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六章 拉裏·埃利森(LarryEllison)(1 / 3)

公司職務:甲骨文共同創始人和首席執行官

年齡:61

身價:170億美元

成功理念:可同時用於主機和台式電腦的數據庫軟件,允許企業使用眾多不同的操作係統來組織信息。

出名事跡:聯合創建了軟件巨頭甲骨文,最近通過收購,讓公司在企業應用軟件業重奪主導地位。前不久甲骨文以60億美元收購SiebelSystems,價值近180億美元。

他成功阻止了美國司法部(DepartmentofJustice)的反對,還說服了拒不服從的管理層,收購了仁科(PeopleSoft),並繼續收購其它企業軟件公司。

埃裏森同時還是野心勃勃的帆船運動員,他十分渴望與寶馬甲骨文(BMWOracle)隊一道,贏得2007年的美洲杯帆船挑戰賽。他還自己矽穀家中的後院,建了一個日本式皇家村莊。

他說:“我想我是十分以目標為導向的。我想贏得美洲杯,我希望甲骨文成為世界頭號軟件公司。不管你信不信,我仍然認為有可能打敗微軟。”

有人說:“上帝與拉裏·埃裏森的區別是……上帝認為他不是埃裏森。”——摘自1997年未經許可的傳記標題。

1.與人合作成立軟件業巨頭——甲骨文公司

1944年,埃裏森出生在紐約,但剛一出生就被父母拋棄了,一個芝加哥的親戚收養了他,在埃裏森的記憶裏,隻與母親見過一麵,知道她是猶太人,而父親的身份,至今還是一個謎。

從小,埃裏森就表現出了在數學方麵的天賦,他先後進入芝加哥大學和伊利諾斯大學,後來進入西北大學,但都沒有等到畢業他就離開了。在學校他非常孤僻,喜歡獨來獨往。他的成績並不怎麼好,惟一感興趣的就是計算機。

大學肄業的埃裏森先後在加利福尼亞幾家不出名的計算機公司工作,正是在其間,埃裏森的數學才能得以顯露,他不僅在技術上工作出色,而且對技術的發展趨勢有著本能的把握,簡直就是一個非常有眼光的技術天才。

可是,埃裏森對自己駕輕就熟的技術工作越來越缺乏興趣。有一次,他在一個聚會上對他的朋友談了他下一步的想法:“我不能再幹技術了,靠它我永遠富不了,我要當老板,開創自己的公司。”

於是,他開始頻頻跳槽,尋找一個能讓自己發展的機會,但是家裏的情況並不允許他這樣做,再加上他花錢的速度永遠超過賺錢的數目,家裏開始債台高築。1974年,忍無可忍的妻子昆妮與他分手了。當時埃裏森苦苦哀求妻子:“我會成為百萬富翁的,如果你和我在一起。”但昆妮卻不相信,不過直到埃裏森真的成了超級富豪,昆妮也並不後悔自己當初的選擇。

1977年,一個機會來了,在精密儀器公司任職的埃裏森獲悉該公司有一個較大的軟件編製工作要發外承包,標價70萬美元。他決心抓住這個機會,做一番事業。他與兩個同事在6月正式成立了軟件開發實驗室股份有限公司(SDL),以家裏的房子做抵押,最後以40萬美元的最低價格中標。

40萬美元的經費為SDL提供了難得的啟動資金。精密儀器公司的項目順利進行著,可是埃裏森又在考慮公司的下一步了:如果還這樣繼續編寫一個又一個的合同和程序,不但費神而且費力。能不能一勞永逸地隻編寫一個程序呢?這樣才能更節省時間和精力,同時也會在市場上贏得更多的客戶。1970年,美國整個軟件行業的銷售額才7000萬美元。大多數人還沒有意識到計算機軟件的重要性,但埃裏森已經從中覺察到了未來發展的可能性,他似乎看到了軟件行業的光輝未來。

1976年,IBM公司研究人員發表了一篇裏程碑式的論文《R係統:數據庫關係理論》,介紹了數據庫理論和查詢語言SQL。埃裏森非常仔細地閱讀了這篇文章,被其內容震驚,這是第一次有人用全麵一致的方案管理數據信息。在這個啟發下,埃裏森和他的同事開始著手編寫關係數據庫,雖然當時IBM也投入巨資在編製這一產品,但這4個人的小公司創造了一個奇跡,他們是第一個在市場上推出了SQL關係數據庫產品的公司!埃裏森促成了一個遠大前程的行業——軟件業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