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魔方:健康從心開始16(3 / 3)

④異性恐懼。主要症狀與前幾種情況大致相同,隻是患者在與異性或者自己的上級接觸時,症狀尤其嚴重,感到極大的壓迫感,不知所措,甚至連話也說不出來。與自己熟識的同性及一般同事交往則不存在多大問題。

⑤口吃恐懼。口吃恐懼可歸類於社交恐懼的一種。患者本人獨自朗讀時沒有什麼異常,但到別人麵前時,談話就難以進行,或出現發音障礙,或才說到一半兒就說不下去了。有些患者對此憂心忡忡,因不能順利地與人交談而感到自己是個殘缺的人,並因此而非常苦惱。

1.學會毫無畏懼地看著別人,並且是專心的

當然,對於一位害羞的人,開始這樣做比較困難,但你非學不可。試想,你若老是回避別人的視線,老盯著一件家具或遠處的牆角,不是顯得很幼稚嗎?難道你和對方不是處在一個同等的地位嗎?為什麼不拿出點勇氣來,大膽而自信地看著別人呢?

2.多讀書

有時你的羞怯不完全是由於過分緊張,而是由於你的知識領域過於狹窄,或對當前發生的事情知道得太少。假若你能經常讀些課外書籍、報刊,開拓自己的視野,豐富自己的閱曆,你就會發現在社交場合你可以毫無困難地表達你的意見。這將會有力地幫助你樹立自信,克服羞怯。

3.做一些克服羞怯的運動

例如:將兩腳平穩地站立,然後輕輕地把腳跟提起,堅持幾秒鍾後放下,每次反複做30下,每天這樣做兩三次,可以消除心神不定的感覺。

4.深呼吸

害羞使人呼吸急促,因此,要強迫自己做數次深長而有節奏的呼吸,這可以使緊張心情得以緩解,為建立自信心打下基礎。

5.轉移注意力

與別人在一起時,不論是正式與非正式的聚會,開始時不妨手裏握住一樣東西,比如一本書、一塊手帕或其他小東西。握著這些東西,對害羞的人來說,會感到舒服,而且有一種安全感。

第六節嫉妒是影響交往的大障礙

1.嫉妒的積極和消極作用

2.交往中嫉妒心理的表現

3.怎樣克服人際交往中的嫉妒心理

4.正確看待自己的長處

5.嫉妒心理的自我調節

嫉妒,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人類的一種普遍的情緒。現代社會是一個崇尚成功的社會,然而,在激烈的競爭當中,有人成功,就必然有人失敗。失敗之後所產生的由羞愧、憤怒和怨恨等組成的複雜情感就是嫉妒。

忌妒的特點是:針對性——與自己有聯係的人;對等性——往往是和自己職業、層次、年齡相似而超過自己的人;潛隱性——大多數忌妒心理潛伏較深,體現行為時較為隱秘。

嫉妒有兩方麵的意義。一方麵,嫉妒具有積極的意義。莎士比亞把嫉妒比作愛情的衛道士。確實,你的戀人如果反對你同別的異性接觸和交往,正是反映了他(她)對你的愛的程度。反之,如果他(她)從不“吃醋”,那麼你們之間的愛情恐怕還處在很低的水平,或者已經到了危險的地步。另一方麵,嫉妒在更多的時候表現為消極的。嫉妒常常會導致中傷別人、怨恨別人、詆毀別人等消極的行為。嫉妒往往是和心胸狹隘、缺乏修養聯係在一起的。心胸狹隘的人會因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產生嫉妒心理,別人任何比他強的方麵都成了他嫉妒的緣起。缺乏修養的人會將嫉妒心理轉化成消極的嫉妒行為,嚴重地破壞人際關係。

西班牙作家塞萬斯指出:“忌妒者總是用望遠鏡觀察一切,在望遠鏡中,小物體變大,矮個子變成巨人,疑點變成事實。”忌妒是對與自己有聯係的、而強過自己的人的一種不服、不悅、失落、仇視,甚至帶有某種破壞性的危險情感,是通過把自己與他人進行對比而產生的一種消極心態。有些人當看到與自己有某種聯係的人取得了比自己優越的地位或成績,便產生一種嫉恨心理;當對方麵臨或陷入災難時,就隔岸觀火,幸災樂禍;甚至借助造謠、中傷、刁難、穿小鞋等手段貶低他人,安慰自己。正如黑格爾所說:“有忌妒心的人自己不能完成偉大事業,便盡量去低估他人的偉大,貶低他人的偉大性使之與他本人相齊,因此有必要對其進行克服。”除此之外,還有以下幾種心理障礙也影響著你的人際交往:

1.自卑。美國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兒童時期如果各項活動取得成績而得到老師、家長及同伴的認可、支持和讚許,便會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求知欲,內心獲得一種快樂和滿足,就會養成一種勤奮好學的良好習慣。相反,他們會產生一種受挫感和自卑感。個體自卑感的形成主要是社會環境長期影響的結果。自卑的淺層感受是別人看不起自己,而深層的理解是自己看不起自己,即缺乏自信。

2.自負。隻關心個人的需要,強調自己的感受,在人際交往中表現為目中無人。與同伴相聚,不高興時會不分場合地亂發脾氣。高興時則海闊天空、手舞足蹈講個痛快,全然不考慮別人的情緒和別人的態度。另外,在對自己與別人的關係上,過高地估計了彼此的親密度,講一些不該講的話。這種過於親昵的行為,反而會使他人出於心理防範而與之疏遠。

3.多疑。這是人際交往中的一種不好的心理品質,可以說是友誼之樹的害蟲。正如英國哲學家培根所說:“多疑之心猶如蝙蝠,它總是在黃昏中起飛。這種心情是迷人的,又是亂人心智的。它能使你陷入迷惘,混淆敵友,從而破壞他人的事業。”具有多疑心理的人,往往先在主觀上設定他人對自己不滿,然後在生活中尋找證據。帶著以鄰為壑的心理,必然把無中生有的事實強加於人,甚至把別人的善意曲解為惡意。這是一種狹隘的、片麵的、缺乏根據的一種盲目想象。

4.敵視。這是交際中比較嚴重的一種心理障礙。這種人總是以仇視的目光對待別人。這種心理或許來自童年時期的虐待,從而使他們產生別人仇視我,我仇視一切人的心理。對不如自己的人以不寬容表示敵視;對比自己厲害的人用敢怒不敢言的方式表示敵視;對處境與己類似的人則用攻擊、中傷的方式表示敵視,使周圍的人覺得隨時有遭受其傷害的危險而不願與之往來。

5.羞怯。羞怯心理是絕大多數人都會有的一種心理。具有這種心理的人,往往在交際場所或大庭廣眾之下,羞於啟齒或害怕見人。由於過分的焦慮和不必要的擔心,使得他們在言語上支支吾吾,行動上手足失措。長此下來,會不利於同他人正常交往。

6.幹涉。心理學研究發現,人人需要有一個不受侵犯的生活空間。同樣,人人也需要有一個自我的心理空間。再親密的朋友,也有個人的內心隱秘,有一個不願向他人袒露的內心世界。有的人在相處中偏偏喜歡詢問、打聽,傳播他人的私事,這種人熱衷於探聽別人的情況,並不一定有什麼實際目的,僅僅是以刺探別人隱私而沾沾自喜的低層次的心理滿足而已。

正因為嫉妒會產生消極作用,所以我們要努力地克服它。當我們有很多事情要做時,我們就無暇去嫉妒別人。因此,積極參與各種有益的活動,努力學習,勤奮工作,使自己真正充實起來,那麼,嫉妒的毒素就不會孳生、蔓延。為了緩解自己的失敗帶來的心理上的不平衡感,可以找一些理由,使自己不再嫉妒別人。可以說“我的運氣不太好而已”,“這樣的成功沒有什麼價值”,以此排解心中不滿,避免產生嫉妒。這種方法隻是權宜之計,不能過分使用,否則可能又會產生其他消極的心理障礙。一個人在嫉妒別人時,總是注意到別人的優點,卻不能注意自己比別人強的地方。其實任何人都有不如別人的地方,當別人在某些方麵超過我們時,我們可以有意識地想一想自己比對方強的地方,這樣就會使自己失衡的心理天平重新恢複到平衡的狀態。總之,對別人產生了嫉妒並不可怕,關鍵要看你能不能正視嫉妒。如果能把嫉妒轉化為成功的動力,化消極為積極,往往會使你趕上甚至超過別人。這一切都取決於你自己。

1.能客觀評價自己

嫉妒是一種突出自我的表現。這種人無論遇到什麼事,首先考慮到的是自身的得失,因而引起一係列的不良後果。所以當嫉妒心理萌發時,還是有一定表現時,要能夠積極主動地調整自己的意識和行動,從而控製自己的動機和感情。這就需要冷靜地分析自己的想法和行為,同時客觀地評價一下自己,當認清了自己後,再重新看別人,自然也就能夠有所覺悟了。

2.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要胸懷大度,寬厚待人。和我們自己一樣,每個人都有成功的渴望。我們在自己獲得成功時一定也要尊重別人的成績和才華。

3.看到自己的長處

克服嫉妒心理,首先必須正確認識自己,既看到自己的短處,也看到自己的長處,就不會有處處不如人的想法。

4.化嫉妒為動力

當看到自己的不足時,不怨天尤人,自暴自棄,而應加倍努力,奮起直追。尤其要克服亂攀比的心態,要善於學習,勇於超越,久而久之,嫉妒心理就會消失。

5.自我宣泄

有時麵對生活和事業上的巨大落差,或社會的種種不公正現象,人們都難免出現一時的心理失衡和嫉妒。這時,要是實在無法化解的話,也可以適當地宣泄一下。可以找一個較知心的親友,痛痛快快地說個夠,出氣解恨,暫求心理的平衡。發泄完以後你可能就會覺得好受許多。當然,這種方式並不能最終解決嫉妒心理,還需要其他方麵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