成年後性心理的重要基礎,並能對成長過程中出現的性問題有相應的心理承受能力,對增進個人、家庭、社會的幸福和穩定意義重大。

回答不同年齡孩子的性問題,應按孩子的年齡層次各有側重。回答幼兒及兒童的性問題,其原則是簡略、真實、自然,並側重於認識人的外形講起,尤其是從男孩與女孩外生殖器的差別講起。回答小學生的性問題,應側重於認識人類的新生命始於精子和卵子的結合,為什麼及如何保持生殖器官的清潔;以及男孩與女孩在不同年齡逐漸出現的生理變化;認識青春期和兩性的第二性征。回答中學生的性問題,應側重於認識兩性生殖器官的構造與功能;認識月經、遺精和手淫;了解懷孕與分娩。對進入高中階段的學生,其側重點應放在了解性生活是夫妻間表達“愛”的一種正常生理行為,同時要強調這種“愛”的責任意識、安全意識要符合道德規範;認識有關性器官疾病、性病、同性戀等有關性問題;更為重要的是教會他們如何處理好性興奮、性衝動以及如何處理好與異性同學和夥伴的交往等,並懂得如何保護好自己、如何避免性騷擾,性問題。

6.如何應對學生的早戀

早戀是老師在教育過程中經常碰到的一個棘手問題,老師要想處理好,就應該認識到早戀是必然(生理發展)與偶然(機會相遇)的結合,屬於正常(生理發展的必然)中的不正常(不能控製,過早發生)。

對待中學生間的異性交往,第一:不宜誇大性質,大驚小怪,以免傷害中學生的自尊心,第二:粗暴幹涉也多有後患,“支持和指導”是唯一的選擇。在處理早戀問題時,放任與強行阻止,其結果都是殊途同歸:影響學習、影響成長。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轉移、誘導才是合乎規律的對策。以下幾點,在經過實踐運用後,證明是行之有效的,老師們不妨作一采納。

一、老師應爭取得到早戀學生的信任,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

由於孩子的身心發育差別較大,又都處於性敏感期,故對早戀者的教育不宜采取集體中公開批評或不點名暗示批評,因為這種方式易給早戀者造成無形的思想壓力,進而產生消極抵抗心理,導致師生關係緊張而無法進行深入細致的教育工作。例如:有一天,中午老師在檢查清潔時,突然發現課桌邊有一張折著的紙屑,撿起來一看,就發現一張戀愛信,內容寫得不多,但體現雙方很深的情感。這位老師便留了心,把它放在口袋裏。事後在沒有任何人知道情況下,私下找孩子談心,並沒有吵他們,也沒在班上批評,隻是細心地講解,講清做人的道理,正常對待雙方的早戀問題。這樣,他們從此以後,再也沒有發生。為此,老師對早戀學生的教育應從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出發,以真誠平等的、循循善誘的個別談心為基本方法,進行耐心細致的教育

二、引導早戀學生認識到早戀的危害

老師與早戀學生在彼此了解、信任的融洽氣氛中,要向早戀學生講明早戀的危害和中學生對戀愛的正確態度,讓他們明確中學生時代是學習的黃金時代,是為一生事業打下基礎的時候,此時分散精力去談情說愛,勢必影響學習和身心健康,阻礙自身成才;而且,愛情要求當事人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負責,作為經濟上不獨立,精神和人格尚未成熟,事業上未定局,個人興趣、愛好、理想還可能有很大變化,未來人生道路還會遇到許多曲折的未成年中學生,沒有條件、沒有能力處理這些關係人生命運的大事,隻有自覺走出個人狹小的情感圈子,投入到集體中,充分利用這大好時光,努力學習,才能早日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