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作為一座曆史文化名城,不僅具有悠久的華夏文明,同時,還在飲食文化方麵很有代表性。例如:有著名的北京烤鴨、涮羊肉、烤小豬以及北京烤肉“南宛北季”等風味食品。南北朝齊梁間學者、文學家劉峻在《送橘啟》裏雲:“南中橙甘,青鳥所食,始霜之旦采之,風味照座。”其實,古人對“風味”的這種認識和理解,隨著社會生活實踐不斷地向前發展,則又被人們用來引申說明事物所具有的一種特殊色彩或趣昧。而老北京傳統文化可以說是非常豐富多彩的。
著名的曆史文化名城占都北京的街巷地名與自然界、動植物、生活飲食、服飾用品、方位、數目、人體等密切相關。北京街巷地名雖然是繁多複雜,但是筆者精心挑選出了一些最有代表性的街巷地名彙編成本文,以供讀者賞析。例如:著名的長安街一名的由來;東四、西四和東單、西單;王府井和東安市場;天壇、地壇與北京街巷地名;風、雨、露與北京街巷地名;花、鳥、魚、蟲與北京街巷地名等。因為篇幅有限,像與生活飲食、服飾用品等相關的街巷地名,如包子胡同、醋兒胡同、炒豆胡同、茶葉胡同、燒酒胡同等街巷地名皆從略了。
因此,筆者集中精力,花費了一段時間,精心撰寫了《趣談老北京文化》這本書。為了適應各個層次廣大讀者的需要,讓讀者從書中能夠學到不少有趣而又有益的知識。
在本套叢書的寫作過程中,向良穗副總編給予了熱情的支持和幫助。同時,本書的責任編輯範荔為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謹在此表示誠摯的謝意。
然而,因為本書所涉及的內容知識麵較廣,筆者的知識和水平畢竟是有限的,難免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廣大讀者能夠給予熱情的幫助與指導。
施連芳 上官文軒
2005年3月寫於北京西單居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