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李嘉誠學投資32(2 / 2)

在汕頭經濟特區龍湖賓館大堂,汕頭大學秘書組的工作人員向李嘉誠遞上一本慶典的貴賓簽名簿。人們想,作為汕頭大學的創建人,他當之無愧地應該在第一頁上麵寫下自己的名字。不料,李嘉誠猶豫了!他端著貴賓簽名簿,從頭到尾細看了三遍,他似乎在思考著什麼,權衡著什麼。最終,他在第三頁上麵,審慎地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當天夜晚,慶祝大會之後,李嘉誠和大家一起觀看了廣東潮劇院的節目,和來自北京、廣東省委、地委和市的領導人、汕大的校長們談工作、談汕大,恐怕少不了三四個鍾頭。第二天,他又早早地起了床。從特區的慶典到汕大的奠基典禮儀式到記者招待會,一直忙得不可開交。他的身軀內,蘊含著無窮無盡的精力,那種高節奏高效率,無不令人歎服。

李嘉誠越聚精會神於事業,越致力於對香港對祖國的“無私奉獻”,就越追求“淡泊以明誌,寧靜以致遠”的生活,以“求得內心的平和與快樂”,待人處事,都顯現出他的謙和大度和“低調”。

他幾次到汕頭,穿的經常是一套黑色或者深藍的西裝。雪白的襯衣和條紋領帶。西裝很筆挺很整潔很得體。春夏秋冬幾乎都一樣。夏天天氣熱,巡視工地時有時也把西裝外衣脫下來。有一個冬天,一位陪同人員曾經笑問他:“李先生,您不怕冷嗎?”他答道:“我倒喜歡較冷的天氣!”有時,西裝襯裏的騎縫線斷裂開了,工作一忙起來,也就來不及叫人去縫好,碰到緊急公務穿起來就走,事後又忘記了這回事。他並不講究衣著,如此而已。

其實,李嘉誠現在也並不需要炫耀自己的什麼衣飾和身份了。李嘉誠就是李嘉誠,人們從沒有看到李嘉誠披金戴鑽的。穿的皮鞋很普通,當然要擦得很亮,這是禮儀。他出門帶的小皮箱,也簡單得很,洗刷用具、內衣睡衣還有必要的文件。他給人的整體形象是風度朗朗,樸實無華。

他住的是30多年前在深水灣購下的那座別墅式樓房,裝飾並不豪華。在住宅的右邊,設有一個警察簽到的簿箱,說明有經常例行的巡邏。依鐵柵欄而立的燈柱上,都裝有蘑菇狀的白色物體,是紅外線感應儀器,任何物體靠近都會發出警報,這些都是必要的安全設施。

李嘉誠擁有名貴的房車和遊艇。但他卻喜歡乘坐普通的轎車,有時也坐的士。每天早晨6時,李嘉誠喜歡自己開車到高爾夫球場去打球,鍛煉身體。早飯後9時上班。節假日也喜歡全家人乘遊艇出海,遊泳、潛水、攝影。在過去也喜歡收藏一些古董古玩之類的。後來,工作太忙,也就把這些“身外之物”置之一旁了。

李嘉誠用飯經常是一菜一湯,或者二菜一湯,飯後加一個水果。有時喜歡吃稀飯加鹹菜,或者咖啡、牛奶、麵包。在公司總部宴會廳宴請客人,通常連水果在內八道菜,碗是小號的碗,份量都是有控製的。沒有大魚大肉,隻令客人吃到恰好份量,不致脹腹,也不致不夠,力求做到不致浪費。

李嘉誠不抽煙也不飲酒,多年來極力避免去參加舞會,也不想去舞會。後來,朋友們知道他有這麼一個習慣,也就不去勉強他了。1992年4月30日上午,在汕頭大學學術交流樓的學術廳,麵對參加座談會的許多教授和係主任、校長們,他心情因為激動和興奮,先後有兩次說:“我平時是不喝酒的。待汕頭大學的改革開放試驗取得成績的那一天,我和大家一起喝酒。”並且還強調說:“不是喝一杯,而是二杯,三杯!”

李嘉誠說:“我的生活標準甚至還不如1962年的生活標準。我覺得簡單的生活更有趣。”中國人是很重視過50大壽或60大壽的生日的。可是他在這方麵並不感興趣。對於他來說,花五六十萬元過生日是容易事,但他卻感到“沒有多大意思,也沒有這個必要”。隻和家裏人及好友歡聚一下而已。隻有親戚朋友在他生日的時候送來一點小禮品表示表示。

知識不僅是指課本的內容,還包括社會經驗、文明文化、時代精神等整體要素,這樣才有競爭力。在李嘉誠身上所展現的,其實正是一種樸素的中國文化,它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要想成為一真正的投資家,而不是小打小鬧,首先就要從待人以誠、艱苦樸素、立德立身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