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I自控修煉學10(2 / 3)

FBI有一句經常掛在嘴邊的話:“要想盡一切辦法為自己創造有利於抓捕的強大氛圍,這樣才能有效地打擊對手。”FBI在實戰中反複默念這句話,因為他們深信在和對方交手的時候一定要為自己創造利於抓捕歹徒的氛圍,其中包括兩條原則:

第一,心理上做好準備。

在和對方展開心理交鋒的時候,要善於抓住對方的弱點。在實戰中,他們經常會遇到一些外表看似強大實際內心脆弱的人,對付這一類人的方法就是從心理上摧毀對方,讓他們被迫折服於自己。通常,FBI會將使用一些慣用語句來威懾對方,比如:“你已經處於包圍圈內,還是放棄無謂的反抗吧”、“你的同夥已經將你供述出來,並且他們也已經落入法網”、“擺在你麵前的隻有一條路,那就是放下手中的武器,否則,你必將會受到法律的嚴懲”……通常在這些話說出口之後,不少犯罪分子的心理防線就崩潰得差不多了。

第二,為抓捕創造條件。

抓捕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不僅需要豐富的知識、高超的技巧和過人的膽識,還要做好相應的前期準備工作。因此,要想成功抓捕罪犯就要創造有利於抓捕的氛圍,比如找好抓捕地點、選擇抓捕時機,等到時機成熟了就開始實施抓捕。在這種嚴密措施的控製下,罪犯是很難逃脫的。

1991年,在德克薩斯州的一個小鎮發生了一起命案,一共有12人被害。根據目擊者描述,是在當地的中午時分,一個戴著黑色墨鏡的男人開著一輛微型卡車停在了一家餐館門前,他用手中的半自動手槍對吃飯的顧客進行掃射,頓時,餐館裏血流成河。很快,凶犯離開了現場。FBI趕到現場之後馬上進行了勘察,發現凶犯沒有開車離開而是采用其他方式逃走的。得知這個線索之後,FBI認定凶手走不太遠,於是便對小鎮附近進行了地毯式的搜查,同時還讓其他警員封鎖各條公路的路口,對過往行人進行嚴密的盤查。

在做完上述工作之後,FBI沿著凶犯逃走的痕跡進行追蹤。當他們來到一處長滿雜草的橋下時,發現了一個鬼鬼祟祟的人正在包紮著傷口。為了不驚動對方,FBI命令全部警察對這個地區進行包圍,同時隱蔽在草叢中等待抓捕凶手的命令。過了20分鍾,一個FBI接近了凶犯15米的距離,然後對他進行了仔細的偵查,發現他不僅有一支半自動手槍還有兩支來複槍。這時凶犯也發現了有人在監視他,於是趕快跑到了橋墩下麵藏了起來,由於凶犯所處的位置在橋下的角落裏,看起來比較隱蔽但是隻有一條路可以逃跑,這為抓捕凶手創造了有利條件。

FBI見時機成熟了,立即從草叢裏跳出來,高聲對凶犯喊到:“我是FBI,請你立即放下手中的武器,接受我們的調查!”凶犯被這聲音一嚇,身體開始不斷地發抖,FBI緊接著又喊了一句:“你已經進入到我們的包圍圈中,插翅難飛了!”凶犯被嚇得手足無措。這時,一架直升飛機出現在上空,全副武裝的FBI舉起了狙擊步槍瞄準自己,凶手見自己無路可逃,於是乖乖地束手就擒了。

前FBI局長弗裏赫說過一段話:“無論對手多麼強大,你們都要使出渾身解數,為抓捕行動立威造勢,並不斷研究有利於抓捕行動的氣場氛圍。隻有這樣,你們才能在與對手展開對決時獲勝。”由此可見,FBI要想取勝必須要掌握立威造勢的技巧,隻有這樣才能順利抓捕罪犯,同時為自己塑造強大的氣場,給對方以致命的震懾。

氣勢是什麼?它是對氣場的一種自控力的表明。隻有將自控力協調到一個興奮點上,才能將存儲氣勢的閘門大開,讓氣勢如滾滾洪水一般傾瀉出來,給對方以強大的心理壓力,在這種壓力之下,人才能掌控主動權。所以從實用的角度來看,無論是終日與罪犯鬥智鬥勇的FBI,還是過著平常生活的良好公民,都需要將自身的氣場提升到“勢不可擋”的刻度上,讓潛藏的能量爆發出來,在給別人耳目一新的同時塑造全新的自我。

用說話的藝術反戈一擊

說話是一個很有技術含量的技藝,也是一門比較深奧的學問。每一個FBI,不僅身懷絕技,更是能說會道。雖然在FBI的新人訓練營中,並沒有專門設立傳授談話技巧的課程,但是每個人都知道談話的重要性。正如美國司法史上著名的辛普森謀殺案一樣,雖然有很多證據都指向了辛普森,然而在他強大律師團的如簧之舌地反駁下,直接證據也都變成了間接證據,甚至成為了無效或者違法的證據,最終,辛普森無罪釋放。很多時候,FBI也會像一位出色的律師那樣,利用口才讓自己擺脫困境。

雷斯勒是一名學者型的FBI,體格不是非常強健,但是頭腦比較清醒。有一次,他奉命去采訪一位名叫奇普的連環殺人犯。這個家夥身高206公分,體重150公斤,殺父弑母,無惡不作。當時,雷斯勒在進入審訊室之後,獄警關上門之後就離開了。等到采訪結束後,雷斯勒按鈴叫獄警進來,可是卻沒有反應。當雷斯勒再次按鈴的時候,奇普忽然笑了起來:“他們把你忘了,可憐的專家。”說完,奇普站起來伸了個懶腰,露出了他超長的手臂和堅實的肌肉。隨後,奇普極其蔑視地對雷斯勒說:“好吧,FBI,現在就隻有我們兩個人了,如果現在我想要逃走,你應該不會阻止我吧?”

雷斯勒十分清楚,自己對奇普來說就是個肉做的玩具,對方可以輕而易舉地將他的腦袋擰下來。但是,雷斯勒知道自己不能表現出恐懼來,他必須用自控力讓自己鎮定下來。於是,他很冷靜地對奇普說:“不必擔心,我是一名專業的FBI。”奇普問他還有什麼理由,雷斯勒說他自己有武器,讓奇普再跟他聊一會兒。奇普知道來探視犯人的工作人員都不準許帶武器,所以他大著膽子對雷斯勒說:“得了吧,他們不會讓你把武器帶進來的。怎麼,想說你的鋼筆實際上是一支可怕的手槍嗎,FBI?”

雷斯勒說:“這個你大可放心,FBI有你很多不知道的東西。”他說完這句話,原本站著的奇普再次坐了下來,兩個人又繼續聊了一會兒。雷斯勒努力不讓談話陷於停頓。終於,獄警走了進來,將奇普帶走了。在奇普臨走前,還特意拍了拍雷斯勒的肩膀:“別介意,我隻是和你開了個玩笑。”

事實上,雷斯勒身上根本沒有武器,但是他通過高明的談話技巧使對方受到了迷惑,讓這個殺人狂沒有做出瘋狂的舉動來。雷斯勒的高明之處在於,他利用了很多語言技巧讓奇普下不了動手的決心,最核心的一條就是“震懾”。

第一,背景震懾。

當奇普覺得自己占據了絕對的心理優勢時,雷斯勒卻反複強調他是一名專業的FBI,其暗示的意義就是讓對方不要膽大妄為。顯然,雷斯勒充分利用FBI本身具備的神秘色彩和實力來恐嚇對方。如果雷斯勒隻是一名普通的警察,或許這種震懾就沒有殺傷力了。

第二,武力震懾。

奇普認定雷斯勒沒有武器,但是雷斯勒卻暗示他有武器,這讓奇普不得不謹慎對待。眾所周知,FBI有很多特權,他們的花樣也非普通警察所能比。奇普隻是凶殘但不是弱智,他不會去跟一個攜帶武器的人對抗,盡管他也不敢十分確定,可這種事是不值得冒險的。

第三,自信震懾。

雷斯勒當時的心情可想而知,一個連雙親都能殘忍殺害的人,沒有什麼事兒是幹不出來的。但是雷斯勒卻用自控力使自己平靜下來,因為他沒有任何武器可以亮出來嚇唬對方,所以隻能通過表情上的處亂不驚來迷惑對方。這種從內向外的自信讓奇普不得不相信,眼前的這個FBI確實帶著家夥。

第四,氣氛震懾。

FBI對罪犯的心理往往掌控得十分到位,雷斯勒正是如此,他知道要想讓奇普老老實實呆著,必須讓他安靜下來,不能去刺激他,因此雷斯勒將話題轉向了輕鬆的地方。據說,英國社會雪茄林頓曾經發表過這樣一個觀點:當你感覺到對方心存惡意的時候,最好的選擇是不動聲色,假裝自己什麼也沒有發現然後見機行事,如果貿然地表現出懷疑甚至是攻擊,將給自己帶來很大的麻煩。正是基於這種理論,雷斯勒才選擇了用喋喋不休的談話將奇普的攻擊意識淡化,而一旦倆人陷於沉默,奇普很可能會再度燃起施暴的欲望,甚至認為雷斯勒對自己充滿戒備心理。雷斯勒的選擇非常正確,他若無其事地跟對方談話,並將話語的主動權掌控在了自己手中。

第五,“軟話”震懾。

有時候,狠話的威懾力要遠遠小於軟話的威懾力,因為狠話會讓人做出下意識的對抗準備,反而不會讓對方感到害怕,所以剛柔並濟、綿裏藏針往往更具效果。雷斯勒沒有直接對奇普的攻擊行為加以譴責,而是話裏有話地暗示他不要“輕舉妄動”。

麵對危機,雷斯勒用震懾的談話方式讓自己擺脫了險境,同時給了奇普一定的心理壓力,讓他即使再有類似機會也不敢輕舉妄動,為下一次采訪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另外,雷斯勒的震懾也被包裹在了“溫柔”之下,他和奇普友好地聊天,這本身也是一種示弱的表現,讓奇普在不敢動手之餘,心理上也獲得了一定的滿足,心中的惡念也就漸漸消失了。

FBI運用語言的精妙之處在於,不是一味地逞強,也不是一味地示弱,隻有強弱結合,讓自己在擺脫困境的同時將對手征服。

一招製敵的語言攻勢

語言是一種神奇的力量,它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造成的殺傷力通常都是精神層麵的,讓人防不勝防。一個優秀的溝通大師,必然是一個能將語言運用得爐火純青的高手。一個人能否對遣詞造句進行良好的自控,決定著他在和別人進行精神較量中的勝敗。

FBI前探員喬·納瓦羅曾經說過一句話:“憑借強有力的語言攻勢,鎮住對手的同時,其製勝的概率也將會大大提高。”這句話的意思是,語言攻勢的力量並不比暴力手段要弱,甚至在某些場合下能夠發揮身體攻勢所不具備的優勢。

哪怕是和自己熟識的人交往,也同樣需要注意語言攻勢的重要性,比如當一個老朋友突然向你提出了過分要求的時候,這時你要是選擇了沉默,他可能會提出更過分的要求,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及時用語言將他“攔住”,防止對方“蹬鼻子上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