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魔方:健康從心開始13(1 / 3)

第四章扔掉你的不良嗜好與怪癖

第一節請你不要“太幹淨”

1.潔癖產生的心理原因

2.正確認識潔癖

3.潔癖導致的不良後果

4.潔癖的心理治療

愛清潔,本是一種良好的品格,但是,愛清潔愛得太過分,就是一種心理疾患了。心理醫生們將愛清潔愛得太過分稱之為“潔癖”。

之所以產生潔癖,首先可能是由生活經曆,即出身和家庭環境而產生的,有些潔癖者的父母特別是母親,往往就是一個潔癖者,他們對子女的潔淨有一種超乎尋常的要求。

其次,潔癖可能反映了一種自卑心理。有些潔癖者由於某種原因感到很自卑,因而他們很擔心自己因不整潔而被人看不起。

最後,潔癖可能是一種代償行為。所謂代償行為,就是人在某種心理欲望得不到滿足時,通過它來獲得替代滿足的一種方式。沒有一點對亂的寬容,這樣才能保證自己心態與生活的穩定與正常。

中國曆史上最著名的潔癖之士要首推明初大畫家倪雲林。他愛潔成癖,連自己的文房四寶——筆、墨、紙、硯都有兩個傭人專門負責經營,隨時擦洗。院裏的梧桐樹,也要命人每日早晚挑水揩洗幹淨。一日,他的一位好朋友來訪,夜宿家中。因怕朋友不幹淨,一夜之間,竟親起視察三四次。忽聽朋友咳嗽一聲,於是擔心得一宿未眠。及至天亮,便命傭人尋找朋友吐的痰在哪裏。傭人找遍每個角落也沒見到痰的痕跡,又怕挨罵,隻好找了一片樹葉,稍微有點髒的痕跡,送到他麵前,說就在這裏。他斜睨了一眼,便厭惡地閉上眼睛,捂住鼻子,叫傭人送到三裏外丟掉。

此君堪稱潔癖之登峰造極者。潔癖的做法好像是很衛生,但患有潔癖的人卻往往感受不到幸福,隻感到緊張和痛苦,覺得活得特別累,沒有時間去享受生活。其實過分的潔癖會導致人的免疫功能的減退,影響健康。人適度地接觸病菌,反而會產生抵抗力。假如,有兩個人去一個有病菌的場所,一個是潔癖,特別愛幹淨,另一個不是,誰更容易感染病菌?是“潔癖”者。因為後者身上的一些病菌使他體內產生抗體,會和外來病菌進行戰鬥,而“潔癖”者沒有任何防備,病菌可以長驅直入。進人成年以後,接觸的社會麵很廣,如果還把自己搞的過分幹淨,反而容易生病。有“潔癖”的人同時還易患口腔潰瘍、腹瀉、感冒、咽炎等疾病,這就是因為太愛幹淨的緣故。

潔癖導致的還不隻是健康方麵的問題。有一對夫婦結婚三年不孕,去醫院檢查,一切正常。不孕的原因竟是因為妻子一直固執地認為性是汙穢的,把潔癖帶到了性生活中了。

以上還隻是一些顯性的潔癖,還有更多隱性的潔癖,即心理性潔癖。如中國男人根深蒂固的“處女情結”,就是一種自私而霸道的貞操潔癖。唯美主義的愛情也是一種潔癖。容不得一絲一毫的雜質。殊不知,純而又純的愛情恰是最沒有免疫力、短命的愛情。

1.認知療法

潔癖所帶來的危害超過益處。細菌是人類生活環境的必要組成部分,日常接觸到的某些細菌對我們的生活與健康是有益的。如果不加選擇地滅菌,就可能給那些抵抗力、適應性、侵襲力強的有害病菌開綠燈,破壞人體內及自然環境的微生物平衡,以致有害的細菌大量生存和繁殖。在心理谘詢門診,就有許多有潔癖的人同時還易患口腔潰瘍、腹瀉、感冒、咽炎等疾病。

2.滿灌療法

自己坐於房間內,請其好友或親屬當助手。全身放鬆,輕閉雙眼,然後讓助手在自己手上塗各種液體,如清水、墨水、米湯、油、染料等。在塗時,應盡量放鬆,而助手則盡力用言語形容手已很髒了。你要盡量忍耐,直到不能忍耐時睜開眼睛看到底有多髒為止。助手在塗液體時應隨機使用透明液體和不透明液體並隨機使用清水和其他液體。這樣,當你一睜開眼時,會出現手並不髒,起碼沒有想象的那麼髒的情況,這對患者的思想是一個衝擊,說明“髒”往往更多來自於自己的意念,與實際情況並不相符。而當你發現手確實很髒時,洗手的衝動會大大增強,這時候,治療助手一定要禁止他洗手,這是治療的關鍵。你會感到很痛苦,但要努力堅持住,助手在一旁應積極給予鼓勵。

在這一關鍵時刻,助手的示範作用很大。助手可在自己手上也塗上液體,甚至更多更髒,並大聲說出內心的感受。由於二人有了相同的經曆,在情感上就能得到溝通,對髒東西的認識也能逐漸靠攏。這時,你要仔細體會焦慮的逐步消退感。

滿灌療法在剛開始時把人推向焦慮的頂峰,但隨著練習次數的增加,焦慮會逐漸下降,強迫行為也會慢慢消退。

3.係統脫敏法

請把自己害怕的東西和場景、經常做的事情,從輕度到重度寫出來,然後每天從最容易的事情入手控製自己的行為,如逐漸減少洗手的次數和時間。

第二節不要拿購物當“心藥”

1.何為購物狂

2.購物癖產生的心理原因及分析對策

3.如何解決你的購物癖

心情不好你會去做什麼?也許男士會說,一根接一根地吸煙,然後大口地喝酒,來個一醉方休;女士則會說,瘋狂購物或者是海吃一頓,把一切都消滅在食物裏。但是如果你的購物欲望超過你的經濟能力或是購物已經超出了適當性,且每次購物後都為自己的行為後悔,多次的反複,這樣你就是“購物狂”了。這是一種心理偏差,是不正確的宣泄途徑,應該進行適當調整。

最近一次關於國內消費的調查結果顯示,在極端情緒下消費的女性高達46.1%。而早在三年前,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在一次類似的調查中也發現了相同的問題,在該次調查中還指出,男性情緒化消費的比例也達到了17.4%。調查顯示,購物狂多數是女性,這與各國的文化傳統普遍接受女性購物較多有關。

心理學家發現,有必要在那些為了自娛自樂而反複購買某種物品的購物者與那些已經購物成癖的人群之間劃出界線,對於後者必須進行心理治療。

典型性的購物癖患者至少每個星期都會進行一次瘋狂的大采購,他們好像受到了控製一樣,去買一些根本用不著的東西,事後感到非常後悔。另外,這些人由於並不十分富有,所以經常會陷入財政困境。

心理學家分析說,這些人往往生活中有自卑感,希望通過購物來發泄某種壓抑的情緒,或是用這些外在的物質刺激來填補內心的空虛,結果是,“他們隻是在買東西的過程當中感到快樂,而物品一旦到手就失去了吸引他們的魅力。”

在這一消費群體看來,無論是什麼樣的事情,“去大肆采購一番,然後想盡辦法把錢花光,心情也就好了。”似乎在不如意的時候,購物和大把地花錢是他們用來緩解壓力、平衡情緒和宣泄無奈的最佳方式。

1.為平衡情緒埋單

朱某是某科研院所裏德高望重的人物,這次老所長退休,他是理所當然的接班人。他每天都急切地等待這個好消息,但是,新所長卻是從其他的單位調來的,朱某的希望一下子破滅了,十分懊惱,想找朋友談談,又覺得說不出口,很丟人。當他無目的地在路上走的時候,正巧路過一家商場,就順路走了進去。在商場中,服務員熱情地介紹了他要看的東西,當他買下的時候,還誇他有眼光,有品味。這樣,朱某把兜裏的現金花光後,又接著刷卡,卡透支後,才拿著東西興衝衝地回家了。到家後,他看自己買的東西很多是沒用的,又想到妻子回家後的一頓嘮叨,心情更加鬱悶。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當不了將軍的士兵,也不見得就不是個好士兵。有進取心是值得表揚的,但對一些事情,人們要正確認識。有很多事情,存在的決定因素很多,有些是可以想到的,有些因素也是事先無法預知的。且領導的欣賞水平也不一樣,一件事情隻要盡力了,就不要過度地自責。像朱某這個情況,應當找朋友聊聊,不要有自卑心理,適時地把不良情緒宣泄出來對於自己的身心都有好處。瘋狂地購物,也許在當時來說是有效的,但卻要付出金錢代價,買了許多不適用的東西還是要後悔,那就得不償失了。瘋狂購物是一種非理性的表達,偶爾一次還可以,但是一旦形成了惡性循環,後果將不堪設想。

2.為緩解壓力埋單

林娟是外企的白領,平時工作的壓力很大,老板交代的任務很艱巨,完成得不好還要受到老板的質疑,有時也情不自禁地想,自己能力是否存在問題。有一次她在很壓抑的時候到商場逛了一圈,買了很多的東西後覺得很過癮。於是,她接著買了更多的東西,在商場中重新找到了自信。可是回到家中才想起,明天要交的創意還沒做,自己的房租還沒交。

很多的白領階層,都有很大的精神負擔,當她為了緩解壓力而到商場購物時,商場給她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服務員都會關注她。她會受到了服務員的重視和肯定,當她埋單時,還會讓服務員很羨慕,對她的能力給予肯定。但是她離開了商場這個特定的環境,一點也不能激發她工作的熱情,反而會因為她的提前透支,平添更多的煩惱。

3.為失落情緒埋單

前幾天劉曦接到男友的電話,說兩人性格不適合,應該分手,讓她以後找個合適的男友,並請劉曦以後不要再和他聯絡。劉曦還沒緩過神兒,男友已經掛了電話。再打,他已經關機了,找到他租的房子,房東說已經搬了家,問他的朋友,都說最近沒什麼聯係。就這樣,劉曦在家待了兩天,兩天中她不停地想,自己到底哪裏沒做好,哪裏出了錯。想到她為男友付出的點點滴滴,他卻甩了自己,她覺得現在這樣折磨自己真是不值,於是決定重新振作起來,首先要做的便是買東西,徹底地改變自己。於是她拿著自己的全部存款,到商場瘋狂購物,把自己平時很喜歡、又沒舍得買的東西買了個遍,即使是現在不使用的東西,隻要自己覺得好,都統統買下,直到信用卡透支。但當她回家後,依然覺得很難過,這堆東西沒能撫平她失戀的傷口。

這樣的情況在生活中很常見,特別是女孩子失戀或是心情不好的時候,要麼瘋狂購物,要麼就到飯店海吃一頓,還有的瘋狂上網,所以現在才會出現這麼多的“購物狂”、“貪吃狂”、“上網狂”。當她瘋狂購物時,她的很多觀點會得到服務員的認可,使她產生一種歸屬感,用金錢找回被朋友拋棄的平衡。但離開商場後,她還會覺得失落。當你選擇這種快速的滿足方法時,一定要有個限度,對自己的購物需求要有準確判斷。不要當你不高興、空虛或工作中遇到挫折時就去購物,因為你購物回來後會很快又產生失落感,然後再買,陷入到惡性循環中,永遠也找不到解決問題的真正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