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傾心篇(2)(1 / 3)

【賞析】

這首詩描寫一名年輕女子對於愛情的焦急期盼。濟水,既是一條河流,同時也是女子與他的情郎之間愛情的阻姅。女子鼓勵心儀的情郎,要他設法跨過這一層阻姅,向她求婚。古代的婚禮一般在秋收後第二年春天河水解凍前的農閑季節舉行。所以女子看到大雁南飛,便焦躁起來,囑咐情郎一定要在河開之前將婚禮辦成。詩篇結尾女子每天站在濟水邊焦急地期盼,艄公過來招呼她是否要渡河,女子立即嬌羞地回答:“我不渡河,我在等朋友呢”,以掩蓋她的心思。

詩經——靜女①

靜女其姝②,俟我於城隅③。

愛而不見④,搔首踟躕⑤。

靜女其孌⑥,貽我彤管⑦。

彤管有煒⑧,說懌女美⑨。

自牧歸荑⑩,洵美且異瑡。

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注釋】

①靜女:文雅的姑娘。②姝:美麗。③俟:等候。④愛:隱藏,遮掩。⑤踟躕:猶豫不定。⑥孌:美好。⑦貽:贈送。彤管:紅色的洞簫。⑧煒:鮮豔有光。⑨說譯:喜愛。⑩歸荑:饋贈荑草。荑草,初生的茅草。洵:的確。

【譯文】

文雅恬靜而又美麗的姑娘,躲在城牆牆角後麵等待我。

沒有看到我心儀的姑娘,我急躁地走來走去抓耳撓腮。

文雅恬靜而又美麗的姑娘,送給我一支紅色的洞簫。

洞簫的顏色鮮豔光澤,讓人越看越喜歡。

牧場歸來後送我荑草,荑草美麗而且靈異。

不是荑草多美,是因為美人所贈。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男女幽會的情歌。男子來到了約會地點,女子卻故意躲在城牆的角落後麵不讓男子看到。可憐的男子急得坐立不安,“搔首踟躕”。這兩句極為平常的描寫,極為傳神地表現了一對戀人初會時的情趣。繼而,女子出現,送給他彤管、荑草。這首詩寫得柔婉細膩,情意綿綿。全詩清新活潑,生動有趣。吟誦此詩,讀者亦會被其濃濃的青春氣息所感動,而誠心祝願這對戀人幸福美滿。

詩經——柏舟

沉彼柏舟,在彼中河。髡彼兩髦①,實維我儀。

之死矢靡它!母也天隻③!不諒人隻!

汎彼柏舟,在彼河側。髡彼兩髦,實維我特④。

之死矢靡慝⑤!母也天隻!不諒人隻!

【注釋】

①髡:頭發下垂。髦:指小孩的額前短發。②之:到。矢:發誓。靡它:無他心。③隻:語氣助詞。④特:配偶。⑤慝:邪惡,這裏指變心。

【譯文】

乘坐著堅固的柏舟,蕩漾在水中央,

那秀發飄垂的美少年呀,是我心儀的情人。

一直到死隻愛他一人,母親啊,天啊,為何聽不進我的話?

乘坐著堅固的柏舟,蕩漾在水邊,

那秀發飄垂的美少年呀,是我心儀的情人。

一直到死永不變心呀,母親啊,天啊,為何聽不進我的話?

【賞析】

情竇初開的少女,看到了自己心儀的美男子,發誓非此男不嫁,愛此男永不變心。有時候,年輕人衝動魯莽,喜歡發一些豪言壯誌,讓身為母親的人頭疼不巳。但從另一方麵來看,年輕人的這種大膽熱烈的情感,也恰恰是年長之人所缺乏的東西。這首詩同以“柏舟”為題,卻和《邶風·柏舟》有著完全不同的主體。

詩經——柔手

爰采唐矣①?洙之鄉矣②。雲誰之思?美孟薑矣③。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宮,送我乎淇之上矣。

愛采麥矣?洙之鄉矣。雲誰之思?美孟弋矣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宮,送我乎淇之上矣。

愛采葑⑤矣?洙之東矣。雲誰之思?美孟庸矣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宮,送我乎淇之上矣。

【注釋】

①爰:於何,在哪裏。唐:菟絲子,一種寄生植物,可入藥。②洙:衛國城邑,即牧野,古戰場。③孟:老大。薑:薑姓,春秋時期的貴族姓氏。④弋:春秋時期的貴族姓氏。⑤葑:蔓菁菜。⑥庸:春秋時期的貴族姓氏。

【譯文】

在何處采集菟絲子?在牧野的郊夕卜。

心中想念的人是誰?是薑家美麗的大女兒。

邀我到桑林中相會,和我在祠堂上相聚,與我在淇水邊告別。

在何處采集麥子?在牧野的北邊。

心中思念的人是誰?是弋家美麗的大女兒。

邀我到桑林中相會,和我在祠堂上相聚,與我在淇水邊告別。

在何處采集蔓菁菜?在牧野的東邊。

心中想念的人是誰?是庸家美麗的大女兒。

邀我到桑林中相會,和我在祠堂上相聚,與我在淇水邊告別。

【賞析】

薑、弋、庸都是當時的貴族大姓。如此說來,詩中的男主人公豈不是和三個女人相會?事實上,詩中描寫的並非是一個人,而是一組青年男女。時間上也是前前後後有出入的。如此說來,桑林就成了當時男女戀愛約會的固定地點,而祠廟附近則成了男女的遊玩場所,淇水河畔則成了他們分別時的場所。地點的環境和男女之間的社交活動非常吻合。

全詩以釆集植物起興,描繪的是男女相戀的情景。從現代美學角度來看,以釆摘植物起興愛情等題材,在審美上和愛情上有一定的同構同形關係,因為熾熱的感情與綠意蔥蘢的草木都可給人帶來勃然的欣悅。

詩經——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彼采蕭兮②,一日不見,如三秋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