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得失隨緣,修一顆淡泊心
人生如茶,我們需要的是淡淡地品味生活,品味人生,以淡泊超然的心境去看待名利,看待現實,才不至於掉入欲壑難填的物質追求之中。當生命的價值融入社會和大眾,得和失就變得不那麼重要了。學會淡泊,擁有一個平靜的心境,讓自己的靈魂恢複平靜,便會在平靜中幸福而愉悅,激蕩的心田也會如湖泊般寧靜。
1.淡泊名利是人生幸福的重要前提
一個人如果具備了看淡名利的人生態度,那麼麵對生活,他就會多一份包容,也就更易於找到樂觀的一麵。他所看到的是人生值得謳歌的部分,而對於有損他利益的事情就會看得不在意,對可望而不可即的空中樓閣就更是沒有興趣。現代人麵對著花花綠綠的精彩世界,更應當有淡名寡欲的思想,如此方能在紛繁的世界裏,在自己的心中構築一片寧靜的田園。
有一個掃地和尚的故事。說的是一座縣城裏,有一位老和尚,每天天蒙蒙亮的時候,就開始掃地,從寺院掃到寺外,從大街掃到城外,一直掃出離城十幾裏。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小城裏的年輕人,從小就看見這個老和尚在掃地。那些做了爺爺的,從小也看見這個老和尚在掃地。老和尚雖然很老很老了,就像一株古老的鬆樹,不見其再抽枝發芽,可也不再見其衰老。
有一天,老和尚坐在蒲團上安然圓寂了,可小城裏的人誰也不知道他活了多少歲月。過了若幹年,一位長者走過城外的一座小橋,見橋石上鐫著字,字跡大都磨損,老者仔細辨認,才知道石上鐫著的正是那位老和尚的傳記。根據老和尚遺留的度牒記載推算,他享年137歲。
據說軍閥孫傳芳部隊有一位將軍在這小城紮營時,突然起意要放下屠刀,懇求老和尚收他為佛門弟子。這位將軍丟下他的兵丁,拿著掃把,跟在老和尚的身後掃地。老和尚心中自是了然,向他唱了一首偈:
掃地掃地掃心地,
心地不掃空掃地。
人人都把心地掃,
世上無處不淨地。
有人說這是傳說,也有人說這是真事,有無此事並不重要,此事卻能使人悟出平淡對人心清淨的重要。
現代人也許會譏笑這位老和尚除了掃地,掃地,還是掃地,生活太平淡、太清苦、太寂寞、太沒趣。其實這位老和尚就是在這平淡中,給小城掃出了一片淨土,為自己掃出了心中的清淨,掃出了137歲高壽,誰能說這平淡不是人生智慧的提煉?
要能夠在紛繁的大千世界始終保持著平和的心態,就要有窮通達觀的人生態度。所謂窮通達觀的人生態度,就是指“窮亦樂,通亦樂”:身處貧窮之中能夠找到生活的樂趣,感到快樂;身處富裕之中也能夠心態平和,享受生活之樂。說到底,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始終保持樂觀的生活態度,采取一種順應命運、隨遇而安的生活方式,那麼不管是處於順境還是逆境,我們都能寬厚地對待一切,過快樂的、自由自在的生活而不會庸人自擾,不會羨慕那些有錢的大款和老板,不會抱怨自己的命不好。
而大多數人都有著很盛的物欲,難以做到上麵所說的那樣。法國哲學家盧梭曾經說:“十歲時被點心、二十歲被戀人、三十歲被快樂、四十歲被野心、五十歲被貪婪所俘虜。人到什麼時候才能隻追求睿智呢?”人心不能清淨,是因為物欲太盛。人生在世,不能沒有欲望。除了生存的欲望以外,人還有各種各樣的欲望,欲望在一定程度上是促進社會發展和自我實現的動力。可是,欲望是無止境的,尤其是現代社會,物欲更具誘惑力,如果管不住自己的欲望,放任它,就必然會給人帶來痛苦和不幸。
一天,朋友路遇一位老同學。這位老同學現在是某公司的總經理,他遞給朋友一張印製精美的名片,名片上稱自己是“自由人”,朋友問他何故要給自己加上這麼個頭銜,他說:“我現在離了婚,無牽無掛,在公司裏我說了算,在外麵可以隨心所欲。”他的話語剛落,包裏的手機就響了。他掏出手機聽了不大一會兒,臉色驟變,匆匆向朋友告辭說:“有人把我告了,我得馬上到工商局去一趟。”
朋友這時想起一句名言:“一個人自由不自由,不在於隨心所欲,而在於能時時順心盡意。”這位老同學雖然有權有錢,可以隨心所欲,但這一切並不等於自由。朋友猜想,別人告他,除了誣陷之外,八成與他自己“隨心所欲”有關。
哲人說:“人的自由並不僅僅在於做他願意做的事,而在於永遠做他不願做的事。”這句話提醒人們,任何自由都是有限度的,有規則的。有了行為的不自由,才能獲得精神上的真正自由。精神自由的人,大多能淡泊處世,保持一種寧靜的超然心境。做起事來不慌不忙、不躁不亂、井然有序,麵對外界的各種變化不驚不懼、不慍不怒、不暴不躁。麵對物質引誘,心不動,手不癢。沒有小肚雞腸帶來的煩惱,沒有功名利祿的拖累。活得輕鬆,過得自在。白天知足常樂,夜裏睡覺安寧,走路感覺踏實,驀然回首時沒有遺憾。人體的神經係統常處於一種穩定、平衡、有規律的正常狀態,這才是心靈的最大舒展。
我們再看看那些拒絕平淡者,他們管不住自己的物欲,有的丟了性命,有的當了囚犯,有的雖然僥幸沒有被檢舉揭發出來,但他們整天心驚膽戰,心裏失去了自由。
在追名逐利唯恐不及的時候,不要小瞧這不起眼的平淡的心態,它能抗拒誘惑,幫你事業有成。有了它,你能夠徹悟人生的真諦,進入寧靜致遠的人生境界,恬淡適然,不急不躁。這時你會發現,人生真正的意義並不在於追名逐利。平淡生活、保持心境平和未嚐不是一種更好的生活方式。
一對夫妻年輕時共同創業,到了中年終於小有成就,公司淨資產一千多萬,而且發展勢頭良好,提起這對夫妻檔,商界的朋友都伸大拇指。然而就在他們的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兩人卻隱退了,他們辭去了董事長、總經理的位置,將大部分股份賣給一個他們平時就很欣賞的企業家,將房子和車委托給好朋友照管,兩個人就瀟灑地環遊世界去了。消息傳出後,大家都覺得太可惜,一些親戚朋友也不理解,諷刺他們說:“年紀這麼大了,辦事卻像小孩子一樣,那麼大的家業說丟就丟,放著好好的老總不做,偏要去環遊世界!”
在一些人眼裏,這對夫妻確實很傻,竟然拋下名利,從此以後,他們再也體驗不到當老總前呼後擁的風光,大把大把賺錢的樂趣了。其實,這對夫妻自有他們對生活的理解和選擇,他們拋棄了虛名浮利去感受生活的真正樂趣。
名,是一種榮譽,一種地位。有了名,通常可以萬事亨通、光宗耀祖。名這東西確實能給人帶來諸多好處,因而,不少人為了一時的虛名所帶來的好處,會忘我地去追求。
然而,沉溺於名會讓你找不到充實感,讓你倍感生活的空虛與落寞。尤為可怕的是,虛名在凡人看來往往閃耀著耀眼的光芒,引誘你去追逐它。盡管虛名本身並無任何價值可言,也沒有任何意義,但總有那麼一些人為了虛名而展開搏殺。真正體會到生命的意義、人生的真諦的人都不會看重虛名。其實,實在沒有必要為了得到一個毫無價值、毫無意義的虛名而去勾心鬥角,弄得鄰裏打得頭破血流,朋友反目成仇,兄弟自相殘殺。
錢,是一種財富,是讓生活更加舒適的保證。有了錢,就可以住豪宅,開名車,吃大餐,在一些人眼裏,金錢甚至是一種帶有魔力的,可以讓人為所欲為的東西。
然而任何事情都有相反的一麵,金錢也會給你帶來很多麻煩。比如有了錢以後,你就得為自己的安全擔憂,誰知道哪個家夥是不是正打著“劫富濟貧”的算盤;有了錢,你就會失去很多朋友,你可能會擔心對方是不是衝著你的錢來的……
人的一生麵臨許多關卡,許多事情都是難以預料的。不管是名分地位還是財富,都不是自己所能決定的。或許高官厚祿、巨額錢財在頃刻之間就會離你而去,榮耀風光成為黃粱一夢;一些人老謀深算,為了爭名奪利,不擇手段地算計他人,可在突然之間卻已被他人算計。人何必活得這麼辛苦,又何必活得這麼低賤?因此,淡泊名利是人生幸福的重要前提。如果你渴望輕鬆,渴望真正地獲得生命的意義,那麼就請擺脫名利之心,用包容、淡泊、平和之心去對待生活。
修心箴言:
人生在世,不能沒有欲望。除了生存的欲望以外,人還有各種各樣的欲望,欲望在一定程度上是促進社會發展和自我實現的動力。可是,欲望是無止境的,尤其是現代社會物欲更具誘惑力,如果管不住自己的欲望,任它隨心所欲,就必然會給人帶來痛苦和不幸。
2.不去攀比,生活才會有更多的快樂
激情綻放的紫羅蘭遭遇了粗魯的踐踏,然而,它卻將芬芳留在了那雙腳上,這就是接受的智慧。紫羅蘭的回饋留給人們深刻的記憶。包容生活,在失去的時候想一想自己至少還擁有生命,擁有好多美好的東西,這樣心胸才能豁達,生活才有意義。