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爾赫斯說過,原因晚於結果。這正好說明了我們觀看希區柯克電影時的情形:結果有了,原因在哪裏?
《茶之書·“粹”的構造》
(日)岡倉天心?九鬼周造?著
江川瀾 楊光 譯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年8月
《“粹”的構造》是海德格爾的學生、日本哲學家九鬼周造男爵的作品。他用一生的時間來思考“粹”,但隻寫出了這本薄薄的小冊子。“粹”很難給出解釋,不過,“粹”與“庸俗”相對,表達“纖巧”或者“卓越”的趣味。“粹”的第一表征是對異性的媚態,第二表征是傲氣,第三表征是達觀。與“粹”相關的含義主要有“上品”、“華麗”、“澀味”。
當然,最能體現“粹”的大概是日本藝伎了。作為欲望對象的藝伎不僅僅在發式、服飾、體態上體現“粹”,還別有一種心境與態度。凱勒曼在《漫步日本》一書中寫道:“她呈現的媚態中有一種從歐洲女性身上無法找到的嫵媚。”
這種“粹”被九鬼周造提煉為一種可以衡量建築、音樂水準的美學標準。
《茶之書·“粹”的構造》是這本合集的名字,作者分別為岡倉天心與九鬼周造。這本書裏並沒有講兩個作者的關係,但其實兩人卻是大有淵源。
1887年,駐美大使九鬼隆一懷孕的妻子初子,由名叫岡倉天心的年輕藝術家護送回日本。船到日本,初子已經決意與天心生活,從此也就跟丈夫隆一分居。這一年九鬼隆一37歲,初子夫人27歲,畫家天心25歲;而那在水上航行的神秘胎兒、未來的哲學家九鬼周造則還沒有年齡。
《中華帝國晚期的欲望與小說敘述》
(美)黃衛總著 張蘊爽譯
江蘇人民出版社 2010年12月
《中華帝國晚期的欲望與小說敘述》這本書,講的是中國古典小說與欲望的關係。作者黃衛總是美國學者,他強調拉康的觀點,欲望不是與對象的一種關係,而是與幻想的一種關係。西方欲望理論中的關鍵詞“缺席”與“再現”同樣適用於《牡丹亭》或者《紅樓夢》。
中國思想史研究者劉殿爵提出過一個對我們來說相對陌生的觀點:“欲望觀念是大多數中國思想的核心。”黃衛總重新梳理了屠隆、湯顯祖、李開先、袁宏道等人關於欲望的描述,讓我們信服晚明文人對欲望的確有過長時間深入的思考,而這些思考與中國文化也息息相關。
黃衛總值得注意的發現是,中國傳統小說的發展是與中華帝國晚期關於欲望的觀點的變化緊密相聯的。當然,關於欲望的論爭為小說提供了啟發,小說的寫作也促進了某種欲望觀點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