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荷之集句(1 / 3)

第一節 荷之聯

自古以來,在我國詩、詞、歌、賦、曲等諸多文學樣式中,有著大量詠荷佳句,擷英如下:

彼澤之陂,有蒲與荷。

——《詩經·陳風·澤陂》

彼澤之陂,有蒲菡萏。

——《詩經·陳風·澤陂》

山有扶蘇,隰有荷華。

——《詩經·鄭風·山有扶蘇》

製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屈原《離騷》

芷葺兮荷屋,繚之兮杜衡。

——《楚辭·九歌·湘夫人》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

——漢《樂府·相和曲》

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

——漢《古詩十九首》

竦修斡以淩波,建綠葉之圓規。灼若光之元岫,赤若太陽之朝雲。

——漢·閔鴻《芙蓉賦》

覽百卉之英茂,無斯花之獨靈。結修根於重壤,泛清流而濯莖。

——三國·曹植《芙蓉賦》

迫而察之,灼若芙蓉出綠波。

——三國·曹植《洛神賦》

青荷蓋綠水,芙蓉披紅鮮。下有連根藕,上有並頭蓮。

——晉《樂府·青陽渡》

澤蘭漸被徑,芙蓉始發池。

——南朝·謝靈運《遊南亭》

魚戲新荷動,鳥散餘花落。

——南朝·謝《遊東田》

微風搖紫葉,輕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綠,待我泛紅光。

——南朝·梁·沈約《詠芙蓉》

蕊金光而絕色,藕冰拆而玉清。載紅蓮以吐秀,披絳華以舒英。

——南朝·江淹《蓮花賦》

澤陂有微草,能花複能實。碧葉喜翻風,紅英宜照日。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如何霜霜交,應與飛蓬匹。

——南朝·江洪《詠荷》

芙蓉散其華,菡萏溢金塘。

——南朝·劉楨《公詩》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莖孤引綠,雙影共分紅。色奪歌人臉,香亂舞衣風。名蓮自可念,況複兩心同。

——隋·杜公瞻《詠同心芙蓉》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

看取蓮花淨,方知不染心。

——唐·孟浩然《大禹寺義公禪》

芙蓉不及美人妝,水殿風來珠翠香。

——唐·王昌齡《西宮夜怨》

莫道盆池作不成,藕梢初種已齊生。

從今有雨君須記,來聽蕭蕭打葉聲。

——唐·韓愈《盆池》

日日采蓮去,洲長多暮歸。開篙莫濺水,畏濕紅蓮衣。

——唐·王維《蓮花塢》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唐·王維《山居秋暝》

碧荷生幽泉,朝日豔且鮮。秋花冒綠水,密葉羅青煙。秀色粉絕世,馨香誰為傳?坐看飛霜滿,凋此紅芳年。結根未得所,願托華池邊。

——唐·李白《古風》

若耶溪旁采蓮女,笑隔荷花共人語。

——唐·李白《采蓮曲》

荷花嬌欲語,愁殺蕩舟人。

——唐·李白《淥水曲》

潭清疑水淺,荷動知魚散。

——唐·儲光羲《釣魚灣》

沉竿續縵深莫測,菱葉荷花淨如拭。

——唐·杜甫《陂行》

風含翠娟娟淨,雨袤紅蕖冉冉香。

——唐·杜甫《狂夫》

糝徑楊花鋪白氈,點溪荷葉疊青錢。

——唐·杜甫《漫興》

波漂菰米沉雲黑,露冷蓮房墜粉紅。

——唐·杜甫《秋興》

竹深留客處,荷淨納涼時。

——唐·杜甫《陪人納涼遇雨》

衰紅受露多,餘馥依人少。

——唐·韋應物《慈恩寺南池秋荷》

菱葉縈波荷風,荷花深處小船通。

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

——唐·白居易《采蓮曲》

姑山半峰雪,瑤水一枝蓮。

——唐·白居易《玉真張觀主下》

薔薇帶刺攀應懶,菡萏生泥玩亦難。

——唐·白居易

紅鯉二三寸,白蓮八九枝。

——唐·白居易《草堂前新開一池養魚種荷》

驚風亂芙蓉水,密水斜侵薜荔牆。

——唐·柳宗元《登柳州城樓寄四刺史》

豔豔剪紅英,團團削翠莖,托根在褊淺,因依泥滓生。

——唐·元稹《遣興》

晚荷猶展卷,早蟬遽蕭嘹。

——唐·元稹《遣興》

樓前流水江陵道,鯉魚風起芙蓉老。

——唐·李賀《江樓曲》

此花此葉常相映,翠減紅衰愁煞人。

——唐·李商隱《贈荷花》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

——唐·李商隱《無題》

幽淚欲幹殘菊露,餘香猶入敗荷風。

——唐·李商隱《過伊仆射舊宅》

弱柳千條露,哀荷一向風。

——唐·李商隱《登霍山驛樓》

西亭翠被餘香薄,一夜將愁向敗荷。

——唐·李商隱《冷荷》

水仙欲上鯉魚去,一夜芙蓉紅淚多。

——唐·李商隱《板橋曉別》

綠塘搖灩接星津,軋軋蘭橈入白蘋。

應為洛神波上襪,至今蓮蕊有香塵。

——唐·溫庭筠《蓮花》

莫引西風動,紅衣不耐秋。

——唐·陸龜蒙《芙蓉》

早藕擎霜節,涼花束紫俏。

——唐·陸龜蒙《早秋》

南湖一夜雨,應濕采蓮船。

——唐·韓《效崔國輔體》

年年越溪女,相憶采芙蓉。

——唐·杜荀鶴《春宮怨》

茨菰葉爛別西灣,蓮子花開不見還。

——唐·張潮《江南行》

巴女騎牛唱“竹枝”,藕絲菱葉傍江時。

——唐·於鵠《巴女謠》

采蓮無限蘭橈女,笑指中流羨爾歸。

——唐·崔玨《和友人鴛鴦之什》

紫豔半開籬菊靜,紅衣落盡渚蓮愁。

——唐·趙嘏《長安秋望》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東風怨未開。

——唐·高蟾《上高侍郎》

(強)整嬌姿臨寶鏡,小池一朵芙蓉。

——五代·李《臨江仙》

紅藕花香到檻頻,可堪閑憶似花人,舊歡如夢絕音塵。

——五代·李《浣溪沙》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

——五代·李《攤破浣溪沙》

六幅羅裙地,微行曳碧波,看盡滿地疏雨打團荷。

——宋·孫光憲《思帝鄉》

楊柳在身垂意緒,藕花落盡見蓮心。

——宋·孫光憲《竹枝詞》

秋暮。亂灑衰荷,顆顆真珠雨。

——宋·柳永《甘草子》

有三秋桂子,十裏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

——宋·柳永《望海潮》

西南月上浮雲散,軒檻涼生,蓮芰香清,水麵風來酒麵醒。

——宋·歐陽修《采桑子》

池麵風來波瀲瀲,波間露下葉田田。

誰於水麵張青蓋,罩卻紅妝唱采蓮。

——宋·歐陽修《荷葉》

柳外輕雷池上雨,雨聲滴碎荷聲。

——宋·歐陽修《臨江仙》

最喜晚涼風月好,紫荷香裏聽泉聲。

——宋·曾鞏《西湖納涼》

雨罷蘋風吹碧漲。脈脈荷花,淚臉紅相向。

——宋·晏幾道《蝶戀花》

守得蓮開結伴遊,約開萍葉上蘭舟。

來時浦口雲隨棹,采罷江邊月滿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