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接近深夜的時候,他還在一個人加班,突然大嗓門的保安沒敲門就闖了進來,“你怎麼還不走啊!快點快點,巡完樓層我還得睡覺呢!”
年輕的律師很生氣,“我在加班,你沒看到嗎?你以為我喜歡這樣加班嗎?”他越說越激動,竟然把自己的煩心事兒全說了出來,保安看了他一眼,沒說話就出去了。過了幾天,他乘電梯時遇到了經理,而那個保安也在電梯裏。保安看了他一眼,突然轉過臉,無所顧忌地對經理說:“怎麼搞的,我怎麼總碰見這個小夥子在深夜加班呀!你幹嘛不找個熟手帶帶他,讓他自己瞎琢磨有什麼用啊!”年輕的律師簡直驚呆了,他驚慌地朝經理看去,經理也正看著他。“讓我想想。”經理自言自語地說了一句。第二天,經理讓他去給一個資深律師當助手,並勉勵他好好做,兩年後,他已經可以獨當一麵了。他由衷地感謝那個粗野的保安,是他幫了他一個大忙。
保安隻是一個小人物,但他卻能仗義直言,幫年輕的律師擺脫了困境,可見一些不起眼的小人物在關鍵時刻也能起到重要作用。
再讓我們看看這個故事:
傑克·倫敦的童年,貧窮而不幸。十四歲那年,他借錢買了一條小船,開始偷捕牡蠣。可是,不久之後他就被水上巡邏隊抓住,被罰去做勞工。傑克·倫敦找機會逃了出來,從此便走上了流浪水手的道路。
兩年以後,傑克·倫敦隨著姐夫一起來到阿拉斯加,加入到淘金者的隊伍。在淘金者中,他結識了不少朋友。他這些朋友中三教九流什麼人都有,而大多數是美國的勞苦人民,雖然生活困苦,但是在他們的言行舉止中充滿了生存的活力。
傑克·倫敦的朋友中有一位叫坎裏南的中年人,他來自芝加哥,他的辛酸曆史可以寫成一部厚厚的書。傑克·倫敦聽他的故事經常潸然淚下,而這更加堅定了傑克·倫敦心中的一個目標:寫作,寫淘金者的生活。
在坎裏南的幫助下,傑克·倫敦利用休息的時間看書、學習。1899年,23歲的傑克·倫敦寫出了處女作《給獵人》,接著又出版了小說集《狼之子》。這些作品都是以淘金工人的辛酸生活為主題的,因此,贏得了廣大中下層人士的喜愛。
傑克·倫敦漸漸走上了成功的道路,著作的暢銷也給他帶來了巨額的財富。
剛開始的時候,傑克·倫敦並沒有忘記與他同甘苦共患難的淘金工人們,正是他們的生活給了他靈感與素材。他經常去看望他的窮朋友們,一起聊天,一起喝酒,回憶以往的歲月。
但是後來,傑克·倫敦的錢越來越多,他對於錢也越來越看重。他甚至公開聲明他隻是為了錢才寫作。他開始過起豪華奢侈的生活,而且大肆地揮霍。與此同時,他也漸漸地忘記了那些窮朋友們。
有一次,坎裏南來芝加哥看望傑克·倫敦,可傑克·倫敦隻是忙於應酬各式各樣的聚會、酒宴和修建他的別墅,對坎裏南不理不睬,一個星期中坎裏南隻見了他兩麵。
坎裏南頭也不回地走了。同時,傑克·倫敦的淘金朋友們也永遠地從他的身邊離開了。
離開了生活,離開了寫作的源泉,傑克·倫敦的思維日漸枯竭,他再也寫不出一部像樣的著作了。於是,1916年11月22日,處於精神和金錢危機中的傑克·倫敦在自己的寓所裏用一把左輪手槍結束了一生。
傑克·倫敦成名了,就開始瞧不起那些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結果使自己陷入無助之中,最後用手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傑克·倫敦的經曆告訴我們:永遠不要瞧不起地位卑微的朋友,多結交一個朋友就多一條路,離開他們,你也許就會一無所有。
地位隻是一個人身份、權力的象征,如果你把它看得太重,就會失去許多朋友、幫手。人生路上,你需要各種各樣的朋友來幫助你,包括地位卑微的朋友。
8.看人時不要隻看短處
一個哲學家坐船過河,他問船夫:“你懂得哲學嗎?”船夫搖搖頭。“那你看過斯突諾莎的書嗎?”船夫又搖搖頭。哲學家輕蔑地看了船夫一眼,“那你就失去了活著的樂趣。”過了一會兒,船突然要沉了,哲學家驚慌地亂叫。船夫問:“你會遊泳嗎?先生。”哲學家搖搖頭,船夫笑了,“那麼,你將失去活著的權利!”
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特點,有自己的長處,也有自己的短處。不能因為別人在某方麵不如你就瞧不起對方,小瞧人的人,常常不如人。
皇帝的禦櫥裏有兩隻罐子,一隻是陶的,另一隻是鐵的。驕傲的鐵罐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你敢碰我嗎,陶罐子?”鐵罐傲慢地問。
“不敢,鐵罐兄弟。”謙虛的陶罐回答說。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東西!”鐵罐說著,顯出了更加輕蔑的神氣。
“我確實不敢碰你,但不能叫做懦弱。”陶罐爭辯說,“我們生來的任務就是盛東西,並不是用來互相撞碰的。在完成我們的本職任務方麵,我不見得比你差。再說……”
“住嘴!”鐵罐憤怒地說, “你怎麼敢和我相提並論!你等著吧,要不了幾天,你就會破成碎片,消滅了,我卻永遠在這裏,什麼也不怕。”
“何必這樣說呢,”陶罐說, “我們還是和睦相處的好,吵什麼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恥,你算什麼東西!”鐵罐說, “我們走著瞧吧,總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陶罐不再理會。
隨著時間的流逝,世界上發生了許多事情,皇朝覆滅了,宮殿倒塌了,兩隻罐子被遺落在荒涼的場地上。曆史在它們的上麵積滿了渣滓和塵土,一個世紀連著一個世紀。
許多年以後的一天,人們來到這裏,掘開厚厚的堆積物,發現了那隻陶罐。
“喲,這裏有一隻罐子!”一個人驚訝地說。
“真的,一隻陶罐!”其他的人說,都高興地叫了起來。
大家把陶罐捧起,把它身上的泥土刷掉,擦洗幹淨,和當年在禦櫥的時候完全一樣,樸素、美觀,毫光可鑒。
“一隻多美的陶罐!”一個人說, “小心點,千萬別把它弄破了,這是古代的東西,很有價值的。”
“謝謝你們!”陶罐興奮地說,“我的兄弟鐵罐就在我的旁邊,請你們把它挖出來吧,它一定悶得夠受的了。”
人們立即動手,翻來覆去,把土都掘遍了,但一點鐵罐的影子也沒有。——它,不知道什麼年代,已經完全氧化,早就無蹤無影了。
鐵罐確實比陶罐結實,這是它的長處,隻不過鐵罐隻看到了自己的長處,卻沒有看到陶罐的長處:美觀,可以絲毫無損地保存上千年。它瞧不起陶罐,奚落陶罐,但結果呢?陶罐曆經千年不朽,它卻因為被氧化而無影無蹤,難怪俗語說:“小瞧人,不如人。”
美國有一個拳手叫湯姆·弗基,剛入道的時候他還隻有20歲,那正是個年輕氣盛的年齡。憑著出拳有力、步法靈活的特點,他已經連續取得了幾場比賽的勝利,於是他變得得意起來,認為自己與拳王的距離已經越來越近了,對一些不太出名的拳手更是看不進眼裏。有一次,經紀人安排他和一個叫馬卡·裏喬的拳手打一場,馬卡至少打了九年拳了,但卻成績平平,而且三十六歲的他早已過了拳擊手的最佳年齡。這使湯姆有種受辱的感覺,他揚言隻要三回合就可以“放倒那個老家夥!”
比賽開始了,湯姆一上場就發起一輪暴風雨式的進攻,左勾拳,右勾拳,打得虎虎生風。馬卡並沒有主動進攻,隻是不停地躲閃,台下叫好聲一片,湯姆更得意了,他認為馬卡實在不堪一擊,但就在這一回合結束的前幾秒鍾,馬卡突然出了一記重拳,湯姆竟然被擊倒在地。湯姆認為是自己太大意了,下場一定要給對方點顏色看看。休息時,他的教練告訴他,馬卡是一個很難纏的對手,讓他一定要小心。但一上場,湯姆就把教練的警告拋在腦後,結果湯姆一直沒能打倒對手,兩人打滿了12回合,湯姆僥幸以點數取勝。然而這並不是什麼光彩的勝利,湯姆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眼角撕裂,兩個指節骨折。事後湯姆仔細想一想自己實在不該小瞧馬卡,他雖然年紀大了,但經驗卻要比自己多上很多,他打起拳來有策略,不像自己一樣蠻幹,他會保護自己,他有清醒的判斷力……自己能夠取勝,實在是一件僥幸的事。馬卡給了湯姆一個很好的教訓,從此湯姆再也不敢小看任何一個拳手,無論是新人還是老將。因為他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凡之處,小看了他,你就會吃大虧。
生活中,很多人也都容易犯湯姆那樣的錯誤,能看到自己的長處,而看別人時卻隻能看到短處,這是一件很遺憾的事,小看別人就會使你做出錯誤的判斷,做起事來就容易落敗甚至淪為別人的笑柄,就像湯姆·弗基一樣。
小瞧別人的心理,是你成功的一大障礙,你應該常常提醒自己:千萬不要看輕任何人,你未必就比人強!
9.要勇於承認自己的不完美
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會有一些缺陷:外貌上的,性格上的,經曆上的……當一個人懂得承認自己的不完美時,他也就真正地成熟起來了。
盧女士已經37歲了,兩年前丈夫不幸病故,家裏人都執意讓她再找一個意中人,熱心的朋友也勸她早日結束獨身生活。盧女士雖然也看過幾個對象,但都沒有成功。原因是盧女士和別人見麵後,總是先把自己的缺陷和盤托出,暴露無疑,令一些人“望而卻步”。她的朋友數落她時,她卻振振有辭:“年輕時搞對象都沒有裝模作樣過,老了更不用掩飾,我就是這麼樣一個有瑕疵的女人,先讓對方看清楚點不好嗎?”後來盧女士還真找到了一位心心相印的意中人,據說對方在假貨遍地人也愛裝假的今天,就是看中了盧女士毫不掩飾、勇於承認缺陷的優點,認為這人難得的實在。由於盧女士事前把自己的缺陷毫無保留地告知對方,對方“揚長避短”,兩人配合默契,生活得很美滿。朋友們都說,實在人有實在命,這是盧女士用袒露缺陷換來的幸福。
人有缺陷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刻意掩飾,自欺欺人。盧女士不是這樣,在對方麵前大膽袒露自己的缺陷,出自於內心的真誠和對別人的信任。她那透明的真誠理所當然也換來了對方的信賴與愛慕。把自己的缺陷袒露人前,也就同時把自己的真誠毫無保留地獻給了對方。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有這樣的情況,越是刻意掩飾自己的缺陷,自己活得越累,有時甚至還顯得很尷尬。這是因為缺陷是客觀存在的,掩飾往往會弄巧成拙。盧女士真誠袒露缺陷的結果,使對方理解她的缺陷,容納她的缺陷,還有意識地彌補她的缺陷,這正是他們後來生活幸福和諧的基礎。
缺陷或大或小、或多或少,人人都有。然而,麵對缺陷,大多數人是去掩飾。掩飾缺陷也許是人的天性,畢竟能在大庭廣眾之下袒露自己缺陷的人,實屬不多。因此袒露缺陷確實需要勇氣,要戰勝自己的懦弱,戰勝自己的虛榮,還要戰勝世俗的偏見。所有這些,沒有超人的勇氣是萬萬做不到的。
台灣著名畫家劉墉在教國畫的時候,經常發現有些學生極力掩飾自己作品上的缺點,有時畫得差,幹脆就不拿出來了。遇到這種情況,劉墉會對他們說:“初學畫總免不了有缺點,否則你們也就不必學了!這就好比去找醫生看病,是因為身體有不適的地方,看醫生時每個病人總是盡量把自己的症狀說出來,以便醫生診斷。學畫交給老師作業,則是希望老師發現錯誤,加以指正,你們又何必掩飾自己的缺點呢?”
還有一個男人,單身了半輩子,突然在43歲那年結了婚。新娘跟他的年紀差不多,但是她以前是個歌星,曾經結過兩次婚,都離了,現在也不紅了。在朋友看來,覺得他挺虧的,這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因為新娘身上的瑕疵太多了。
有一天,他跟朋友出去,一邊開車、一邊笑道:“我這個人,年輕的時候就盼望著能開寶馬車,可是沒錢,買不起;現在呀! 買不起,買輛二手車。”
他的確開的是輛老寶馬車,朋友左右看看說:“二手?看來很好哇!馬力也足!”
“是的呀!”他大笑了起來,“舊車有什麼不好?就好像我太太,前麵嫁個廣州人,又嫁個上海人,還在演藝圈20年,大大小小的場麵見多了。現在老了、收了心,沒有以前的嬌氣、浮華氣了,卻做得一手好菜,又懂得做家務。說老實話,現在真是她最完美的時候,反而被我遇上了,我真是幸運呀!”
“你說得挺有道理的!”朋友陷入沉思。
他拍著方向盤,繼續說:“其實想想我自己,我又完美嗎?我還不是千瘡百孔,有過許多往事、許多荒唐,正因為我們都走過了這些,所以兩人都變得成熟、都懂得忍讓、都彼此珍惜。這種不完美,正是一種完美啊!”
正因為這位男士能夠承認自己的不完美,他才不苛求愛人的完美,結果兩個有瑕疵的人才能湊到一起,組成一個幸福的家庭。從某種意義上看,人就是生活在對與錯、善與惡,完美與缺陷的現實中,我們既然能從自己非常優秀與完美的現實中受益,為什麼就不能從自己的缺陷中受益呢?
我們應該明白有缺陷並不是一件壞事,那些自認為自身條件已經足夠好以至於無可挑剔、不必改變現狀的人往往缺乏進取心,缺少超越自我追求成功的意誌;相反,承認自己的缺陷,正確認識自己的長處與短處,卻可以使我們處在一種清醒的狀態,遇事也容易做出最理智的判斷。
在人世間,人是注定要與“缺陷”相伴,而與“完美”相去甚遠的。所以不完美也是一種完美,承認自己的不完美是一種豁達、成熟,更是一種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