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給人麵子留己麵子
許多人可以吃暗虧,也可以吃明虧,但就是吃不下“麵子”虧。所以,在人際交往中,你要是不顧別人的麵子行事,總有一天會大吃苦頭。因此,有時候就要寧可自己損些顏麵,也盡量不讓別人下不來台。當你以原有的做人方法走得不那麼順暢時,從“麵子”問題上找原因,也許就會走出一條新路來
1.先給別人麵子自己才有麵子
一般來說,人們都很不情願接受別人指手劃腳的命令,因為這容易激起他們的逆反心理,讓他們覺得自己沒麵子,以致事情走向發令所希望的反麵。而若是從對方的立場出發,將他的思路引導到你的思路上來,讓他站到你所搭建的舞台上,往往會更容易達到你的目的。
著名的牧師約翰·古德諾在他的著作《如何把人變成黃金》中舉了這樣一個例子:
多年來,作為消遣,我常常在距家不遠的公園散步、騎馬,我很喜歡橡樹,所以每當我看見小橡樹和灌木被不小心引起的火燒死,就非常痛心。這些火不是粗心的吸煙者引起,它們大多是那些到公園裏體驗土著人生活的遊人引起,他們在樹下烹飪而燒著了樹。火勢有時候很猛,需要消防隊才能撲滅。
在公園邊上有一個布告牌警告說:凡引起火災的人會受到罰款甚至拘禁。
但是,這個布告豎在一個人們很難看到的地方,兒童更是不能看到它。有一位騎馬的警察負責保護公園,但他很不盡職,火仍然常常蔓延。
有一次,我跑到一個警察那裏,告訴他有一處著火了,而且蔓延很快,我要求他通知消防隊,他卻冷淡地回答說,那不是他的事,因為不在他的管轄區域內。我急了,所以從那以後,當我騎馬出去的時候,我擔任自己委任的“單人委員會”的委員,保護公共場所。最初,我警告那些小孩子,引火可能被拘禁,我用權威的口氣,命令他們把火撲滅。如果他們拒絕,我就恫嚇他們,要將他們送去警察局——我在發泄我的反感。
結果呢?兒童們當麵服從了,滿懷反感地服從了。當我消失在山後邊時,他們又會重新點火。讓火燒得更旺——希望把全部樹木燒光。
這樣的事情發生多了,我慢慢教會自己多掌握一點人際關係的知識,用一點手段,學一點從對方立場看事情的方法。
於是我不再下命令,我騎馬到火堆前,開始這樣說:
“孩子們,很高興吧?你們在做什麼晚餐?……當我是一個小孩子時,我也喜歡生火玩,到現在還喜歡。但你們知道在這個公園裏,點火是很危險的。我知道你們沒有惡意,但別的孩子就不同了,他們看見你們生火,他們也會生一大堆火,回家的時候也不撲滅,讓火在幹葉中蔓延,傷害了樹木。如果我們再不小心,我們這兒就沒有樹了。因為生火,你們可能被拘下獄,我當然不願意幹涉你們的快樂,我喜歡看你們玩耍。請你們將樹葉耙得離火遠些,好不好?在你們離開以前,請你們小心用土將火蓋起來,好不好?下次你們再玩時,請你們在那邊沙堆上生火,好不好?那裏不會有危險……多謝,孩子們,祝你們快樂!”
這種說法產生的效果有多大!
它讓兒童們樂意合作,沒有怨恨,沒有反感。他們沒有被強製服從命令,他們覺得好,我也覺得好。因為我考慮了他們的觀點——他們要的是生火玩,而我達到了我的目的——不發生火災,不毀壞樹木。
明天,也許你會勸說別人做些什麼事情。在你開口之前,先停下來問自己:“我如何使他心甘情願地做這件事呢?”這個問題,也許可以使我們不至於冒失地、毫無結果地去跟別人談論我們的願望。
如果我們托人辦事——借別人出麵出力去做成我們籌劃的事——這種策略肯定是應該首先考慮的:以對方的眼光和情感作為切入角度,通過給人麵子的方式,引導他“變成”自己,這樣,他自然會樂意爽快地“替”你把事情辦好。
2.用麵子引導別人的思路
做事要想有一個好的結果,麵子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比如你可以順著別人的思路來,以之作為促成思路逐步接近的前提。
羅斯福做紐約州長的時候,完成了一項項特殊事業。他與其他政治首腦們感情並不好,但他卻能推行他們最不喜歡的改革。
他是如何做的呢?
當有重要位置需要補缺的時候,羅斯福請政治首腦們推薦。
“最初,”羅斯福說,“他們會推薦一個能力很差的人選,一個需要‘照顧’的那種人。我就告訴他們,任命這樣一個人,我不能算是一個好的政治家,因為公眾不會同意。
“然後,他們向我提出另一個工作不主動的候選人,是來混差事的那種人。這個人工作沒有失誤,但也不會有什麼很好的政績,我就告訴他們,這個人也不能滿足公眾的期望,我請他們看看,能不能找到一個更適合這個位置的人。
“他們的第三個提議是一個差不多夠格的人,但也不十分合適。
“於是我感謝他們,請他們再試一次。他們這時就提出了我自己選中的那個人。我對他們的幫助表示感謝,然後我說就任命這個人吧。我讓他們得到了推薦人選的功勞……我請他們幫我做這些事,為的是使他們愉快,現在輪到他們使我愉快了。”
他們真的這樣做了。
他們讚成各種改革,如公民服役案、免稅案等等,這使羅斯福工作起來很愉快。
當羅斯福任命重要人員時,他使首腦們真正地感覺到了,是他們“自己”選擇了候選人,那個任命是他們最早提出的,這讓他們感覺到了莫大的麵子。
再看看艾登在這方麵是怎麼做的。艾登·博格基尼是美國著名的音樂經紀人之一。他曾做過許多世界著名演唱家的經紀人,並且十分成功。
眾所周知,明星是最難相處的,由於輿論和社會的吹捧,他們的身價十分高。這從客觀上使他們形成了一種孤傲、不可一世的氣質。他們那種不合作的態度時常令一些音樂經紀人十分頭痛。
卡尼斯·基爾勃格是美國著名的男高音歌唱明星,他那渾厚、激昂的聲音贏得了眾人的青睞。但就是這種青睞,使他養成了一種壞脾氣。但是,艾登·博格基尼卻成功地做了他的音樂經紀人達5年之久。說到其中奧妙,艾登·博格基尼談了一件令他難忘的事:
一次演出的頭天晚上,卡尼斯·基爾勃格在與朋友的聚會上不小心吃了一點辣椒。結果可想而知。萬幸的是及時采取了措施,還沒有什麼大的妨礙。
但是當天下午4點,卡尼斯·基爾勃格打電話給艾登·博格基尼,說他的嗓子又痛了起來,無法演出。
這下急壞了博格基尼,他立刻趕到了基爾勃格的住所,詢問他的情況。他十分明智,沒有提當天晚上的事,隻是叮囑他好好休息。
下午6點,博格基尼又來詢問了一次,基爾勃格看起來仍十分難受,博格基尼隻好壓住焦急的情緒,安慰了他幾句。
晚上7點,仍不見好轉,博格基尼對基爾勃格說:
“既然你仍不能進入狀態,那就隻好取消這次演出了,雖然這會使你少收入幾千美元,但這比起你的榮譽來,算不了什麼。”就在博格基尼準備驅車前往紐約歌劇院,打算取消這次演出時,基爾勃格終於打電話來了,並表示願意參加當天晚上的演出。因為,他覺得如果不這樣做,就對不起博格基尼,是博格基尼的慰藉使他恢複了狀態。
在這兩個故事中,羅斯福和博格基尼都沒有直接說出自己的意思,而是順著對方的意圖,曉以利害,這樣就使他們自覺地回到羅斯福和博格基尼的“圈套”裏來了。所以說,這其實是一種高明的策劃手段,既達到目的,又不露痕跡。
對於推銷員來說,應該把顧客推到台前,而自己應隱身幕後。因為如果把產品和顧客自身的風光感受聯係在一起,他們就樂於接受了,這種手段無疑會大大提高業績。這就是“麵子”的功效。
同樣的道理,做人也應如此,順著別人的思路來,往往能在交往中無阻無礙,辦事時順順利利。這時候,即使你不要它也會主動地往你身上貼。
3.給別人露臉的機會
有時候事情到了一定的關口,必須有人出麵“迎風而立”,這時候聰明的主事者往往會耍出手段,讓別人心甘情願地充大頭、撐台麵、冒風險,而他自己卻毫發無傷地撈好處。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高明的“要麵子”的手段。
三國梟雄曹操在發跡稱霸的過程中,也玩了幾手漂亮的幕後策劃戲。他在群雄並起、危機四伏中,把別人捧上前台,自己在幕後操縱,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曹操刺董卓失敗,馬上逃離洛陽,回去整合兵馬,會同袁術、袁紹、孔融、馬騰、孫堅等十七路諸侯聯合討伐董卓。在這些力量中,曹操擁有較強的實力,且作為發起人,理應以他為盟主,但他卻主動謙讓,把盟主位置讓給袁紹。並說什麼“袁本初四世三公,門多故吏,漢朝名相之裔,可為盟主。”其實他正是看穿了袁紹貪圖虛榮和實力較弱的缺點,既讓他作出頭鳥,又可以使自己把握實權。果然袁紹心中大喜,心甘情願地當了冤大頭,結果在群雄逐鹿中四麵受敵,力量慢慢削弱,最後終於被曹操吃掉了。
曹操這套陰謀的好處在於:一是可以借力克力,借勢滅勢;二是可以暗中操縱,混水摸魚,得漁翁之利。通過這次與十七路諸侯的合作,曹操幾乎全部摸清了他們的底細,而對方則不知他的深淺。等到公孫瓚、孫堅等人看出他的野心時為時已晚。更何況此時曹操又玩了一手更高明的手段。
曹操殺入洛陽、消滅董卓力量後,便把漢獻帝挾持到自己的地盤許昌“供”起來。這一招更高明,他把漢獻帝當成皮影,而自己則是耍皮影的。由於漢獻帝的名頭,諸侯都不敢對曹操輕舉妄動,而曹操更是拉大旗作虎皮,挾天子以令諸侯,自立為大丞相,實則以天子名義對諸侯們指手畫腳。曹操的這一招,可謂把幕後操縱演繹到了極致。曹操後來的不斷壯大,四方賢士猛將皆來投靠,不能不說與此有很大關係。
隋朝末年,李淵從太原起兵後不久,便選中關中作為長遠發展的基地。因此,他就借“前往長安,擁立代王”為名,率軍西行。
李淵西行入關,麵臨的困難和危險主要有三個。第一,長安的代王並不相信李淵會真心“尊隋”,於是派精兵予以堅決的阻擊。第二,當時勢力最大的瓦崗軍半路殺出,糾纏不清。第三,瓦崗軍還用一方麵主力部隊襲奔晉陽重鎮,威脅著李淵的後方根據地。
這三大危險中,隋軍的阻擊雖已成為現實,但軍隊數量有限,且根據種種跡象判斷,隋廷沒有繼續派遣大量迎擊部隊的征兆。但後兩個危險卻是不可掉以輕心的,瓦崗軍的人數在李淵的十倍以上,第二種或者第三種危險中,任何一個危險的進一步演化,都將使李淵進軍關中的行動夭折,甚至有可能由此一蹶不振,再無東山再起的機會。
李淵急忙寫信給瓦崗軍首領李密詳細通報了自己的起兵情況,並表示了希望與瓦崗軍友好相處的強烈願望。
不久,使臣帶著李密的回信來到了唐營。李淵看了回信後,口裏說了聲“狂妄之極”,心裏卻踏實多了。
原來,李密自恃兵強,欲為各路反隋大軍的盟主,大有稱孤道寡的野心。他在信中實際上是在勸說李淵聽從他的領導,並要求李淵速作表態。
李密擁有洛口要隘,附近的倉容中糧帛豐盈,控製著河南大部。向東可以阻擊或突襲在江蘇的隋煬帝,向西則可以輕而易舉地進取已被李淵視之為發家基地的關中。因此,李淵雖知李密過於狂妄,但人家有狂妄的資本。
為了解除西進途中的後兩種危險,同時化敵為友,借李密的大軍把隋煬帝企圖奪回長安的精兵主力截殺在河南境內,李淵對次子李世民說:“李密妄自尊大,決非一紙書信便能招來為我效力的。我現在急於奪取關中,也不能立即與他斷交,增加一個勁敵。”於是,李淵回信道:“當今能稱皇為帝的隻能是你李密,而我則年紀大了,無此願望,隻求到時能再封為唐公便心滿意足了,希望你能早登大位。因為附近尚須平定,所以暫時無法脫身前來會盟。”
李世民看了信說:“此書一去,李密必專意圖隋,我無東顧之憂了。”果然,李密得信之後,十分高興。
李淵投李密之好,把他當成台麵人物,使得他不再對自己防範,不僅避免了李密爭奪關中的危險,而且還為李淵西進牽製住了洛陽城中可能增援長安的隋軍,從而達到了“乘虛入關”的目的。李密中了李淵之計,十分信任李淵,常給李淵通信息,更無攻伐行為,專力與隋朝主力決鬥。之後幾年中,李密消滅了隋王朝最精銳的主力部隊,而自己也被打得隻剩2萬人馬。而李淵則利用有利時機發展成為最有實力的人,不費吹灰之力便收降了李密餘部。
李淵的手段雖不如曹操精細,但也深得其精髓。他利用李密的弱點,吹捧一番,便把李密送上了熱鬧卻危險的舞台,而自己則不露行跡,等到前台的戲一結束,他便出來收拾攤子,憑空占下大大的好處。李密的失誤,在於他把指揮棒輕易地交給了李淵,自己粉墨登場做起了悲劇角色的演員——“出頭鳥”。
無論是曹操對於袁紹、漢獻帝,還是李淵對於李密,用的都是讓對方當出頭鳥,而自己在幕後掌權策劃的手段。這種看似“風光”、“有麵子”的“出頭鳥”,處於風口浪尖上得到的不外是明槍暗箭、嫉恨攻擊,成為眾矢之的。而幕後的操縱者不但安全無恙,而且坐收漁利,成為最大的也是最後的贏家。這也正是從結果與從過程中要麵子的不同結局。
4.死要麵子活受罪
責怪別人,逼迫別人認錯,或者損害別人的臉麵,這些都是在做人處世中要不得的。而另一方麵,對於自己的錯誤勇於承認,也是做人所必不可少的。所謂“寬以待人,嚴以律己”,自己犯了錯誤,應勇於承認,而且越快越好。因為這是一種保住臉麵的策略。一味硬撐著,隻會死要麵子活受罪,到頭來後悔不迭。
有一位退休的機械工程師,他對事情是否做到精確無誤的程度的關心,甚於關心自己的事業是否成功。他認為一個被他人揪出錯誤的人就活像個笨蛋一樣,無論錯誤是因為不準確的測量也好,觀測的角度不對也好,是錯誤的結論,還是無效的評估,這些對他來講都一樣。他最喜歡說的一句話是:“你不可以在別人麵前丟臉。”事實上,隻要是人皆會出錯,這位工程師也不例外,為了保全麵子,即使他心裏知道自己做錯了事,也會在大庭廣眾之下裝出一副自己沒有錯的樣子。更為可笑的是,他對不知道的事情也會裝出一副很懂的樣子,在他身邊工作的人當然很受不了他這一點,為此,這位工程師失去了很多人的喜愛和尊敬。
當然,無論做什麼事,我們都希望自己是對的。當我們得出正確的結論時,我們會感到特別高興。當老師對學生說你答對了的時候,學生會覺得驕傲和快樂。相反地,如果老師說“你答錯了!你沒有通過考試”,那麼學生就會因此害怕自己又答錯,反而會答錯得更多。但大多數人都應該知道,在人們所做的事情中,很少有人能說哪些事情是百分之百正確或百分之百錯誤的。然而,不管是在學校也好、公司也好,還是從事政治活動或是在運動場上,我們所有的社會係統都隻能容忍我們做出正確的事情。結果很多人都在充滿防禦的心理下長大,而且學會掩飾自己的錯誤。還有一種人,他們在被揪出錯誤之後,因為害怕再犯錯,幹脆就什麼事情也不做。他們會變得既緊張又有抵觸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